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数学必修3教案汇编五篇

数学必修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22

数学必修3教案汇编五篇

2023-11-22 19:03:54

【#实用文# #数学必修3教案汇编五篇#】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准备的必备工具,每天,老师都有责任认真撰写好每一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栏目小编反复的调试,我们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标准,这篇“数学必修3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数学必修3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数学知识: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

2、数学能力: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研究方法;

3、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函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如何通过类比利用等差数列学习等比数列;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如何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学生口述,并投影):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要想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只要知道它的首项a1和公差d。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d,那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板书)an=a1+(n—1)d。

师:事实上,等差数列的关键是一个“差”字,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第一次类比)类似的,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数列。

(这里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对于“和”与“积”的情况,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或“积”)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话,这个数列是一个各项重复出现的“周期数列”,而与等差数列最相似的是“比”为同一个常数的情况。而这个数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等比数列了。)

2、新课: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

师:这就牵涉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回忆一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怎样得到的?类似于等差数列,要想确定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要知道什么?

师生共同简要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累加法和迭代法。

公式的推导:(师生共同完成)

若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和首项为a1,则有:

方法一:(累乘法)

3)等比数列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等比数列的性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之间似乎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为我们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性质。

问题4: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它有哪些性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寻找规律,如:

3、例题巩固:

例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2,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12,求它的第八项的值。

答案:1458或128。

例2、正项等比数列{an}中,a6·a15+a9·a12=30,则log15a1a2a3 …a20 =_ 10 ____。

例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能否在这个数列中取出一些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使得{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若能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几项?

(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对于{cn}:2,4,8,16,……,2n,……,则ck=2k=2×2k—1,所以{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2k—1项。关键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1、 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它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由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的过程。

2、作业:

P129:1,2,3

思考题:在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中取出一些项:6,12,24,48,……,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几项?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作为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是学生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的基础,是必须要落实的;其次,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学习的因此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必然要和等差数列结合起来,通过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类比学习,对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利的。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2、 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3)等比数列的性质;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探求思路,一方面使学生回顾旧

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联想,为类比地探索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奠定基础。

在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再对几个具体的数列进行鉴别,旨在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体会观察、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又是一个重点。这里通过问题3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不得不考虑通项公式的心理倾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接受。

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等差和等比的相似性,为下面类比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做好铺垫。

等比性质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高潮,通过类比

关于例题设计:重知识的应用,具有开放性,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必修3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二、讲解新课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2、弧度制的定义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师生共同活动)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

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2等等,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四、课堂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课后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板书

数学必修3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单组合体的构成: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课本P8习题1.1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数学必修3教案 篇4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54~P57,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教材P55的“探究”中,怎样获得样本?

提示: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

提示: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3)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提示: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较为方便,缺点是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不宜采用.

(4)用随机数法读数时可沿哪个方向读取?

提示:可以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读数.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3)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分段,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数学必修3教案 篇5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学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3.能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抽象符号刻画客观事物的优越性.

【考纲要求】

1.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课前导学】

1.集合的含义:构成一个集合.

(1)集合中的元素及其表示:.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i)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ii)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或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答】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_,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整数集记作________,有理数记作_______,实数集记作________.

3.集合的分类:

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

(3)______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

4.集合的表示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列举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描述法.

(3)_______________叫做文氏图

【例题讲解】

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高一年级所有高个子的学生;(2)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全体;

(3)所有正三角形的全体;(4)方程的实数解;(5)不等式的所有实数解.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所有大于10且小于2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②直线上点的集合记作;

③不等式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

④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

⑤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作;

⑥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记作.

例3、已知集合,若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①不超过45的正整数;②鲜艳的颜色;③中国的大城市;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⑤高一(2)班中考500分以上的学生,其中为集合的是____________

2.已知2a∈A,a2-a∈A,若A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取全体实数;②a取除去0以外的所有实数;

③a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④a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3.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

【教学反思】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

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3.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

【考纲要求】

3.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4.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课前导学】

1.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有个.

2.若集合为无限集,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数学必修3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 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

  • w
    数学必修3教案优选4篇

    发布时间:2023-12-25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经过仔细挑选后发现,“数学必修3教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必备的工具,只要我们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教案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支柱,其内容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 w
    数学必修4教案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下面的内容将会让您深入了解关于“数学必修4教案”的相关知识。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洞见和结论!...

  • w
    数学必修五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4-04-03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工作,必定有许多需要规划的事情。然而,许多人可能陷入了无所适从的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篇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必修五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

  • w
    数学中班序数教案汇编

    发布时间:2023-11-12

    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备的工具,每天都需要教师负责认真编写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快来打开这篇名为“数学中班序数教案”的文章,与小编一起探索吧!感谢您的支持,欢迎您阅读本文!...

  • w
    历史必修一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14

    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老师们花费一定时间。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教学内容。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与“历史必修一教案”有关的话题,希望能够为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w
    数学图形组合教案范本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编写教案和课件。可能有些人会对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能否写得好而感到担忧。别担心,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搜集了最新关于“数学图形组合教案”的资讯,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这些资讯能够帮助你在学习和工作方面更加顺利!...

  • w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

    发布时间:2023-11-05

    教师每堂课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撰写优质教案课件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实施教案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重撰写教案课件?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大班数学教案”的深度分析文章,希望这些研究能给您带来一些有益的见解和知识!...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