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九篇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2-11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九篇

2024-02-11 10:00:05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1)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杨晶晶

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从教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

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所以出现以上弊病我们就会深有感触。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孩子,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孩子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师生共同营造乐学的宽松环境。它要求学生不把学习当作负担,要求教师不把教学当作操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师德、技能、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为教师设定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比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具使用、活动场地美化,甚至学生上课时间和作业的控制,都在具体界定的范围之内。只有教师严教而不随意,学生勤学而不知难而进,才能真正形成教与学的愉快沟通。

其次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的主要手段。我们知道,任何新问题都应该在已知知识的积础上提出和解决,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对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后,求知的实践往往是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接受新知实,同时又明显感到它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育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学习需要上。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便能“日参省乎已”,便能“日知其所亡”,便能“ 学而后知不足”,便能“惟患学不至”,得赏“中流自在行”。

另外要建立丰富多彩的实践基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也许待到营造出这样一个局面,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成其为必然。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作为学前班,教师可以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使学生获得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不要忽视自己的求知过程,以先学者的体会构架课堂,不只是简单地证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来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明白:不要以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寻找教学参考就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好象有损于教师的威信。事实上,这恰恰证明了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地学习。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解放自己。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2)

起先看到这本书名是《剥开教育的责任》,以为又是长篇大论,便是枯燥无味,翻开一看目录,第一个小主题《请喊学生的名字》就把我给吸引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请喊学生的名字》中的故事让我震撼,克拉克老师竟然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能喊出全班的名字,这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不禁想起来我教的几个班级,我教了他们已经一个学期多了,但是班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我都喊不出来,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氛围不够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够配合的缘由之一吧。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估计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悲与自闭。但他们都都是高度敏感的生命个体,一个热切的期盼,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灯。

《种子都有萌发的权利》“留守儿童”我们要格外细心地呵护他们。我们的一言一行要慎重,可能会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会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有了阳光、雨露,贫瘠土地上的种子也会萌芽。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文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我们启发,给我们正确指引。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3)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的书,可以打破站立的能立,因此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提到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一个新兴而紧迫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

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夸大其词,但打破了部分教育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

不仅如此,本文还以著名教育家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能反对,能批判和摧毁;又能立新,又能建设和创造,这是本书的一个优胜之处。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读了之后,我感慨良多。教育充满了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一切都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用自己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和我相同的感受。也许,查老师没有想到他最喜欢哪个学生,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他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这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回忆。

读了上面的话,我认为查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他自己。这里不仅蕴含着高尚博大的师爱,更蕴含着伟大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优秀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世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特长。关键是我们是否认识孩子。

在老师印象里,往往是一些比较优秀或者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比较多,而另外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就在那次才艺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平时沉默的孩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仔细品味他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做他们的朋友。

一些孩子的天赋已经显露出来,而一些孩子的天赋只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他们找到自我,欣赏自己。我们是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潜力的人。他们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也会看到别人的优秀。

一直有人说教育是良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天使,在教育中给予他们关爱。而不是做孩子的上帝,支配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不快乐!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4)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一篇文章都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朴素的语言、深刻的主题。

书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相对照。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

当我读到《孩子的手还很小》一文时,这几个字就让我们很心疼,心疼孩子怯生生的语气,心疼孩子提出了本该我们老师反思的问题。想到平时的教学,我们似乎得了教育强迫症,总是强迫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满满当当,教学环节、教学容量......我们一切都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至于学生需要什么、想要多少,则考虑不多。

我们总以为自己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揣着“我的手很小”这句话,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孩子的手很小,我们给他们太多,甚至牺牲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这篇随笔使我印象深刻。文章里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几乎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举手,但老师都认识她。她不是那个回答老师期望的问题的人。所以,虽然她很显眼,举手很快,很积极,老师不会给小女孩几会发言,以避免可能的失败。在一些公开课,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怕那样的学生会答非所问,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也怕回答的不到位,浪费宝贵的时间,导致教学任务不子能完成,所以尽可能找一些比较保险的孩子回答。这个案例中说到“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孩进步,他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教育公平离天不远,也不高,但在我们身边和手中,体现在课堂上的是教学水平。

”确实很佩服一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总能在课上关注每个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之外的回答,还能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一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

我们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对学生负责、认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学生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时,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5)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像剥核桃一样,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这样想着,并且这样做着,可是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对于作者流淌于讲台间的才华,对于作者那份对教育深深地责任感而感到钦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说 "我们的发问 源于我们的自省 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拿着粉笔, 徘徊于数尺讲台的我们,有那份对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责任感吗?有对学生深沉的爱吗?我扪心自问问的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中,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读了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作者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万分。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6)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作为学前班,教师可以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使学生获得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不要忽视自己的求知过程,以先学者的体会构架课堂,不只是简单地证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来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在这里,每个执教者都必须明白:不要认为学生自己看材料、找教参书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好象就有损于教师的威信,其实,这恰恰证明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了。

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种无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这其间,老师的任务不容易。他要不断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努力探索激发、质疑、质疑、解决源头的最佳途径。面对任何一个知识点,教练员都必须遵循学生的分解和质疑——确认这一认知规律,把握本质,说精彩,练本质。

如此,教师优教,学生勤学,谁还能说教与学是一项苦不堪言的事情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解放自己。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7)

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复杂的教育理论总是高度概括,带有高度的异化感。所以,在看到书名时,我也因为“责任”二字所附带的厚重感而产生畏惧之意。却在翻看之后,感到惊喜,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心就会变得柔软的书。

书中的每一句有关于教育的呼吁,均来自于细碎然而真实的细节,而非倚仗那些晦涩生冷的教育理论来凸显自己的权威与价值。我相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那么,在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状况时,便更容易以理智和稳妥的方式,运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手段”来解决。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她在处理问题时,不会只遵从那些条条框框,那些所谓的“应该”和“不应该”,一定会去繁从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而《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正是要肯定和推广这种行为和理念。它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教育最重要的规律是人性。比如,请说出学生的名字,孩子的手很小,让学生微笑等等。

每一章节读来,都让人如沐春风。

在感动之余,我也有了很多反思。作为一个工作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书中所举的很多不好的例子,似乎我都有份,这就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个更深层面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也揭露了很多教育的弊端。最击中我内心的就是它的“伪责任”一说,简直是对现今的教育模式一针见血的评价。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了一些个人乃至社会的原因,而模糊了教育真正的要义。

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当我们努力想要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自认为最佳的方式,以“告诉”的形式,来引领学生在书海中披荆斩棘,从而走出一条最便捷畅通的路时,我们的教育便失败了,我们只是在劳苦功高的负着“伪责任”罢了,因为“迅速”和“精准”从来都不应该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学习是与内心的困惑作斗争。斗争越激烈,收获越多。

所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战斗”,任何有违独立意识的教学行为都或多或少有着“伪责任”的嫌疑。

一本好的书,它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它还应该担负起启示和呐喊的责任,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也是一本书最大的价值,而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做到了。而且,它并不是以空洞的启蒙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是以温婉的话语来呈现其深刻而丰富的批判意识。批评是最坚定的立场、最强硬的态度和最高责任感的体现。

带着批判的精神读这样的书,我真的受益匪浅。我会努力改掉原本的“陋习”,成为一个真正肩负教育责任的老师。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8)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9)

《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课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

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她是一首振聋发聩的播种机。"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她是一台细致入微的显微镜。教育的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引导我们找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扬起尘土,教育的责任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可能是试卷上的小小提示语,可能是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可能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处文本的解读……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都是这样真实地发生的,正面是浓烈的色彩,背面是直言不讳的文字,让读者在细节中看到真相,在细节中理解真相。

她是一部客观公正的扫描仪。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教育的场景,讲述了一个教育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

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纵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现状。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

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

过度的“关心”真的给学生带来无形的枷锁吗?这本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将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过一种更有质量、有责任的教育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神导师,为迷路的人寻找方向;更像一个失散已久的朋友,诚恳地讲述着教育的感受。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教育的场景,讲述了一个教育的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都是这样真实地发生的,正面是浓烈的色彩,背面是直言不讳的文字,让读者在细节中看到真相,在细节中理解真相。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总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为荣,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超级责任为荣,我们是在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在课堂上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认为这些知识必须由学生掌握。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利,抹杀了学生学***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

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当这些问题涌上心头的时候,我们会心生愧意。我们所理解的教师的责任真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吗?我们在践行教师的责任的时候,有没有侵犯孩子的权利,甚至以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实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哪怕是微妙的美;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宽松的标准下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幸福。问题是尖锐的。

但是,我们尖锐的质疑,不是质疑我们的责任感,也不是否定我们的努力,更不是抹杀我们的成绩。冰心曾说:“爱在左边,爱在右边,走在生活的两边,随时播种开花。”。

“是的,既然我们是一名教师,走在充满阳光和芬芳的教育道路上,我们注定要播下无私的爱,付出强烈的责任感!

爱与责任共同构成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始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爱和爱去抚摸每一朵小花,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乍听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不会具体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工作的,拿到书后粗略一浏览,证明我错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不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教育细节入手,层层剥开,直达核心位置。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

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但是自己平时的处理方式却不是这样,现反思自己是否伤害了那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弥补何改进。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被忽略,因为老师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虽然小红总是举手,但老师就是不给小红女孩说话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

为了开公开课,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想想学生能回答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起见,虽然有些孩子一直举手,但就是不给他打**。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甚至出丑。

所以各个环节都确保不会出错。但我们一直在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愿望总得不到实现。

我们知道,促进发展不仅要给学生机会,还要让他们从错误中站出来,取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对优秀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很多机会发言,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坐在课堂上听讲,不调皮,不回答问题,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这种思想在我们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事实上,教育服务于所有的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帮助每个孩子进步。以后如果碰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就降低难度,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书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就等着我们这些地质队员来开发,但我们已经不用勘探,因为"宝藏"的手高举着。

老师,这简单的称呼里,凝聚着太多的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会有多少孩子,可以人尽其才,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匹潜在的千里马,而这匹千里马,常常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伯乐的发现和培养。

问问自己,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是多少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思,扶持、培养和我们有缘相遇的幼苗,使他们都可以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行为出轨,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回归,这种方法是爱与关心。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泰然自若与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我们令学生着迷的原因之一。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一个当孩子的思想或行为出轨时拉他一把,使他重新步上正轨的人。

20**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

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

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

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

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

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

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

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天。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

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像剥核桃一样,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这样想着,并且这样做着,可是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

对于作者流淌于讲台间的才华,对于作者那份对教育深深地责任感而感到钦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说 "我们的发问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拿着粉笔, 徘徊于数尺讲台的我们,有那份对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责任感吗?有对学生深沉的爱吗?

我扪心自问问的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中,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读了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作者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万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七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肖川教授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本书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为教师写作,与教师分享对历史、社会、生活和教育的理解,是作者作为读者的旨趣和追求。书中...

  • w
    健康教育读后感(合集九篇)

    发布时间:2023-10-26

    接下来是栏目小编为您推荐的“健康教育读后感”,感谢您愿意来参考并认真阅读。透过书籍,我们开启了一片美丽的诗意田园,每一本作品都是我们思想的引领,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自由翱翔。读书带给我们的领悟成为了我们的读后感的指南。...

  • w
    《爱的教育》读后感实用九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欲了解更多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的信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特地为你推荐这篇文章。阅读完后,心灵被深深触动,自内心涌起勇气,仿佛再也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倒。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世界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请将其收藏起来以备查阅!...

  • w
    爱的教育读后感汇集九篇

    发布时间:2023-12-2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的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小学生安利柯写的简短日记和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他爸爸妈妈给他的教导。这些日记虽然简短,但他们体现了一种精神-爱,这种爱表现在同学与同学之间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爱的精神。其实,世界上有无数的爱,等着你去感受,自从读完《爱的教育》...

  • w
    落实责任读后感(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阅读一本无用的书籍没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这本书作者所写的作品中充满了知识和道理。因此,我们应该抽出一些时间,为自己写一份读后感,整理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本文将通过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究“落实责任读后感”。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很好,请不要忘记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w
    爱心责任读后感(系列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寒假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记得***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

  • w
    感恩责任读后感分享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你可以在下列资料中找到与"感恩责任读后感"相关的内容,阅读完这个作品后,我的思想生活变得充实了许多。写读后感就像是反刍一样,我会把所得的知识嚼碎消化,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并将新的思想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w
    目送读后感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06

    在一个寂寥无声的夜晚,我拿出一本书,翻开有些泛黄褶皱的纸张,触摸书上的一字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写照,是生活的点滴,更是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当她的作品引领我在缤纷的情感世界细细品味时,我再次融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去。她的文字像涓涓细流般,静静的流淌。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读者的心灵,朴素的言语中透露出...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