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抑郁症观后感汇总七篇#】需要学习有关“抑郁症观后感”的知识,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观后感是受到作品中内容的启发而产生的思考和联想。观后感可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导演通过剧情想要传达的信息。请务必保存本网页的网址,以便日后查阅。
随着知识大爆炸,人的大脑已不堪重负;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上等精神压力,每个人心理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你是否有出现那种极度让你悲伤的事情?你是否有让你陷入类似愧疚、后悔、气氛和绝望的情绪当中?不过这不用怕,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抑郁情绪。通常有抑郁情绪的人,当问题解决了的时候,你的抑郁情绪就会自然缓解并恢复正常状态。
但是,抑郁症就大为不同了。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是积累的,是慢慢养成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一个有抑郁症的人。患抑郁症的人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时过分自负,有时过分自卑,有时过分杞人忧天。从最初的稍微有些悲观到病情日益加重。
你或许知道,有一种心理疾病叫自闭症,科学上认为这是由于染色体和遗传方面的紊乱导致的。抑郁症很像自闭症,不同的是自闭症是整个人格的编码都错了,而抑郁症只是所有编码中的一个区间,当人患病时,就好比人生进入了这段错误的编码中。
治疗抑郁症的关键点不在于医生,而是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和给你无私的包容。治疗抑郁症的重点,是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豁达自己的心胸,培养自信。
当你从精神泥沼里走出来时,你会发现,天依旧是蓝蓝的,人生依然是如此询丽多彩。
首先五星献给作者严谨的态度,其次,请好好对待、陪伴,你身边的、你喜欢的每一个人。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有一些对于抑郁症的印象,但现在再看回去才发现实在是浅薄的不值一提,以前会更多的以为抑郁症大概率是心理疾病,完全没想到患了抑郁症的人整个身体从内而外都已经不是正常的了,身体机制的运作都发生了改变。
读到3亿这个数字的时候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在当今医学条件下几乎可以比肩任何一种疾病,无法想象在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人饱受抑郁的困扰,更无法想象他们过着怎样一种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待身边这种看似“心理性”的疾病时,的确往往带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以为只不过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最常用的方法也不过是几句不痛不痒的劝慰。然而这些正常人听着再正常不过的劝慰,很可能是给抑郁症患者的一把刀子,他们的大脑已经没有办法识别、处理这些信息了,这是一件无比恐怖的事情。
真的是仿佛在一个身体里装着两个人。
在作者客观严谨的陈述中,似乎又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抑郁症目前几乎是没有办法完全治愈的,哪怕暂时性治愈了,也不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
这听上去更加恐怖,假如一个人一辈子都在经受这种苦难,不止伴随着身体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要经受住心灵拷问,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理解世间的一切事物,从而没有办法融入社会……起码在心里,孤独至死。
认真想了想,大概能让抑郁症患者好上一些的,除去药物治疗,只剩下真正的陪伴了。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体验过孤独,抑郁症患者对于孤独的感受尤为强烈,我在想真正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暖意的陪伴是不是能够治愈这种疾病,就像陪伴能够让我们脱离孤单一样。即便不能治愈,我也坚信会让他们好一点儿,从主观的意愿上来说,心灵是可以被慰藉的,心情开朗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主观上的情绪未必不能给身体带来改变。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待、陪伴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抑郁症笔记(三)
①杏仁核——情绪(愤怒、喜悦、悲伤、恐惧)
②丘脑——接收大部分感觉信息并传递给大脑皮层对应区域,控制高水平大脑功能(如演讲、行为反应、运动、思考、学习)
③海马——记忆、回忆、恐惧感(如,一朝被蛇咬)
④血清素——调节睡眠、食欲、抑制痛觉
⑤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提高血压,触发焦虑
⑥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感动
人的大脑中有100亿个脑细胞,宇宙也有100亿颗星星,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远不如对宇宙星球的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原文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说:情绪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开朗和阴郁是交替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自然规律。既然每个人都一样,就要学会调节。生气的时候先学会冷静。保持冷静是最好的调节方法。
管理情绪,可疏不可堵。
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随它去。
“随它去”,自从我学会了这句话,我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那些纠结、执念,没有意义。
学会取舍,学会放下。人生就是不断地放弃。有些事情,是注定不可能做好的,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影响。对这类事,想亦无益,不想最好。乐天知命,等候命运的决定。对于不可挽回的事情,要坚持隔离式思考。一码归一码,不要将不相关的事情混同考虑,免得满盘皆输。陈奕迅的歌里唱的那样:其实你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新的刚来到,旧的就忘掉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大的麻烦,确实解决不了,就在大脑中把它封闭起来,暂且搁置。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其实,还有你受过的委屈、受过的伤害。
前段日子热播剧《都挺好》,明玉小时候受过的所有的委屈,当然还有她的倔强和她的机遇,塑造了她的性格。
她一生渴望家庭,渴望被爱。
一个人的童年创伤,被一层层防御所覆盖,最后终于被击穿,表现为心理障碍。好吧,我又写了一篇没有主题的作文,还好高中语文老师已经不教我了,否则要被我气死
我以为离题千里已经很过分了!可是你居然连题都没有!!
…………
慢下来,静静地读给自己听
01
你需要在内心找一个空间,装下那个你认为“不够好的旧的自己”。
接受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在这种接受中不再消耗能量去抵抗去谴责去逃避。
我们才能在平静中,轻装前行,去塑造一个新的自己。
02
感情的输赢,不是你最终有没有赢得他,
而是你有没有,活成一个不带遗憾的自己。
03
一个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不被他人的行为影响和动摇自己的信念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04
关键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世界如何活着。
如何安放自己的位置,如何定义自己,如何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05
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所指的不是在他人眼里,你是怎样的你,
而是在你自己的内心里,你相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一个你控制不了的世界里,过得幸福获得解脱的真正方式,是和自己达成一致。
06
做别人的情绪旁观者,而不是拯救者,不要动不动就把别人的情绪承担在自己的身上。
07
如果关系里连关于感受的对话都没有,这样的关系能满足什么人?
也许只能满足,“被物化”“去心灵”的人。
08
不要总是把事情,放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
而是可以让感受、情绪、体验,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流动起来。
给感受一个可以流动的时间空间。
09
小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他的潜意识就像海绵在捕捉所在环境里细枝末节秘而不宣的一切,融刻进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人格,形成了模式。
10
我们习惯把感受包装在事情里面。
总是谈事情,不谈感受。
11
情绪,需要被处理,
我不是在找一个人处理我的事情,而是一直在找一个人,处理我的情绪。
12
不同的人之间,就是不同的潜意识在交流,潜意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彼此之间产生的爱,和彼此付出的行动的反应,也会因此而大有不同。
13
自卑的人常常是这样的,先有了“我不够好”的潜意识先入为主的判断,然后再去搜集去证实自己不如别人的证据。
14
因为人性的关系,在这个世界里,爱本来就不是绝对和纯粹的。
既不是100%的纯度,也无法永恒,会随很多条件改变。
15
在觉得自己不够被爱之前,要搞清楚的是,你去索爱的那个人,他具备多少给出爱的能力。
爱的多少,不是你努力要就有,也不是他努力给就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
16
或许,他以你看来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对待你,那就是他在这段感情甚至所有感情中的极致,
对于不够好的爱的回应,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17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孤独?
因为无论拥有多少物质,拥有什么位置,但是你最需要的还是,你的心有人可以看见和交流。
18
一定要问一个只有一百元的人借一千元,一定要在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身上不断挖掘爱的证据,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失望,不会有任何收获。
不要把你的自我,建立在对方支付不起的爱上。
19
在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让财富增值、养育后代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灵魂,
关注自己的感受,别让心灵枯竭。
20
很多人,根本没有在关系里处理感受、表达感受、接纳感受的技能,
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在他成长的最初,他的感受,就没有被人好好地处理过。
21
我们在关系中,找的其实是一个处理我们情绪的转换器,
谁拥有这样的转换功能,谁就能更多地带给对方幸福。
愿我们,都拥有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
22
最不幸的事情,不是你得到的爱相比他人更少,
而是你因此判定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灵魂。
23
我们虽然活在关系里,却不能为关系而活。我们虽然如此地渴望爱,但我们也不能只为得到爱而活。
我们要建立自我,为自我而活。
既不为关系,也不为了爱。
24
在爱情面前,诚实地表达自己,远比姿态重要。
25
感情中把自己保护得太好的人,最后还是会伤了自己。
好像是个悖论,但却很真实,
因为你也许会在余下漫长的时间里,怪自己在这段感情里,没有尽力。
26
一个人,如果没有看清和觉察自己本身的脆弱,没有看清自己转化负面能量的系统其实作用微弱,
还在关系中,不断掏空自己,去为他人提供正面能量,而不进行自我滋养和补给,那么结果是危险的。
27
有的人,会有一种本领,去掏空他人,控制他人,绑架他人,
以爱之名,以付出之名,以牺牲之名。
他们的本能深谙此道,根本不需要头脑的刻意筹划。
就像婴儿吸吮母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一种停不下来的需求。
28
我们之所以习惯于在一种自我责备和攻击中去努力,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常常在“责备和攻击”,而非“鼓励和支持”之中,努力。
29
带着“我不够好”的内心标签去努力,你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负面思维、消极暗示、没有觉察的潜意识模式,
只是拖住了你成功的后腿,其实是牢牢捆住了你的两条腿。
30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要实现了某个目标,就可以用大价钱去别人那里,赎回自己的人生了,
这个大价钱,就是你给自己设置的障碍,这个大价钱,就是别人的看法在你的世界里,重要的程度,这个大价钱,就是你的心,被这个社会潮流影响的程度。
虽然不喜欢看这类书,但也看了,而且写了。
抑郁症,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很多人或多或少听过,但真正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事实上是,有的人明明被抑郁症困扰多年而不自知,而有的却是一时无法排解的抑郁状态便自我怀疑定性为抑郁症,更有很多人明知是抑郁症,却讳疾忌医,无法面对,其深层原因便是强烈的病耻感!一人身患绝症,还可以换来些或廉价的或真诚的怜悯和同情,而即便是在今天,不少人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抑郁症,哪怕是身边至亲至爱之人!他们也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无病呻吟、做作矫情之病,甚至有人把抑郁症当作精神病人看待,戏谑和歧视者皆有之,悲哀至此,难怪真正的轻度抑郁症患者会选择沉默和隐瞒,毕竟,不但要忍受世俗亲友的异样眼光,而且可能要在现实中付出极高昂的代价!躯体的病痛,内心的折磨,却不能对外界所道,煎熬程度便可想而知。
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关注我们!一、抑郁症不是想不开,不够坚强,它是病了,真病了!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而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二、真正的抑郁症治疗必须通过一定的药物,尤其是中度和重度患者,也许最后战胜它还是要依靠内心的“自渡”,但专业的医生和药物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三、“他渡”也很重要,心理治疗也很关键,也许人们不经易的一句关切的问候,就是我们走出泥淖的动力。有时不需要劝解和开导,只需要陪伴,静静地陪伴即可。四、轻度抑郁症是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自我恢复的,哪怕有反复,但可以“自愈”,对此我坚信。五、抑郁症并非全是性格内向人的专利,开朗外向者也可能拥有,很多人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亲人、朋友、同事面前,经常表现得有说有笑,以掩盖自己的郁闷心境,这种非典型的隐匿抑郁症值得注意。六、假如你总觉得“生无可恋”,不断思考死与生的问题,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请一定要让他人陪伴,因为抑郁症的阴影早已在你身边徘徊了。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所以,让我们用心倾听自己的内心,好好地做好自己。可笑的是,这个社会,总有很多人,凭自己极其狭隘的主观臆测来面对这复杂、曲折的人性,轻易地以对与错来评价人和事。他们不懂的是:有时候,宽恕和慈悲远比是非判断更重要!
听听平安夜的钟声吧,为所有饱受抑郁困扰的人们祝福!
走出抑郁症误区——
通常我们都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情感问题,只要谈谈话,疏导疏导,“打开心结”,就能“走出来”。
抑郁症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而非简单的心理问题。什么是抑郁症?
①血清素——掌管情感、欲望、意志
②去甲肾上腺素——提供生命的动力
③多巴胺——传递快乐
如果这三种神经递质失去平衡,人们就会失眠、焦虑、抑郁。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比如,头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它有如一片乌云,盘踞在你的大脑里。有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被风吹走;但你不敢轻松,因为你知道它还会不期而至,你恐惧地等待着它的到来……再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一个患者曾经电话里对我哭诉:“我现在全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不假思索地认为,抑郁症是患者意志不够坚强所致。现在才知道,未曾患病的人,也许永远也不能体会患者内心的挫败、孤独和苍凉。由于大脑发生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他遭遇意志无法控制的精神障碍和痛苦。局外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甚至带有一丝优越感地同情、开导或者指责他们,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好吧,一直觉得抑郁症很神秘,仿佛蒙着面纱,一直想了解。直到今天才翻来第一页。
因为今天看了一个微博上的视频,信誓蛋蛋,他们聊的一个话题,关于抑郁症。一直很大大咧咧、乐观开朗的钢蛋,讲到这个话题,一直在擦眼泪,我是很震惊的。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得了抑郁症,可是他没有给足够的帮助(我猜主要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帮),现在说这些,他的朋友已经听不到了,太晚了……他在节目的最后,反复在说的,这个病是可以战胜的,这可以战胜的。
好吧,从来没见过男人哭。带着克制的、后悔的、内疚的甚至有一些负罪的感觉。他没能帮到他的朋友。节目最后,他一直在反复提醒看节目的观众,患者不要放弃、朋友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有一些心酸、有一些无力感。想帮助不知道怎么帮、不知道有没有用。
昨天看到一段这样的话,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他说,我现在最羡慕的是那种卖肾买iPhone的人。他说:“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但我特别希望自己能为了某个东西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付出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我现在有抑郁症的倾向。我现在最大的悲哀是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我全力以赴的事情。”
有一位患者,他的朋友们努力让他开心起来,带他去吃美食、旅游,让他干适量的工作以获得价值感,等等,百无一用。后来,一个朋友尝试着问:“假如你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你会高兴吗?”他听了,想了一会儿,无力地摇了摇头:“没有愿望。”我认识一位患者,仅仅是疾病早期,就萌生严重的不祥念头。她告诉我,在家里,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心里就非常酸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你这样快乐了。”绝境中的人不知道如何自救。绝境外的人,不知道如何帮忙。
真正能帮上忙的,只有医生。
西医、中医、心理、练功、瑜伽、灵修、念咒,等等。到底哪一种有效?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西医的疗效最为确切;心理疗法应该有效,但受很多条件限制,较难把握;中医是否有效,尚待科学验证。至于练功、灵修、瑜伽、念咒之类,基本不靠谱。我们已经知道,抑郁症就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种神经递质失衡。所以,药物治疗的主要就是平衡这三种东西,并且,稳定。
多了,削减一点。少了,补一点。达到平衡。
而其实药物和药物之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金龙医生也认为,药和药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就看怎么用。对医生来说,技艺高低就在于如何将某种药的疗效发挥到最佳,以及将该药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小。
而,抑郁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多
在服用这些药后,我逐渐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头疼、头晕、内热、尿潴留、震颤,等等。记得震颤最严重的时候,我手抖得无法用筷子把饭菜吃到嘴里;喉咙无法发声,说话像低吟,一天里说不了几句话;双腿发软,迈不开步子,走起路来觉得高低不平,下不了楼梯;味觉失灵,嘴巴发苦。这些天,是我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时期。同时服用这么多种药(加在一起每天服用十几粒),药的正作用没有产生,副作用却一个不落地出现了。那一段时间,我内心充满了绝望,不知道哪一天是终点。我对自己说:“熬了四个月,终于是这几种药把我打垮了。”完全是靠理智,遏制住想自杀的念头。记得那时乘电梯,我都用理智告诉自己,远离电梯旁的窗口,就怕自己瞬间冲动一跃而下。折磨抑郁症患者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更多的是药物的副作用。
但是,因为副作用就停止用药吗?不可以的。
这道选择题,只有两个选项
A副作用B死亡
其实,也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答案只有一个。
治疗的过程,就是医生对患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的判断,多退少补。尽量减少副作用。如何减少副作用,完全靠经验。他们几十年来长期大量用某个药物,就会摸透那个药物的特性,熟知如何将那个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佳,如何将其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因为患者随时可能撑不下去,崩溃、跳楼。医生必须快、狠、准,精准判断、果断用药。
而撑下去的人、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获得重生!
犹记药物见效的那一天:如同一个密闭的房间,被厚厚的窗帘遮挡,不见一丝光亮。突然,“唰”的一声,窗帘被一只手强有力拉开,灿烂的阳光瞬间破窗而入,穿透了整个房间。前一段时间,大概是因为青春期,总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时常在你一定得了抑郁症和你不可能得抑郁症之间徘徊。所以在网上找了找关于抑郁症的书,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建议,以此来给自己一个答案,至少可以在低落的时候帮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我认为很专业也很有意义的书,它的名字叫渡过。
《渡过》的作者是一个曾经得过双相情感障碍的记者,书里讲了很多关于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药物的作用,家属和社会应如何处理以及一些患者的故事。
我觉得我读这本书最有意义的有两点。
一是了解了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有些类似于抑郁症,它会使人情绪低落、没有欲望、呼吸困难但是它不像抑郁症是持续的,它会有狂躁期一个让人忽然精力无比充沛甚至有些兴奋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人会感觉自己有无穷无尽的体力,不管做什么都不会累,整个人经常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睡眠减少、体力活动增加、心跳加快都是明显的症状,在这个时期,患者经常会误以为自己好了,但其实它只是下一次转相(也就是从情绪的一种极端转到另一种极端)的开始。
然后我就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因为18岁到20岁以下的人相对于抑郁症更容易得双相情感障碍。在此之前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就像是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无法解释,无法预测,它可能忽然一下就使我自闭,也可能突然就让我表现得像个多动症。不过后来我就否定了这一猜想,只有当某一状态或行为干涉到了正常生活才叫病,我既然还能够没有太大心理障碍的正常上学,就证明这还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个是关于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看法。《渡过》的作者张进,在书里说,双相情感障碍确实带给他很多困扰,让他生不如死,但同时,因为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时候他无力做其他事情,所以他能够静下来,去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结自己,反思自己。当病好了的时候,他比以前更加清晰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更容易付之于行动一个连死都挺过去的人,还有什么畏惧的呢?
我很敬佩他,也很感谢他。我第一次听见有人给予心理疾病正面评价,这也让我对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有了另一个层面的认识。
我曾经在某个科学公众号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它的意思就是容易得抑郁症的人(基因方面)很有可能比一般人更优秀,因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文章认为,可塑性和韧性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必取一舍一。一般人韧性比较强,能够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就像蒲公英一样,在哪都能长;而那些容易得抑郁症的人,就像是兰花,虽然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但是一旦绽放,就会令所有色彩都瞬间暗淡无光。
总之,抑郁症也好,其他的心理疾病也好,只要有心,都是可以发现它们有利的一面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25
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抑郁症观后感”内容。写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关键的要点呢?电影中精彩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到影片结局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此时不妨动笔去写一份自己的观后感吧,观后感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可以增强我们对电影本身的记忆,感谢你收藏我的作品我将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从句法角度说,句子是使最大的语法单位。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表示抑郁症的人很伤感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1、回忆是件很累的事情,就像失眠时怎么躺都不对的样子。2、夜很长,思念的烦恼更加痛苦,一个人的就这样胡思乱...
发布时间:2023-11-08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对于作品名如何撰写一份全面的观后感。首先,观后感应该包含对作品内容的简要描述。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等方面进行概括,让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观后感中应该包含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可以谈谈自己对剧情的喜爱或者不满,对人物的欣赏或者厌恶,对场景的感动或者震...
发布时间:2023-10-23
“以前上课还会再想在这个时空里我未来老公在干嘛呢。”每个都向其他人发过一些短句子。句子可以温暖我们的内心和灵魂,"身体被击倒并不等于失败只要心仍在坚持我们还未真正被打败"?有关“抑郁症心情说说短句”的答案已经找到快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吧,您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使我由衷地产生感谢之情!...
发布时间:2024-02-13
请问您准备好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了吗?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每位观众在观看时对于电影的理解都是独特的。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整合起来,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电影刮痧观后感”,希望我的探讨能够增添您的知识!...
发布时间:2024-04-27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演讲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笑面对生活优秀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微笑抑郁症演讲稿 篇1 从大学开始参加一些英文演讲比赛,我便开始...
发布时间:2024-01-04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画皮观后感”,您对写观后感有何体会?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谈论自己的具体感受,非常欢迎您的光临,希望我们能成为您值得信赖和收藏的阅读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9
你是不是因为要写一篇观后感而感到束手无策呢?养成写观后感的习惯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经过深入分析,编辑为您精心撰写了“感动中国的观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