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反问教案分享

反问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9-20

反问教案分享

2024-09-20 19:51:59

【#实用文# #反问教案分享#】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反问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理解并累积“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告示板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以及来客被信任的喜悦。

4.学习通过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告示板:桃林——自采——三里路

2.师:同学们,这是竖在路边的一块告示板,看到这块告示板,你能猜到些什么呢?(两人交流)

3.生交流。注意说清三要素:三里路、桃林、自采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课文就是从这块告示板开始的。先来看学习小建议。

出示学习小建议:

⑴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并把带点字的音节抄写下来。

根深叶茂——( )( )

沁人心脾——( )( )

馋涎欲滴——( )( )

(3)思考:是谁被这块告示牌吸引了,又是怎样自己采桃子的,结果又如何?

【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小建议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小建议中可以解决一般的字词、把课文读通顺的问题,还可以用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以便主要内容的概括。

5.学生反馈。

①出示答案,学生核对;

②概括主要内容:按照提示,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地连接起来。

6.揭示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个自己动手采摘桃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信任》为题呢?

(出示课题)让我们再来深入地读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教师质疑。

●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写了是谁信任谁啊?(主人信任来摘桃子的客人。)

如果我们要写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可以抓住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或心理活动来体现他对客人的信任,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描写?我们来找找看。

【说明】

此处教师的质疑,目的在于提示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特别之处。这样的感悟,理解会更深刻。

2.生交流:

●屋前有一张木桌……祝您愉快!

①这张留言条是谁写的?(主人)板书:留言条

师:在这里,主人出现了吗?(没有)是通过一张留言条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②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主人非常信任来客。(尽管)

尽管自己采,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怎样采?(在这个桃林里随意摘,无限量的采摘桃子。)师:主人完完全全信任每一位来客!

③读一读。

【说明】

体会句子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能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④如果是你看到这张留言条,会怎么想?

师小结:留言条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也是这份信任换来了来客自觉的言行。

板书:——

过渡:还有直接描写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吗?找找看。(没有)那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主人对客人的这份信任的呢?再读读课文,划出句子。

【说明】

教师的再次质疑,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全心投入到研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中来。一边读文,一边思考着。既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又深层次地去挖掘作者表达上的特点,以及感悟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让课堂具有了思维容量,学习语文不仅是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考方向,由表及里去研读课文。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里路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板书:狗等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①师:为什么找这句写狗的句子?

②生交流。

③跳跃欢吠:“吠”字什么意思?通常指狗叫,所以这里是个犬字。

④想象一下,小狗在作者的身边跳着叫着,会叫什么呀?

⑤师:叫完了,撒腿就跑,显然是在为作者领路啦!多热情、多灵巧的小家伙啊!一下子成了我们的向导。板书:领路

⑥朗读指导:你喜欢这样的小狗吗?(喜欢)谁来读?

●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里就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①师:这些狗可真机灵,带我们进入桃林,还负责领我们回去。

②朗读指导:这样机灵的小狗人见人爱。 (请女同学来读)

●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①师:还是个非常称职的向导呢!

②朗读指导:把小狗的这份热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请男同学来读)

●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①你能为这只大花猫找一份工作吗?(收银员)

②师:这只猫真的会收钱吗?所以要加双引号。

板书:猫

“收钱”

3.朗读并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

①师:现在我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养着做宠物,但是以前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养狗吗?(是为了看门。)因为狗一见陌生人都要大叫一番。这个果林里的狗见了陌生人不仅不大叫而且还特别热情。猫见了生人也不怕了,为什么?

②学生交流。

师小结:是主人对来客的信任,让果园里的狗和猫也对人产生了信任。

板书:————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文中始终没有出现过桃园主人,但是你们却找到了那么多描写狗和猫的句子,来感受到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真棒!

4.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①师:我们一起读课文2—5小节,老师来读这些写狗和猫的句子,你们读其他内容。再来说说,如果是在这样的果林里摘桃子,心情会怎样?

②生交流:心情愉悦,舒畅。那作者呢?(也很愉快)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说明】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正确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这一板块对于读的设计既到位,又巧妙。教师对于每一句学生找到的句子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融入了情感,感悟更深;师生的合作读,又旨在暗示学生们去体会所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已经与主人公融合为一体了。

③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三句句子)

●“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④在这片果林里摘桃子是那样的喜悦,现在你们能说说这份喜悦源自于哪里吗?(生交流)

师:在这里,这份喜悦也是桃园主人带给我们的,但是,桃园主人也没有出现啊,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啦!

板书:喜悦——

师小结:这份喜悦也来自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让人产生了喜悦之情。所以说“信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润滑剂,真的很重要,而且信任是相互的。所以,你看“信任”两个字,就是两个单人旁。

板书:单人旁描红

5.朗读全文。

三。小结课文,体会人与人信任以及被信任的喜悦。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有了一次特别的经历,走进了一片没有人管理的果林里去摘桃。虽然桃园主人始终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从立在公路边的告示牌,到压在竹篮下的留言条,以及遇上热情好客的狗和不怕生人的猫,都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也因为这份信任让我们充满了喜悦。

板书:画框

【说明】

利用板书进行总结课文,帮助学生很好地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清晰地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整理,板块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到作者是通过对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告示板狗等领路信任留言条

猫“收钱”喜悦

22、《信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闸北区福建北路小学

罗文清

【课时目标】

1.默写“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3个词语,并用这3个词语把告示板内容说具体。

2.学习最后一节,并理解课文的中心含义。

3.随文习作,能围绕“信任”展开合理想象写好一段话,写出“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用词说话。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课《信任》,还记得卢老师叫你们查的三个词语吗?(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现在我们就来当场默写,看谁记得最牢。

生默写词语,请三个学生各写一个词语,全班校对。

2.师: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很喜欢这片桃林,现在愿不愿意为桃林做一次广告宣传呢?谁能用上这3个词语把告示板上的内容介绍具体?

生准备,交流。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一课时中一开始,老师就用告示板引入,并在学习小建议中请学生查了这3个词语,并把这些带点字抄写正确;而在第二课时的开始,老师又要求学生默写这3个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把告示板上的内容介绍具体。两个知识点在两课时中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体现了“一文两课时”的整体设计,而且让学生在有层次地“写、说”训练中巩固了字词的正确运用,可以说是巧妙而实在。

二。学习最后一节,感悟中心。

1.师:这样诱人的一片桃林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是总有离开时——出示最后一节,生齐读。

2.师: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不禁、久久地”泛红)

出示口头练习:

当我们离去时,不禁回头,还在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心想:

反问教案 篇2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

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和谐素雅)

二、引入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

三、学习课文6-8节

(一)学习第6节

1、(出示第六节)

2、教师引导:

(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

(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

(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二)学习第7节

1、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示:“读了第xx节,我仿佛看到xx)

2、(出示第七节)这幅画也很美,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交流)

2、引导:

(1)白鹭独自站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白鹭也随之轻荡,就像荡秋千一样轻悠自在,课文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你能把它读好吗?指读,再指读。

(2)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吗?它或许在干什么?

感人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耐人寻味。想着白鹭黑亮的眼睛,读好这句话。

3、总结:(播放课件)天刚放亮,白鹭就舒展开沉睡了一夜的翅膀,欣欣然飞向蓝天、碧野、树丛,洁白素雅的身影在天地间点缀出迷人的景致,就像这小树绝顶的瞭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配乐)

(三)学习第8节

白鹭的美远远不只这些,(播放课件)斜阳中晚归的农人,村庄里袅袅上升的炊烟,再加上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怎不让作者看得如痴如醉呢?让我们一起也来享受一下这乡村的一大乐事。齐读。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诗意。你能为这幅画配上相宜的诗句吗?

(四)小结

(图)这清水田里的钓鱼,这小树绝顶的瞭望,这黄昏空中的低飞,分明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这图画因为有了白鹭而成了一首首素雅的诗,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缓缓镌刻,宁静、灵动、高雅、悠然,所以我们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这三幅画面,包蕴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其实,在白鹭的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远不止这些,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白鹭的生活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简单描述。(嬉戏翩翩起舞......)

四、学习第9节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的外形这样和谐素雅,行动这样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无声的歌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看着这一首无声的歌,想象着它每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请你用笔把它写下来,写一句两句就可以了。

2、学生充满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3、老师看了这些画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写了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4、小结:白鹭美吗?妙吗?我想现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感受浓缩到这句话中。齐读: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谐、素雅。

清水田里的钓鱼,

小树绝顶的瞭望,

黄昏空中的低飞。

......

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五、作业:

1、背诵文章的优美章节。

2、用诗一般的语言赞一赞其它小动物。

试试看,祝你成功!

反问教案 篇3

第七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3、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总复习三第1题)

1、读一读词语,想一想按什么句式把它整理成句子。

2、抽生说,集体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注意标点。

二、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总复习三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句子,再读一读后面的问题,想一想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抽生说,集体评议。

4、写下来。

三、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例:秋天的田野里稻谷黄了。

秋天的田野里棉花白了。

2、回忆刚才合并句子的步骤。

3、练习:(总复习三第5题)

四、判断句子的正误并改正。(补充练习)

1、自己读一读句子,找出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2、讨论、校对。

五、给句子加标点。(补充练习)

1、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2、给句子加上标点。

3、反馈、校对。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补充练习)

1、读懂例句。说说改写后句子有什么变化,明确改写要求。

2、照样子改写句子。

反馈、校对。

第八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分析句子。

2、能把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按要求填词。(总复习三第4题)

1、读懂句子。

2、独立完成练习。要求学生看清问题,读一个提示对照句子做一题。

3、反馈、矫正。

二、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总复习三第3题)

1、默读句子,思考句后的问题。

2、抽生回答。

三、排列句子。(总复习四第5题)

1、读读句子,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句前写上序号。

3、反馈,集体讨论。

4、错的改正过来,再连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总复习四1、2、3题)

1、复习背诵有关的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换校对。

反问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

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

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师提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

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7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闪电 雷鸣(让人恐惧)

暴风雨 来之时 狂暴 毁灭人间(惊心动魄)

去之后 鸟唱 草醒 玫瑰香(绮丽华美)

反问教案 篇5

复习内容:看拼音写词语或句子。

复习重点:能正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或句子。

复习难点:正确书写,做到把字写干净,到位,端正。

复习过程:

一:拼一拼,写一写。

1、看拼音,写笔画。

héngzhégōuhéngzhéshùwān

nàshùzhéshùzhézhégōu

2、看拼音,写词语。

(1)齐拼,分组拼读,指名拼读。

niúyángtǔshāndàhuǒlìzhèng

()()()()

shàngshēngkāiménshēngzhǎnggōngchǎng

()()()()

zǎoshàngshétóusēnlínmíngyuè

()()()()

shénmekànjiànbǎobèizìjǐ

()()()()

shàngyīkěpàdujiǎodǎsǎo

()()()()

(2)、学生书写。

(3)、教师纠正。

二、读一读,连一连。

huáibào美丽一支(zhī)国旗

jìnglǐ敬礼一片(piàn)彩笔

měilì怀抱一面(miàn)红叶

三、用偏旁组字再组词:

亻—()—()木—()—()

月—()—()门—()—()

女—()—()火—()—()

忄—()—()口—()—( )

纟—( )—( ) 日—( )—( )

宀—( )—( ) 白—( )—( )

辶—( )—( ) 扌—( )—( )

土—( )—( ) 人—( )—( )

四、数笔画填空。

“牙”共有笔,第2笔是。“水”共有笔,第2笔是。

“子”共有 笔,第2笔是 。“头”共有 笔,第4笔是 。

“心”共有 笔,第2笔是 。“山”共有 笔,第2笔是 。

“马”共有 笔,第2笔是 。“升”共有 笔,第3笔是 。

“长”共有 笔,第1笔是 。“出”共有 笔,第4笔是 。

“正”共有 笔,第3笔是 。“衣”共有 笔,第4笔是 。

“力”共有 笔,第2笔是 。“九”共有 笔,第1笔是 。

“门”共有 笔,第2笔是 。“火”共有 笔,第2笔是 。

“方”共有 笔,第3笔是 。“乐”共有 笔,第2笔是 。

“我”共有 笔,第4笔是 。“年”共有 笔,第4笔是 。

小记:

反问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

反问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看书中插图,注意图中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体会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的样子。

3.出示字卡,认识“呆”字。

4.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里的“霎时”是什么意思?(指时间很短)“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声音,十分安静。)

5.过渡: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

1.带着过渡语中提出的问题默读四—七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回答: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认识“厉”字,“厉声”是什么意思?(指声音严肃而厉害)

(3)小结: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这是多么的不简单呀!

3.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画出有关语句。

归纳: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4.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语: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2.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是怎样说的?3.齐读孙中山的答话。

4.理解句子:

(1)“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

(2)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3)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六、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联系实际,讨论。

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二、课后第二题作业,指名读题中的8个词语,再齐读,然后抄写下来。

三、课后第三题作业。

1.先默读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练读出题中的两句话。

2.在熟读直呼的基础上,用汉字把句子写出来。

3.集体订正,再齐读。

四、指导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1.形声字识记:懂、诵、例。

2.对比识记:圈—园 保—呆 段—设 厉—历

3.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段”、“圈”、“懂”的结构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与“券”区别开。

懂:左右结构,右上是“艹”,右下是“重”。

六、作业:

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当堂完成。

反问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xx”,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梳理板书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问教案 篇9

复习设想:

复习努力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能力化,培养能力题型化。

现代文部分重点抓语基的复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难读字、成语;

(2)词语辨析;

(3)修辞常识;

(4)文学常识;

(5)背诵。

文言文部分重点抓实词、虚词、句式的复习,主要是通过强化文言翻译来落实。

教师的讲解要精,要透,指导性要强;不可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复习,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巩固;各个单元要辅以练习,或者分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来进行练习,再加一个综合练习。

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书本,以书本作为基点,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通过联想,将所学知识既拓宽又整合,切实夯实基础。

第一单元(《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和《汉魏晋诗歌》

一、文学常识: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创作年代看,时间跨度很大,从西周初年一直到魏晋时期。《诗经》和《楚辞》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诗经》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重章复唱也是《诗经》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建立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新的诗歌体裁。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楚辞》由西汉刘向编定。文学史上“风骚”并举,《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也多用偶句,参差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句中虚字也用得十分灵活,句中常用楚地的方言词语,如“歙”、“兮”。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汉乐府叙事性强,语言形式多样,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它不仅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又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可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另外,汉、三国、两晋,前后经历了六百多年,这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可以说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的第三次高潮。这时候的诗歌,比起先秦时期有许多变化发展,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时的五言诗,艺术表现比四言诗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节奏比较齐整,一句一般三个节拍。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便是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曹操,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文学家。陶渊明,晋宋时期文学家。他是南北朝的最杰出的诗人。

比兴手法。我国古代诗歌常常沿用《诗经》中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叙事、状物、言情。赋,是铺陈直言其事。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铺陈,说明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兰芝离开焦家时的铺陈,从足至头一连串的夸张铺陈,表现了兰芝的沉着、冷静,突出“精妙世无双”。比,是打比方。《氓》一诗中,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离骚》中用“鸷鸟之不群”来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生动形象。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起兴是民歌的习惯用法。如《氓》中先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以引出“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的告诫。《孔雀东南飞》中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来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见教材)

裔(yì),孟陬(zōu),揆(kuí),扈(hù),芷(zhǐ),搴(qiān),阰(pí),骐骥(qíjì),申椒(jiāo),蕙茝(chǎi),謇謇(jiǎn)

将(qiāng):“将子无怒”与李白“将进酒”相同。

言: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王于兴师(动词词头的助词)。

有:彤管有炜(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羌:羌中道而改路(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4、与子同泽。5、爱而不见。6、说怿女美。7、自牧归荑。8、来吾道夫先路也9、指九天以为正兮10、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三)古今异义,如《孔雀东南飞》一文:

1、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①古义:多多劝告。②今义:谢谢。

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①古义:交错相通。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①古义:可爱。②今义:让人同情。

5、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此外,《离骚》中“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四)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五)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六)文言句式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三、翻译(着重讲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等。《孔雀东南飞》诗中互文的句子,例如: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四、名句背诵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五、复习要注意的几点:

1、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雀东南飞》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成语

二三其德;夙兴夜寐;白头偕老;总角之宴;信誓旦旦;周公吐哺。

3、古代年龄称谓:

①少年时代把头发梳成髻;②女子十三岁:豆蔻;③女子十五岁:及笄;④男子二十岁:弱冠;⑤三十岁:而立;⑥四十岁:不惑;⑦五十岁:知天命;⑧六十岁:耳顺;⑨七十岁:古稀;⑩八九十岁:耄耋;⑾一百岁:期颐。

4、《孔雀东南飞》中的“初七及下九”“六合”“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初阳岁”等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1、依据注释,结合所发讲义,对文言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

2、完成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反问教案 篇10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反问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反问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重点难点:

对几个较长句子的朗读,把句子的停顿处理好,并把握好句后、节后的朗读停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三单元中的《一夜的工作》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2、揭题:《生活是多么广阔》 (板书课题)

3、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确。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的停顿。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架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2、抽读,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注意这几个句子的停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三、品读诗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说说你从这首诗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作上记号,并简单的写一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全班集体交流对诗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重点的句子: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就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4、理解了这些句子,请同学们来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感情来,你能行吗?试试看吧。

5、指名读,教师范读,分男女生读。

四、结束语。

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每天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创造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闪亮的印迹。

反问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反问教案 篇14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情人节反问文案

    发布时间:2024-06-26

      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文案吧,文案用于记录和分享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你知道什么样的文案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文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人节情人劫文案(通用111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因为我不放心我自己,才将我的生命托付了你,我已寻寻觅觅好几个世纪...

  • w
    跳绳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4-01-03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课堂上的学生反应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小编依照您的需求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要求的“跳绳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w
    《花》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4-01-11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编写优良的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做好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有清晰明了的结构,内容安排合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

  • w
    短跑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4-06-2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50米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短跑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进...

  • w
    庄稼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3-11-12

      一、鼓励质疑,激情引趣  看到老师写的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大胆地说出来。  (生甲:为什么老师要将“与”字写得这么大?)  (生乙: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啊,“与”字是连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之间必有联系,究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学文,请同学们...

  • w
    山行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02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山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

  • w
    涂色螃蟹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25

    作为一位勤勉教师,我们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将备课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螃蟹》含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涂色螃蟹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画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

  • w
    《田忌赛马》教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3-10-31

    "《田忌赛马》教案"我们的专职编写人员已准备就绪。每位教师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以确保授课质量。只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认真负责,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篇文章,带来新的发现吧!...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