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讲述了中国人抹不掉的耻辱。如果那些士大夫不跳起来反对的话;如果慈禧太后不做那些士大夫的“傀儡”的话;如果那个时候多一些有认识的人话。那么中国就不会承受一系列的耻辱。但是,当时的领导者与人民,统统都不知道,我们的衰败,反而在那里安享荣华富贵。
不过,在李鸿章领导的时代中,还有三年光明,但是,在三年之后,慈禧太后与那些士大夫把皇帝“软禁”了,并且杀掉了一些有志之士,不过,还有些有志之士逃往国外,例如康有为。
之后,国民党的建立人孙中山先生,也是逃亡国外的爱国人士。他几次组织发起大反攻,但还是因为有人把秘密外泄,没有成功。不过,在之后的一次大反击当中,创造了杰出的功勋。
在大反攻,刚攻下一个省城时,立马有十三个省相应,纷纷发出话来:“我们省不再属于清政府管辖内。”犹于这一次大反攻,清政府被彻底瓦解,在没有人归他管理了。
在战斗结束后,人民推举,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但是,当时日本又选出了一位“傀儡”,他就是袁世凯。在以后,日本就极力拥护袁世凯,以至后来袁世凯挤兑掉了孙中山先生,无论谁当,当时的时局,已经四分五裂了……
虽然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但是时势造英雄,中国的英雄们经过一番努力的战斗,最终换来了今日的安宁与和平!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了!共产党人用崭新的理论和务实的精神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母亲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产党人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势力的绞杀下,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带着对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无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都在聆听那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终于如凤凰涅磐般诞生了!在这个崭新的国家,劳苦大众第一次当家作主人,以百般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祖国大地万象更新,旧貌换新颜。仰望蓝天,神舟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从此,中国人民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东方巨龙在全世界人民惊诧的目光中腾飞、再腾飞!
掩卷长思,我庆幸我属于这个古老而年青的国度;我庆幸我属于这个伟大而辉煌的时代;我庆幸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王朝,然而事实上,它却有过自强的挣扎。
七下历史中,我们有提到过它“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说这是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形成国人脑中“天朝无所不有”这种错觉带来的产物。的确,清王朝是太自负了。被打之后我们才失掉了自信。此时只有民族的复兴才是通往强国之路。
我们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去西洋,在国内所建造的有工业化痕迹的制造厂商,建立多所“外国语学校”……其中最大的动机无外乎是国防,我们总不能一直被欺负啊!于是军事建设也占比最多。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但他们近代化得不彻底(非常关键)。全国上下先进的东西是变多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国人陈旧的心智和国家陈旧的政治。这就像下了极大的决心,却一直在为“表面功夫”而努力。领袖们虽为“领袖”,进行过与外国的交涉,也出过国,但他们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许他们停留在表面:学军备。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旧制度、旧社会。
这就要求领袖们去深入了解外国的政治思想、理念,学到“内核”。这一点,也是孙中山先生与这些领袖的大不同之处。
当然,也不可否认他们把中国的自强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平等条约,不过是不得已。不得已因军备落后而签,不得已因内部起义(内乱)干扰而无法专心外交而签。唯一对中国有利可寻的条约,是琦善所签。他也正因超时人的外交观念而认作是“汉奸”“卖国贼”。
所以,清王朝的挣扎的不彻底,使致了一个受强者凌弱的形象。我们不是不愿自强,而是不懂自强。
《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由蒋廷黻先生编写,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是史学界公认的近代史研究开山之作。本书于上个世纪上半叶出版,至今仍然在继续出版。
这些天俄罗斯乌克兰在打仗,国内很多人支持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粉丝,认为俄罗斯是中国的伙伴,因为有历史上苏联与中国的那段关系,所以现在虽然中俄没结盟但是胜似结盟。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因为每个国家在国际上所下的每个决定都是基于本国的利益,而没有什么所谓的“兄弟情义”。人与人之间是有兄弟情谊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微观具体尺度上的人)是有兄弟情谊的(我认为奥运会就是这种美好关系的延续),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的区域与政府角度)是只有利益关系的。我们在面对俄罗斯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在看了已经作古的蒋廷黻先生在上个世纪写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之后。
这本书放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而且很新,我觉得它新是因为这本书的.角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关历史科普的节目上的角度不一样,不是单纯的从宏观的角度上去描写历史事件,也不是从微观的角度去埋怨或者夸大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是宏观与中观相结合并运用唯物史观去讲述和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充满了理性。
关于历史人物:林则徐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很正面很正派的形象,只不过因为当时的社会配不上他才导致了失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而不学政治和文化是因为洋务派的眼光不够;古代很多士大夫充满了气节,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得不说以上的这些观点是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的观点和我上述的观点一致。但是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上述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林则徐虽然正直但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自傲”,并且他的正直来自于“天朝上国”自大的思想(他在中英产生矛盾的时候,看到中国的武器打不赢外国的武器时,竟然觉得西洋人喜欢中国的红茶和丝绸,所以只要停止向国外出口红茶和丝绸外国人就会冷死和饿死然后自然而然的投降示弱),以至于后期的他在看清楚了一些世界的局势以及中国的出路后,因为怕说出真相损害自己的口碑于是依旧保持赞同“传统”文化。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不是他不想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民主自由的思想,而是当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李鸿章在当时确实站得高,但是在人生的后期翻了机会主义和投机的错误,差点把中国东北以官方的形式送给了俄国。士大夫们虽然文笔口才很好,但是没有才干,只会空喊口号(封建主义和天朝上国的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且误国,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被西方列强全面入侵准备瓜分的时候士大夫们还在喊口号要去征服和争夺管控我们的藩属国(但是藩属国在士大夫们心中的定位是用来守护中国边疆的,并不是用来做生意的,越南守卫中国西南、琉球守卫中国东南、高丽守卫中国东北、蒙古守卫西北)。
关于历史事件:清王朝禁烟按照以前的说法是鸦片危害人的心智,所以政府有义务去禁烟,而清王朝的角度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人买烟导致本国的大量的金银流失海外,对本国的经济不利于是禁烟,清政府的禁烟并不是一个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的禁烟。并且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会搞外交和做做生意的朝代,几乎是零外交。(当然,这是传统封建思想发展到高潮的必然——我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不配与我们平等外交和做生意)洋人当时在中国仅可以在广州“十三行”与中国人做生意,且广东省还要在中央4%税收基础上额外多征收20%且不固定无依据随心所欲的税,并且受封建的传统文化影响,无论中国收到了怎样的打击士大夫依旧看不起外国人并且试图羞辱外国人,闭关锁国的思想加上贸易上的冲突导致了战争。社会底层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更不可能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了,太平天国表面上想要推翻清政府但实际上确实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自己当皇帝。义和团更是盲目排外,甚至到了后期的义和团还去给慈禧太后打气向世界各个帝国宣战,最后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豺狼一般的帝国:帝国列强在我国近代的各种掠夺和瓜分中国的行径不必多说,但是我想强调一下俄国,俄国是最会欺骗中国的国家,很多人只知道日本曾经占领了我国东三省,但是不知道俄国也眼红东三省,霸占过东三省的领土,在东三省修筑铁路,甚至与日本在东三省打仗(日俄战争)抢夺地盘。俄国政府官员利用中国人在甲午战争后恨日的情绪,在李鸿章面前表达自己也烦日本,愿与中国一道抗击日本,但是希望清政府能分给俄国东三省的土地,李鸿章差点就签字了,差点东三省就被清政府以官方的名义赠与了俄国(那样东三省就回不来了,哪怕新中国成立后也拿不回来了,因为是官方赠与的地不是帝国抢夺的地),还好后来因李鸿章的死亡这个协议就没签成。
读了近代史后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正是因为内有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外有帝国列强的侵入才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屈辱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毫无疑问,帝国主义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上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去防范,但是中国内部的传统封建文化的思想已经消除了吗?我认为是没有的,我们依旧要警惕“天朝上国”这样的思想以及文化自负,爱护自己身处世界各地的同胞,时时刻刻以史为鉴,不要像清朝的士大夫与民众一样,他们在那样的文化土壤上共同做出了无数个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和随意指点的外交决策,最终写成了一本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1-12
阅读的意义在于塑造完善的个性,而这部作品以最简单的语言刻画了最鲜活的人物形象。相信许多读者对于撰写读后感感到困惑吧?编辑毫不犹豫地推荐“近代史书读后感”,它配得上这个名声。...
发布时间:2024-03-08
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整理的“谈作文读后感”。作文是凸显我们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一条通透河流,写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写作文时不要照抄照搬材料,这样会让看作文的人认为是凑字数。拥有美容秘诀时不要忘记与朋友们分享!...
发布时间:2024-07-25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读后感谈读书培根 篇1 翻开了《培根随笔》的第一眼,其整齐排列的...
发布时间:2024-03-18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向您推荐“近代史读后感”,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我们沉醉其中。 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思维,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写读后感时怎样才可以写出动人的内容呢?为了便于您以后访问请将本网页的URL地址保存下来!...
发布时间:2024-09-05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的好处说不尽,读书使我们的科学文明更加发达,读书使我的生活更加精彩,读书伴我成长!读后感谈读书培根 篇1 最近,读了《培根随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飯),真是爱不释手。培根,是近代思想史上最优秀的人之一。他的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当作格言,比如有名的...
发布时间:2023-10-28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更出色呢?通过阅读,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其中给我带来最多启发的一本书就是《作品》。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全面地分析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到细节。如果您正在寻找好的文章,不妨看看“大象读后感”,这篇文章值得收藏!请别忘了收藏这个页面!...
发布时间:2024-05-03
人生中,我们总会在特定的阶段遇到特定的人,相遇即是缘起,他们中总会有些人只会碰我们走过一段短短的旅程,总会有些人会和我们成为兄弟,成为知己,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应对多舛的现实生活,携手走过那些艰难沧桑岁月。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2
最近老是推荐我们读几本好书,当时我的目光就已经深深地落在了《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上。这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它使我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历史故事。就是因为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最会拍马屁的费无极,机智的晏子以及楚庄王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时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