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微生物课件(热门八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忘记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微生物课件”,相信我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您的竞争力!
说教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下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并交流总结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从而对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为后两节课认识微生物的益处与危害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剖析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的方法。
2、意识到重视实验和证据是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说材料:
教师准备:白萝卜、酸萝卜、白豆腐、霉豆腐、生面团。一次性碗。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面包、一次性筷子(每人一份)
搜集微生物相关知识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我充当一个学校餐厅的美食顾问,调查学生都喜欢哪些食物。科学教师被聘为顾问,学校为的是让伙食更加营养丰富,科学合理,这一情境的设计隐藏着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的意思。在导入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食物多数是用蒸、煮、烤、炸、煎的常用方法制作的,搂着再推出一种特制食物让学生品尝,留有悬念,勾起学生品尝的欲望。
2、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食品品尝会”虽然是本课的导入,出示的食物有的学生可能经常吃,但学生平常没有注意思考与观察我们吃的是不是科学,所以品尝这一看似简单的环节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此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秩序地品尝,要在品尝的同时仔细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体会食物加工前后的一些变化。学生在对比品尝后,就会从中发现问题。
3、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学生通过品尝,发现食物加工前和加工后在味道、颜色、浓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纷纷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想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有的想知道腌制泡菜时为什么总要用肚大口小的坛子,有的想了解为什么豆腐制成后会变的咸咸的,软软的,也就是“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把各自提出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课后可以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进行研究。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但怎样选择适合各自研究的问题开展研究,仍是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所以。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是什么改变了这些食物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猜想,展开探究。究竟学生猜想的是否正确并不关键,只要学生敢于大胆猜想,我就给予鼓励,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见解的前提。
4、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关于资料的搜集途径在前几册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关键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汇总、筛选等,找出“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的答案,从而验证各自的猜想。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梳理出问题有关键,以解决问题。在学生找到具体的乳酸菌、毛霉菌等细菌后,老师适时总结,说明这些就是微生物,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微生物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微生物并不陌生,为下一步寻找微生物做好心理上的谁备。
5、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对课本上的资料卡以及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微生物相关知识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后能把资料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在小组内、全班分别进行表达与交流,这正是本册教材所要培养的科学能力的二级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学”到“会”的内化过程,学生充分阅读、交流之后,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弊,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自主探究中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微生物的代谢”在高考大纲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在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本章节中最难也是教学要求最高的一部分。
微生物代谢中的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及其人工控制的内容是发酵工程中讲解谷氨酸发酵的基础;微生物的代谢与营养和生长密不可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代谢产物都是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通过对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人们才能够生产出多种氨基酸、抗生素等代谢产品,也就是说,微生物的代谢控制理论在发酵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思路:
提供问题情境、探索目标,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己确定知识清单,然后同学间进行知识交流、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拨归纳,通过这些尝试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于微生物代谢非常旺盛的原因要利用形象易懂的比喻以及一些数据加以说明。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比较。对代谢产物的形成不必强调详细的反应过程。为了能够方便学生理解微生物代谢旺盛的原因,课堂演示了琼脂块渗透实验,通过反馈,效果不错,同时强调了数学科与生物学的联系,渗透了科学态度教学。
2、代谢的调节是重点。教学中除多结合实例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比较,如比较调节的对象、结果、特点、机制、意义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3、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和控制发酵条件两个措施。只要结合两个例子着重讲述科学家是怎样通过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来控制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即可。
高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典型教案分析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疑难解答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4)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微生物课件是学习和研究微生物领域知识的重要工具。微生物是指体型微小、单细胞或少数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古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具有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微生物课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代谢、遗传、生态学、应用等内容,为实现微生物的应用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微生物课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代谢与生长、微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应用等。其中微生物分类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是微生物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微生物的细胞组成、代谢和功能,是理解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内容。微生物代谢与生长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是微生物加工、发酵和生产的重要基础。微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基因表达,是开发新型微生物菌株和提高微生物产物产量的关键。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互作和生态功能,是阐明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过程的重要途径。微生物应用研究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是开发微生物产业并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微生物课件不仅涉及知识点的介绍,还包括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微生物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学生们可以从微生物课件中了解微生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如微生物检测和微生物药物的开发;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保鲜;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采用微生物降解、清洁和治理污染物等。通过微生物课件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微生物课件对于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在微生物学领域,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是研究成果的关键。微生物课件通过提供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图示等,使研究人员获得更准确和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推动微生物学科学研究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微生物课件对于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课件作为学习微生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生态学、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同时,微生物课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准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研究思路,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学习微生物课件是提高人们对微生物领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教材分析
⑴教材内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
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及其种类
繁殖特点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2课时)
导入新课
微生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有些微生物用肉眼直接看不到,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也密切,在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这类特殊的生物。
CAI展示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并总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病毒
CAI展示流感、乙肝、艾滋病、非典病毒。
师生总结:病毒的种类及组成。
依据寄生种类、病毒形态区分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离开寄主细胞的病毒,可通过水、空气、食物、伤口、蚊虫叮咬等再侵入适合的寄主细胞,重新进行生命活动。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
思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细菌
1、个体大小:个体比病毒略大些,用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
2、形状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CAI展示细菌形态图
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CAI展示)
3、细菌的生殖
无性分裂生殖:生殖时一个细菌分裂为两个(CAI展示)
4、细菌的生存
多数细菌都需在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寄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细菌有的营寄生生活;有的营腐生生活。
5、细菌的呼吸方式
习题巩固(CAI)
三、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是不是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它们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总结: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真菌
自然界中,真菌的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以上。比如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与食用菌等。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此探究实验作为课外作业,各组实施,下节课交流)
CAI展示一些食用菌的种类,扩展学生的知识。
真菌共同特征是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五、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完成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总结本节课,提出问题。
教师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由我院医学系联合本市内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进行课程开发。2010年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调研,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构建了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行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校企合作,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教学以“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设置。其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微生物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并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按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1.案例分析法
充分发挥教研室兼职教师的优势,增添了案例(病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训操作及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临床医院实习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2.行动导向法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能力。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按照“标本处置→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各层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构建起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3.启发引导法
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对
微生物的认识和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以探讨、研究的手段,利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能应用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该课程的宗旨。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仅起验证作用的方法,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理论、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践开放法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性教学采用实训、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及管理体系。近年来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微生物检验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同时增加临床一线的见习、实习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带着问题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此外,课外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实训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
5.多元立体法
提供多媒体、多渠道教学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服务了教学。如教学大纲、习题集锦、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资料、电子教案、实训DV、学习指导等,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引进国内、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参、影像资料),聘请行业专家、主任(或主管)技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短期培训,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6.综合评价法
采用单元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课程评价与临床反馈相结合。实行校企双向评价、反馈及管理机制,注重教学及其评价的实效。
(1)理论教学:每个单元均有学习指导、测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并设有期中、期末、毕业考试。
(2)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有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操作流程;实训评分标准。校外实践教学:有见习、实习计划、实习手册、实习考核标准。
(3)校内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50%,理论考核占50%。
(4)临床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90%,理论考核占10%。
(5)毕业考核:由临床检验科主任(行业专家)或微生物实验室主带教老师、学校专职教师进行毕业综合实训考核。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依靠行业,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学生由以往的学校单向培养转向学校、临床医院共同参与培养,形成学校与临床实习基地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聘请本市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实践性教学、医院见习及顶岗实习。共同建设课程与管理教学;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有效互动,或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或边学边做、亦工亦学。所谓“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师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指导学生操作,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完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由教师讲解,予以解决。教学医院设有供学生上课和培训的教室,可以开展微生物检验教学;学校设有临床医院的实训场景,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采用“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是开展微生物检验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2.突出实践,强调“递进式”培养技能
制定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的实践性教学方案。合理设计实训、见习、实习等关键环节。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梯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逐步递进阶段性完成,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综合技能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第四阶段学生分散到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微生物检验顶岗实习。临床医院实训基地的综合见习贯穿前三个阶段。此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临床医院检验科的广泛认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行动导向,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结合课程特点承接临床微生物检验项目,强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实践教学仿真化。在技能训练期间,课程教师组织学生为学校周围的居民服务,不仅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途径,更是以社会为课堂,既服务于社会,又能培养了敬业爱岗高素质人才。4.以人为本、注重综合评价技能
积极探索与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围绕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采用分阶段考核和综合评价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由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
《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不仅增加实训课,而且为了突出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方法还采取实践操作单独考核,技能成绩单列的措施。在考核中我们既要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要考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综合操作技能考核采用临床检验科主任(或临床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测评的方法。包括:
(1)学生按教学进程表的规定进行常规实践考试。
(2)毕业实习之前,进入实训中心,结合检验个案分析,强化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3)毕业实习期间,由临床微生物室进行毕业临床能力考核(操作和理论)。
(4)毕业实习结束,由临床检验科主任(行业专家)或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老师、学校专职教师进行毕业综合实训考核。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 “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作用,与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模拟临床微生物检验任务、以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件内容精炼,形象生动,配合网络教学环境,受到学生的好评。如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非肉眼所见,通过PPT、flash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教学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上网公布,以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了解和掌握。
2、运用网络资源实施综合教学
利用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开展随机自主学习。自编了习题集锦,并将逐步设立和完善学习答疑台,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信息互动,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自学和交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图书期刊等资源,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书籍,布置思考题,通过自学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跟踪微生物学科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3.利用实训设备强化技能训练
注重实用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临床顶岗实习(在教师指导下)的工作状况和岗位要求。
这些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1.学校拥有校园网,并有专门的校园网维护人员,硬件设备能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共享。2.学校配备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并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之用。
3.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及专业刊物丰富,供师生随时使用。
4.设有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同时利用专业书籍与期刊、internet网连接专业网站,及时查询专业信息,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自主学习环境,对课堂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法紧扣实践主线,注重教学与临床实际岗位接轨,使培养的学生能学用结合,符合临床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训与考核提高学生规范化操作水平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011.3.2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6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4学时
学分:3.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了解微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领域;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重点学科。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
教材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和以往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别。内容包括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篇:病毒学,第三篇:真菌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微生物无菌技术、培养技术、纯化分离技术等,具体涉及各类微生物形态比较、微生物分离技术等。我们根据专业的后续课程的不同,避免重复,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重点略有差异,突出专业特色。基本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不断补充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力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快了解吸收和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前沿,推动学生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正任,6版,2003年。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陆德源,5版,2000年。主讲教师:吴中明教授江吉富副教授周安讲师魏洪讲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4-22
时间总是飞逝,转眼间,一年就这样悄然离去。回首过去的一年,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工作能力都有所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的年终总结已经写好了吗?及时总结能让自己的努力更有方向哦。但是,年终总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生物检验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微生物检验...
发布时间:2023-11-28
这篇文章专注于与“初中生物课件”相关的主题,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请不要忘记收藏。在开学之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计划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老师的授课需要以教案和课件为基础。...
发布时间:2024-03-13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栏目小编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与“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相关的知识,所述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请以专业人士为准!...
发布时间:2023-12-24
目标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目标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的观察、实验和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建议知识...
发布时间:2023-12-23
笔者精心挑选这篇优秀的“七年级生物课件”给予读者深入思考,希望这些观点能启发您一些灵感。对于初次入职的教师而言,教案课件至关重要,因此编写教案课件绝不可马马虎虎。教师在授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实施。...
发布时间:2024-04-11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在我们不经意间,一年又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相信各位教师都会有不少收获。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一年的教学工作,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的亮点和成果吧!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篇1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
发布时间:2023-10-23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撰写时不可匆忙。教案课件是教学的核心,必须写得准确详尽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此向您推荐“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方便查找,请将本页保存至收藏夹中!...
发布时间:2023-10-25
写作是评价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对于“最爱生物课作文”这个主题可能存在一些疑惑,但不用担心,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将会一一解答你的问题。为了方便以后阅读,请收藏本页面链接!...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