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忆江南课件(必备十一篇)

忆江南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01

忆江南课件(必备十一篇)

2024-03-01 16:15:07

【#实用文# #忆江南课件(必备十一篇)#】经过栏目小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忆江南课件”。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有需要的群众请前来筛选!

忆江南课件 篇1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忆江南课件 篇2

泉州南音

南音,又名和弦、金曲、南乐、南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南音是闽南民间音乐,起源于泉州。南音音乐的旋律和风格与南音音乐融为一体,有的直接吸收了南音戏的段子和唱段音乐,经过加工改造,减少了戏曲的味道,更符合南音的特点。至清初,南音已成熟无伴奏散曲、组曲和器乐演奏之争,流传至今。数千年来,南音在闽南语地区广泛流传。以泉州方言演唱。演出活动在闽南侨乡十分火爆,城乡时常能听到丝竹管弦乐的声音。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市各县(市、区)有500多家南音社,其中专业团体有泉州南乐团,厦门、漳州等地也有专业和业余南乐团。 .据有关资料显示,南音已传播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一代代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珍视和传唱的地方口音。其演唱和表演风格保留了家乡泉州的传统特色。

泉州南音由三大部分组成:乐谱、指法和曲。谱系是唐大曲的遗物,词的内容多与戏曲有关,乐曲的结构与元乐有直接关系。泉州南音还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歌曲,以及楚歌、武歌、潮州腔和闽南音乐,以及益阳腔、青阳腔和昆腔。南音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内容保持了中原古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代表歌曲有《八匹马》和《梅花功》。

泉州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泉州南音研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亚-东西方”多元文化系跨文化对话”项目计划。

泉州高甲戏

高甲戏,又称“个甲戏”、“九角戏”、“大盘”、“土板”,起源于福建泉州[1] ],最初起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盛行的为梁山英雄装扮、表演武术的盛装游行。它的足迹遍及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地区和台湾省,也遍及华侨居住的南阳地区。

高甲戏的剧目分为“大戏”(宫廷戏和武戏)、“秀坊戏”和“仇旦戏”三大类。,生日剧少了。传统剧目900多部,大部分来自京剧、木偶戏、木偶戏,少部分来自梨园戏,还有一些是艺术家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创作的。高甲戏的角色原本只有笙、旦、丑。后来又陆续加入了荆、铁、外、墨、北(荆)、杂,让演员们可以跟上剧情。唱歌和演戏也比较自由,没有一定的舞台,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高甲戏的音乐也使用“南戏”、“木偶调”和民间小调,但以南戏为主。高甲戏中使用的乐器分为文和武乐两种。伴奏乐器主要是管乐和唢呐(解放后主要使用琵琶),此外还有横笛、二弦、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敲击方式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霁霁风】等,但“三通”和“送将军”不同来自京剧。双铃、响灯等用于丑陋的戏剧或轻松的场景。解放后,泉州戏曲社成立于1951年(1957年更名为泉州高甲剧团)。

2006年5月20日,高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木偶戏

泉州木偶戏古称挂丝木偶,1957年定名为线秀,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艺术,属于到木偶戏。它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盛于宋代。宋元以来,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里戏。经过数百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演出规程、演出线路规程、偶像制作技术、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戏曲音乐——木偶曲。江总书记视察泉州时,饶有兴致地看着雕刻精美的泉州木偶。历史渊源

福建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银之都”之称。

相传唐末王慎之入闽时,木偶戏传入泉州。到宋代,在福建泉州的汉族中广为流传。明代泉州木偶戏摆脱了零散杂技的“木偶戏”形式,能够上演大型历史剧。清道光、咸丰年间,木偶制作技术大有进步。艺术家根据《木莲》、《西游记》、《封神》等剧的特点,创作了大量的彩绘脸和鬼脸。同时对主动分身进行了改进,将人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品类划分

泉州木偶戏分为掌上木偶戏和木偶戏。

掌上偶戏,福建汉族俗称木偶戏,自明清两代以来,已在闽南流传数百年。它连接着小木偶的头部和木偶的衣服,就像一个开口向下的布袋。表演时,艺人将手伸入布袋形衣服,食指伸入木偶头腔,大拇指及其他三指伸入左右袖子。角色表演生动逼真,戏剧代表作有传统剧《大明富》、《雷万春斗虎》等。

掌上木偶戏,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可以把木偶放进十根手指里,在手中进行操作

。至于为什么又叫“木偶戏”?相传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从前,木偶戏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进行的。艺术家们将木偶放在布袋里,方便运输。有人认为木偶的衣服像布袋一样四四方方。另一种说法是:木偶表演时,舞台布幕下一般放布袋,顶上放竹竿,安放木偶,故名“木偶戏”。真正的渊源已无从考证,只有一些稗官的非官方历史记载。

木偶戏可能是从唐代木偶戏演变而来的。相传,它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晋江才子梁炳麟从街头说书发展到“以帘布古”。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泉州有一位书生,姓梁,名炳麟。今年,他又到省会福州应试,到九里仙宫求占卜。那天晚上,他梦见仙宫握着他的手,并题写了“名扬四海”五个字。梁炳麟醒来后,还以为神明的吩咐,就是“精通”、“轻而易举”的意思。不料,当他的名声再次落到孙山的头上时,梁秀才以为是上天在取笑他,便断绝了仕途,以自己的文史知识为素材,在村里讲故事,生活。有一天,他偶尔看了一场木偶戏的表演,心里有种淡淡的感觉。梁炳麟便用稗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在村里上演,以抒发心中的怒火。但书生脸皮薄,所以用了“隔帘敬古”的形式,也就是隔帘,做一个表演性的讲故事,却是轰动一时,四处争相表演,而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木偶都是在手心里表演的,被称为“掌中戏”。梁炳麟这才领悟到神明所说的“名利在手”的意思。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今,掌上的木偶戏,祖国民族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发源地晋江、泉州、晋江等地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木偶剧团也独树一帜,其风格蜚声艺术界,蜚声海内外。长期以来,该团体非常重视对传统的发现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十分重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它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矩,大胆探索,不断为古朴的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1999年、2002年先后获得福建省第21、22届话剧演出优秀表演奖。剧目奖和九个奖项;其中,《长虹五里行》还获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届“百花文艺奖”和文化部第九届国家文化新计划奖。

木偶古称“挂丝木偶”、“挂丝木偶”、“线戏”、“弦丝木偶”。昔日闽南人常请木偶戏表演喜庆喜事,故又称“嘉礼戏”。牵线木偶的每个木偶系16根弦,最多有30根以上。艺术家在幕后操纵表演,让死气沉沉的木偶吸收思想感情,从而演绎出许多生动精彩的故事。是“刹那间千里之外,一夜之间古今事业”。清代蔡鸿儒在《晋水长谈录》中说:“木偶戏偶也是当今俗人最常见的线戏?权人最擅长此技。”

清末民初,在当时的反帝思想影响下,被誉为“天才天才”的林承驰与文人杨秀梅共同创作了《说岳》、《水浒传》 》等系列剧,从而去掉了木偶戏,只为婚丧圈服务。林承池、连天璋等人也创造和改进了许多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玩蛇、跳伞、织布、打钹等,极大地丰富了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泉州有700多部传统木偶戏,都以誊本的形式代代相传。其中一些,比如《斗淘》,在国内其他剧中还是很少见的。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泉州木偶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范、演出“线规”、偶像制作技术、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戏曲音乐——“木偶调”。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音乐“木偶曲”的木偶戏。《木偶调》音色浑厚朴实,粗犷而高亢,至今仍保留着300多首旋律和曲调。

泉州木偶表演难度较大,每个木偶形象设置16到30多根细长的琴弦。历代艺术家以其精湛的传统线规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泉州木偶细腻生动的艺术特色。多年来,泉州木偶戏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开创了以木偶表演为主,手杖木偶和掌木偶合二为一的新颖表演形式,深受中外欢迎。观众。

泉州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和粉彩工艺,别具匠心。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简洁,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以及当代木偶头制作。在继承师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夸张和变形,特别强调个性和表现力。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国传统手工艺珍品。

中国古代木偶艺术流传至今,至今仍流行于泉州。泉州、晋江、惠安等专业木偶剧团以其精彩的表演、细腻生动、栩栩如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 1960年,由晋江木偶演员李伯芬与漳州木偶大师杨生、陈南天组成的中国木偶艺术团参加罗马尼亚国际木偶节,演出了《大明赋》和《雷万春斗虎》,荣获一等奖。表演奖和金奖。 1979年,泉州木偶团赴北京演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火焰山》,获一等奖。 1980年,晋江木偶团创作的《白龙公主》参加全国戏剧节并获得文化部嘉奖。 1988年,著名木偶艺术家黄奕鹊携《驯猴》等3部精彩小剧赴日本参加国际木偶节,大获成功,好评如潮??

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今天,泉州已经举办了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每一届“国际木偶节”,众多国内外木偶表演团体齐聚泉州,表演和交流优质木偶节目,成就了“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 “已成为大型的多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盛会。许多参加展览交流的外国艺术家纷纷赞叹:“我们游历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木偶泉州演出。泉州不愧是木偶之城!”“真正的东方古典艺术!”??我们深信,在泉州广大木偶艺术家和木偶戏爱好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泉州木偶戏一定能够大胆地开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将这门古老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让艺术花园中的这朵奇葩更加鲜活、芬芳!

石狮民俗

p>

(1)结婚

石狮的男女结婚,一直都有一套繁琐的礼节。首先是提亲。媒人或亲友介绍男女双方的情况,并征得父母同意,确定求婚意向,求婚后发庚帖,即“促生月”。把女人的生日、太阳和月亮用红纸寄到男人家。男人按它在大殿神社的香炉下。 3日内,若家事顺利,称为“三日圆”,适合约会。 “三日圆”后,男女双方择日请姑姑、长辈到对方家中检查相貌,了解性格和家庭情况,称为相亲。

大婚当天一大早,男方就安排了轿子去女方家结婚。新娘在轿子上系着黑色的头巾。含泪告别,然后“关上轿门”。轿子一到男家,新郎就撕下印章,“踹轿门”,小伙子“请新娘下轿”。新娘在两位姑姑的搀扶下,穿过大厅,进入洞房。进入洞房后,新郎摘下新娘的头巾,新人吃“会圆”(红汤圆)。夜深了,新郎新娘在殿下跪拜天地,然后开始“闹新郎房”(新房),玩得尽兴。结婚第二天,新人回到父母家,称其为“女婿”。她母亲的家人举办了一场宴会来迎接她的新女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自由婚姻和一夫一妻制。废除童婚、纳妾、嫁木主、随女仆嫁妆等不良婚姻习俗。愿意结婚并达到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举办茶话会或“旅婚”,即完成婚礼。 “带亲”、“寄信给耿”、“相亲”等旧习俗大多会自行消失。

1950年代以后,新娘们结婚后改用装饰着喜庆色彩的三轮车。 1980年代以后,新娘结婚,坐了车。1970年代和198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婚俗逐渐回归。 1990年代,婚姻是一件大事,奢侈浪费盛行。石狮市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简单婚礼,经常举办集体婚礼。婚礼由村长或村委会主任主持。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举行茶话会,分发喜糖。 “丹盘”小镇也换成了双方联合举办的婚宴。

(2)生育率

民国以前,石狮农村和沿海渔村普遍采用当地分娩方式,导致孕产妇高和婴儿死亡率。因此,境内有许多愚昧落后的地方生育习俗。

妈妈生孩子的时候,家里人都会煮甜鸡蛋给她“压肚子”。产后一个月内,妇女应一日多餐,包括煎鸡蛋、姜油面,以及鸡、鸭、人参等滋补品,以散寒,恢复体质。孕妇不准吹冷风和泡冷水,不准外人进入“月房”。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先喂的是甘草黄连汤甚至珍珠粉,然后再喂母乳。 9日宝宝出生,长辈为它安上了摇篮。生完第14天,男方要给表亲、邻居发“糖豆”报喜,还要给母家送香油饭,俗称“生日饭” .母家把“月内”的鸡、鸭、鱼、鸡蛋、面条等食物还给了妈妈,同时还给了宝宝四件衬衫、四件毛皮和被子等物品。满月到来时,母家要准备“满月红”(婴儿红衣服)、虎帽和布料送到男方家,蒸“满月圆”和相当数量的鸡蛋给男方。宝贝“剃光头”后与亲友分享;该男子的家人还回了粿、“三兽”等物品。满月的前一天,让理发师给宝宝“剃”头,在宝宝的后脑勺上留一条小羊尾巴,俗称“寿毛”,寓意长寿。 “四月天”(4周),宝宝开始上车,宝宝阿姨送“口水围兜”,外婆家送皮草衬衫、金银手镯、帽子、布料和面条“四月天”桃子”。男家用粑粑和粽子回馈。十六岁时,男称“承鼎”,女称“吉家”,寓意长大。于是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举行了隆重的祝贺活动,外婆家赠送了毛巾、扇子、衣服、布料、黄金首饰、自行车、彩电、摩托车等丰厚的礼物。其他亲友也有更珍贵的礼物。 16岁是最后一次祭拜床母、檐母、七娘母等神灵。除特供外,有的还陈列珠宝、服饰、电器等亲友赠送的礼品。炫耀孩子的“贵重物品”。 1950年代以后,随着科普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于生育的刻板印象和不良习俗逐渐被废除,但仍有一些习俗沿袭。

(3)生日庆祝

石狮人的生日以农历的出生日期为准。每十是五

十,六

十,七

十或八十岁,称为“大寿”。 但也有提前一年定的生日,也就是七十九岁生日就是八十岁生日。由于方言中“九”与“九”谐音,故有长寿之意。如果不是在第十天,则称为“休闲生日”。过去,由于人口平均寿命较短,娶媳妇、娶媳妇、生子,50岁开始“大寿”的现象屡见不鲜。“免费生日”比较简单。一家人(包括已婚女儿)早上团聚,吃鸡蛋面。中午加蔬菜。做“大生日”是相当隆重的。过生日前夕,外地儿孙早早回家,女儿带着女婿、孙子回娘家,还会带上猪脚等生日礼物、面条和黄金首饰。在石狮,还有在“大寿”时为长辈制作裹尸布、放置裹尸布的习俗,以示孝顺。做寿衣叫“张老乙”;安葬,也就是为老人埋葬一百年后准备棺材(有的只准备木头)。运送长寿板时,请“洪家布基”迎接。长寿板以红漆为底色,绘有二十四孝纹。用新草席包好,挂红布,插金花,直立于祠堂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七十岁的寿命并不稀奇,所以大多数人要到七十岁才开始“大寿”。改革开放以来,送生日蛋糕是一种时尚。生日前一天,用熟面送给亲朋好友“回面”(为方便起见,改用速熟面和猪肉罐头)。生日那天,天还没亮,有人甚至摆上香炉祭拜天上的主,感谢老天保佑老人健康长寿。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儿媳去祠堂烧香点烛,祭祀五果,放鞭炮,庆祝长辈的生日。早餐吃长寿面,每人加2个太平蛋。中午,在家里或餐厅举行生日宴会,招待亲友和邻居。大多数来这里的人都用大红蜡烛和快乐的大炮祝贺他们。也有亲戚朋友家境殷实,赠送电视机、冰箱或沙发等贵重物品。器具。在 1990 年代,一些人仍然在有线电视台点歌或放映电影来庆祝。寿宴结束后,出嫁的女儿、孙女等近亲带回寿面等物品分发给邻居。

(4)葬礼

石狮的葬礼一向是隆重而复杂的。临终前,将半岁或已为祖宗的老人抬到祠堂,放在一张由4块床板拼成的简易床上,换上寿衣,俗称“侧厅”。老人死后,身上盖着一张床单,身上放着一面铜镜。

灵堂门口挂着一块白布,门上贴着白色的挽联;被举报的亲人要给举报人一杯水,让他喝一口,剩下的要倒掉,增加“七彩能量”。

老人死后,“土公”一般第二天将尸体抬进棺材,用纸和面巾把“命”塞进去,然后封好棺材钉盖。当时,道士在做事,唢呐唢呐;如果一个女人死了,她的家人和亲戚应该在进入墓地之前看到它。入葬后,将死者用过的衣服、草席等物品送到村外焚烧,俗称“送草”或“送脚尾”。 “送草”后设立灵堂,堂内竖立纸龛和死者画像。灵柩停在殿内,四壁上挂着亲友送来的帘子和花环。附近还有一个“丁佑办”,用于接待亲友、老友及相关人士的慰问。亲友邻里的仪式,俗称“金银礼”,由亲人签字。苏醒的持续时间短至 1 昼夜,长至 3 至 7 天。守灵时,妻子和女儿每天早上都在祭坛前哭泣;信奉佛教的人大多还“立功”,请僧道士设坛、修行、救死扶伤。

出殡时,抬棺人先将棺材搬到屋外空地,孝子孝孙在两边跪下。孝亲们跪下哭泣,走过“棺前祭”。送葬队伍的前后左右,有几个人“压金压银”,沿途放鞭炮。有的甚至还特制了“灵精”,族中命运最好的青年骑着队列中的精。同时,聘请武官骑在皇宫后方。棺材到达墓地时,先祭祀“后土”,然后在墓前祭祀。祭祀完毕,棺材落到地上,孝亲们用丧服一一抱土,一圈一圈地绕着墓地。之后,墓葬被送葬者的亲属和邻居封存。之后,送葬队伍领着红灯“归于禹”,俗称“归主”。丧家宴请宾客。 “归还师父”后,竖立了7天的纸神社,然后神社被“推倒”,大殿内的纸神社被烧毁。葬礼结束后,死者家属要以咸炒饭团(后来改为咸饼和饮料)感谢亲友邻居。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葬礼简朴,举行追悼会,不送花圈用纸蜡烛。石狮建市后,市人民政府发布《石狮市殡葬管理暂行条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火葬,简化葬礼,限制丧葬乐队,废除封建迷信和殡葬活动中的铺张浪费。欢迎广大群众。 1997年1月,石狮市实行殡葬改革,由土葬改为火葬。

石狮景区

石狮山海相融,具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优势。全长67公里的海岸线,岛礁星罗棋布,碧海银滩星罗棋布,省级旅游胜地“闽南黄金海岸”和省级重点旅游项目“海洋世界”星罗棋布,港湾秀美,风景宜人。是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石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和六生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海上航行标志,是闽南侨乡的重要标志。永宁镇镇海石、关江海防署碑文、唐代穿越台湾鹿港的临滦古渡,是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标志。永宁城隍庙、虎修寺、朝天寺、珞珈寺为宗教圣地。

灵秀山

位于福建省石狮市西南部,海拔数米。灵秀山前是巍峨的宝盖山。

又借亭

位于剑江镇石峪村西南临滦古渡口边缘,石狮城。任巡全道时,政绩显赫,抗日功绩显赫。后,“天子恩情‘借’巡海路。”三字“借阁再借” ”,右边镌刻“统帅黄扶阳带兵起立”,左边镌刻“张瑞图”。

阿姨塔

阿姨塔盖面积325平方米,高5米,八角五层,塔身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每层叠檐,外设回廊,保护四周区域,里面有石阶可以绕过塔顶。一层刻着“万岁” 顶楼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雕有两尊女像,是二女的形象。明代何乔元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宝塔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代。朝代早已相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拔地而起;山顶的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高大。登至远方,可见泉南之形,海天一色。姑姑楼已成为船舶进出泉州港的航标,也是闽南侨乡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泉州港有一座农舍。石狮宝盖山脚下。哥哥娶了老婆。老婆很贤惠,对嫂子也很好。

一家三口虽然过得很苦,但也过着正常的生活,不乏欢乐。

有一年的艰辛。干旱,没有雨,没有收成。自古闽南人少,遇灾无生,遂往南阳。 A哥只好跟老婆和妹妹商量,和老乡一起去了南阳。哥哥去了南阳。 ,我好几年没回老家了,也没有寄过信。无论他是死是活,是好是坏,我真的让我的阿姨和姐姐们日夜担心和想念他们。他们经常登上宝盖山顶,面朝大海。看,看,可是每次只能看到一片灰蒙蒙的大海,哥们哪有回程的帆呢?

为了看得更远,他们一次次搬运石头,堆积如山,这么多年,变成了一个高台,他们站在石台上,踮着脚尖,不断地望着,期待着,可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年过去了,哥哥还是没有回来。一天,姑姑和嫂子看到孩子们放风筝,心想,可以写一封信,系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到南海。p>

风筝需要风筝绳。嫂子们剪下长发,拧成绳子给风筝。

这只风筝,系着一封家书,飘过南海,落下。绑在风筝上的家书被粉丝捡到,转交给阿哥。原来阿哥到了南阳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出路。他被停在外面,没有脸给家人写信。看完姑姑姐妹们用血泪写下的家书,他悲痛欲绝,赶紧收拾行囊,赶回了老家。

这一天,天气晴朗,两人登上宝盖山顶的平台,眺望着大海。片刻后,归航出现在海中,一家人团聚就在眼前。然而,就在这时,风起云涌,海浪汹涌,船翻覆沉入海底。嫂子眼睁睁地看着即将相见的丈夫和弟弟死在海里,哭了几声,抱在一起跳崖自杀。后来,为了纪念这对姑姑姐妹,村民们在姑姑姐妹堆放石头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姑塔。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但姑姑塔的传说却是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见证,也是世间最深情的记录。

石狮特产之一,古浮紫菜

据了解,石狮市香芝镇古府村的紫菜养殖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村位于泉州湾入海口。海港和广袤的浅滩为海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藻品质优良。长期以来,“古福紫菜”以其菜质细腻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古府村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几位养殖户正忙着小心地打包紫菜。据悉,2009年,合作社统一了古富紫菜的外包装,规范了“古富”商标标识的使用。从此,优质的古浮海藻穿上了“新衣”,有了自己的识别标志。这些新包装的古浮海藻一经推出,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价值”提升了2-3倍。海藻的销售收入也增长了近50%。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商标的又一次升级,未来只有石狮市祥直镇古富村出产的产品,才能称为‘古富紫菜’。”据石狮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村有紫菜养殖户100余户,紫菜种植总面积1500余亩,产值350万元。古老的漂浮海藻已成为石狮沿海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古府村的紫菜种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村地处泉州湾入海口,港口优良,浅滩辽阔。海藻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海藻品质优良。早在1958年9月,这里就开始人工培育海藻苗。 1963年3月,原中央水产厅出资23万元,在古府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海藻养殖试验基地。 “古浮紫菜”具有菜质柔滑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等诸多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海藻养殖户100余户。海藻养殖总面积1500余亩,产值350万元。古老的漂浮海藻已成为沿海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石狮第二特产红蟹。

红蟹主产区是石狮市康江镇石湖村。位于晋江与洛阳交汇处入海口。生长。石湖蟹强壮、肥美、营养丰富,通体红色,故名“红蟹”。

石狮特产的三大甜粑

说到石狮特产,甜糕自然少不了,说到石狮甜糕,很多人都会总会想到“宜兴”。甜粿百年品牌。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关于石狮塘头宜兴甜粿厂的描述如下:清朝。东南亚。 1981年,王艺兴的后人在塘头复业。

到了塘头村,沿着只能停下一辆摩托车的村道转了几个弯,就到了目的地宜兴甜粿厂。从外面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农舍。而这里出产的宜兴甜粿远销海外,名扬四海。石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百年“宜兴”甜粿,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节日期间,宜兴甜粿厂接到无数订单,尤其是东南亚华侨的订单,宜兴甜粿成为他们出国的必备礼物。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宜兴甜粿的真实写照。

宜兴甜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一场大旱使晋江变成了一条小溪,其他河流都断水了,田地裂开,庄稼快要枯萎了。民间集资祭祀神灵,祈求风雨。但求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滴雨也没有。这时候有人提醒,以前拜神的甜粑是不对的,应该用宜兴糯米。祭祀结束后,那天下着大雨。从此,当地祭祀神灵的人都使用宜兴甜粑。另一个传奇。晋江穷书生,屡试不爽,心灰意冷,乘货船到南阳谋生。临走前,秀才只带了一袋宜兴甜粿上船。下船后不久,他遇到了——在海上迷路了。漂流了七天七夜,船上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因为吃甜粿可以忍饥挨饿,全船终于靠着秀才带来的宜兴甜粿袋子活了下来,到达了目的地。从此,宜兴甜粿就在南阳成名日庆祝

。相传以后去南阳的人要带上宜兴甜粿,才能保证一帆风顺。

石狮特产四种螺蛳肉碗糕

早年,碗糕是闽南人过年的必备糕点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做它。其他是可选的,但必须为神佛祖祖蒸碗糕。闽南碗糕是“肥”,即发酵,象征繁荣、发财、发财。二是笑。如果碗糕制作好,蒸熟,上面会出现四五个肿大的开口,称为笑,象征着全家人开怀大笑。笑是好事,吉祥、快乐、健康。制作碗糕的主要原料很简单:糯米、红糖或白糖。

螺蛳肉碗糕是在传统碗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品种。它的特点是外观是传统的碗糕,但螺蛳肉碗糕外表更光滑,口感软硬。中间还有一个特别坚韧香香的肉仁,就像螺肉一样,所以叫螺肉碗糕。蜗牛肉碗糕比普通碗糕小。现在早餐项目的摊位一般都卖碗糕和螺蛳肉碗糕。

螺蛳肉碗糕:前面拼音,后面英文

碗糕只是碗糕,但和螺肉有关。这个名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在中文里,螺蛳肉直接说明了这种碗糕的特殊味道,而闽南话之所以叫碗糕,是因为这种年糕是用陶瓷小碗蒸的。这些在英文翻译中如何表达?初中教英文的周老师翻译解释是这样的:万糕是泉州方言这种食物的名字,所以可以直接用拼音+英文注解的方法翻译,wangaos 搭配米软蛋糕。在五星级酒店公关部工作的小蔡给的翻译是“糯米饭里的蜗牛”。他解释说,这是以食物材料的方式给出的翻译。

忆江南课件 篇3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三、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生)

(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生:

(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水情

四、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3.同学们,其实《忆江南》不只是一首而是三首。如果大家读了另两首,会对第一首词有更深刻的理解。请大家课外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学这两首词。

忆江南课件 篇4

教案示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诗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3)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明确]诗歌篇末点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乃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7.集体背诵诗歌。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请同学们课后找资料阅读,更好地感受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l.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爱国的忧思。

(二)整体感知

这两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戍(shù) 阑(lán)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④若个(哪个)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⑾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愈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成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已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ín) 脉脉(mò)

2.学习《已亥杂诗》

(l)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访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厂渠门出城。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目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蒋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在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忆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梦。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其余的《已亥杂诗》《忆江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探究活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两句话是说那些儿童的品行不好吗?为什么?

解说:不是。这是一幅顽童戏谑的场景。作者据实写来,以此引出对“家贫如此”、“长夜沾湿”的描述,最终是要引出作者对天下寒士的关注。

忆江南课件 篇5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三、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忆江南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忆江南课件 篇7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课件 篇8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忆江南课件 篇9

忆江南⑴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课件 篇10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忆江南课件 篇11

《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 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 词两首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忆江南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

  • w
    刷子李课件(必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二、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三、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小...

  • w
    队列课件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进行反复练习,能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学习内容:1、队列队形练习2、游戏:快快集合学习步骤:一、 复习队列队形教师活动:1、集合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明确课堂要求。2、排体育课队形,调整学生站位,并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稍息、立正、向右看齐。3、学生注意力集中较短,在练...

  • w
    课件汇集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好工具范文网整理了这篇名为“课件”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互相鼓舞。新来的老师在备课时需要事先准备好涉及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教案质量。...

  • w
    玩镜子课件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23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4、激发了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

  • w
    比例课件收藏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 w
    定风波课件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16

      【设计思想】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绝的成就,他以融会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气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巍巍壮观的文化景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并在生活态度、人格建构、审美高度等上给后世百姓、尤其是中国文人树立了标杆。  如何通过...

  • w
    春潮课件经典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本课教材分析:本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春潮的序曲,描写春潮的孕育、积累、蓄势。第二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重在表现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文章语言丰富,描写形象,细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