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包粽子的教案范文8篇

包粽子的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09

包粽子的教案范文8篇

2024-06-09 08:33:43

【#实用文# #包粽子的教案范文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粽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包粽子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亲子合作包粽子,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情, 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长一起尝试用粽叶、苇叶包粽子,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有自信心。

3、喜欢参加“包粽子”活动,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粽叶、糯米、花生豆、枣、线等,老师和小朋友到苇塘采集的苇叶和马连草。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状。

提问: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吃什么?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小结:粽子有蜜枣粽、花生粽、肉粽、红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宝粽、绿豆粽等很多品种,主要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我国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状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2、了解包粽子需要的原料,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原料。提问:制作粽子都需要什么东西?粽叶和苇叶哪里不一样?

小结:包粽子需要粽叶,我们当地主要用苇叶和粽叶,粽叶比较宽, 一片可以包一个粽子;苇叶较窄,需要多片组合在一起。馅料需要:糯米、大枣、花生、红豆、肉馅等。包扎粽子的捆绳需要:线、棕绳,马连草,我们当地主要用马连草和线。

3、探讨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1)引导幼儿观察苇叶,比一比,看一看,包粽子用的苇叶和刚采摘的苇叶有什么不同?猜一猜为什么?

小结:新鲜的苇叶比较脆,易撕裂,包粽子时要先将苇叶煮一煮, 苇叶就不会撕裂了。

(2)引导幼儿观察苇叶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时苇叶怎样摆放? 并引导幼儿尝试。

小结:苇叶泡在水里,摆放时一片一片的苇叶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就不会漏出来。摆放苇叶一倒一正平铺在木板上,苇叶之间要叠压一部分。

(3)引导幼儿认识糯米,了解粽子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胀性比大米小,粽叶不会被胀破,而且粘性好不会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长老师讲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亲子合作包粽子,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幼儿分组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长指导幼儿尝试包粽子。

4、将包好的粽子送到厨房,向厨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延伸活动

粽子煮熟后,品尝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包粽子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包粽子的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包粽子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粽子的形状特征,并能大胆表达。

2、激发幼儿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环境创设各种各样的粽子若干重点与难点了解粽子的特征,简单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看粽子,说粽子这是什么?粽子是怎样的?(外面有粽叶包着,里面是糯米,糯米里面还有馅)你见过什么形状的粽子?(长、三角),他们的形状像什么?闻闻粽子香不香?清香从哪里来?(从粽叶来)

二、吃粽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口味的粽子给大家品尝,你们说说看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还有蘸糖吃的白粽子。粽子里面的米和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煮熟后,比较粘,吃上去糯糯的)

三、了解粽子的做法:你们知道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看到过谁做?怎样包的?看包粽子过程的录像或者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所见。

小结:粽子好吃却需要很高的本领才能包好,家乡的人民本领真大。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尝试用长条纸来包粽子。

包粽子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包粽子的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品尝粽子,并讲述。

3、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4、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5、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包粽子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包粽子的教案 篇8

活动名称:我们一起包粽子

活动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时候,端午节的头天,奶奶就开始忙了,泡江米,买蜜枣,洗粽子叶,到了端午节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是如何迎接端午节吧,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

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等等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此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包粽子周记(集合8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你知道写周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吗?周记就像是一枝魔杖,它能让平淡的生活充满光彩,每个人的周记都记录了自己美好的时光。为了帮助需要的朋友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包粽子周记”方面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 w
    包粽子周记(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4-03-27

    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按规矩,要包粽子.我以往不喜欢吃粽子,我倒心血来潮的喜欢上吃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于是,我便想学包粽子. 奶奶倒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于是,我便想向奶奶讨教如何包粽子.首先,我站在一旁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只见,她将三片...

  • w
    包粽子的文案

    发布时间:2024-05-19

      文案本意是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关于粽子文案,欢迎大家分享。1、端午端午,端起了快乐,放下了烦恼。2、粽子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味,更在于其寓意和记忆。3、花生板栗红豆绿豆都8行!我只...

  • w
    包粽子作文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撰写作文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逻辑能力,作文中的思辨和深度展现了作者的高超文字功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包粽子作文”,希望读者能喜欢。未来我们将推出更专业、更精细的内容,以满足您的需求!...

  • w
    包粽子作文13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包粽子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包粽子作文 篇1  腊月二十五,我们一家三口去外婆家包粽子。  一到外婆家,外婆就把糯米装在一个竹编...

  • w
    包粽子作文11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写作是一个展示我们创意和才华的机会,通过写作训练我们可以培养出系统思维的方式。当我们写作文时,多看一些范文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候一些优秀作文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名为“包粽子作文”的作文是我全力以赴的成果,我希望您会喜欢它,请仔细阅读!...

  • w
    学会包粽子的日记必备

    发布时间:2024-04-1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写作的经历,对于写作并不陌生。写作要做到主题突出,围绕同一中心展开深入阐述,不可东拉西扯,避免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的写作应该如何展开呢?接下来,我整理了一个关于学会包粽子的写作范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阅读。学会包粽子的日记 篇1  过端午,赛龙舟,...

  • w
    包粽子小学作文精选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规则和特点,同时也能通过文字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要写出优秀的文章,需要善于通过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网上,编辑发现了一篇名为“包粽子小学作文”的文章,希望您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