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解方程的课件分享12篇

解方程的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07

解方程的课件分享12篇

2024-06-07 07:46:56

【#实用文# #解方程的课件分享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方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解方程的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解简易方程例4(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七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一x=2.9(2)5x=12.5(3)3.8一4x=2.9(4)3×7十5x=42.5

小结:(1)一⑵是最基础的简易方程。只要根据四则互逆关系,就可以求解;⑶一⑷比前二题稍复杂,只要把ax看作一个数,那么二步的问题就转成我们最熟悉的基本方程来解答。

2.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小结:这些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来解答,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但当我们用方程列式时,却没有那种难的感觉,在方程里,逆向问题变顺向;也就不难了。

二、新授

揭示新课内容;

转化的思路,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节课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考方法,继续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1.教学补充例:

解方程X一0.8+4=9

(1)分析题意;能不能说出这个方程所表达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很显然方程表示X减去0.8的差加上4得9。

想一想怎么转化,使得这个方程解得更顺些?

让学生议一议,最后取得共识:是应当把X一0.8看作一个加数,问题就好办多了。

⑵议出了基本思路后,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师巡视,确定一生板演:

解:把X一0.8看作加数,那么

X-0.8=9-4

X-0.8=5

X=5十0.8

X=5.8

全班一块用口头检验一下:5.8一0.8+4=5十4=9(正确)

小结比较:前面各题,我们通常把aX看作一个数,而本题则是把(Xl一0.8)的差看作一个数,把题顺利拿下了,说明转化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3)完成做一做的1一2解方程X+15一21=6和4(X一0.8)=9

想一想:这两题方程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可以把谁看作一个什么数来转化?

师巡视后,作简要的讲评。

⒉例4的教学。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分析:这个问题所提供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根据课复习的第2个题组的训练,学生不难得到,这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只要在格式上注意强调设题即可。

尝试作业后,师可规范板出:

解:设这个数是X。

6X一35=13

把6X看作被减数

6X=13+35

6X=48

X=48÷6

X=8

(口头检验)

3,把例5改成“一个数的6倍减去7和5的积,差是13”该怎样解?(即“做一做”的题练)

学生一看就明白它比例5仅是把35用7和5的积转换而已。虽然,第一步只消先算出7X5的积得35,其余就是完全的例5。

人这个变式,也让学生充分看到多步方程的演变内幕,深化对方程变换的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形成性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5的前两行和6(l一2)

其中第5题只要求写出转化的第一步方案,暂不解答。集体订正后,师做简要的讲评。

第二层次:巩固性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和第7题。

师讲评

四、全课总结

1.到本课止,我们对二步解答的方程的解法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把积看作一个数,还能把和、差同样处理)

2.应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它是提高正确率的重要环节;检验应当回到原题上,才是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检验。

作业设计

一、解下列各方程。(第1一2题要求写出检验)

1.5x+32=672.8×15一12x=0

3.0.85x一1.2=7.34.4.8×2.5+8x=20

二、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

1.甲数的3.5倍与乙数的差是2.8,如果乙数是0.7,甲数是多少?

2.甲数的3.5倍与乙数的和是2.8,如果甲数是0.2,乙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4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教后感:

解方程的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解方程的课件 篇3

解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行纸一张

(五)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 )

B.X=2是方程5X=15的解。( )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 X+2.4=4.6

X+1.2-1.2=4-1.2 =4.6-2.4

X=2.8 =2.2

填空题

X+3.2=4.6

X+3.2○( )=4.6○( )

X=( )

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3.拓展延伸。

(1)解方程 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

[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

(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

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

4. 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5.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X-2=15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解: X-2+2=15+2

X=6 方程右边= 9 X=17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的课件 篇4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数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课开始,老师出示天平并在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吗?”学生写出 50=50;老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2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学生写出50+20>5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学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吗?”“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辅以启发性、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操作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生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下面各题.

30+=50 2=10

(二)列式.

1.一支钢笔 元,2支钢笔多少元?

2. 与4的和.

二、新授教学

(一)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 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 =100.

(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3.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学例1

1.方程的解

教师提问: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解方程的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50>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2x=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数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60+23>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思想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1~3题。

解方程的课件 篇7

知识网络

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前两步: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有的同学说解方程的部分不是篇幅很长么,为什么不是关键部分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虽然篇幅很长,但只要注意到符号变化、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技巧,解的过程是较容易掌握的。相反,前两步篇幅虽然短,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精华和难点却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需要用以体会。

一般地,设什么量为未知数,最简单明了的想法是设所求为x(复杂的题目有时要采取迂回战术,间接地设未知数),当所求的数较多时,把这些所求的数量用一个或尽量少的未知数表达出来,也是很重要的。

设完未知数,就要找等量关系,来帮助列出方程。这时需要认真读题,因为许多等量关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中文有很多字、词、句表达相等的意思,如相等、是、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总和是、与的差是等等,根据这些字句的含义,再加上其中的量用未知数表达出来,就能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学法指导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设未知数x;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写出答案。

(2)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养成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增强一题多解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变量较多并且变量关系又容易确定的问题,用方程组求解,过程更清晰。

经典例题

例1 某县农机厂金工车间有77个工人。已知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或丙种零件3个。但加工3个甲种零件、1个乙种零件和9个丙种零件才恰好配成一套。问:应安排生产甲、乙、丙种零件各多少人时,才能使生产的三种零件恰好配套。

思路剖析

如果直接设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分别为x人、y人、z人,根据共有77人的条件可以列出方程x+y+z=77,但解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仔细分析题意,会出现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为未知数外,还有甲、乙、丙三种零件各自的总件数也未知。而题目中又有关于甲、乙、丙三种零件之间装配时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用比例关系表示,而乙种零件件数又在中间起媒介作用。所以如用间接未知数,设已种零件总数为x个,为了配套,甲种、丙种零件件数总数分别为3x个和9x个,再根据生产某种零件人数=生产这种零件的个数工人劳动效率,可以分别求出生产甲、乙、丙种零件需安排的人数,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即按均衡生产推算的总人数,列出方程 解 答

设加工乙种零件x个,则加工甲种零件3x个,加工丙种零件9x个。

答:应安排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工人人数分别为12人、5人和60人。

例2 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思路剖析

这是以前接触过的牛吃草问题,它的算术解法步骤较多,这里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设供25头牛可吃x天。

本题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读一下问题: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草生长的速度是固定的,这就可以发掘出等量关系,如从供10头牛吃20天表达出生长速度,再从供15头牛吃10天表达出生长速度,这两个速度应该一样,就是一种相等关系;另外,最开始草场的草应该是固定的,也可以发掘出等量关系。

解 答

设供25头牛可吃x天。

由:草的总量=每头牛每天吃的草头数天数

=原有的草+新生长的草

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头数天数-新生长的草

新生长的草=草的生长速度天数

考虑已知条件,有

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

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10-草的生长速度10

所以: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

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

即: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

=草的生长速度20-草的生长速度10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150)=草的生长速度(20-10)

所以:每头牛每天吃的草50=草的生长速度10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5=草的生长速度

因此,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为1,则草的生长速度为5。

由: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长速度x

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

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长速度x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

所以:125x-5x=11020-520

解这个方程

25x-5x=1020-520

20x=100

x=5(天)

答:可供25头牛吃5天。

例3 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

解 答

设计划修建住宅x座,则红砖有(80x-40)米3,灰砖有(30x+40)米3。根据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列出方程

解法一:用直接设元法。

80x-40=(30x+40)2

80x-40=60x+80

20x=120

x=6(座)

解法二:用间接设元法。

设有灰砖x米3,则红砖有2x米3。根据修建住宅的座数,列出方程。

(x-40)30=(2x+40)80

(x-40)80=(2x+40)30

80x-3200=60x+1200

20x=4400

x=220(米3)

由灰砖有220米3,推知修建住宅(220-40)30=6(座)。

同理,也可设有红砖x米3。留给同学们练习。

答:计划修建住宅6座。

例4 两个数的和是100,差是8,求这两个数。

思路剖析

这道题有两个数均为未知数,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数为x,那么另一个数可以用100-x或x+8来表示。

解 答

解法一:设较小的数为x,那么较大的数为x+8,根据题意它们的和是100,可以得到:

x+8+x=100

解这个方程:2x=100-8

所以 x=46

所以 较大的数是 46+8=54

也可以设较小的数为x,较大的数为100-x,根据它们的差是8列方程得:

100-x-x=8

所以 x=46

所以 较大的数为100-46=54

答:这两个数是46与54。

解方程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投影片。

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 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 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

例1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5x=7+4x

x=5-2 5x-4x=7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

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

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解方程的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操作天平:

a、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50×2=100)

b、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茶叶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茶叶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

(3)出示天平称东西的示意图,让学生用式子表示。(出示卡片)

(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出示实投):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

(5)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解方程的课件 篇10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1)没有分母;

(2)没有括号;

(3)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4)没有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是1。

在讲方程的解法时,要把所给方程与x=a的形式加以比较,针对它们的不同点,采取步骤加以变形。

根据方程的特点,以x=a的形式为目标对原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原方程逐步变形为x=a的形式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引进移项这一变形并用它来解方程。

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与用移项解方程,效果是一样的。但移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 7x-2=6x-4

时,用移项可直接得到 7x-6x=4+2。

而用等式性质1,一般要用两次:

(1)两边都减去6x; (2)两边都加上2。

因为一下子确定两边都加上(-6x+2)不太容易。因此要引进移项,用移项来解方程。移项实际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质,在引进过程当中,要结合教科书第192页及第193页的图强调移项要变号。移项解方程后的检验,可以验证移项解方程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新课讲解:

1.利用等式性质1可以解一些方程。例如,方程 x-7=5

的两边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 x=5+7,

x=12。

又如方程 7x=6x-4

的两边都减去6x,就可以得到 7x-6x=-4,

x=-4。

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等式性质1解下列方程 3x-2=2x+1。

2.当学生感觉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3x-2=2x+1比较困难时,转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过程。解这两个方程道首先把它们变形成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的形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这步变形也相当于

也就是说,方程中的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3.利用移项解方程x-7=5和7x=6x-4,并分别写出检验,要强调移项时变号,检验时把数代入变形前的`方程。

利用移项解前面提到的方程 3x-2=2x+l

解:移项,得 3x-2x=1+2。①

合并,得 x=3。

检验:把x-3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3×3-2=7, 右边=2×3+1=7, 左边=右边,

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

在上面解的过程当中,由原方程①的移项是指:

(l)方程左边的-2,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

(2)方程右边的2x,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左边。

在写方程①时,左边先写不移动的项3x(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右边先写不移动的项1(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便于检查。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3页 练习

课堂小结:

1.解方程需要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2.检验要把数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四、课外作业

习题2。1 P73 复习巩固

解方程的课件 篇11

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了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这节课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应用题做了准备,为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例等内容时要直接运用,这节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这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方程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进一步理解等式不变的规律,会用等式不变的规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的不变规律是什么?

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课件例1。

2、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该怎样列方程?我们怎样解这个方程?

3、探究怎样解方程。

利用天平让学生进行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从两边各拿走3个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识迁移。

把刚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两边怎样做,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板书+3—3=9—3

x=6

5、追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因为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过等式的变化,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6、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7、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怎么验算呢?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验算。(x=6是方程的解)

8、学生练习:解方程(X+21=32 X+41=50)

9、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两边同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为什么?

11、学生尝试解方程:X—3=9

12、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结: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根据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实际上是加了什么就减去什么,减了什么就加上什么,两边同时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出示课件)。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运用等式不变规律1解决问题实际问题。

2、书上“做一做”第1题(1)题

3、巩固尝试:解方程(出示课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会用等式不变规律1解方程,强调验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内探究像32—X=10这类方程可以怎样解?

六、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5题一二行,第6题一行。

解方程的课件 篇12

一、课前复习

1、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30+X=150X-54>8065—45=207X=56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山东省高中学历的人数是1002万人,是大专学历的3倍,大专学历的人数是X万人。

(2)山东省总人口是9079万人,其中男人4595万人,女人X万人

(3)山东省乡村人口是5629万人,比城镇人口多2179万人,城镇人口是X万人。

二、合作探索: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及下面的信息,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004年6月1日黔金丝猴数量已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只。)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问题板书出来: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根据提出的问题,同学讨论应该怎样列式解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个别学生老师指导。指名回答。用算术方法解答:860—600=260(只)除了算术方法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吗?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用x表示增加的只数,可列方程:600+x=860)

3、合作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方程怎样求出x呢?

让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瓶啤酒,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放上同等重量的东西,天平才能平衡。如果在左边加上10克重的物体,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加上10克重的物体,反过来在左边减去10克的物体,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减去10克的物体,看教材62页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同桌看图讨论: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是x,右边的盘子里是20,这时天平平衡那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x=20的时候才能使天平平衡,也就是等号两边正好相等。

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发现来求出方程里面的未知数x。我们把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就叫做方程的解,x=10是x+10=10+1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解方程,体会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解600+x=860这个方程,教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方程的步骤;

先写个“解”字,然后根据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同时减去600,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并且解题时适当运用简化书写。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关注“解”和“等于号”书写要求。

指导检验:X=86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如何检验?教师板书检验过程。

5、课堂练习:出示:X―30=80反馈,关注书写过程并说说检验过程。

三、综合练习:

1、完成书本第64页自主练习1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

2、括号里哪一个x的制式方程的解?

43+x=62(x=105x=19)x-56=37(x=19x=93)

先独立思考,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看图列方程。

出示自主练习的第2题,学生看图列式。

提问: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解出上述方程。

四、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个人课堂学习表现如何

学生选择两题(加法方程和减法方程各一个)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检验过程,反馈计算情况。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自主练习1、2、3

2、拓展作业:一点通: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解;:设大约增加了x只黔金猴。

600+x=860

600+x-600=860-600

X=260

检验:方程左边=600+x

=600+260

=860

=方程右边

所以,x=260是方程600+x=860的解

课后反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解方程的教案9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合理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精品课的关键。依据您的要求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涉及“解方程的教案”的文章,仅供参考请您做好自我判断!...

  • w
    解方程设计教案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为致力于为他人传道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细致的教案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体组织框架和操作指南。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呢?接下来,我整理了一份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1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页  学习目标: ...

  • w
    解方程的教案合集8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教师们需要在开学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个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计划。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我相信我们的“解方程的教案”会是您最好的选择,我们会不断改进我们在该领域的专业服务,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内容!...

  • w
    方程的意义课件7篇

    发布时间:2024-04-08

    方程的意义课件 篇1  本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提出疑问,顺利掌握了方程的定义。上完这节课我的主要收获如下:  1、通过天平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科学课上认识了天平,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

  • w
    圆与方程课件经典

    发布时间:2023-10-19

    您是否需要掌握有关于“圆与方程课件”的信息,好工具范文网非常愿意为您整理相关资料。在教学工作中,编写教案课件是老师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和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相信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对这一观念可能会有所更新!...

  • w
    圆的方程课件热门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圆的方程课件”,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严禁作他用!...

  • w
    好担心课件(分享12篇)

    发布时间:2024-03-22

    这份“好担心课件”是我最认真的作品希望您会喜欢,此网址资料仅供参考请谨慎决策。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师制定教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群体。...

  • w
    经济师课件(分享12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如果你对“经济师课件”感到好奇,请阅读下面为你准备的资料。此文可以为您提供参考,请慎重考虑。在上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老师在上课时需要根据教案和课件进行实施。...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