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蝙蝠和雷达课件汇集6篇

蝙蝠雷达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29

蝙蝠和雷达课件汇集6篇

2023-11-29 08:52:01

【#实用文# #蝙蝠和雷达课件汇集6篇#】教案课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会在教师的教案课件中展现出来。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了一篇与“蝙蝠和雷达课件”相关的文章,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希望你会喜欢我精心准备的作品!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次试验方式及试验结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蝙蝠探路方法及雷达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学生资料,每四人小组分发一张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说)

2、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课。学生说课题,师板书课题。

3、(媒体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引入: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学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二、理解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科学家从蝙蝠夜里飞行中得到了启示,那么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到底有多强呢?请你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用曲线划出。

(2)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思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高超呢?(指名汇报)(可从“灵巧”“极细”“从没”……几个词来理解。)

(3)出示去掉关联词语的句子,指名学生边读边填写,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

(4)齐读体会。

2、学习4、5、6自然段。

(1)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真大,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吗?(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2)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试验。谁来把试验的内容读一读?(指名分读试验的内容)并思考:三次试验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汇报)

(3)科学家们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找到句子并出示: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在这种条件下飞行有没有困难?从哪看出来的?(“横七竖八”“许多”)(女生读)

(4)出示表格:指名读表格要求。生自由读4、5自然段,讨论如何填写表格。(汇报)

(5)课件演示三次试验的过程,并再读有关试验的句子体会。

(6)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比较句子: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a、指名分别读两个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b、去掉“配合”行吗?为什么?

c、男生读中体会。

3、学习7自然段

看了这个结论,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1)、快速浏览第7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a、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文章把蝙蝠探路的过程写的很清楚、很具体呢?(抓住几个动词,深入体会。)

b、分句朗读体会。

(3)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过程。学生复述,师板书。

(4)语言训练:下面请同学们都来当蝙蝠,向大家说说你的独门探路的绝技。

出示:你想知道我夜里飞行的秘密吗?让我来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介绍材料,指名读后说感受,进一步体会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6)科学家是一下子把这个秘密研究出来的吗?指名说,并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中体会)

(7)齐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1)科学家研究出秘密后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a、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飞机安全飞行的句子。

b、填写手里的表格。

(3)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雷达工作示意图)

(4)课件出示蝙蝠探路过程和雷达工作的原理,学生分别叙述比较,看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5)出示填空,并填写。

飞机上雷达的()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就像是蝙蝠的()。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这就是人类模仿蝙蝠飞行的秘密,给飞机安上了雷达,使飞机能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1、书上的资料袋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要告诉我们呢?(出示)指名朗读。

2、你还知道人类从其他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吗?出示:语言直播厅:

科学家受到了____的启发而发明了______。

3、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

小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已经找到了答案,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⑶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边演示,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

师:结果怎么样?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师: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

(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3)画出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4)师补充: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画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4

【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说明文。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

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大纲》和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渗透了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愉快教学法: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心情愉快的情况下的学习效果要比心情紧张、恐惧时的学习效果要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以读导学法:语言文字的学习关键在于“悟”。从朗读中理解文意不愧为一种较好的悟文方法。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程序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理解。

【说教学过程】

为了从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品读、感悟、做练习、说话复述”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入学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在导入课文时出示蝙蝠标本及雷达图,并激趣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扶后放调动兴趣,这个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讲课的侧重点是第六、七两个自然段。我针对三、四、五三个自然段内容较为浅显的特点,主要采用“以读为导”、“先扶后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为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做好铺垫。四、五两个自然段虽不是重点段,但却是让学生理解蝙蝠飞行原理的关键,因此在讲课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三次试验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从朗读中理,再用“扶”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二、三次试验的填表。为了巩固学生对三次试验内容的学习,我采用男女同学用动作来演译三次试验过程的方法加深理解。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我摒弃了传统的繁锁的讲解,用了几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蝙蝠的飞行。

重点段训练能力

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段中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机,我在教学中渗透了读、写、听、说四种能力,让学生从动脑、动手中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先让学生朗读理解文意,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出原理示意图,小组交换意见,最后让多名学生尝试根据示意图将蝙蝠飞行的原理复述。

既然明白了蝙蝠飞行的原理,那么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难度就不大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决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先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文意,再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划出原理示意图。到此,学生对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飞行原理已略知一二,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还是较为含糊的。我再让学生根据已划出的示意图用“相当于”说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让多个同学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让学生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总结、延伸

在课文的总结中,我也不放弃这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机会。我引导学生从科学家在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这一件事例中思考,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事物的例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我根据同学们所举出的例子,从中渗透德育教育:平时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提出问题,有所发现。

板书设计突出难点

我根据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设计了图表式的版书,它既能突出课文的重难点又较为形象直观,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障碍物(超声波)

嘴(超声波)耳朵

障碍物(无线电波)

雷达(无线电波)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5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1课《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解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导入:【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你们人类真了不起!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们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结果

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课件出示:表格】

【出示课件】过渡语:你们这班小科学家真棒!那你们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

男女同学赛读

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课件出示句子】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体会

齐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同学们说得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指名讲答案

齐读

三、拓展延伸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课件出示】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课件出示】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四)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课件出示】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五)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课件出示】

四、作业布置: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五、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学习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了解蝙蝠和雷达。

(出示蝙蝠图片)

同学们,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出示雷达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关注“蝇”“揭”的写法。

(2)学生书写。

(三)概括内容,质疑问难。

1、抓住要点,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并用连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针对内容质疑问难。

同学们自己读读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从以下方面提问题:

(1)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3)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四)依据问题,顺学而导。

感悟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1、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交流感受。

探究蝙蝠探路方法。

1、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学生交流。

3、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4、明确蝙蝠的探路方法。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呢?

(2)边交流,边演示。

(3)知识拓展。(蝙蝠的嘴巴和耳朵的作用)

(4)比较下面的句子,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理解飞机夜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自然段,思考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

(1)边交流,边演示。

(2)通过比较,理解飞机夜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然后完成课后的填空。

(五)总结全文,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由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了解仿生学。

2、交流人们从生物身上受到的启示。

3、好书推荐——《神奇的仿生学》。

[课后练习]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板书设计]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提出问题

蝙蝠和雷达,三次试验,分析问题

发明雷达,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蝙蝠和雷达课件精华

    发布时间:2024-03-07

    今天编辑给大家分享一篇值得一读的“蝙蝠和雷达课件”文章,非常欢迎大家转发传播这份资料让更多人受益。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细致的教案能帮助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评估学生情况。...

  • w
    陋室铭课件(汇集6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本文为大家精选的一篇优秀的“陋室铭课件”文章,请各位朋友务必前来阅读。学生们对于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来说,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拓展他们的视野。...

  • w
    课件(汇编6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教案课件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因而需要耗费老师自己的时间来完成。教案作为教育改革的必要产物,要想写出一份好的教案课件,需要一定的技巧。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好工具范文网编辑花费了很多时间来编辑“课件”,并将继续分享相关的信息。...

  • w
    蝙蝠侠作文5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昨天傍晚,我看着蝙蝠在夜空来回穿梭,心中有着无限的羡慕。深夜从梦中醒来,我发现自己也能在空中滑翔了。哇,我是蝙蝠侠。深夜的街道很安静,我可以自由地浮在半空。突然,前面红光闪动,原来警察都出动了,原来一名小偷竟然偷进了银行。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住了,可是狡猾的小偷还是钻了空子,跑到森林里。夜晚的森林很黑,...

  • w
    狼和小羊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26

    一、揭题:课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小动物,你喜欢谁?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它的童话。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意。1、要求学生看汉字轻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2、分自然段,标出。三、学课文。2、自由读2——6自然段,想想狼和小羊有几次对话,用笔画出。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

  • w
    开花和结果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15

    我们特意为大家汇集整理了“开花和结果课件”。教案及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必须明白,教案课件不能随随便便地编写。教案是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发展的必备工具。如果您觉得这个信息对您有帮助,请一定与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 w
    厘米和米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

  • w
    平移和旋转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2

    新加入的教师应该准备好上课会使用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细心地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探讨与"平移和旋转课件"相关的议题,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将来需要时使用!...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