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古诗《元日》教案精品5篇

古诗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07

古诗《元日》教案精品5篇

2024-03-07 11:54:04

古诗《元日》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二句诗。

(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四句诗。

(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元日》教案 篇2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元日》教案 篇3

小池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奖励、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引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惜”等6个生字。会写 “立”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 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凉凉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读古诗

3、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的。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A、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

说,细一点,轻一点)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画画的,咱们来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这静静的、细细的泉水。

B、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

C、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D、感悟朗读——让我们走入诗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边美美的读一边做动作可以吗?(加上动作练读,激发想象)

E、师:小蜻蜓,你轻轻地落在小荷上干什么呢?(指名回答)

预设:1、像在跳芭蕾舞。——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3、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蜻蜓轻轻地落在荷叶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读——

师:蜻蜓与荷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生读——

师:蜻蜓亲热的和荷叶握握手,咱们交个好朋友!生读——

5、配乐齐读

(四)背诵古诗

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

3、教学生字“立”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

4、老师准备了这张夏日小池图,请小朋友们把图上的诗补充完整。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生跟读

3、回家吧《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树阴小荷 蜻蜓

古诗《元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三、精读《春雨》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 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三、自学古诗。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四、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记起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五、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2.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

六、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 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元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两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两首”指的是哪两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师:这两首古诗分别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于谦和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 千锤万击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5.检查预习。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5、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石灰吟》。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一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三、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四、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墨梅》写作背景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课前思考: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课后反思: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进行描写。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由于学生对这首诗早已熟读能诵,所以学习很轻松,同时还进行了拓展和积累。

课后反思:

如果说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有什么要说的,我觉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两节课就学这些太少。我们要补充一些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丰富学生的积累,而且要会灵活应用。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反思:

在网站上看见了关于咏物诗的内容,对自己很有启发,和大家共享: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古诗元日教案

    发布时间:2024-05-23

      引导语:《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11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古诗元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

  • w
    古诗元日教案通用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笔者为读者整理了一份名为“古诗元日教案”的合集。教案和课件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所以每天老师都会准时准质地编写好教案和课件。制作合理充实的教案是巩固学生知识的有效方法。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关于该领域的深入报道!...

  • w
    元日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事物特征仔细观察来组织材料的方法。2、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4、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特点,富有情趣,引人入胜,在阅读中要重点感受本文语...

  • w
    元日晚会主持稿精品5篇

    发布时间:2023-05-27

    我们不断思考一件事情,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确信度,而主持人则能为活动提供有趣的娱乐和引导。主持人的话语让观众时刻保持对活动的关注,而会议主持人的话语则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议气氛。今天我们为大家挑选了一篇有关“元日晚会主持稿”的文章,供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 w
    古诗阅读教案精品

    发布时间:2024-04-27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古诗阅读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

  • w
    元日教案汇集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14

    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元日教案”。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课堂反应会在教案中映射出来。请把这篇文章加入您的个人收藏!...

  • w
    最新元日的课件精品13篇

    发布时间:2024-02-0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

  • w
    咬文嚼字教案精品5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想要一篇好文章建议您去读“咬文嚼字教案”。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调整与完善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希望以下内容可以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供您参考和借鉴!...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