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平移的课件(汇总10篇)

平移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3

平移的课件(汇总10篇)

2024-03-13 14:06:06

【#实用文# #平移的课件(汇总10篇)#】这是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在网上发现的一篇标题为“平移的课件”的文章,本篇文章仅供参考不得抄袭或用于商业目的。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

平移的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实例,使同学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同学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是坐汽车到学校来的,平时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的呢?(走、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小结: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在运动。今天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感知

(。

(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3)前后4人为一小组,在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交流。

(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小结: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是很多的。

2.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现象。

(;你认为是旋转现象的,就做这个动作(师演示:握拳)

(生做动作。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平移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请你判断 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 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接触平移现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根据上述一些现象,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②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③ 钟摆的摆动;

④ 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二、合作:

例1 如图,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3cm.你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他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活动探究:

把图中的三角形ABC(可记为△ABC)向右平移6个格子,画出所得的△A′B′C′.

度量△ABC与△A′B′C′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什么了呢?

你认为图形平移具有什么特征呢?

例2 将A图案剪成若干小块,再分别平移后能够得到B、C、D中的 ( )

三、展示:

在所示的方格纸上,将线段AB向左平移4格.得到线段A′B′,再将线段A′B′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A″B″,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与BB′,A′A″与B′B″,AA″与BB″.

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与BB′,A′A″与B′B″,AA″与BB″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议一议:

(1)下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怎样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

(2)线段AA′、BB′、CC′、D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取线段AD的中点M,画出点M平移后对应的点M′,连接MM′.线段M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

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关系?

四、拓展:

例3 已知△ABC和点D,平移△ABC,使△ABC的顶点A移动到了点D的位置.

五、评价、

3.楼梯的高度3米,水平宽度8米,现要在楼梯的表面铺地毯,地毯每米16元,求购买地毯至少需花多少钱?

平移的课件 篇3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

我用幻灯机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当学生能看图区分出平移和旋转以后,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3、游戏探究,巩固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例如:我说:“某某同学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当我做完示范以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由点到面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接着,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创设小鱼找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

我出示方格纸后说:“哟,这条小鱼正着急地找它的妈妈呢。它们该怎样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对嘴才算碰面哦。请你们两人一组帮它们设计路线,并把路线记录下来。”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改变过去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平移的课件 篇4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从二年级上册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行线,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感悟到的大量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最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并结合我校生本教育的理念,设计了“课前小研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1、(自定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自运作)研究展示,初次生成。

3、(自调节)辨析内化,发现规律。

4、(自激励)列举现象,深化认识。

1、(自定向)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2、(自运作)操作探究,突破难点。

3、(自调节)辨析争论,掌握方法。

平移4格。

平移的课件 篇5

本节课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

(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一图形不同颜色的平移图,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开始、1、2 3……)

第2个环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画三角形的平移图形,小组通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图形。可以选了几个画得快的同学上来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第3个小步骤是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每人画一张小树的平移图。

(这样让学生由发现——总结——应用使学生逐层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2、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 汽车方向盘 (2) 水龙头 (3) 推拉窗户核对。让学生判断。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性这样两次飞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平移的课件 篇6

北师大版《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平行线。

2、我要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播放录像:学校大门徐徐关上):

学校大门徐徐关上了,这扇大门在做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大门的这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这条边到了这个位置。这两条边的位置具有平行的关系?

(板书:平行)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二、指导学习,完成目标。

(—)完成目标1。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

(1)移一移,画一画

组织学生拿出2根小棒随意的摆放,让后用直线画出两根小棒的位置。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

(2)作品展示,引导分类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贴在黑板上,预计会有如下情况:

让学生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引导学生在根据相交与否分有两类:5。

理解1和7延长后相交,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铅笔是怎么移的(平移),引导学生体会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是互相平行,平行线是一条线平移后得到的。

2、试一试,再次感知平行。

(1)找平行线

找身边的平行线,有困难的学生可用直尺移一移,再判断是否平行。

全班交流。

(3)折一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把互相平行的线用相同颜色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找一找。

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二)完成目标2。

1、画一画平行线

(1)小组讨论如何画出一组平行线,小组试着画出平行线,展示说说这样画的依据。

(2)讨论这些画法的优点与缺点。

(3)自学数学书上介绍的方法。

(4)指名说一说,并板演,思考为什么可以这么画?

(5)自己画一画,再画给同桌看一看。

三、练习巩固,检测目标。

1、下面有几幅图,找一找,哪些图画中的两条线是平行线?

2、实践活动

(1)给小字典上的每个顶点标上字母

(3)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平行线

四、课后总结,拓展目标。

师:这节课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和不足,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在说说你都完成了哪些目标?

平移的课件 篇7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数学网为您提供简单的平移作图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属于平移,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什么是平移呢?平移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的基本性质是: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师]很好,了解了平移的涵义及其基本性质后,能否把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平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来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3.2.1 A)

如图,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你能作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吗?与同伴交流。

[生甲]因为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所以点A与点D是对应点;又因为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连结AD,然后过点B作线段BC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最后连结CD,则线段CD就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

[生乙]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在作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时,可过点D作DC∥AB,且DC=AB,则线段DC就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

[师]很好,这个题实际是平移的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由此可知:按要求进行平移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应用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的。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平移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出示投影片3.2.1 B)

[例1]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分析:设顶点B、C分别平移到了点E、F,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

且相等",可知线段BE、CF与AD平行且相等。

注意:作图时可用尺规进行作图,也可用三角板与直尺进行作图。

解:如上图,过点B、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并且相等,连结DE、DF、EF,则△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出示投影片3.2.1 C)

(1)本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作出如图所示的△DEF呢?

[生甲]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则△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生乙]过点B作BE∥AD且BE=AD,然后分别以D、E为圆心,以线段AC、BC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F点,连结EF、DF,则△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

[师]同学们找到了"△ ABC平移后的图形△DEF的其他作法"。很好,现在"大家来想一想,分组讨论。

(出示投影片3.2.1 D)

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甲]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平移的距离。

[生乙]还需要方向,要弄清一个图形是往左平移还是往右平移,是往上平移,还是往下平移。

[师]完全正确,这就是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条件:

(1)图形原来所在的位置。

(2)图形平移的方向。

(3)图形平移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来平移一个图形(出示投影片3.2.1 E)

[例2]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 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生共析]平移字母A的条件:字母A的位置,平移的方向--箭头所指,平移的距离--3 cm,三个条件都具备,所以可以确定字母A平移后的位置。那如何作图呢?一般情况下,画图时,先确定点,然后就可以作出所要求的图形。因此本题可以在原图形上找几个能反映本图形的关键的点,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确定出这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然后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所示),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作5条长3 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

[师]在这个例题的解题过程中,通过确定几个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这是一种"以局部带整体"的平移作图方法,同学们要掌握。

平移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2.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平移距离: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二、学习新知:

1、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下图的运动方式?

(课件播放:缆车、风扇、钟表指针、皮球运动。)

师:缆车向上移动,风扇叶在转动,钟表指针在转动,皮球上下移动。我们可以将以上运动方式分为两类,上面两种移动是一类,下面两种转动是一类。

师:像火车前行、滑梯下滑、火箭上升这样沿着直线向不同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平移;旋转椅、摩天轮、风扇叶这样围绕一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师:总结如下: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或轴进行转动,就是旋转。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找找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师:推窗户、升国旗、拨珠子、拉抽屉、放碟片这些运动,叫做平移。扭水龙头、过旋转门、转地球仪、转方向盘这些运动叫做旋转。

三、攻克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或图形的平移过程。

师: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位置;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位置。

师:整个图形向左平移。

师:用数格子的方法记录平移距离。先找到一组对应点,注意:准备、——6向左平移六格,再换一组来数,六格,再换一组,还是六格。看来: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这个图形上一个点的平移过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整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2、练习。

⑴师:小金鱼的平移过程怎样描述呢?你来试着填一填?

师:箭头指示方向向左,从整个图形找到中一组对应点或边,数数走了几格?一起来

⑵师:看看火箭图的平移过程:方向:向上,距离:

⑶师:小房子呢?向着不同的方向平移了不同的格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平移的方向可以是左右、上下或者前后,平移的距离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描述。

平移特征:物体或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以及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四、拓展。(做个有趣的练习)

利用学过的平移知识,说说小乌龟和笑脸是怎样运动的?(小乌龟向左移动了

总结:人们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能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记录,为国争光。浩翰的宇宙中,行星的运转,多么神奇的旋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需要你仔细观察,努力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平移的课件 篇9

1、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使学生通过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促使他们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 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组织第108页的“整理与反思”时,重点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2、 复习第八个五年计划108~109页“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要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叫做对称轴。还要鼓励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画出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时,也可以先在原图形中选出一些重要的线段,然后画出这些线段放大或缩小后的样子,最后连一连。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要使原来的圆向右平移几格才能使它与已知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再确定圆心的位置,画出与原来的圆同样大小的圆,并画出组合图形的对称轴。第4题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两条直角边的长各是几格,再算出缩小后的三角形底和高各是几格?在此基础上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形并进行比较,算出新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比。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用哪两种瓷砖拼成的。由此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两点: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1、 轴对称图形。

2、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4、 图形的密铺。

四、 教学过程。

(一) 整理与反思。

2、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3、 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4、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5、 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1.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一、 认真思考,准能填好。

1.变换图形的位置可以有(    )、(      )等方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可以改变图形的(      )而不改变它的(     )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在我们学习认识过的平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还有(                    )。

4.下图中,将图中A平移到图B位置。需要将图A向(   )平移(    )格。

5.一个30。的角,将它的一条边旋转(    )。可得到一个直角。

6.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7.按规律填出第5个图案:                          (     )、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

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

3.把一个图按1:3的比缩小后,周长会比原来缩小3倍,面积会比原来缩小6倍。(   )

一、 反复权衡,慎重选择。

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5cm,增加的面积(    )cm2。

①等于25     ②大于25      ③小于25    ④无法确定

3.下列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没有用到平移或旋转的是(    )。

①三角形     ②长方形      ③圆         ④平行四边形

4.下列各组图形,只通过平移或旋转,不能形成长方形的是(   )。

①           ②                ③              ④

5.通过(     ),可以将图A变换成图B。

6.下面4幅图中,图框(    )是下图按比例缩小的。

7.将一个周长12cm的正方形变换成面积为36cm2的正方形。实际是按(     )的比放大的。

①1:3        ②2:1       ③3:1       ④4:1

二、 动手动脑,认真操作。

(1) 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再将画好的完整图形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1格。

(2) 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O点的位置可用数对表示是(    )。将圆按3:1的比放大,并以O点为圆心画出放大后的圆。原来圆的面积和放大后圆面积的比是(   )。

(3) 请将图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平移的课件 篇10

平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掌握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分析、引导、操作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方格本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平移:

a、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师: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b、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移。

2、揭示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自主学习:6分钟

内容:课本p86例3。

时间:6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的要求。

要求:

1、完成书上填空。

2、怎样知道平移的方向?平移了几格?(找关键点)

师:方向和距离是物体平移的两个参量。

(6号发言,4号补充,2号评价)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7号发言,5号补充,1号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3号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五、小结检测:22分钟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2、检测:

a、说一说平移图形的两个参量是什么?

b、按要求平移图形。(方格纸)

向右平移5格。 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3格。

c、分别将下面图形向左平移3格、向下平移6格。

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2题。

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关键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平移的课件(热门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感悟其运动特点,能区分和判断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3、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

  • w
    平移和旋转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2

    新加入的教师应该准备好上课会使用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细心地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探讨与"平移和旋转课件"相关的议题,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将来需要时使用!...

  • w
    10的认识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23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探究“10的认识课件”,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推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途径。...

  • w
    寒号鸟课件10篇

    发布时间:2023-10-27

    导师正在教授新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学大纲和课程讲义,不过这些教学材料中的知识点需要精心设计。制作良好的教学材料还能帮助导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好的教学材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学目标明确,要清楚地阐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对知识的要求。其二是内容合理安排,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

  • w
    10的认识课件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每位教师上课前需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需要花时间来撰写教案和设计课件。学生的反应可以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在制作优质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介绍有关“10的认识课件”的相关知识,请务必保存此文以备不时之需!...

  • w
    餐饮课件10篇

    发布时间:2023-11-18

    通过不断修改,编辑为您准备了这份经过精心挑选的“餐饮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制作教案是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我们非常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页,阅读我们的内容,共同成长!...

  • w
    爬山的课件(收藏10篇)

    发布时间:2024-03-02

      学习目标 :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  学习重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  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小组内同...

  • w
    西瓜的课件(经典10篇)

    发布时间:2023-11-25

    此处为我们为您搜集的关于“西瓜的课件”的最新资讯,相信以下方案能够有效解决您的问题。老师们都知道提前准备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老师都希望能把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全面完善。教案对于课程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