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1-29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

2024-01-29 13:02:09

【#实用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準備“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感謝瀏覽本內容旨在為您提供實用資訊。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老師早早準備好教案課件,因此老師最好能認真寫好每個教案課件。教學內容是教案設計的核心要點。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1】

甲午中日战争:悲壮的一战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悲壮而又难以忘却的战争。在这次国破家亡的战争中,中国军队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坚强和勇敢,但仍未能挽回战局,最终被日本打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落和危机。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次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并探讨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末,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压迫和侵略,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经济的困境。中国政府无力与西方列强的强盛相抗衡,因此面临着国势衰落和危机。这时,出现了许多爱国人士,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希望通过改革和发展自身实力,从而摆脱外来压迫和侵略。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变幻莫测,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清朝皇帝慈禧太后无能、昏庸,导致政府内部的腐败,国家的实力日益衰落。同时,外国列强纷纷侵占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导致中国社会面临更加深刻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1894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既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也是中华民族在努力解决困难和艰苦的道路上所面临的一次大考。

二、战争过程

战争在1894年7月25日爆发。当时,日本首先派出军队进攻中国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导致了双方的冲突和战争的爆发。战争主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和朝鲜半岛进行。战争的前期,中国军队曾经多次取得胜利,打败了日本军队的多次进攻,使日本军队一度陷于危机之中。

然而,在战争中期,日本军队利用其海上优势,陆续进攻了中国大连、威海、烟台、丹东等沿海城市,使中国军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最终,在1895年2月17日,中国政府不得不签订了《马关条约》,认输于日本,割让台湾、澎湖等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结束了这场战争。

三、结果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战争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战争使得中国更加深入地陷入侵略和割地的泥潭之中,使得国家的衰退和危机更加严重,甚至导致了晚清王朝的灭亡。

2.对日本的影响:战争使得日本更加成为当时亚洲地区的霸主。它获得了中国的属地、领土和资源,从而大大拓展了其国家利益和影响力。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利益和优势,不仅成为亚洲地区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地的重要力量。

4. 对世界的影响:甲午战争的爆发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历史从一个全球性的格局向一个亚洲性的格局发展。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总之,甲午战争是一场让人深思和悲壮的战争。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各自表现出了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勇敢和坚强,但对中国来说,这次战争更多的是教训和痛苦。它让中国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弱点和不足,也使得中国人更加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以更坚强的信念和更高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2】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黄海海战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 特权。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 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

1894年9月16日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北洋舰队缺乏准备,匆忙迎战。海军提督丁汝昌率旗舰定远号居中,其他各舰分列左右,整个舰队共10艘战舰,呈一字形排开,全队官兵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但战斗开始不久,丁汝昌受伤,旗舰定远号受损,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处境不利。这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沉着应战,决不后退。在弹药用尽、舰体受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冲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决心与日舰同沉,但不幸被敌人施放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250多人壮烈牺牲。

黄海之战从下午战至傍晚,共五个多小时,中方损失五艘战舰,日方旗舰松岛号中弹起火,弹药仓爆炸,吉野号失去战斗力。日方首先退出战场,转航逃跑。北洋舰队在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此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日军由此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威海卫溃败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方法点拨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图》了解清军进军路线、日军进军路线及主要战役。

要点提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的结局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是清朝政府的彻底失败,是向日本割地赔款的开始。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

二、《马关条约》

军事上的胜利为谋取政治上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利用在军事上的胜利,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签订

日军攻陷威海后,扬言要进攻北京,清王朝惊恐万状。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日本 的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条约内容早已拟订,只允许李鸿章表态签还是不签。在日本的威逼之下,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 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内容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

(1)割中国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 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70多个,与福建省隔中国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中国台湾,不仅是掠夺资源的宝库,而且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 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列强通过贷款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而且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空前的赔款数目,要求清王朝三年内还清,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 年不足9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而这笔巨额赔款,使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进入到中国最富裕地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4)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开设工厂一条是第一次提出,虽然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已经出现,但并无条约依据,《马关条约》使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合法化”,其他国家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要点提示 列强榨取的利润不仅远远超出在本国设厂,而且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难点剖析 《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新变化

开放的四口岸的位置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已经由东南沿海地区沿长江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反映出列强实力的步步深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其他条约中没有出现的,这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国对中国在侵略方式上的变化,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

记忆要诀  《马关条约》歌诀:

辽台澎给日本,白银两亿拱手送,

沙重苏杭再通商,开设工厂。

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

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侵略加速,民族觉醒开始。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与国之间的争夺更加激烈,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突出的特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沙俄邀请德、法两国就辽东半岛问题 对日本进行干涉,德、法出于本国在远东和欧洲利益的考虑,立即接受邀请,决定联合干涉。日本考虑到对三国还不具备开战的实力,本着“对三国即使最终不得不完全让步,但对清帝国则一步不让”的精神,同意退还辽东半岛,并向中国索取3 000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结束。

2.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政府提出索租胶州湾的要求,未获同意。1897年11月1日,德籍传教士能方济、韩•理加略由于作恶多端,被山东曹州巨野县大刀会群众杀死(史称“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于1897年11月14 日悍然出兵强占了胶州湾。从此,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腐败进一步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贪欲,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知识拓展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保卫”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

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影子,难道说是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了吗?不是的。美国由于陷入美西战争等原因,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争夺,战争结束后,鉴于中国的现状,美国提出了不再追随西方的“门户开放”政策。在“门户开放”政策的掩护下,美国要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思路:通过回顾《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从割地、赔款数额、开放口岸的数量和位置等方面去对比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各项内容比较,得出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历史事实中得出历史结论。

探究:第一,《南京条约》使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中有关领土割占的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巨大,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第三,《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则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第四,《马关条约》肯定了资本输出的合法性,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题•热题•新题

例1黄海海战时的清朝海军提督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左宗棠

解析: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人物,但他是致远舰的管带不是海军提督;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中央级的权利人物;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将领,不是黄海海战中的海军将领。

答案:a

深化升华 历史中的人物总与一定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记忆。

例2 1896年一旅行者在杭州发现了一家日本纺纱厂,《马关条约》的规定与此有关的是(  )

a.清政府割让中国台湾等地给日本

b.向日本赔偿军费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四处通商口岸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从反方向的角度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题目中的地点“杭州”十分的重要,因为它正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四处通商口岸之一。

答案:c

例3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强行占领胶州湾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在当时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因此并未直接参与瓜分,但后来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凭借经济实力扩大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割占的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广东、广西和云南划分为自己 的势力范围。

答案:c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3】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一、背景

甲午年间,中国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期。当时的朝廷已经变得腐败、衰落,外国列强也逐渐介入中国内政。而此时,日本开始崛起,加速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进程。这场战争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对中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改变了接下来的历史发展方向。

二、原因

1.领土争端

在甲午年间,日本试图通过侵略中国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领土。因此,日本试图通过与中国争夺朝鲜半岛掌控权和台湾的归属权来实现这一目的。而中国政府并没有掌控住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权,这导致了更多领土纷争的产生。

2.经济利益的争夺

当时,中国内部已经腐败、萎靡不振。而日本开始迅速崛起,企业日益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中国的经济恶劣状况导致了更多的日本商品进口和国内市场的瓦解,进而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3.文化差异

在当时,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深。中国人仍然相信传统的封建思想,而日本人则接受了更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思想。因此,两国之间产生的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三、主要事件

1.驻韩日军政变

1895年,日本在朝鲜半岛附近的水兵被袭击事件中威胁到其利益,并在随后的驻韩日军政变中进一步扩大对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这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引子。随后的一些事件加剧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包括旅顺战役和黄海海战等。

2.钦差大臣派兵讨伐

中国政府对这一系列事件做出了制止行动的决定。双方在甲午年间进行了多次会谈,然而随着甲午战争爆发,中国钦差大臣王之钧率领的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失利,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感。

3.对条约的签订

作为战争结束的一部分,中日两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关条约》。这个条约给予了日本在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上独占权。这意味着,中国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掌控权,以及对将来的发展和机遇的机会。

四、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使得中国无法解决领土纷争,同时也让中国政府失去了对各种资源和机会的掌控。这场战争的失败也使得中国政府和国家形象严重受损,让中国更加萎靡和腐败。

2.对日本的影响

尽管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不如对中国的影响那么严重,但它确实加速了日本崛起和强大的进程。这场战争使日本赢得了对台湾和朝鲜半岛的掌控权,并为日本建立了更加稳定的政权和经济框架。这场战争也让日本更具信心,加速了其成为一个现代化和强大国家的进程。

在当今,甲午中日战争仍然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负面影响。然而,通过深入了解这场战争以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希望中国和日本可以以和为贵,并更好地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纷争。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膺行了“百年国耻”的称号。这场战争的悲痛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场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由于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强行干涉中国内政,致使两国交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虽然中方开始有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败给日军,最终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款两亿两白银(据说是日本的国库金)。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日本则成功晋升为东亚霸权,开始了其侵略野望的膨胀。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作为中国的民族耻辱,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它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首先,甲午中日战争教育了我们民族精神。在战争中,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英勇战斗。虽然最终战败,但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舍生忘死的精神,这对我们之后的抗日战争有了深刻的影响和鼓舞。

其次,甲午中日战争告诉我们,民族在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只有实现自主创新,提升自身国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足。

最后,甲午中日战争教育我们永不放弃。历史是痛苦的一堂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历史对我们的挑战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挑战。只有用今天和未来的成功铭记昨天的痛苦,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永不放弃。

三、结语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它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痛苦和苦难。但同时,它也带给我们力量,唤醒我们爱国主义的怒火,让我们有信心和力量,维护我们的自由和尊严。正如以下一句话所说:“不忘历史,才能前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珍视平和与和平,努力打击任何挑战我们尊严与自由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

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

(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

(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

开拓万里之波涛,

宣布国威于四方,

志在向海外扩张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000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侵略)

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

(二)战中篇

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看图了解)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4) 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2、进一步了解邓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视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怎么做?

(2)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3、师:我们有如此勇猛的将领,有誓死追随的士兵,那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材料得出)

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材料一:北洋舰队子1888年建军以来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船只,舰龄老化,作战时随船炮弹携带不足。

北洋舰队官兵可以携带家眷住在陆地上,把兵舰当作衙门,点卯应粮。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但由于李鸿章的消极避战,下令“如违令避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慈禧太后惧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鸿章的“求和”主张。

由材料得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军备落后,军纪松弛; 决策者的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4、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三)战后篇

1、了解《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了解《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结合《南京条约》,以及《马关条约》城市开放的图片。)

利用表格对比引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湾人民的抗日自救运动。感悟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利用图片和材料)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许骧

课后小结

殇思甲午 镜鉴今天。

结合课件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老师结语:同学们历史已成过去,擦干昨天的血和泪,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在,好好学习,勇于担当,相信咱们中国一定会永远屹立于强国之林。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6】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惨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该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期间,主要是因为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产生了矛盾,酿成了一场重大的战争。

当时清朝政府对朝鲜的统治已经逐渐弱化,日本看准了这个机会,试图在朝鲜半岛上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不断有人引起不稳定因素,威胁着朝鲜的安全。此时,清廷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增派军队前往朝鲜维护秩序,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朝鲜对中国的政治依赖关系。

然而,日本并不打算放弃自己在朝鲜半岛上的政治影响力,试图通过武力手段强制占领朝鲜。从而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这场惨烈的战争。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战争的进程相对比较复杂和曲折。整个战争,清廷的军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实力和勇气,而且军队的装备、战术和战略也比较落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最终,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廷的惨败告终,这次败战的结果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这次失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大震荡,也是中国民族精神复兴的起点。

此外,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政治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战争对清朝政治和军务制度、经济人口、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痛苦时刻。

3.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惨败战争,但它对中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场惨烈的战争使中国国际上的地位大打折扣,从而引起了全国性的警觉和反思。这一次的战争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起点,在更重要的意义上具有兴许引领了整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强大信仰。

其次,甲午中日战争促成了清朝改革的开始,清廷开始醒悟改革的重要性,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如光绪新政。改革的起步为中国近代化的主流推进创造了条件。

再次,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的军事和科技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战争中,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都相对落后,但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促成了中国军事科技的转型进步。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战争的失败也使中国认识到了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性,成为一个不朽的记忆。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

⑴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⑶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⑷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2.⑴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

⑵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⑶《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问题:(1)                 (2)

战争:

民族英雄: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黄海大战: 时间          民族英雄            结果                  。

(2)威海卫战役:结果             ;后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签约地点:

内容: ①                    ②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从课本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4.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异同。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7.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世界的梦想。

时间:         年 。

时间:      年     月。

地点:黄海大东沟

黄海大战  结果: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与二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2日本舰队遭到重创

背景:日军夹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时间:       年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人:中方        ;日方         ;

《马关条约》        1割       、        、         给日本。

2赔款日本军费白银          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图人物是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 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府官员是     (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层【能力提升】

10.(07•山东济宁模拟)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中国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中国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中国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分子大搞活动,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效果评价:优(   )   良(   )  中(   )  差(   ) 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4分钟)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参考答案:

a层: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层:答案(1)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中国台湾岛给日本;(2)郑成功;日本的殖民统治;(3)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4)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曾派大将卫温到过中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后来清政府对中国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8】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一、甲午中日战争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明治政府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至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以“不惹事,不争利”为主,重视维护外交平衡,希望通过拒绝日本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来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但日本却采取了小动作,挑拨两国关系,加强了对中国的威胁,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战争爆发后,中国清政府的军事实力极度薄弱,整个战争处于不利地位。日本则利用现代化兵器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在陆地和海上两个战场上,中国都遭遇到了惨败。最终,清政府在《马关条约》签署后,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及其他一系列的赔款等劣势条款,结束了这场战争。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1.对于朝鲜的影响力问题

在19世纪末,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各国都在争夺对朝鲜的影响力。中国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朝鲜半岛的关注,意图利用这个“朝鲜问题”拉拢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与其对峙,以遏制西方国家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然而,日本不愿意对其周边小国让步,强行干预朝鲜的内政,导致了和中国的矛盾。

2.对沙俄的威胁

沙俄占领了辽东半岛和台湾以及不少海域,意图扩大自己在远东地区的方位。为了保卫辽东,清政府加强了对辽东的管理,向朝廷派遣了部队,但却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认为清政府的部队违反了甲号条约,对其日本的移民居住地制造了紧张气氛。

3.对经济利益的争夺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西方列强的压迫使得当时的政府非常惶恐不安。日本在这个时候开放的门户,给予了清政府一些启示:如果中国也能像日本一样,在国内打造现代国家,那么就有可能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保持国家独立。但是,日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会为了防止中国在这个方面超越自己而做出一些制约或者破坏的行动。

4.对国家尊严和民族意识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更多的是国家尊严和民族意识的挑战。在这一段历史上,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日本的具体战争,更多的是来自西方列强的压迫,这让中国面对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此外,甲午战争也加速了中国新式海陆军的现代化,同时也对于中国社会经济重心的东移又起到了较大的帮助。

三、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等地以及大量赔款,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

2.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为了提高国家实力,清政府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推进了教育、工程、工业等相关领域的现代化,这些都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甲午战争使得中国国防实力遭到摧毁,但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1901年,清政府成立了光绪新军,使得中国陆地军队得以现代化建设。此外,中国也开始加强海防,在南北海沿海等地陆续建立了轮船招抚所,加强了海上互助和防御合作。

四、结语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是中国弱化与扩大对外战争的开端之一,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之一,然而,甲午战争也是中国民族,尤其是华人民族在国际上面临的窝囊境地的最深刻开始和最痛苦的一次局面。在今天我们讲述当时事情的背景下,更需要明确一个事实: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实力,才能保证中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不受到侵犯。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9】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一、概述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以中国政府船只被日本军舰所袭击为由爆发。经过数个月的激烈战斗,中国最终战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朝鲜,并向日本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另外还割让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

二、战争原因

1. 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独立性渐失,日军乘势增加驻兵,中国殖民势力也想借机扩张,使得朝鲜成为中、日两国争夺的焦点。1894年,中日两国为了争夺朝鲜而爆发了甲午战争。

2. 大国争霸

1894年当时的欧洲列强正在进行着殖民地的瓜分,各国试图在世界上找到更多的利益和资源。中、日两国也不例外,争夺权益是发生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战争经过

1. 甲午战争初期

战争初期,日军大举进攻中国海军,牢牢掌握着主动权。中国海军虽有装备精良的舰船,但由于指挥混乱、火炮使用不尽人意等原因,损失惨重。

2.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双方在黄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由于中国海军装备先进,战斗起初有些胜势。但由于指挥不力,加上火炮失灵、弹药不足,最终还是以惨败告终。

3. 八卦岭战役

接下来的八卦岭战役,中国军队遭遇到了日军猛烈的进攻。由于缺乏军备和士兵素质不高等原因,中国军队惨遭失败。

4. 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2月17日,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向日本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并开放五大港口。

四、影响

1. 经济影响

甲午战争后,中国政府向日本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导致中国财政瘫痪,经济衰落。战争还使中国失去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等重要区域,损失了大量资源和利益。

2. 政治影响

甲午战争中,中国政府的决策失误和指挥不当,无法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劣迹斑斑。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政治上的腐败和脆弱,更使得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受到列强的强烈排挤和侵略。

3. 历史影响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不可回避的伤疤。这场战争不仅使中国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对象,也让中国走入了“一步退让、再一步退让”的循环。这一进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得到了扭转。

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它揭示了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衰落、外交上的困境以及军事素质差。同时,它也促成了中国近代史的洗礼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这场战争的历史教训深刻而珍贵,不容忘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03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教案课件。通过写好教案,我们能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现在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的范文,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 w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经典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教案课件的编写步骤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和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为编写课件提供方向。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的组织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3. 整理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等,以丰富教案课件的内容。4...

  • w
    2024甲午中日战争课件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 w
    2024甲午战争心得体会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5-08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甲午战争心得体会 篇1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2...

  • w
    周末初中日记(范文14篇)

    发布时间:2023-12-03

    盼呀,盼呀!周末终于来到了,它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可一定要欢度这美好的日子。妈妈和我来到拉张公山公园,一进公园我就觉的清新的空气扑面啊来。花坛里有很多美丽的花五彩缤纷真就是美不胜收那些比阳光开得还灿烂的****花,红得灼眼的串串红,还有那就是什么,很像喇吧花的,好多种颜色,紫,红,白,...

  • w
    战争电影的观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我的战争》跟传统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相比,更像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动作片。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是怎么样的呢,欢迎阅读下文。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一:香港导演彭顺以拍鬼片见长,去年他却接受中影公司的邀请,首次执导主旋律战争大片《我的战争》,电影于9月15日中秋档正式上映。香港类型片导演把主旋律电影拍出了商...

  • w
    最新甲午甲午观后感(范例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1

    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为您呈现的“甲午甲午观后感”相关内容。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互动的过程,其实每个人对于电影的看法各不相同。 让我们将这段经历写下,让它成为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故事的情节,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影片本身。你知道写作品名观后感时从哪些角度去写比较好呢?您可以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方便下...

  • w
    初中日记

    发布时间:2023-12-23

    经过精心制作的“初中日记”,我相信会符合您的要求。或许这些范文能够帮到您,特别是在商业行业迅速发展、文档编写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们在撰写时常常需要参考一些范文。...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