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在教学活动中,教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不同学科教师编写的教案不可能相同,写好教案都有哪些秘诀呢?跟随我们的步伐了解更多有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的知识,欢迎大家借鉴共同提高进步!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
1、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换成实物,(例如铅笔、粉笔、文具盒、硬币等)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节课从一开始情境的创设中就有了估测能力的有意训练──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紧接着,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在引入毫米时,我安排学生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长、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最后我设计,让学生再利用学习的毫米的知识重新测量数学书长、宽、厚。使知识的学习由感知到表象到再现逐步加深。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知”“情”的密切结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讨论数学。如:我让学生用手势体验一米,一厘米、一毫米的长度。拿出自己的尺子,自己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并让他们同桌互相交流,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毫米,2毫米等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在学习中发现、探索、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学生通过这样自由、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些问题:
1、所有的操作活动都为建立表象服务的,测量与估测联系在一起,实际也在于验证表象。第一节课我在二班上课时是让学生俩人一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虽然在引入新课前我提问: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但有一部份学生还是使用不当,不能用0刻度对准书的一端,而是用格尺的顶端对准了书的一端,这样测量出的长度很不准确。所以我马上改为领学生一步步来测量书的长度,学生掌握方法后再独自测量书的宽和厚就容易多了,测量也准确了。所以第二堂课我给一班上课时就改变了方法,这样学生一次成型,测量没有什么误差,而且没有浪费时间。
2、练习中从学生测量的错误情况来看:由于我没有强调5毫米这根刻度线的缘故,学生容易把这一刻度线当成厘米刻度线,还有个别学生对1毫米的小格数的不够准确,所以有时出现1毫米的误差。这些都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3、本课在巩固练习时测量三角形、四边形各边的长度,由于个别学生在测量斜边时不能把0刻度对准边的顶点,格尺和边不重合,所以测量不准确。我就在黑板上画图来讲解。如果这里使用多媒体来演示会更形象,逼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就是: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通过简单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知识而教,而是把知识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里牢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知识,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计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索的机会。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三、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应用意识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重新旧知识的练习和发展,设计了将所学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增强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
回想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还不错。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由于是星期一,孩子们的纪律意识比较弱,虽然有客人老师在听课,又是需要大量动手的课,孩子们活跃的个个想一试身手,收也收不住。由此可见我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方法上还需不断努力学习。另外,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能把多媒体课件用上,直观形象的演示会让这节课更别样了!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1毫米有多长。首先,我先由学生拿出数学书出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结果,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时,发现数学书的宽、厚不是整厘米时,我就引出测量较短物体长的长度单位“毫米”,从而引出“1毫米”的概念,这样我让学生比划1毫米的长短。认识了“1毫米”之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学习完长度单位“毫米”之后,我让学生把事先布置带来的1角钱硬笔、公交车充值卡进行测量它们的长、宽、厚,并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以加深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的兴致很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就是: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通过简单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知识而教,而是把知识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里牢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知识,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计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索的机会。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三、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应用意识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重新旧知识的练习和发展,设计了将所学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增强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
回想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还不错。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由于是星期一,孩子们的纪律意识比较弱,虽然有客人老师在听课,又是需要大量动手的课,孩子们活跃的个个想一试身手,收也收不住。由此可见我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方法上还需不断努力学习。另外,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能把多媒体课件用上,直观形象的演示会让这节课更别样了!
本节课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回家预习并做好相应学具的准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在课堂上,我从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发现,学生在课前所做的预习时,已经知道了“毫米”这个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但还没有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让他们“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我认为上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1毫米的长度时,能够从身边找出许多适合用毫米作单位的物体。如:作业本的厚度、橡皮擦的长度、直尺的厚度、液晶电脑显示器的厚度、课桌面的厚度、某地区的降水量……学生由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到身边较熟悉的物品的举例,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建立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测量还不够准确,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胜利之处: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认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认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认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游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比划。让同学仔细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
缺乏之处有许多:
1、虽然准备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悉,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现,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3、画线段时应该演示,提醒同学注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非常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情绪带入了课堂,给予他们的激情和鼓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更多鼓励与肯定的话语。
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一个有趣的梦境为情境,呈现了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创编数学故事,讲一讲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发生的事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预习情况,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指出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在认识毫米时,我首先以学生提的问题:1毫米到底有多长?引入。后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最后我再总结: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接着观察尺子上的一小格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并找一找你身边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有的同学说:尺子的厚大约是1毫米,有的说:铅笔袋的拉头厚大约1毫米。在讲解分米的认识,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本: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1分米=10厘米。接着让学生自己体会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量一量,在学生感知1分米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晚上老师也梦到齐天大圣了,他拔了一根毫毛,变出一张课桌,给老师出了一道题这个课桌高7()?老师不会了,那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然后学生很积极的思考并回答,有用米的,有用厘米的,有用千米的,回答非常热烈。之后,我带领学生一个一个的分析并用尺子和实例证明是否合适,最后这些都不行,只能用分米,从而引出重点。最后,让学生所有学过的长度单位排序,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换算单位做铺垫。
千米的认识是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它是最抽象的长度单位,平时不是很常用,而且学生很难想象出这个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我给学生举了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外,还让他们问一问家长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公里),或者坐出租车时注意一下计程表,从而间接地了解1千米的长度。并让学生知道千米是现在所学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长度单位。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不难理解,只是在它们之间的换算中出错较多,反映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不是很牢固,要加强练习以巩固!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大约20厘米)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诉学生: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来引入其中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学生说说刚才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学毫米时,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钥匙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着我就介绍了毫米,然后让学生用毫米来测量两枝铅笔分别有多长,再来比一比到底是谁长谁短。让学生感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引入显得十分需要,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需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 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 10毫米。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在完成书上的第5题时,题目中数字比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问题还不大。但是在补充习题还有其它的练习中,由于数据变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了,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例如:铁钉长2毫米,课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长23毫米等。学生头脑中已有了长度单位的表象,可有时和实物却对不上号,闹出了一些笑话。
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主动思考,正确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1篇: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4页。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五、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口算训练:(3分钟)
300×20=100×10=13×100=20×500=
40×200=3×400=50×70=600×30=
700×10=800×20=15×20=30×14=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3分钟)
1、说出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指名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说出换算的方法。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出示84页主题图)
谈话引入:同学们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体育场、森林、首都北京的面积
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
(三)、以标导学,探究新知:
1、自学提示:(2分钟)
①自学课本84页,划出重要的句子。
②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③阅读“生活中的数学”,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学生自学(7分钟)
师:自学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每个知识点可用横线划出,疑难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自学过程,掌握学生自学信息。
3、自学反馈(8分钟)
汇报自学成果:
①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②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边长是
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同学们想象一下)
师:认识了1公顷、1平方千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记忆,帮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③教师引导学生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
我们的一间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和起来面积约是1公顷?(200个)空旷的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④问:你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推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4、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学习了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还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些知识要牢记在心,才能正确运用。
(四)、巩固练习:(8分钟)
1、课本85页第1、2题
2、填空:
4公顷=()平方米xxxx0平方米=()公顷
5平方千米=()公顷80公顷=()平方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米=()公顷
(五)、课堂检测:(7分钟)
1、填空:
8平方千米=()公顷6公顷=()平方米
40000平方米=()公顷100公顷=()平方千米
700公顷=()平方千米
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微缩景观公园,面积约47()。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也就是()公顷。
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米。
2、在○填上“>”、“
3公顷○3000平方米
500公顷○5平方千米
70000平方米○7平方千米
6公顷○600平方米
3、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的水稻田,长是800米,宽是400米。这快水稻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六、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4、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5、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第2篇: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说课稿这个网站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说课稿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说课稿
学校:会泽县新工地小学
班级:四(3)班
姓名:张德开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去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 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对于公顷、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准备: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的面积,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数学经验。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①师随手拿起一个文具盒,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 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③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师:刚才我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地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中宁一中的占地面积约5( )。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个较小的面积单位。通过感知中宁一中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产生需要运用更大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
2、揭示课题
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顷
①自学公顷,初步感知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学生看书)
师:谁能把自己看书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③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推算后汇报,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④感悟1公顷。
师:从推算结果来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a、带学生到操场,汇报操场面积,再估计1公顷相当于几个操场的面积?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b、8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 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⑤领悟公顷
师:关于公顷,老师也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
a、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 )平方米。
b、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是( )公顷。
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是( )平方米。
师:欣赏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利用网络提供和公顷有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情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
2、认识平方千米
①师: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②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③带学生到室外目测距离学校大约1千米。懂得以这么长线段围成的正方形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使学生感知1平方千米大约是多大。
④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揭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⑤延伸:a、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7037平方公里。
b、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c、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万平方千米。
3、阅读教材84页(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堂练习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3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总结整理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五、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 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1-10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计算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发布时间:2023-11-10
此处提供小编为您准备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每个老师都应该在教学前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讲课。祝你能够从这里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3-12-06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您所要的“认识厘米教学反思通用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热爱,那么身为教师,应该拥有一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养成发散性思维。想要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您继续往下看!...
发布时间:2024-01-11
老师,如果您是天上美丽的太阳,我们就是地下可爱的小草,是您给予我们新的生命,教师准备好教案,是为了教学做准备。教师应将教案付诸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经过多次筛选栏目小编精选出了一篇题名为“中班幼儿数学认识数字教学反思”的文章,要随时查看请将此页加入到浏览器收藏夹!...
发布时间:2023-10-18
经过精细的编辑我们为您编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反思”,请仔细研究本文的内容。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教案提前写好。课堂教学形势是变化的,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地使用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0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
发布时间:2023-11-23
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李云艳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
发布时间:2024-01-03
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11-20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学之中所必须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您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个话题请您关注我们的主页!...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