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9-1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4-09-19 16:40:19

【#实用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小平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数学三年级下册11页-36页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技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2、回顾知识,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口算技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2、回顾知识,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大家回想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口算、笔算、估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离不开口算、笔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两部分知识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务实基础,掌握技能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以前的练习课,大都是老师出题,你们做。今天的练习课跟以往不一样,这些题目都是来自同学们。还记得上周末,老师请大家出几道--你最想考同学们的题目吗?(记得)今天这节课,你们就知道谁的题目被老师选中了。

首先恭喜罗xx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组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0÷2= 800÷4= 9000÷3=

720÷8= 480÷6= 300÷6=

48÷2= 96÷3= 66÷3=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答案。

(3)师生交流: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小窍门吗?(用口诀)

(4)小结:用口诀算,利用表内除法,我们可以把口算做得又对又快。

(二)算一算,填一填。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你们能不能把笔算也做得又对又快?

1、出示题目(924÷7),明确要求。

这是洪伟乐同学出的题目。老师相信你们都会算,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其她同学认真听听她说的对不对。

2、学生说算法,课件呈现计算过程。

3、师生交流:

你们是根据那四个步凑来计算的?(板书:试乘减比)

大家都会根据试乘减比的步凑来计算,但你们知道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吗?老师选了其中的部分(课件出现算理),考考大家。

第一部分,百位上为什么商1?

4、学生独立完成。

5、重点辨析:30×7,表示分掉21个十。

6、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怎么算,还能说算理。

(三)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验算。

1、出示题目(386÷4),明确要求。

老师这还有一道笔算题(386÷4),这是雨晴同学出的。

笔算前,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板书:估)

2、师生交流:谁能判断商是几位数?(生:两位数)

小结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首位,首位不够商1,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卡纸出法则1)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交流:

(1)9为什么商在十位上?

小结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卡纸出法则2)

(2)指着(2、2)每一次余下的数和谁比?

小结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卡纸出法则3)

(3)同学们算出的商都是96,怎么才能检查对不对?(验算)

怎样验算?(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看来,验算是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好方法。同学们要记住。(板书:验)

5、小结:做笔算题时,我们要先估一估,再根据试乘减比的步凑算一算(出大括号、算),最后是验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

(四)选择题。

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接下来,请大家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来解决这组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5 ÷4,商一定是()位数。

①无法确定②三③二④一

2、 73÷7,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大能填()。

①9 ②8 ③7 ④6

2、学生独立完成。

3、师生交流:

(1)五百几十几(指着两个方格)有两个数不知道,是不是选无法确定?

(2)要使商是两位数,怎么想?

4、小结:要使商是两位数,只需要被除数的首位比除数小,也就是首位不够商1;要使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首位必须大于或等于除数,也就是首位够商1。

看来,我们要灵活利用法则才能把这些题做好。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一)笔算。

606÷6= 636÷6= 706÷6=

650÷5= 653÷5= 630÷5=

1、明确要求。

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没有0出现,但是有同学告诉老师有0参与的计算比较容易出错。老师从同学们的练习题库里精选出了这6道题。请同学们用方才的方法计算。老师希望音乐结束时,大家都能做完。(3分钟音乐)

2、学生独立完成。

3、同桌互相检查对错。

4、全班交流反馈:

(1)你们做对了吗?有做错的题目拿给老师看看。

(2)错题点评。

错因1:百位上的数没有分完,还要继续分。

错因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小结:笔算的时候,我们都要细心,别犯上述错误了。

5、合作交流,归纳小结。

(1)独立思考:被除数有0,商一定有0吗?

在什么情况下,商会有0?

(2)4人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预设1:(706÷6)被除数中间有0,商没有0;(630÷5)被除数末尾有0,商也没有0。

小结1:被除数有0,商有的时候有0;被除数有0,商有的时候却没有0。所以,被除数有0,商不一定有0。

预设2: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占位。

小结2:大家看,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都是不够商1,商0占位。看来,商有没有0跟被除数没有必要联系。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卡纸出法则4)

(二)判断题。

1 、 ÷ =108,被除数中间一定有0。()

2、600÷8的商至少1个0。()

1、明确要求:

通过方才得出什么情况下商0的讨论,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两道判断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反馈:

(1)这道题的商有0,被除数一定有0吧?不是有0吗?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不一定有0。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除数是1时,被除数是108;除数是2时,被除数是216。)

(2)600的末尾有2个0,商至少有1个0吧。

4、小结;说得真好,被除数有0,商不一定有0。你们真棒,不仅会判断对错,还能把道理讲清楚,看来是真的掌握知识了。

四、灵活应用,开阔思路

老师还从同学们的练习里精选了一些具有思维价值的题目。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吗?

1、两数相除,商是80,余数是4,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小结:这是一道纯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两数相除,这两个数不知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商是80,余数是4。

(出示:()÷()=80······4)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其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余数比除数小,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来一步一步解答。

2、想一想笑脸背后藏着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哪一个笑脸最快知道是几?

个位上那一列的笑脸怎么想?应该先看除数想什么?

(3)小结:这道题的答案有两种,老师希望你们遇到这种题目时,能够学会找突破口,正确地解答。

五、课堂小结,分析收获

1、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2、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学会了吗?说说你的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又快又对地做好计算,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都能够认真审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后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复习课,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为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例如,在复习笔算15×12时,学生可以很快地利用学习的口算15×10=150,15×2=30,150+30=180进行计算。这样有利于贯穿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重点复习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让学生再次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进一步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2、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知识,提升学生将知识整理成系统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整理卡、多媒体课件、作业单、检测单

课前自整理:

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自主整理,给学生留有充分回忆旧知、梳理旧知的时间,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课前谈话:

回忆,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播放舒缓的音乐)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简单梳理,从头脑中出现的“形”抽象出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预期效果。

【设计意图】开篇直入主题,目标明确,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心中有数”这样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迷茫,对学习有方向得引领。

二、民主导学

1.刚才你在头脑中想到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学生拿出课前独立完成的整理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归类,并形成知识体系,能自觉地尝试整理知识,培养整理知识的意识。

2.小组交流。

出示温馨小提示:

(1)交流时小组内做好分工。

(2)每个人组织好语言,表达要完整。

(3)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疑问或意见可及时补充。

(4)组内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口算乘法”这部分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举例说明)

个人汇报

师:哪个小组与大家说说“笔算乘法”?

4.整理计算方法。

师:老师将他们的方法整理了一下,请同学读一下

5.小结。

同学们是总结、归纳知识的小能手。老师想考考大家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置5个关卡。如果闯关成功,得分最高者获得一个“智慧王冠”,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知识的整理,指导知识整理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提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以致用

第一关:填一填

1.口算160×3,可以先算( )×( )=( ),然后在( )后面添上( )个0,结果是( )。

2.口算23×40,可以先算( )×( )=( ),再 算 ( )×( )=( ),最后用( )+( )=( )。

3.笔算48×51时,先用51个位上的1去乘( ),得( )个一,再用51十位上的( )去乘( ),得( )个十,再把( )和( )加起来是( )。

第二关:算一算

24×3 17×5 180×3 24×10

60×900 44×20 400×12 75×10

14×50 70×50 11×50 16×30

第三关:改一改

第四关:送一送(笔算并连线)

3420 2646 1222 3136

42×63 76×45 32×98 26×47

第五关:做一做

冬冬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四、知识检测。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闯关,下面老师要对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拿出检测单在2分钟内完成。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后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复习课,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

1.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

这节课我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自主梳理建构、预设有效目标、指导复习方法、学生合作交流、知识检测”等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并通过交流提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合理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

整节课,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合理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学生也能熟练操作电子白板,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

    发布时间:2024-04-0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

  • w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

    发布时间:2024-02-03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必知知识。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课堂反应会在教案中映射出来。希望此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w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经典7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好工具范文网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此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 w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发布时间:2023-12-16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

  • w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篇

    发布时间:2024-05-02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时间简直过得太快了,这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在这个学期中,我担任三(3)班和三(4...

  • w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如何打造一份好的教案课件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需要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进行讲解。而每位老师都应该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推动教学革新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制作一份好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一些建议:1. 清晰的目标和结构:教案课件应该明确阐述课程的目标和结构。学生需要清楚地...

  • w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要注意不能随便书写。教案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的体现,大家对于编写教案课件是否担心呢?为此,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份简单易懂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资料,我们建议您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信息,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 w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6-10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