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家兴冲冲地来到了奇特而又美丽的动物园。
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准备去买门票。等了好久才轮到,这时我觉得很不耐烦。买票阿姨笑眯眯地说道:“小朋友,几个人啊?”“三个。”我爽快地说。“小朋友半票,成人50元整票。”阿姨慢条斯理地说,“哎。小朋友,我来考考你吧。一共多少元呀?”“恩~~”我默默地说,“50乘以2加50除2......哦。125元。”“真乖呀。”阿姨笑容满面地说,“那再考考你,你的票数是你爸爸妈妈的几分之几呀?”“嘻嘻。我刚学过,简单。”“五分之一。”“真聪明。真机灵的孩子啊。”阿姨赞扬着我。听到了表扬,我从今开始就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6月24日 星期日 天气:晴
近来,我们正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这引起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茶叶筒大多都是圆柱体的,这是为什么?把茶叶筒做成圆柱体,是出自礼貌,还是出自美观?还是……不,不!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下决心揭开这个迷。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人称”诸葛亮”的叔叔。我拿起茶叶筒,正准备泡茶招待他,忽然灵机一动,就问他:” 叔叔,你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 叔叔反问我说:” 你先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我不想让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这时,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你不妨从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入手,再想想。听了叔叔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明白了这一点,我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画图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一想法滔滔不绝告诉了叔叔,叔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动脑筋思考解决。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诸葛亮’”。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
不信?今日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午时,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之后,我去买蜂蜜,钱够的仅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还有一种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能够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并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今日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如果来二个,12÷2=6,能够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能够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同学可得不到它!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去工地看一个叔叔。我叔叔在操场上数木头,木头刚好堆成梯形。看到我们来了,叔叔说:“你来得正好,请帮我数数木头!”我晕倒了。"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堆木头里有个规律,下排总比上排多一根!那很简单。将最上面一行的数字加上最下面一行的数字,将得到的.数字乘以木头的总行数,最后除以2,得到木头的总行数。我说号码的时候,舅舅和爸爸都满意地笑了。
第一种:这几个数是公差为1的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直接计算。
(91+97)x7/2=188x7/2=658
第二种:因这几个,都很接近100,我们把这7个数看成100相加,这样多加了9+8+7+6+5+4+3,最后用700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x7—(9+8+7+6+5+4+3)=700—42=658
第三种:这7个连续的自然数中,94在最中间,第一个数91比最后一个数97少6,再把6平分给91,使91与97变成2个94,同样,92与96,93与95都可变成94,这样7个数就变成了7个94,原题变成:
91+92+93+94+95+96+97=94x7=658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昨天我们五天的值周生活结束了。我和郭芳兵一起在算五天内每个班的总分,我们原本以为非常好算,可是我们在算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哎?他们班的.分怎么这么多呀?我们再仔细一算,原来算错了……唉!看来口算并不可靠,还是笔算比较保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我们特别着急,不是因为天黑想回家,而是因为我们五分钟才算了6个班,全校一共有42个班,照这样下去,我们一共要35分钟才可以算完。唉!我们长叹一口气,还要算这么长时间才能算完啊!数学老师看见了我们的烦恼,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看,这是5。1+5+10.3+……,先算小数部分,1+3+……最后基础分一共是70,再用70加上小数部分的就行了!”咦!呵呵!这个办法真巧妙,还是数学老师聪明啊!我们明白了,我们正准备算,数学老师却自己却算了起来,看来数学老师要“大展身手”咯!数学老师说一个,我们写一个。
最后,不到五分钟就算完了!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只需要你认真去发现!
小数点在小数中是不可缺少的,没了它小数点就不是小数了。我这里有个由小数点引发的真实故事。
事情发生在妈妈单位的家属院里。一天,抄电表的人来了。抄到小王家时,那人吃惊地问:“你家这个月怎么用了二百多度电?”小王听了之后,就是想不明白,这电倒底用哪儿了。老李说:“可能是老张偷了你家的电,他是电工。”
小王听了,觉得像,就在院子里骂开了,要老张出来交电费。老张听了莫名其妙,当然火冒三丈,两人就对骂起来,差点就动了手。好在被邻居们拉开了。
老张也觉得这事有些奇怪,就长了个心眼,又去仔细看了一下电表,还真给他看出问题来了。原来抄电表的人误把21.5看成了215。都是小数点惹的祸
小王知道,很不好意思地向老张道了歉。你们看看,一个小数点就差点造成了邻里纠纷,所以我们可不以小瞧了这小数点,点的时候可要小心呀!
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学期,我在《口算天天练》中,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很有用啊!它帮了我的妈妈大忙啊!
几天前,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西瓜。西瓜是0.8元一斤,妈妈买了12斤的大西瓜,本应该付9.6元。可是那个老大爷粗心大意,给我们算算,又给另一个阿姨算算,可能搞混了,我不知道他怎么算的,把我们的西瓜算成了10.4元钱。我就觉得好象多了一点。于是我利用了从《口算天天练》中,新学到的小数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结果是9.6元,我马上纠正了那老大爷的错误,妈妈也在心中算了一遍,的确是9.6元。哈哈!我算对了,妈妈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不但给她省了0.8元,而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后来我又算算那次西瓜价钱,老大爷可能把12斤算成13斤了!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8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小数点怎么可能惹祸呢?但它偏偏就惹到了我头上。
前几天,数学课上我们学习小数除法,看起来小数除法很简单,其实学起来可真困难,有老师教的时候我会,教过后让我们做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小数点总是把我弄的晕头转向,它总是站在它不该站的地方,比如190÷40=4.75,而这个小数点却争先恐后的站在了4的前面,因为有老师说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这个小数点就因为没有听老师讲,一会儿站在这儿,一会儿站在那儿。
这不,这次数学家庭作业,我提起笔就做,不到半小时就做完了,结果拿到爸爸那儿一检查,错了不下五处,这五处都是小数点没各就各位,其中一个就是7.652÷3.2。结果本来应该是2.39125,但这个小数点却跑到了3的后面,成了23.9125
唉,都是小数点惹的祸!看来,这小数点还得让我来指挥,可不能再让它们窜岗,否则,惹到有老师那里就大祸临头了。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今天早上,我起床刷牙时看到了杯子是圆的,之后我去洗脸时发现脸盆也是圆的,中午吃饭时我发现碗也是圆的。我这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器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圆的?之后我又观察了许多器皿,我发现器皿几乎全都是圆的!这使我想到难道是我看花眼了?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擦了一下眼皮又重看了一遍,没有看错,是真的。
之后我又研究下去,我知道了原来在生活中如果人们用其他形状的器皿就不容易重叠和盛东西,因为这样不方便,可是使用圆形的器皿就能克服这样的弱点。
发现这个特点我非常高兴,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件事情给我一个体会,今后我一定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深入地研究下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4-08
与小数有关的日记 篇1 开饭喽,妈妈让我去拿筷子,该拿几根筷子呢?我家四口人,每人两根,二四得八,嘿,应该拿8根就对了。我拿了8根筷子,一人一双,正好发完。妈妈夸我真棒。 我家餐厅地面上铺着地板砖,我数了一下,一共有8行,每行有5块,我用乘法算了一下:5×8=40(块)。噢,这间屋子里一共有40...
发布时间:2024-02-03
与小数有关的日记Day1: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小数。小数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表示数值的一种形式。小数可以是有限位数的,也可以是无限位数的,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Day2:今天,我对小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学习了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并且学会了如何进行...
发布时间:2024-04-08
与小数有关的日记 篇1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
发布时间:2024-04-08
与小数有关的日记 篇1 盼望已久的.秋游终于到来了,我跟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乘着大巴去“六就好研学基地”玩。我们坐上了大巴,大家很兴奋于是讨论起了零食。 不知怎么说着就说到了糖果,于是大家都讨论起来。 我说:“我一共带了80颗泡泡糖,每盒有16颗,请问有几盒泡泡糖?” “嗯——让我想想,”一个同...
发布时间:2024-05-01
一天就要结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生活日记1,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有关小数的日记 篇1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
发布时间:2023-11-05
周记是我们自己用来记录身边事情的一种方式,相信大家都有写过吧。对于如何写周记,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名为“与小数有关的日记”的文章,希望大家收藏好,以备日后需要!...
发布时间:2023-10-15
作为学生,写周记是非常常见的。我意识到,写周记对于培养我的稳定性和耐力非常有帮助。那么,常见的周记书写格式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关于“有关小数的日记”方面的资料。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期待您再次访问并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3-10-21
20xx年8月25日 今天我们全家从上海出发要去三亚了,我和哥哥姐姐的心情一样,很开心。上了飞机姐姐坐在靠窗的位置,我坐在中间,空姐还主动帮我们系好了安全带,不久飞机就起飞了。我和姐姐兴奋得看着窗外,天是那么的蓝,白云朵朵有的像小花猫,有的像花瓣,姐姐说还像棉花糖,哇,!感觉就在我们身边呢,好...
与小数有关的日记经典十三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