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源泉观后感

源泉观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2-07

源泉观后感

2024-02-07 12:39:03

源泉观后感 篇1

这学期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张天翼爷爷写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我被课文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特别是有了宝葫芦就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令我深深着迷。暑假,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完整的《宝葫芦的秘密》一书。津津有味读完了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学生,他叫王葆,他的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他也常常联系到他自己,一次,他在钓鱼的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用宝葫芦得到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渐渐发现宝葫芦给他的麻烦:花盆上标签贴错,棋子吃到了嘴里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变出来的,而是宝葫芦偷来的。于是,他将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才发现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而是一场梦。

这本书让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的东西是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事物,就像宝葫芦,他带给王葆的不止有好处,也有麻烦。我们想要什么也可以去自己想办法获得,要想成功也不能用小手段,那样没有意义,只有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才有成就感。

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就如过年的压岁钱,在我们看来别人给的压岁钱给了就是我们的,但这些其实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反过来,我的爸爸妈妈也要给他们的孩子压岁钱,只不过这种关系是他们大人之间的交际,而最终反映到我们小孩身上。

还有我们在玩游戏时也不要想通过小手段获得胜利,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胜利就没意思了,倒不如去感受那种刺激感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获得胜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开心。

当然,幸好这只是王葆做的梦,并不是事实,但他也抵挡住了宝葫芦所带来的诱惑,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因为某种东西的好处而抵挡不住内心不劳而获的心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博取。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总结出来几点:

首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分清现实和梦想,有梦想是可以的,但不要做白日梦。其次,不劳而获的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梦想的东西是要靠努力实现。最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通过小手段获得,要通过努力来获取,因为我们努力获取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果实,而获取成功果实的过程更为重要!

源泉观后感 篇2

小说里,霍华德,一个被开除的建筑学院的学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在与整个社会对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个已经落魄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且是无条件的,为的就是追随那个人所代表的建筑理念。秉承着内心的想法,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异见,不屈服于顾客的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作品,即使不能获得业务也在所不惜,其所设计的作品,哪怕一点点改动也不可以,因为那是他的,否则宁愿炸毁也在所不惜。他将这种个人主义表达的淋漓尽致。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在众人眼中表现优异的彼得,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顶级事务所,一路顺风顺水,但其所有的动力,不是内心真正的喜爱,而是周围人的追捧,所以他随波逐流。这是霍华德所鄙视的,但不是他的敌人,托黑才是。

毫无疑问,托黑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有着巨大声望的社会名人,但同时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操控人们的思想。所以,在其眼中,越是顺从,越是依赖,就越好,独立的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必须抹除的,这必然导致矛盾的产生。

全文的重心,其实就是这两股力量在斗争,自我主义与利他主义,或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集中地表现在对霍华德的两次审判上。第一次,霍华德输了,第二次,霍华德赢了。在最后的审判中,令人震撼的,是霍华德的自辩。在那场毋宁说是自辩,不如说是场演讲里,他诠释着他(抑或者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对自我主义的意义的解释,对于先行者的赞赏和推崇,对于借集体之名行操控之实的批判。小说集中地表现了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与意义,我想,这也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中国有句古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尤其对比当下,我们在讨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时更值得深思。

另外,小说读起来还是很流畅的,但是中间有些对话,尤其是多米尼克、华纳德与霍华德之间的,近乎哲学上的讨论,比较难懂。但就主旨所表现的,还是很值得一读的,非常推荐!

源泉观后感 篇3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我取《源泉》一瓢,饮它的直接:直指人类与生命本身,饮它的清澈、纯粹:蜕去层层虚掩,彻底揭开实相,饮它的活力、力量:灵魂轻逸方能升腾!

安兰德在《源泉》序言中这样说:

让我申明:浪漫主义只是一种概念性的艺术流派。它所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它并不是去忠实地记载或逼真地描绘;它是进行创作或者将思想情感加以形象化和具体化。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它所涉及的不是事物实际的状态,而是事物可能的或者应该所具有的状态。

是的,亚氏的这句话,就是安在《源泉》中的哲学主题,只是这个事物主角恰恰是人类,以人类中卓然独立的天才为代表!为他们筑造理性的精神家园!

安·兰德曾在出版前删除了这样一段引文,在序言中被增补:

那段引文就表达了一种自尊升华的内在状态,而且概括出这种情感的重大意义,《源泉》则为这种意义提供了理性和哲学的基础:在此,对作品的层次和地位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那种信念——再一次采用一个宗教的惯用语来表达一种更为深刻的意义,这种信念就是某种原始确定性,而每一个高尚的心灵自身都具备这种确定性,那种东西是无从寻觅的,无从发现的,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高尚者必然怀有自尊。(摘自尼采《善恶的彼岸》)

我想这不仅是决定作品的层次和地位的信念,也是决定人的层次和地位的信念,更是决定人类的层次和地位的信念!就是这种原始确定性在衍运着人类的命运,演绎着个体生命的时空铺展。

北岛有诗,在我还不懂它确切含义时就喜欢的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恰合此处尼采的“高尚者必然怀有自尊”。

人类的自尊与高贵正是由极少数个人的自尊与高贵铸就的!尽管这样的个人远远超越他的时代,为当世所不容,但他们还是成就了生命赋予的尊严和圆满,以他们之创造之名!

安·兰德说:人类崇拜者就是那些能够看出并努力实现人类最大潜能的人。相反,人类的仇恨者们则认为人类毫无用处,认为人类是堕落和下贱的,不值得一提!人类崇拜者致力于人类自尊的升华和他在尘世间幸福的神圣;人类的仇恨者则坚决不允许这两者成为可能。大多数人将他们的生命和精神上的能量白白耗费了——他们在这两大阵营之间摇摆不定,极力回避这个问题。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一问题的本质。

安·兰德又说:人类或其他任何活着的实体,在生命之初不是放弃,不是自我唾弃,也不是对自己的存在进行诅咒。那些都是需要一个腐败和堕落的过程的,这一腐败过程的速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刚碰到压力便放弃了;有些人出卖和背叛了自己的意识;有些人不知不觉地慢慢熄火了,却从来不知道自己何时已经失去了这种意识。然后,长者们蜂拥而止,百折不挠地教导他们说,成熟就是摈弃个人见解:放弃了价值观,他们便获得了安全感;失去了自尊,他们便具有了实践的可能。此时,所有这一切意识都消失殆尽了。然而,少数人坚持了下来,继续前进,深知这种热情是不可背叛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如何使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目的,他们修整它,使之成形,并最后实现它。但是,无论前途如何,在人生之初,他们便开始寻求生命的无限潜能和人类的高贵身影。

洛克是安·兰德塑造的寻求生命无限潜能和人类的高贵身影的理想之人。安为他构筑的精神家园彰显着个人完美主义的信念。洛克与多米尼克就是入住这个精神家园的亚当与夏娃!

托黑依旧收集他人的灵魂,为了共同平庸;华纳德收购灵魂丰满的天才之作,祭奠他已出让的灵魂。我取一瓢《源泉》,滋润心田,让生命继续以它该展开的方式,在时空中舒展,以那个原始的确定性将其演绎。以去年槐香飘逸时的小诗做结:

我的心,

是一块田,

种着善,

长着真,

一年四季飘香。

我的生命,

是一眼泉,

斟着爱,

盛着清,

一生一世纯净。

源泉观后感 篇4

在新华书店里,一本题为《苹果树上的外婆》一下吸引我的眼球,苹果树上的外婆?作为老人的外婆怎么会在苹果树上呢?是外婆很爱吃苹果吧?是因为外婆是苹果园的园主吗?那外婆还能经常爬在树上的,肯定是位与众不同、老当益壮的外婆吧?。。。。。。带着很多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的阅读起这本书来。

很快的,我被这位神奇的外婆深深吸引住了:外婆陪着安迪玩旋转木马,去草原套野马,去印度捕老虎…。。外婆还吧唧吧唧地喝汤,过马路不看红灯,甚至她还忍不住好奇的去拉了车厢里的拉铃绳等不顾及大人任何禁语的行为。有这样的外婆真爽,我边看边想。还有更神奇的,外婆还有辆神奇的汽车,只要按下一个键,想要什么都会有,比如按一下,就出现一张床、一个枕头、一条香肠状的被子;再按一下,靠背上伸出两把彩色太阳伞;再按一下,出来一杯牛奶、巧克力、黄瓜……好羡慕耶!就这样,我沉浸在他们世界里,享受着和安迪一样的快乐——外婆带来的神奇之旅。

忘了原先的疑问,忘了我生活的世界。直到阅读到一位隔壁邻居老奶奶——芬克太太的出现。这位老奶奶虽然贫穷,但是喜欢孩子,十分和蔼可亲,安迪也很喜欢奶奶,帮她搬家具,整理房间,安迪有困难也去寻求老奶奶的帮助。渐渐的,安迪去苹果树上找外婆少了。奶奶为了感谢安迪,烤了李子蛋糕送到安迪家里,还向安迪妈妈使劲夸奖安迪是个多么好的孩子。这令安迪十分自豪。后来,奶奶顺口问安迪有没有外婆和奶奶,这令安迪窘得面红耳赤,不知怎么回答,终于他说:“我有一位凭空想象出来的外婆。”直到这时安迪才愿意承认想象的外婆,我也才醒悟过来,原来是没有外婆和奶奶的安迪,因为羡慕而想象一位无所不能、十分宠爱他的外婆。哈哈,真好玩。

可喜的是,安迪找到一位跟亲奶奶似的芬克太太,她虽然没有外婆那么强大,但是在奶奶那里,安迪感到自己被需要,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幸福感。就像书的最后写得那样:我真幸运!合上书,我感到十分惭愧,刚在前些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老家玩,那天我只想着去游泳,可是妈妈说,去看外婆更重要,外婆身体有些不好。我根本听不进去,一路上我非常生气,还不停地哭着。其实,我的外婆也和芬克太太一样,风湿病很多年了,很严重,行动不太方便,但她都对我非常好,特意为我养了些鸡,把鸡蛋一个一个攒起来给我吃,自己却一个也舍不得吃。每次去看望外婆,她总是表现出特别的高兴。

可我从没想过,应该帮帮行动不便的外婆,太不应该了。读了这本书,让我看到善良又乐意帮助老奶奶的安迪,让我受到了教育,这比起妈妈天天念叨要孝敬长辈来的更直接,更形象。同时我也从这本书里懂得了亲情的动力和可贵,它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一直温暖着滋润着我们。从安迪身上我能感觉到帮助别人也能快乐自己的道理。正像高尔基说的:“给永远比拿快乐”。我们有亲奶奶和外婆,应该加倍珍惜。她们年龄大了,应该更加孝敬她们,让他们感到幸福,安享晚年。不仅如此,也要关心需要我们关心的一切人,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尽可能的快乐。这样做,最终,我们自己会真正快乐、幸福。幸福的源泉就在于此。

源泉观后感 篇5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伟大的背后是责任和奉献。”

看完影片《爱心》后,主人公—小柯妈妈临终时的最后一句话,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

影片《爱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柯3岁时,爸爸因车祸去世,周围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她们度过难关。为了抚养小柯,没有工作的母亲在街上摆摊卖力挣钱。

从小教育小柯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在社会的关怀和身边人的帮助下,妈妈成了一个大企业家。我母亲很富有,从不忘记重返社会。她多次为孤儿、老人和残疾人捐款。

而小柯不努力学习,没有考上大学成为“无业游荡族”。这是,我母亲正处于肝癌晚期。为了让小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自力的人,我妈妈不得不忍痛让小可走向世界。

刚成年的小柯第一次来到上海,无依无靠,走投无路,是好心的叔叔帮他找到工作。在商场被人误解,是好心的叔叔伸张正义。中秋节“倍思亲”时,是好心的阿姨为他煮最爱吃的饺子。

虽然我妈妈躺在床上,但她总是关心小柯,帮助她。当伟大的母爱和社会博大的关爱汇聚成江河时,产生了巨大的力量,震撼了小柯的心灵,用小柯的话说“在上海好多人帮助我,我虽然收入微薄,但要通过献血帮助更多的人。”

当台风来临,当建筑玻璃危及人们的生命,垂死的母亲想见小柯时,小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什么力量改变了小柯?是妈妈望子成龙地苦心,是社会无处不在的爱心,是叔叔阿姨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正是爱唤醒了小柯的良知,激发了她的社会责任感。

因为世界充满了爱,正是爱的奉献,使我们的国家、社会和校园更加和谐美丽。正是我们国家的关爱,我们每个人的关爱,才抚平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的心灵创伤。

愿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把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和谐社会的江海,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祖国更和谐,更繁荣!

源泉观后感 篇6

20xx.No.32

《源泉》其实好早就看完了,拖到现在才给他写读书笔记。第一次听到它的是在《给你一颗子弹》当中,刘瑜用一篇文章对比它和六便士,看到现在,我已经忘记她那篇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但以现在的的阅读体验的话,我更喜欢的是《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用简单的力量铺成生命的激情,自我意志的强烈迸发。而《源泉》的话,篇幅相较前者两倍不止,语言我觉得有些用力冗杂了一些。

维克多·雨果的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假如一个作家只是为他自己的时代而写作,那我就得折断我的笔,放弃写作了。

我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创造出的幻象能够变成真实而鲜活的荣耀。我想要它变得真实。我想知道,在某处的某个人,他也是这么想的。否则,看着它有何用?为了一个不可信的幻影激动和辛劳又有什么用?精神也是需要燃料的。精神可能因被耗尽而衰竭。”

人为什么不能把世界让给他所鄙视的人。

但是,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学中,政治、伦理学或哲学本身都不是目的。唯有人本身才是目的。

大多数人依照自己的生活修建房屋,把建筑当作某种日常行为和无意义的附带事件。可是有少数人懂得,建筑是一个伟大的象征。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而存在便是把心里的生活变成具体现实的尝试,将它诉诸形式和姿态。对于一个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来说,他所拥有的房子便是他生活的写照。尽管他具有那种财力,但如果他不修建房子,便说明他的生活一直未能如他所愿。

霍华德·洛克眼中却看不到任何人。对他来说,街道是空的,他甚至完全可以毫不在意地赤裸而过。

“人的能力因人而异,可基本原则是不变的:一个人的独立程度以及他对于工作那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决定着他作为一个工作者的才能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所在。独立是人类衡量美德和价值的唯一尺度。是一个人是什么以及他将自己变成什么,而不是他为或者没有为他人做过什么。个人尊严没有替代品。除了独立之外不存在衡量个人尊严的标准。

源泉观后感 篇7

内容简介: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源泉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已经成为一本极有生命力的文学名著——它今天比1943年初版时更加流行。表面上,本书记述的是一名建筑师的霍华德·洛克,与强有力的竞争者彼得·吉丁和报纸专栏作家托黑的斗争经过。但本书还传达了大量的时代主题:个人主义的力量,法西斯主主义的威胁,善行与邪恶的较量。这些思想观念的冲突,与兰德著作中令人震惊的表达一起,构成了这本书持续的影响力。

源泉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现实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源泉观后感 篇8

提倡个人主义和客观主义哲学的安·兰德的代表作。她说过“人不能把世界让给他所鄙视的人”,也说过“我将永远不会为另一个人而活”。

这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全方位地表现一个理想人物,所以书中人物形象脸谱化严重。兰德借书中人物的矛盾对立,揭开利他主义虚伪的面纱,并提醒人们,要警惕利他主义背后的巨大陷阱,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要抵制整个世界朝着集体主义和平庸化发展的倾向。

谈谈书中四大章节的代表人物。

1/彼得·吉丁

活在别人眼中的人,一举一动都是在渴望得到他们赞扬和崇拜的目的下进行的。他的基本需要是保证他同他人的关系,以便得到别人的喂养。一边恨着能真实做自己的洛克,一边又在成为二手货的路上越走越自然。为了在公司的地位和别人眼中完美妻子的形象,娶了多米尼克,又为了争取到更宏大的建筑物设计权和更高的名声,与多米尼克离婚了。故事最后,工于心计、既脆弱又懦弱的吉丁宛若一具活尸体,或许这就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下场。

2/埃斯沃斯·托黑

头脑极度聪明,但心机重,城府深,没有亲密的私人朋友。善于自我伪装的他,被别人认为是公正廉洁的人道主义者,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托黑的终极目标是掌控他人的心智,当民众精神的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认为一切不能被控制的东西必须消亡,是洛克眼中,所有二手货中最卑劣的那种人。

3/盖尔·华纳德

出身贫寒的华纳德,初心本善,但从某一天被恶化的社会风气伤害,为正直感到羞耻后,他不再同情任何人。他不坚定的内心让他以为世上无纯正之人,所以精心挑选诚实正直者,用钱和权击溃他们的“正义”和“理想”,无一例外,那些人真的全部成了牺牲品。

靠极高的商业头脑和非凡的手段,华纳德一手创办的《纽约旗帜报》,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真理、品位、信誉,但却不允许它的读者动脑思考。硕大的标题、流光溢彩的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冲击着人们的感官,捕捉着人们的意识。因为他认为,新闻可以在最大多数人中间创造最高的兴奋,将他们冲击得失去理智。如果人数众多,越糊涂越好。

洛克的出现,唤醒了最原始最真实的他,两人的心心相惜改变了华纳德的做事风格。他不再利用新闻迎合弱者和大众思想,勇敢地与遭众人唾弃的洛克站在一边。

4/霍华德·洛克

坚持个人主义的特立独行的天才建筑师。他的独立程度以及他对于工作那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决定着他作为一个工作者的才能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他的道德法则绝不是将自己的首要目标强加于他人身上,他的首要使命是对自己尽职尽责。这种与时代精神不符的理念,使得大多数人站在他的对立面,骂他是“自私的自我主义者”,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自我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而无私就是美德的最高境界。

然而,绝对意义上的自我主义者并不是为自己牺牲他人。无论是他的目标、动机和思想,都不是为了他人而存在的——他也并不要求他人为了他而存在。

《源泉》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我相信与中国传统思想和领导阶层理念的冲突有关。中华“舍己”和“忘我”的道德压力,常常会导致个人能力、个人感情、个人尊严要求被压抑和被抹杀。

这种哲学思想的认识,对我来说是种全新又有意义的思考角度,光凭这一点,5星无疑。

8万字的书,花20小时阅读,值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校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30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当清晨鸟儿的第一声鸣叫回旋在耳畔时,我猛地翻下床,洗漱好,奔向操场,因为今日是个异常的日子—————我校的十年校庆。  踏进操场,早上原有的薄纱一样白雾被太阳捅开了,呈现绚丽的蓝天,还有谁不经意画上去的一条条鲜明的线条,虽无条无章却美不胜收,五颜六色的...

  • w
    防火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30

    通过观看这次的《新闻大求真》节目,我对防火消防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懂得了如果在学校里学习中发生火灾的时候,门把手很烫的情况下不应该去开门或爬窗逃生。应该用湿毛巾堵住所有的缝隙,在原地大喊救命等待救援。如果在丛林里遇到火灾不应该躲进山沟里或跑向起火点,应该跑向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俗话说“疏忽一时...

  • w
    故宫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3

    你是否对为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烦恼呢?一些经典的电影实在是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的,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我们能够获得新的眼界。观后感也可以成为评判作品优劣的一个标准。如果你在寻找优质的文章,不妨看看“故宫观后感”,这里有丰富的内容,一定能满足您的需求!...

  • w
    上甘岭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9

    想要珍惜这份感动,最好的方法是写一篇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一篇全面的观后感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可以总结影片的核心主题和情感体验,使读者对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可以对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剧情发展和导演的手法进行评价,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另外,可以探讨影片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或...

  • w
    东方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0

    编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与“东方观后感”相关的文章,您是否希望学习如何写作品的观后感?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让观众们有所感悟,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也会涌现出各种想法。我们应该经过仔细思考,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观后感。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成为您读书的驿站并且受到您的收藏!...

  • w
    廉政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7

    编辑根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廉政观后感”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写观后感呢?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能在写周记时显现出来,阅读后您可能会得到新的启示或灵感!...

  • w
    汉字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5

      不如这个炎热的夏天,心情亦是烦躁。躺在床上,透过窗户,外面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的简单,像刚落地的娃娃,如此纯真。手上拿着最近买的书——《汉字奇兵》,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只剩下适复杂。  张之路的《汉字奇兵》承载着一个空旷的旧图书馆,神秘的女孩以及未完场的对话……这些常常出现在一个大学毕业生桑南的梦境...

  • w
    星空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2

      看了电影《星空》,才想起自己好像也是许久没有看见真正的星空了,又或许是从未真正看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幢地阻挡了我们的视线,工业排出的灰尘和气体模糊了我们的视觉,我们的世界,变成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世界。  那么,你有多久没看见繁星璀璨的星空了呢?  当剧中小美和小杰在深夜逃出家门,结伴而...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