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崔家峪镇
“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强化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管理措施,严格运行程序,使互助资金试点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县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各互助资金协会深入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希望贫困村和贫困村的村民能够发展互助**协会并加以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开展“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贫困村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推进互助资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开展“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进一步提高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促进互助资金监管完善和运行规范“两个主体”责任落实,运用制度化建设成果,使互助资金运行、监管能力得到加强,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实现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二、具体要求
“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宣传。主要任务是做好思想发动,使协会管理干部及互助组织成员,充分认识开展以“监管完善和运行规范”为目标的“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我为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做什么?”等专题讨论。
要营造群众重视规范、处处注重监督、时不时创造效益的良好工作氛围。
(2)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监管能力。组织镇互助资金协会管理工作人员及村互助协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认真学习《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意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手册》、《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互助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和《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等,提高互助资金试点监管部门及互助协会会员的理论及业务水平,提高对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监管能力。
(3) 全面落实**运作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互助资金监管工作,落实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监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协会监事会作用,做到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4) 深入开展**潜在风险管理,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采取互助资金协会自查,镇全面检查的方法,重点对互助协会组织领导、会员的借款程序、使用情况、运**况、效益情况、资金管理、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对查出的风险隐患,采取现场纠正、限期整改等措施,整治消除各项隐患,保证协会防患于未然,健康持续发展。
(五)严格互助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按照“问题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互助资金风险隐患的调查处理工作,对违反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以及监管办法规定,造成协会重大责任事项的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三、程序步骤
(一)动员阶段(7月15日一7月20日)镇里制定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召开镇有关业务人员、互助资金协会负责人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业务学习、培训。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2) 学习阶段(7月21日-7月31日)。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互助资金协会镇、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意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手册》、《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互助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办法》、互助资金协会章程、理事会和监事会职责等业务知识。
(三)自查阶段 (8月1日一8月31日)。各互助资金协会对组织领导、借款程序、使用情况、运**况、效益情况、资金管理、健康发展等方面,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自行进行全面检查,形成详细的自查报告,盖协会公章后报镇财政所。
(4) 检查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镇“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领导小组对各互助资金协会开展的“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5) 整改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各互助资金协会根据自查和镇里全面检查结果,制定详细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认真整改,整改情况以协会为单位形成书面报告,盖协会公章后报镇财政所。
(6) 验收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1日)。11月份迎接市、县扶贫办对活动开展情况检查验收,12月份进行全面认真总结,镇财政所形成书面总结报县扶贫开发中心、财政局。
四、组织领导
“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就而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科学组织实施。为此镇里成立以镇长亲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所长牛纪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镇“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的开展。
各互助资金试点村要充分认识当前互助资金监管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一○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1、崔家峪镇“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崔家峪镇“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学习阶段配档表
附件1:
崔家峪镇“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年”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武传映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安伯奇组织委员
成员:牛纪伟财政所所长
徐晓鸣经管站站长
刘乃友审计站站长
宋富强崔家峪管理区总支书记
王志强下泉管理区总支书记
李化安常庄管理区总支书记
张涛花峪管理区总支书记
付兆英财政所副所长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设在乡财政办公室,牛纪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02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丰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2.9亿立方米。 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条,总渠长318 .2公里,实际供水能力30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34830亩,实际灌溉面积76776亩,其中:水田44000亩,水浇地32776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 ××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三) 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构,措施配套,广泛参与。 4、立足当地,多方筹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据 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条例》、《××省取水许可规定》、《××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节水规划纲要》、《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五)指导思想 以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方式为支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六)目标 1、结合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总量控制目标。 2、发展目标 (1)农业节水,重点对中型水库灌区以及万亩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化建设。 (2)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是水泥厂,人造板厂,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县城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和杜绝减少跑、冒、滴、漏。 (4)农村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 (5)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提高全县节水意识。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出适合我县水资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根据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对供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方案。 3、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已建工程,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
工作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民诉求日趋多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重点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调整和完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大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二、试点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探索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落实县乡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健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文明乡风、脱贫攻坚等方面有机结合。探索理顺乡村产权与治权关系、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三)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探索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完善村党组织领导各类村级组织的具体形式,坚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优化组织架构,探索多种形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乡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和党员联系农户机制,丰富各类村级组织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拓宽乡村组织人才来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多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治理载体,创新综合运用村规民约、法律政策、道德舆论的治理方式,拓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领域,探索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五)完善基层治理方式。理顺县乡政府与村级组织关系,支持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将适合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探索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解决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促进乡村管理规范化。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自主性。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六)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探索形成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强化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
(七)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方式和载体,丰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激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为本地村民、外来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探索建立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拓宽村民议事协商范围,推进村民议事从经济事项向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八)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完善传统乡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提高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推进乡村信息统一采集、资源互联共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三、试点工作安排
试点工作由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共同推进,具体工作由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
(一)试点时间和范围。试点周期3年,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
(二)试点单位条件。试点县(市、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二是具有与承担试点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力量,相关部门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三是能形成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四是初步具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三)试点单位选择。在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所辖县(市、区)数量和乡村治理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试点县(市、区)数量建议表(见附件)。各省(区、市)参考建议数量,推荐不超过5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的选择要统筹考虑地域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种模式的乡村治理典型经验。
(四)试点方案制定。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指导试点单位拟定具体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应包括试点背景、试点思路、试点内容、方法步骤、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试点内容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地区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确定,一般应在8方面试点内容中选择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进行试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增加其他试点内容。
(五)试点单位报批。各省(区、市)对试点方案审核把关后,将试点单位名单和试点方案于2019年8月10日前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择优选择100个左右的县(市、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并批复。
四、试点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做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握试点工作进度,保证试点工作质量,推进试点有序开展。试点单位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加强工作指导。中央和省级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在试点方案编写、试点组织实施、试点经验总结中全程跟踪指导与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推进试点工作的配套措施,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协助解决试点中的问题。
(三)加强示范引领。各地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发挥好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推介试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路径和模式,推进面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梳理试点经验做法,及时将试点成果转化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经验总结。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对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年底前报送农业农村部。试点工作完成后,试点单位应提交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审核后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全国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确定乡作为全区唯一的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为切实做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推进我乡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我乡社会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凝聚高效发展合力,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民诉求日趋多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重点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调整和完善。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作为农业乡镇,素有“文化兴乡一枝花”的美誉,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结合传统的剪纸、农民画、民乐队等群众自建组织,实现群众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从而在全乡探索推行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二、试点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作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标准,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召开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大会,力争实现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对党组织书记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制定出台《乡村街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2.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基层队伍稳定,提升干部队伍薪资保障。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逐年增加村干部绩效工资标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鼓励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的人员到乡扶贫工作站、城管队伍中跟班学习,经考核合格直接安排到村任职。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有潜力的党小组长,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长。(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3.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加强对广大党员思想教育,开展党员联帮户、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每个村街开设3-5个党员先锋示范岗,按月开展党员先锋评比,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4.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推动经济强村战略,大力发展产业,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20万元以上,其中有2个达到50万元的村。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优化基层组织硬件环境,实行“一室多用”,进一步规范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村、村、村党建示范点建设。(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二)发挥村民自治的基础作用。
1.规范村民自治组织选举程序。结合村民换届选举“三项制度”改革,扩大村民选举知情权和监督权,各村推进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制度和“一票”选举制度。健全村民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务监督机制,纪委监委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联系指导工作。(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民政办、纪委办、各村)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增强民主决策参与,按照“四议两公开”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引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方式协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议事决策作用,利用村小组会、板凳会议、农民夜校、老年学校等开展议事活动,真正把决定权交给村民。(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民政办、妇联、团委、各村)
3.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栏,将党务、村务、财务分项分类列入监督内容,每3个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状况,打造阳光财务。成立村民理财理事会,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计监督职责。(牵头领导:朱国富,责任单位:纪委办、财政所、各村)
4.完善村规民约。制定门前三包,明确保洁责任区域。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文化促进会,深化道德评议、乡贤议事活动,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以汪墩村为先行试点村,积极鼓励本村的社会贤达人士组成乡贤议事会,为乡村治理发展出谋划策,2020年7月后在全乡全面推广。(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明办、民政办、各村)
(三)发挥基层法治的保障作用。
1.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整治毒品犯罪活动。各村设置宗教协管员,加强对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微腐败整治。(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2.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各村组建卫生保洁队、乡风文明劝导队、治安巡逻队,结合环境卫生、道路管护、移风易俗,开展日巡夜巡季巡活动,不断增强农村治安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切实加强对邪教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人群管控服务,坚决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3.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积极创建洞阳村、花寺街道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法治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到2021年底实现村村建有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到2020年底全乡“法律明白人”全部轮训一遍,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法制培训,把基层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司法所、各村)
(四)发挥乡村德治的支撑作用。
1.大力弘扬农村传统美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创建活动,村、村为市级示范点,村、村、村、村、村为区级示范点。每年开设两期以家风家训、德育美育、好人好事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宣讲先进典型事迹。各村成立民乐队、舞蹈队、戏曲班,通过乡村春晚、农民丰收节等演出的方式塑造可亲、可敬、可学的模范形象,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妇联、文明办、各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发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注重培养党员、积极份子,各村开设青年读书班。利用党员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好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剪纸、农民画、书法艺术家举办乡风文化节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妇联、团委、各村)
3.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级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训计划,试点配备村级文化组织员。加强村级文化长廊(好人馆)建设,传播“好人文化”。村、村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村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各村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对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褒扬正面先进,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等旧风陋习,曝光反面典型,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文明办、各村)
4.开展文明新风评比活动。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五好一美”“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家风家训”评比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清洁庭院”评比。分年度做好村、村、村、村、村市级卫生村工作。(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妇联、团委、文明办、农综站、各村)
(五)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
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完善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政策,大力培育农村公益性、互助性、自治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激发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党政办、工会、妇联、团委、司法所、综治办、农综站、各村)
四、方法步骤
1.实施准备(2020年4月):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拟定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审核。
2.宣传发动(2020年5月-6月):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广泛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宣传发动工作,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加强上下联动,让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活动中来。
3.组织实施(2020年7月-2021年12月):对照试点示范内容,按照各项目标、任务及要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敢于担当,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试点示范内容落实落细。
4.巩固提升(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结完善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形成乡村治理的典型经验。
五、预期效果
到2021年12月,辖区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基本达到可复制,能推广的试点示范效果。
六、组织保障
1.组织领导。成立乡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乡村治理的整体谋划、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和综合考核等工作。牵头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精心谋划,细心组织。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切实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辖区乡村治理工作负总责。
2.宣传发动。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治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3.督查考核。乡党委、政府将定期调度全乡乡村治理工作,及时通报各村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不落实、履行乡村治理职责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将依规严肃问责,确保我乡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县城以西__公里,“__线”和“__线”公路交汇处,是__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内有__高速公路服务区和__高速互通出口,并有__风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__村下辖__个村民组,共有__户,__人,全村耕地面积__亩,茶园面积__亩,山林面积__亩,全村常年在外务工约__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务工、根雕、茶叶为主。2__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__万元。
二、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级民主制度,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促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治理三年行动,力争到2022年,基层党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村级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基层政权更加巩固,乡村治理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工作任务
(一)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真正把村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二是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在致富带头人、年轻党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培养后备干部,通过现任__村干部“传帮带”提升后备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让后备干部提前介入到__村级事务中去,熟悉相关工作与__村情况。三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帮助农村党员提升能力素质。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不断发挥基层自治基础作用。一是规范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围绕新时代新要求,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二是健全村民议事协商制度。提高乡村议事协商能力,凡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实行 “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程序,建立由村民议事会协商、以村“两委”为主渠道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全程监督的惠民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落实村民民主议事协商保障政策,将村民议事协商结果作为村“两委”决策重要参考条件。三是完善村务决策和监督机制。依法明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定位,制定完善运行制度,科学、民主决策村级事务。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工作,明确党务村务公开重点内容、公开形式,时间要求,加强党务村务公开栏日常管理。
(三)不断发挥基层法治保障作用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村活动,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设施“法律明白人”、“法律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完善村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的监管帮扶措施。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城乡村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引导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在土地纠纷、林产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信访化解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加强村治安防控网建设,深化“一村一警”战略,建立打击“村霸”和宗族势力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村治安综合治理水平,防范黑恶势力扰乱基层治理。
(四)不断强化村德治引领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心口相传的乡村精神,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内化为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建立健全村道德评议机制,发现和宣传村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好家风”,发展村志愿服务。加强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村两委会议,广泛宣传建立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部署安排试点建设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20__年__月前)
(二)项目实施阶段。对照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清单,倒排工作计划,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__年__月至__月)
(三)检查总结阶段。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分类,落实整改方案。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发现优点、亮点,为下一步乡村治理提供经验基础。(20__年__月)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__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__为组长,党委副书记__为副组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__、副乡长__、司法所__、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试点工作,切实增强试点建设工作组织领导。
2、保证工作进度。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制定__村乡村治理试点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定期开展项目进度督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保质保量完成各个项目。
3、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会议,结合微信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党员群众积极融入到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
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 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三)创新载体,开展活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传统竞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农村妇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总结推荐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施“双带”,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村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在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中开展“双带”活动,激发妇联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内在动力。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承接前一阶段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组织机构:
1、指导小组
顾问:包太洋
组长:龚佳平
副组长:向子权 谢文斌 杨正志
成员:章发礼 杨伟华 周启良 李刚松 文小平 杨再平 明雯
2、组织领导
组长:杨启军(校长)
副组长:杨宏清陈永奇 莫顺清
组员:贺方卫 王福龙 田冬梅 孙维策 唐卫平 杨林翰 梅玉松 邓显峰 李芝 阴燕
技术总负责:唐卫平
三、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学校现有计算机配备已经达标,但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和更新,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一部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2.对网络进行优化。为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及时的对学校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
1、凭借网站,宣传交流
学校门户网站是学校的“网上名片”。凭借学校门户网站,展示校园文化、教师风采、学生风貌、教育理念等,体现办学实力!扭转对偏僻农村学校的偏见,提高了解学校的透明度,以另一种方式在社会上、在家长中、在教育领域树立新形象、新品牌。强化学校门户网站对外宣传、形象展示和沟通交流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学校对外联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高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探索其对教师网络研修工作的推动与支撑作用。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2、网络管理,协作研修,
探索校本研修网络化,将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紧密巧妙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校本研修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突出“问题”意识,加强“专题”探讨,落实研修目标。以“主题”为主线,以课例为内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来开展研究。发挥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伴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的交互作用。
3、网上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分散备课,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备课方法。
4、网上评课。对别人的公开课进行网上评课,点评不主张独立成篇,回复于被点评文章下面即可。
5、网上学习。主要是指校本研修的理论学习。基于学校门户网站,把有价值的文章放在网络上,老师们就不用集中在一起,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网上互动平台拓展了教师民主、自由、开放的研讨空间,增强了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6、网上管理。针对研修内容,尝试网上指导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探索网络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7、营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鼓励教师使用校园网络,各种学校新闻、通知、总结等均发布在校园网上。
8、每个教研组每周都要定期的向校园网传他人的或者自己的优秀作品,鼓励老师网上学习,及时跟帖。每月对各教研组上传文章进行统计反馈,并计入年终教研组考核中。对老师的校园网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计入考核。
9、校园网的栏目及时更新补充,以满足老师、家长、学生的需要。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组织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专业培训,从常规入手,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提炼和推广。重点进行网络课程、学科软件、等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根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需要,引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2.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定期的组织校级的各种比赛,鼓励和扶持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每年举行的课件评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大赛。
(五)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1.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打造精品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的召开课题阶段性总结会,鼓励教师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并推荐到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期刊上。
2.加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整理课例资料,以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级资源库,老师上课不仅可以借鉴使用,资源共享,还可以向省资源库推荐。
(六)提升学生应用水平
1.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结合网络课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托宽学习的时空界限。
2.加强学生网络平台的应用。每年暑假举行的网络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展示学生多层面的`创新作品。
3.依托综合实践这个平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让其特长得以发展。
4.组织好年度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展示我校学生实践创新成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确保软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到位。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xx年1月)。根据本方案的工作安排,从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的培训和建设,学与教方式变革、教育科研等各方面进行工作任务具体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总结成绩,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力争在湖南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刊物上发表,做好试点校评估验收的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xx——20xx年,更新计算机、改造探究实验室、更新教室多媒体、网络中心升级与维护等,保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路子。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同时注意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同时与兄弟学校合作交流学习,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县域自然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板。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节约集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强化“多规融合”规划引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实现减量”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现土地要素配置“质量提高、布局优化、结构改善”。
(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组织合力、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自然差异、尊重现状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科学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式和整治工程,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时序,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三、目标任务
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前提,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推进农用地整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复垦、宅基地退出、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低效化、碎片化、无序化农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切实改善农田生态。穿城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9.5万亩,整治农用地2.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新增耕地500亩;裴圩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2.5万亩,整治农用地1.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0.9万亩,新增耕地440亩。在形成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的农田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规模经营,培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开展建设用地整治。依据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稳妥开展村庄撤并,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田园风光的传统自然村落,对穿城镇砖井村薛仁贵征东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修复。穿城镇需搬迁农户3000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00亩;裴圩镇需搬迁农户1100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00亩。按照“一镇一特色”发展方向,精细排定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一批涵盖加工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特色小镇。
(三)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湿地,修复自然退化或人为损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乡村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发挥好耕地特别是水田的生态功能,利用原有水系,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工程,有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形成新的自然水系,提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穿城镇围绕老邢马河和十一斗中沟2条主干河沟进行清淤,对塌陷边坡进行岸坡修复,沿河岸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形成多层次的生态保护屏障;裴圩镇在瓦房、陈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涵养塘,对陈集中沟、三联中沟、力庄中沟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建设生态护坡及绿化带,打造沿线特色风貌景观带,形成贯通项目区的生态水网。
(四)推动公共空间治理。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摸清乡村公共资源本底,厘清权属,规范管理,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河道、广场、荒地等整治,推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偿退出,优先保障农民合理建房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把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穿城镇重点围绕东西两条轴线实施街巷界面空间治理及沿线美化亮化环境提升;裴圩镇重点围绕瓦房及陈集街道四个重要节点建筑,实施街巷界面、绿地和道路立面空间治理工程,通过统一规划街道两侧花木箱和主干路面及小区内道路黑色化处理,提升村居“干净、整洁、有序、景美、人和”水平,实现村庄环境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选址阶段(2020年7月至9月)。开展实地调研摸底,摸清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比对筛选可实施的区域范围,做好内业资料收集和政策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方案编制申报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县资规局作为项目申报主体,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申报和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资规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和项目实施方案。
(三)项目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按照建设用地整治从2021年9月开展至2022年12月结束;农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从2021年9月开展至2022年12月结束的总体进度安排,编制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招投标,分类实施。
(四)项目验收阶段(2023年1月至3月)。县相关部门分别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县级组织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逐步向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综合验收。
(五)后期管护阶段(2023年4月至长期)。乡镇要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明确管护职责,制定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签订管护合同,巩固综合整治成效,确保项目取得长期效益。
(六)成果推广阶段(2023年4月至长期)。项目经验收备案后,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按指标管理规定使用。同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全县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资规局、交运局、水利局、审计局、信访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穿城镇、裴圩镇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资规局,负责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明确职责分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下协调、项目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日常工作。县资规局负责做好试点项目前期选址、方案编制、项目申报,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方案编制、上图入库、项目验收及指标报批交易工作;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项目建设;交运局牵头组织推进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水利局牵头组织推进河道疏浚及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建设;财政局负责资金统筹、拨付、使用及管理工作;审计局负责工程及资金跟踪审计工作,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政府办负责督导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序要求建设;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业务指导。穿城镇、裴圩镇具体负责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矛盾协调处理。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清单,相关部门围绕部门职责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同时要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情况纳入对属地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中。
(三)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各方涉农资金集中到项目区使用,资金有缺口的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前提下,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指标由县统筹安排使用,节余的指标进行交易,收益由县财政统一调度。除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外,县财政统筹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村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费、城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调剂收益、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等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建设乡村业态最美的运河之畔最美县,打造“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灰瓦白墙、河清湖秀、墨香”的北乡村画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自然资源厅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和《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发〔xxxx〕xxx号)等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县域自然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板。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节约集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强化“多规融合”规划引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实现减量”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现土地要素配置“质量提高、布局优化、结构改善”。
(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组织合力、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自然差异、尊重现状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科学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式和整治工程,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时序,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三、目标任务
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前提,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推进农用地整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复垦、宅基地退出、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低效化、碎片化、无序化农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切实改善农田生态。穿城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x.x万亩,整治农用地x.x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新增耕地xxx亩;裴圩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x.x万亩,整治农用地x.x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新增耕地xxx亩。在形成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的农田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规模经营,培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开展建设用地整治。依据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稳妥开展村庄撤并,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田园风光的传统自然村落,对穿城镇砖井村薛仁贵征东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修复。穿城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x亩;裴圩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亩。按照“一镇一特色”发展方向,精细排定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一批涵盖加工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特色小镇。
(三)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湿地,修复自然退化或人为损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乡村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发挥好耕地特别是水田的生态功能,利用原有水系,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工程,有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形成新的自然水系,提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穿城镇围绕老邢马河和十一斗中沟x条主干河沟进行清淤,对塌陷边坡进行岸坡修复,沿河岸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形成多层次的生态保护屏障;裴圩镇在瓦房、陈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涵养塘,对陈集中沟、三联中沟、力庄中沟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建设生态护坡及绿化带,打造沿线特色风貌景观带,形成贯通项目区的生态水网。
(四)推动公共空间治理。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摸清乡村公共资源本底,厘清权属,规范管理,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河道、广场、荒地等整治,推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偿退出,优先保障农民合理建房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把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穿城镇重点围绕东西两条轴线实施街巷界面空间治理及沿线美化亮化环境提升;裴圩镇重点围绕瓦房及陈集街道四个重要节点建筑,实施街巷界面、绿地和道路立面空间治理工程,通过统一规划街道两侧花木箱和主干路面及小区内道路黑色化处理,提升村居“干净、整洁、有序、景美、人和”水平,实现村庄环境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选址阶段(xxxx年x月至x月)。开展实地调研摸底,摸清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比对筛选可实施的区域范围,做好内业资料收集和政策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方案编制申报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月)。县资规局作为项目申报主体,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申报和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资规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和项目实施方案。
(三)项目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x月至xxxx年xx月)。按照建设用地整治从xxxx年x月开展至xxxx年xx月结束;农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从xxxx年x月开展至xxxx年xx月结束的总体进度安排,编制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招投标,分类实施。
(四)项目验收阶段(xxxx年x月至x月)。县相关部门分别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县级组织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逐步向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综合验收。
(五)后期管护阶段(xxxx年x月至长期)。乡镇要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明确管护职责,制定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签订管护合同,巩固综合整治成效,确保项目取得长期效益。
(六)成果推广阶段(xxxx年x月至长期)。项目经验收备案后,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按指标管理规定使用。同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全县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资规局、交运局、水利局、审计局、信访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穿城镇、裴圩镇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资规局,负责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明确职责分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下协调、项目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日常工作。县资规局负责做好试点项目前期选址、方案编制、项目申报,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方案编制、上图入库、项目验收及指标报批交易工作;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项目建设;交运局牵头组织推进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水利局牵头组织推进河道疏浚及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建设;财政局负责资金统筹、拨付、使用及管理工作;审计局负责工程及资金跟踪审计工作,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政府办负责督导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序要求建设;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业务指导。穿城镇、裴圩镇具体负责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矛盾协调处理。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清单,相关部门围绕部门职责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同时要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情况纳入对属地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中。
(三)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各方涉农资金集中到项目区使用,资金有缺口的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前提下,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指标由县统筹安排使用,节余的指标进行交易,收益由县财政统一调度。除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外,县财政统筹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村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费、城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调剂收益、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等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规范和指导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激活配优自然资源要素,提升自然资源保障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意见的通知》(桂自然资规〔2020〕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创新自然资源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构建高效集约、生态宜居、山青水秀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为我市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注重农耕文化传承,保持乡村自然景观。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绿色发展空间。
2.规划引领、综合整治。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用途管制,全域规划、整体设计,采取内涵综合、手段综合、目标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方法,整乡整村全要素整体推进,确保工程建设整体效果。
3.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各县区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选择整治区域、整治类型和整治方式,合理安排整治工程和建设时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上、生搬硬套,避免出现形象工程。
4.尊重民意、维护权益。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利益权,让群众充分享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防止违背群众意愿,搞合村并居、大拆大建,侵犯群众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三)工作目标
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行政村),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解决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助力建成一批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镇美丽集聚、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镇。2020年,全市实施不少于1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到2022年、2025年全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分别达到3个、10个以上。
(四)工程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包括工程建设期和工程管护期。工程建设期从工程整体立项至整体验收完成,一般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工程实施期内相关子项目建设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工程整体验收交付后为管护期,一般为3年以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签订管护协议或合同约定管护期限、落实管护责任。
二、重点任务及类型
(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编制村庄规划。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统筹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明确组织管理、项目安排、实施时序、资金估算和投资来源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确保整治区域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 ,做到县(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
(二)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改善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达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要求,使农田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对内布局杂乱、效益低下、功能退化的林草地、园地及荒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整理为耕地。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田道路、水利、输配电等设施进行修建完善,达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耕地提质改造: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根据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确认的旱地、水浇地,以及历史形成的已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林地等进行项目建设,改善土壤、排灌等农业生产条件,将旱地、水浇地、可调整园地、可调整林地改造为水田、旱地改为水浇地以及地类未变化仅提升耕地质量等别等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行为。
污染土壤修复:对受污染土地、退化土地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改变土地不良性状、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在符合现行规划和充分论证的条件下,对零星分散的其他草地、盐碱地、裸土地等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其整治为耕地。
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整治区内工程建设占用水田质量在八等以上、旱地质量在九等以上的,进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剥离表土优先用于新垦造耕地、土地复垦、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提升新增耕地、复垦耕地、中低产田质量。
(三)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
农村宅基地整理:通过采取村庄归并、改造等,减少宅基地占用面积而不减少使用功能,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强度。
工矿废弃地整理:对整治区内已经破产或废弃的工矿和企业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的复垦整理使其达到或逐步达到耕作标准,改善农村生态坏境。
城镇低效用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对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权属清晰的存量低效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连片改造,促进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四)整体实施农村生态保护修复
村庄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对整治区内散乱、废弃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调整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各类违法建筑违法用地整治:对整治区内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或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违法占用农耕地、擅自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违法用地进行整治。
矿山生态修复:对整治区内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水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一系列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对矿区受损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或重建。
地质灾害治理:对整治区内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水土流失治理: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整治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和地形,采用水土保持措施,降低水土流失强度,恢复和提高国土空间的水土保持功能。
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修复: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沟等措施,提高对生活污水、养殖场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同时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小流域治理: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综合地针对该区域内的山、水、林、田、路等各个生态环节开展有效的治理。利用造林、种草、大小淤地坝、梯田修理等手段,有效保护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预防水土流失现象。
石漠化治理:对整治区内因水土流失而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区域,通过恢复林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等治理措施,逐步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海岸带和湿地保护修复: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
(五)统筹推进乡村风貌提升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所覆盖的村屯,统筹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房前屋后“三微”整治,推进村头村尾、公共区域的绿化美化,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街巷空间等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村庄原有空间格局和特色风貌,确保实现村庄通透敞亮、干净整洁、管理有序、文明和谐。
(六)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七)合理选择整治类型
按照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分类实施的要求,结合村庄规划编制类型,全域工程可参考以下模式进行开展。
产业生态融合: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环境治理为切入点,推进“低小散”企业腾退和废弃矿山综合利用,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近郊贴城”的区位优势,结合拆后土地综合利用、产业升级改造,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通道,开拓产业转型新空间,实现环境面貌新提升。
现代农业引领:合理推进农房大集聚,聚出千亩万亩连片高标田,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条件,发展“精致、高效、生态、集约”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乡村旅游带动:结合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全域景区化理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挖掘土地的复合价值,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特色村庄改造修复:与旧村改造紧密结合,全面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利用传统民居,打造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村庄,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苏,留住乡愁。
农田整治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荒地变良田,提升耕地质量,通过产业导入使得田园变花园,乡村空间得到有机更新。
三、政策措施
(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现行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无法满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要求时,在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有优化、耕地面积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的前提下,可对规划进行一次性修改。
(二)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确需对整治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调整的,按照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布局集中连片、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则,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新增面积原则上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 ,调整方案由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初审,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审核同意后,纳入村庄规划予以实施。整治任务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及时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三)释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红利。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参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整治区域内使用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在保障整治区村庄建设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前提下,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全市范围内优先流转使用。坚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补充耕地主要途径,整治后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在全市范围内调剂使用。
(四)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在确保县域内耕地数量和质量平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可在增减挂钩图层和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预留用地边界范围内等面积使用。现有建设用地规模确实无法满足农村发展、村庄建设合理需要的,可在县域内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适当扩大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并依法依规修改规划。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整治区域内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前提下,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允许将依法自愿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整治后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城中村、城边村、村集体企业(厂房)可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整治入市。
(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收益、生态修复资金和有关指标收益等,加大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投入。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融资模式创新,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提供长期信贷支持。支持投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所得收益和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综合收益作为资金来源之一,依法依规增强融资能力。鼓励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交通项目建设单位参与交通沿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社会资本投资整治区域且流转经营农业集中连片面积规模达到1000 亩以上,允许安排使用不超过3%( 最大不超过200 亩)流转经营面积的建设用地从事旅游、康养、文化、体育、设施农业等相关开发建设。
(六)实行资金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制定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补机制,对达到奖补标准的工程,自治区给予工程所在地一定的资金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由市人民政府统筹使用。
四、工作步骤
(一)开展潜力调查。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开展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以最新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最新国土调查成果,以乡镇为单位,全面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质量提升等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同步调查农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乡村农耕文化保护等各项用地需求,以及乡镇、村执行能力和群众意愿。
合理选择确定工程项目区和整治类型。开展全域工程的乡镇、村应当资金有保障、后备资源有潜力,区域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有需求、群众意愿强烈,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健全,工作基础好。紧密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脱贫攻坚等工作。按照选点的基本条件和整治类型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区和整治类型,原则上以一个乡镇为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或毗邻的几个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组成工程项目区域。根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功能和布局,将确需人工措施进行整治方式可实现规划目的的拆旧建新、整理复垦、零星开发、修复治理等区域划定为整治区域,并全部落实到图斑地块。划定的整治区域应相对集中连片,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需要对区域内已有项目进行优化整合。
(二)储备建库,上报工作计划
1.建立三级工程储备库
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策划的工程,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纳入县(区)级工程储备库。
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县(区)级工程储备库建设情况,上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经审查后,符合工程条件的,纳入市级工程储备库。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市级工程储备库建设情况,上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经审查后,符合工程条件的,纳入自治区工程储备库。
三级工程储备库实行滚动管理,五年未被采纳的工程,直接移出工程储备库。
2.上报年度工作计划
每年3月份前,对当年拟启动实施的工程进行统筹安排,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本年度的全域工程。纳入年度计划的工程,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三)整体立项。整体立项阶段主要程序包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报、立项审查和批复立项。
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基础调查、整治潜力、国土空间优化、用地平衡、环境影响、水土资源平衡等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对整治区域、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进行充分论证。各项指标提出,要与三调数据的衔接,待三调数据正式启用后,按要求相应进行调整。对整治前违法占用的耕地,复垦后的耕地面积不计入新增耕地面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征询相关部门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开展综合整治项目的缘由、必要性、可行性,各子项目所在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现状及存在问题,各子项目工程的规划布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实施全域工程确需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的,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相关内容。
2.村庄规划编制或调整。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同时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将整治任务纳入村庄规划。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统筹下负责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有关要求执行,应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和布局要求,将整治任务、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并明确实施时序、项目安排、资金估算和投资来源等内容,确保整治区域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
对已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的地区,但不能满足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或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可按上述要求依程序对规划进行一次性修改。村庄规划修改方案应对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论证,重点阐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生态保护红线和历史文脉等保护情况、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必要性、实现资金平衡的可行性、项目实施及年度安排的可操作性等内容。村庄规划完成审批后,严格按照规划开展整治。
3.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严禁假借综合整治之名,随意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整治区域内无法避让、确需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调整的,应在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调整面积的5%、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布局更集中连片、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则,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分析调查永久基本农田是否必要、合理,集中连片程度有无提高、零星分布图斑是否减少、增加面积是否达标、质量能否提高,说明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的情况,明确拟调出、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制作相应图件、前后对照表格和文本报告。补划地块如涉及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或提质改造耕地的,还应相应明确土地整治相关目标任务。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经市、县(区)逐级组织听证、论证,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农业农村厅审核通过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
4.立项申报。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申报牵头单位,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项目申报材料,向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立项。
5.立项审查。收到申报材料后,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论证审核,按照各类子项目现行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立项审查。重点对整治区域、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进行充分论证;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审查调整是否必要、合理,集中连片程度有无提高、零星分散图斑是否减少、增加面积是否达标、质量能否提高;对村庄建设用地要重点审查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情况、有无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规模减量化;对生态空间要审查布局是否更加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和历史文脉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工程能否实现资金平衡等;土地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做好不动产确权登记;对涉及利益各方意见、项目实施及年度安排的可操作性等进行把关。
6.批复立项。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对评审通过的全域工程(含相关子项目)批复整体立项,整体立项批复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四)编制实施方案
全域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合理安排各类子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区域基本情况(包括乡镇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包括耕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项目安排(项目名称、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计划投资、资金来源、建设期限)、实施保障(包括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监测监管、制度保障)等。实施方案由县(区)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复后实施,并报市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规划设计。规划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形图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地形图测量。立项批复后,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工程标准和技术规程等相关专业规定进行地形图测量。
2.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土地整治类子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综合说明、项目区概况、项目分析、规划方案、工程设计、土地权属调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管理、后期管护、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等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与原规划设计的衔接说明、施工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基础资料、每个单项工程的设计标准、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要求、施工注意事项)、工程量统计、材料统计等。
3.规划设计和施工图审批。
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进行初审后,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市、县有关部门及专家对项目规划设计开展两级联审,评审通过后,下达规划设计和施工图批复文件,并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规划设计主要针对报件、设计内容、基本指标、基础分析、工程设计、图件及预算编制等方面进行审查。
4.设计预算审批。土地整治类子项目规划设计经批复后,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项目预算送同级财政部门评审,并下达项目预算。
(六)工程实施。工程实施阶段工作内容包括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工程监理施工招投标、工程施工、设计变更。
1.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土地整治类子项目依据批复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制定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各部门项目实施。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各部门子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实施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措施、资金来源与筹措、实施管理和制度保障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等。
2.工程监理施工招投标。土地整治类子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经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按照子项目类型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要求一致的子项目进行联合招投标,实行统一管理。完成招投标后,签订合同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合同明确工程内容、日期、合同价格和费用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3.工程施工。土地整治类子项目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管理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其他子项目按相关行业规定或程序落实本部门子项目施工,加强子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批复的建设目标。
4.设计变更。全域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图一经批复,不得随意变更。土地整治类子项目变更审批执行分级审批制,如确需变更,必须报有审批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审批,项目变更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类型子项目按其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验收确认
1.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涉及新增耕地和耕地质量建设的子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前,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根据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对工程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质量等别评定。
2.工程复核。土地整治类子项目在完成自验后竣工验收前,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按相关规定和技术规程开展工程复核,工程复核的内容应包括新增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
3.子项目验收。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完工后,相关子项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的要求实行工程验收。土地整治类子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预算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完成工程数量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竣工结算、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土地整治类子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自验和评定,具备验收条件时,向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参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涉及补充耕地项目的,在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时,除对项目工程数量、质量进行验收外,还应对新增耕地进行100%认定。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新增耕地核定有关材料并进行初审,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实地核查及新增耕地核定要求核算净增耕地面积、净增耕地中水田面积及净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净增产能指标和提质改造耕地面积、改造水田面积、提质改造前、后平均耕地质量等别、提质改造产能指标,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新增耕地核定意见。
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相关资料、验收情况和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增耕地核定意见等,下达项目验收批复文件,项目验收批复文件须有文号,内容包括项目总体情况、新增耕地认定情况、工程建设情况、新增耕地报备、后期管护及其他要求等内容。其中新增耕地认定情况包括补充耕地情况(补充耕地面积、补充耕地平均等别、净增耕地面积、净增水田面积、净增产能指标)、提质改造耕地情况(提质改造耕地面积、水田面积、提质改造前、后平均耕地质量等别、提质改造产能指标)。
4.项目整体验收。全部子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整体验收,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整体验收,整体验收内容为各子项目验收工作质量状况,申请整体验收应当提交整体验收申请文、工程项目区整体验收呈报表、整体立项批复(或子项目单独立项批复)、经批准的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竣工报告、各子项目验收合格确认文、经批准的建设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实施结果的验收意见、村庄规划数据库通过自治区备案的文件、经批准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实施前后遥感图像、影像资料对比资料等。重点对各项具体整治工程的完成情况及质量,特别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建设用地规模等是否达标进行验收,确保图、表、数据库和实地一致性。整体验收通过后,下达整体验收通知书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进行信息监管系统报备。
5.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备案。涉及补充耕地项目的,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填报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市级、自治区级按照有关要求逐级审核。通过审核后,形成新增耕地指标和提质改造耕地指标按有关规定比例分别进入自治区、市级、县(区)级补充耕地储备库管理。
6.更新数据库。涉及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工程,工程竣工验收确认且完成信息监管系统的报备工作后,方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相关数据库的更新。其他子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要求报备。
7.工程信息报备。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信息系统、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等对土地整治类子项目各阶段信息进行报备,实现对工程全面全程监管。
8.工程项目奖补考核。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将申请下一年度奖补项目年度计划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经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考核通过后,按照自治区全域综合土地整治工程奖补办法进行奖补。
(八)后期管护。项目验收通过后,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做好工程后期管护。县(区)级各有关部门将土地和有关设施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或者国有农(林)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农业生产经营者管护,接收方要建立管护制度,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旅游示范带、现代农业示范带等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引入工商资本,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工程发挥长期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治区、市、县(区)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项目后期管护监督。
五、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钦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由分管自然资源业务的副市长担任组长,协管副秘书长及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总召集人,成员单位有: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海洋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扎实开展整体立项与规划设计。强化工程前期资源潜力调查,摸清整治区域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开展整体立项,编制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各类子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进度计划、工程安排、资金概算和保障措施等。在保证项目实施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项目设计时间、人力、资金投入,保证设计质量,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三)加强工程质量把控和信息化管理。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管。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单位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的技术指导。
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信息报备制度,建立月报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每月30日前,将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质量状况、存在问题等编制成月报,逐级上报至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其他行业项目按有关要求进行报备。
(四)统筹和规范资金投入。根据工程量和年度实施计划安排,测算建设投资规模,整合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发挥综合效益。积极鼓励以社会资本合作(PPP)、工程总承包(EPC)、“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金融或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时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严格依据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择优引入社会投资方。
(五)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及农民作用。按照民事民办、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积极组织和农民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管护等。涉及房屋拆迁的,应当征得农户同意。鼓励村民自建,对农田整治、植树造林、农村道路建设等技术要求低的简易工程,鼓励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工程施工。
(六)做好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建立年度评估考核工作制度,对上年度项目建设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估检查。在工程验收一段时间后,遴选有资质、有经验的成效评估机构,开展项目成效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落实奖惩措施,市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奖优罚劣原则,将全域工程任务纳入各级年度综合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补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七)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全域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搜集整理各类信息档案,并及时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信息系统备案。搜集的内容包括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等过程资料,技术成果等要及时归档,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真实、准确。技术成果主要包括立项文件、实施方案、村庄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工程实施中涉及设计、施工的相关材料,验收报告等,监测监管、风险管控、绩效管理相关资料等,以及过程中调查资料、图件等基础资料及数据库。
(八)其他行业子项目管理。全域工程以子项目为单位,涉及行业较多,因此全域工程完成整体立项和实施方案后,整体立项批复直接对工程整体和土地整治类子项目有效,整体立项符合其他行业子项目要求的,该子项目不需另行立项,反之,需要另行立项,但应与批复的整体立项和实施方案要求充分衔接。本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均仅针对土地整治类子项目提出,其他行业子项目仍按原行业标准执行,若无标准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执行。
(九)强化舆论引导。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采取经验交流、媒体报道等方式,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相关文章:
1、2021年宗教工作实施方案
2、2021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3篇
3、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实施方案
4、“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5、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6、某村最新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
7、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8、2021度机关、单位保密自查自评工作实施方案
9、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10、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3篇
11、最新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12、最新商会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成都市将加快中考制度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拟制定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试点方案,并积极探索实践十二年制免费教育。据悉,市教育局日前印发《成都市教育综合改革2016年工作计划》,对全年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
我市今年将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按照计划,我市将调研学习全国学区制改革情况,探索学区划分形式、学区内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学区运行与管理机制等,出台《成都市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
我市还将深入贯彻《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意见》,推进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质量。
我市年内将在对锦江区、双流区实施高中免费教育详细调研、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各圈层区(市)县实施高中免费教育的调研论证力度,综 合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教育收费、公用经费、办学水平、财政现有保障水平等数据,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县探索实践高中免费教育。据介绍,我市将探索实践 十二年制免费教育。
我市将大力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鼓励扶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力争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5%以上。
深化综合高中改革试点
我市将深化综合高中改革试点,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融合升学预备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融通学术性课程与技术技能课程,构建升学和就业相结 合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探索融合升学预备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市还将深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改革课题研究,注重核心素质培养,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设置体系;支持试点学校借用高校、科研院所、 著名企业的实验室,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平台;依托优质普通高中开办空军青少年航空教育实验班,形成军地合作、联合培养、多元保障的高素质飞行人才培养模 式,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卓越人才早期培养机制。
支持优质学校跨区域办学
我市将深入推进教育圈层融合发展,支持优质学校跨区域办学,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按照计划,我市将推进成都数 字学校、“微师培”等微课程资源建设,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网络教育协同项目、终身教育资源库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在农村学校、民族地区的辐射范围,深入推进优质资源网络共享与应用。
据介绍,我市今年将全面实施《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方案》,定向精准扶助薄弱学校,并开展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复核评估,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扩优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今年还将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完善学校灵活用人机制、岗位等级能升能降、教师全员竞聘工作机制,支持区(市)县 教职工管理中心试点编制管理、岗位统管的`权力,设立机动岗位用于教师流动,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并认真落实教师退出制度,全面深化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拟定指标到校生管理办法
我市将进一步加快中考制度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据介绍,我市年内将根据教育部、四川省出台的中考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修改完善我市中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成都市指标到校生管理办法》,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方案、政策的咨询、论证和评估的基础上,择 机按程序上报、审议后执行。
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区(市)县进行监测评价,形成监测评价报告,并指导区(市)县和学校改进提高;在试点学校探索开展学生典型行为和代表性作品(成果)写实记录。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今年将完善减负举报和曝光平台,加强减负督查工作,根据有关部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课业负担监测相关数据,对区(市)县课业负担分年度进行预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学校将设体育艺术指导员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体育、美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艺术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据介绍,市和区(市)县两级今年都将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联席会,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艺术指导员制度。
按照计划,年内将完成“成都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试点校”建设,实现区域和学校类型全覆盖,建立完善市、县、校三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联席会工作机 制,并出台《成都市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艺术指导员制度的指导意见》,从家长、社会志愿者、退役运动员及社会艺术人士中,聘请具有体育专长或艺术特长的人员, 担任学校体育艺术指导员。
我市还将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培训校园足球教师1000人次,新增100位教师取得中国足协D级足球教练员证书,150位教师取得成都市足协E级教练员证书。(记者 周波 赵子君)
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
根据省、市对消防工作的要求,切实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范畴,努力提升农村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及《关于印发的通知》(公通字[2007]34号)的要求,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由点及面,重点解决农村电气隐患问题,农村消防工作建立五个基本,通过推广,使农村消防软硬件都上一个新台阶。
二、组织机构
镇政府成立消防平安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
三、活动时间与试点村
3月中旬至6月底,确定翁方村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消防平安村建设,年底前在全镇全面推广。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镇消防工作保障体系。根据要求,抓好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检查及火灾隐患整治等工作;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协助抓好落实,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是本村消防工作的责任人,村民委员会成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消防安全村规民约,实行消防安全联防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组建专(兼)职、义务(志愿)消防队伍,组织火灾扑救;将出租房消防安全纳入外来人口综管的范畴,村民委员会与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专人分管,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督促企业、个体工商户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镇属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在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紧密配合、出谋划策,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经费以乡镇和村集体经济两级保障为主,财政所要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纳入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内容。
(二)抓住重点,全面改善农村电气安全条件。彻底排查整治民房和出租房的电气产品质量、安装和使用,消除线路老化、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现象。
1.在民房和出租房推广安装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和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民房每户、出租房每间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装,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以一个单体建筑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安装一个。
2.彻底消除电线老化和乱拉乱接现象。由镇组织各村与电力部门协作清理乱拉乱接现象;对于线路老化的整治,村作为责任主体,电力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确定明确的电气老化标准和使用年限,核定电气容量,并实地全面配合查处气和整治老化电。
(三)立足实际,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条件。
1.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按照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小于3.5米的要求,确保村主要道路满足消防车道的要求;消防水源以室外消火栓为主,消防给水通过增设室外消火栓、取水平台、设置室外消防水池予以解决,对于单一形式不能满足整体消防水源要求的,可以多种形式并用。
2.实施“家家户户配灭火器”工程,民房每户配备1具2公斤的ABC干粉灭火器,出租房以户为单位,每户出租房屋少于3间的配备1具2公斤的ABC干粉灭火器,3间到5间的配备2具,5间到8间的配备3具,8间以上的每两间配备一具,集中居住点每间配备1具,乡镇(街道)对10户以上连片连户的出租房屋集居点配备公共灭火器。
(四)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各行政村必须在本项工作完成之前建立义务消防队,之前已有的要不断充实完善,义务消防队配备至少一台机动泵及相关器材装备,由消防部门会同派出所对消防队伍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并制定义务消防队伍在火灾接警出动、协同作战、组织指挥等方面的规范,对其日常执勤战备、火灾现场处置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战能力。
(五)广泛发动,积极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结合“百日消防安全大宣传活动”,教育居民和外来人员安全使用煤气灶、家用电器等用火用电行为,结合村民从事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简单有效的形式,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镇中学、中心小学要配备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消防宣传资料,完成“两个一”:每个学校建立一个固定的消防宣传牌(栏),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五、工作要求
(一)立足实际,抓好落实。按照方案要求在全镇所有农村同步开展消防平安村创建工作,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使农村消防工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沟通,部门联动。加强对村基层组织单位的指导,完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建立防火组织和消防队伍。对村民委员会和辖区单位依法进行监督,督促单位加强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三)强化检查和督导考评。创建工作完成后,从今年开始每年由领导小组对村进行消防工作专项考核,对于消防工作专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镇政府每年组织对村消防工作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督察指导,同时迎接市政府组织各部门对镇消防工作进行的督察指导。
(四)由下而上,建设消防平安乡镇。各村要以消防平安村建设工作为契机,夯实消防平安村这个基础,由村到镇,全面完成消防平安乡镇建设。
附件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单位
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愿申报原则。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以地级市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合理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以行业系统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
(三)以职业院校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作为试点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以企业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具有多年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大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支持政策。
四、工作安排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统一部署等程序确定,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项目申报。各申报单位须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材料要求一式2份(附电子版光盘),并于2015年1月30日前报我司。地级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报送),行业申报材料可单独直接报送。
(二)评审遴选。我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方案进行评审、遴选,优先选择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单位,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
(三)组织实施。经我部批准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制订详细的试点工作任务书,以专业学制为一个试点周期,开展各项试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推广。试点期间,我部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报告和周期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试点结束后,试点单位要做好试点总结。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我部将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要制订试点工作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科学制订试点方案。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发挥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作用,把试点工作细化、具体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试点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内容。
(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荔县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2516.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资金7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建设的奖补,其中秸秆贮存设施奖补139.4万元,购置秸秆加工设施设备补助167.6万元,购置专用机械补助393万元;企业自筹1816.5万元,分别由六个新型经营主体为投资主体。
1、大荔县明堂农机秸秆专业合作社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757.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170万元,自筹587.5万元,主要用于秸秆饲料化加工设施设备和秸秆专用机械购置。
(1)托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时产2-3吨秸秆压制颗粒机组一套,价格148万元。
(2)购买专用设备:德国CLAAS+JAGUAR870+KEMPER445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一台,价格275万元。
(3)续建秸秆贮存设施5575平方米,总投资334.5万元。
2、大荔县苜蓿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46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166万元,自筹300万元,主要用于秸秆贮存设施建设和秸秆专用机械购置。
(1)建设农作物秸秆贮存设施2600平方米,总投资156万元。
(2)德国CLAAS+德国冠军一台,总投资275万元。
(3)圆捆打捆机一台,总投资35万元。
3、陕西朝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27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111万元,自筹167万元,主要用于秸秆贮存设施建设和秸秆加工设施设备专用机械购置。
(1)建设农作物秸秆贮存设施4032平方米,总投资242万元。
(2)粉碎机一套,皮带输送机两台,总投资36万元。
4、安仁镇小坡村集体经济组织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44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80万元、自筹360万元,主要用于秸秆贮存设施建设和树枝粉碎机械购置。
(1)建设秸秆贮存设施6000平方米,总投资360万元。
(2)购置XZG-6145大型树枝粉碎机4台,总投资80万元。
5、广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29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89万元,自筹206万元,主要用于秸秆专用机械购置。
购置秸秆专用机械:德国CLAAS自走式青贮收获机一台,总投资295万元。
6、大荔隆茂农机专业合作社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总投资28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84万元,自筹196万元,主要用于秸秆综合利用专用机械购置。
购置秸秆专用机械:德国CLAAS自走式青贮收获机一台,总投资280万元。
说明:农作物秸秆贮存设施建设依据竣工决算报告和工作方案落实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秸秆加工设施设备和秸秆专用机械购置以实际购回机型价格结合工作方案兑现财政补助资金。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保护大气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严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根据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__农(科)发〔20__〕__号),结合我县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秸秆焚烧污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区市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学合理利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各乡镇要强化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抓实,确保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力争在全县形成秸秆还田、打捆收集、储运体系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基本杜绝露天焚烧,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秸秆能源化利用得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区域和作业要求
(一)实施区域。20__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涉及六个乡(镇),重点以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任务重的区域,开展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集中投入,提高效率。20__年,拟在全县实施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和机械捡拾打捆作业(各乡镇任务分配见附表1)。
(二)实施内容。
1.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面积5.75万亩;玉米秸秆机械灭茬深翻还田预计作业2.5万亩。将全县种植水稻的地块全部纳入,做到能翻则翻。
2.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预计作业2万吨。将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离田,用于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杜绝因秸秆焚烧而污染空气的现象发生。
(三)作业要求。对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将高茬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深翻还田,深度必须达到30厘米以上,秸秆要翻埋入土,地表要平整。所有参与实施的农机作业机具都要加装农机深松深翻整地远程监测设备(远程监测设备必须是经过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选型推荐的产品,并与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监测系统兼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捡拾打捆,承担作业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在秸秆打捆完,经行政村、乡镇确定重量(以实际称重或2.5亩核定1吨),当场填报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记录表,标明作业区域四至,以土地确权面积或GPS实测面积为依据,并签字确认。
四、实施对象和补助标准
(一)实施对象。__县从事水稻、玉米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农户。
(二)实施主体。实施主体是各乡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并签订作业合同。开展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和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应是在__县注册并被自治区评定的二星级及以上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的收储企业应是__县市监局注册的企业,秸秆收储企业只进行秸秆打捆作业,不参与秸秆灭茬深翻还田作业。
(三)补助标准。实施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5.75万亩,每亩定额补助40元,计230万元;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预计作业2.5万亩,每亩定额补助40元,计100万元;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预计作业2万吨,每吨定额补助100元,计200万元。以上资金共计530万元。
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和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均实行差额收费。项目资金用于深翻作业补助,受益农户和组织只需交纳补助标准以外的部分,作业补助资金兑现给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若节余资金,可向农牧局申请将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补助资金调剂为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补助资金。
五、实施期限
__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期限为:20__年6月10日-20__年11月30日。
六、实施程序
各乡镇按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农牧局备案,成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机构,明确各村任务。补助资金严格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组织作业。根据县政府下达的作业任务,各乡镇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并与中标的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签订作业任务协议书,协议书中要明确作业区域、作业任务、作业时间和考核验收等内容和责任。各乡镇要组织种植户及时收获水稻、玉米,协调中标单位开展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任务,保证作业质量。作业结束后,由各乡镇安排专业人员督导中标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填写《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记录表》(附表2),经实施对象签字,在村委会公示7天并审核盖章报乡镇人民政府确认,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后(盖章)申请农牧局审定。
(二)组织验收。__县农牧局成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由农牧局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验收小组根据乡(镇)政府的申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验收。验收结束后填写《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验收单》(附表3),经验收组成员签字确认后,形成《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补助项目资金兑付表》(附表4)。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验收以农机深松深翻整地远程监测设备监测面积为主,实地抽检核实。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验收根据乡镇上报的称重记录、作业四至和土地确权面积,按照不低于作业面积的20%的比例进行GPS实地抽测。
(三)公示公告。项目验收结束后,由县农牧局将《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补助项目资金兑付表》(附表4)进行公示。公示地点为__县政府公众网,公示期为7天。
(四)资金兑付。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由各乡镇依据项目验收小组提供的项目验收单和补助项目资金兑付表,向县财政局申请补助资金,与12月10前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承担作业任务的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
七、相关要求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把自治区确定的20__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这一民生实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各乡镇要与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县人民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各乡镇、有关部门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财政局、农牧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作业任务分配等事宜,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进度及质量进行监管。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局,由金彩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提供项目总结、绩效报告等,农牧局和财政局要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并安排人员对作业面积和质量进行复核,做好资金兑付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关组织,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二)严格资金管理。按照项目要求,__县人民政府及时足额配套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结余资金按照《预算法》和自治区财政结余、盘活存量资金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主动接受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监督。严肃工作纪律,规范运行,阳光操作;防止虚报作业数量,降低作业标准,套取项目资金等现象。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按关有规定严肃问责。
(三)加强焚烧监管。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的通知》(宁党办〔2016〕60号)和《__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的分工要求,进一步增强秸秆焚烧监管,严格落实县包乡(镇)、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地块的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建立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员等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禁烧工作全覆盖无空白,责任落实无盲点,杜绝辖区内秸秆焚烧现象。
(四)强化绩效考核。县政府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实施成效。各有关单位按规定建立项目各类明细清册,作为核查依据。切实将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登记造册、公示确认、资金兑付等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机具保障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先补贴大型拖拉机和秸秆捡拾打捆机械,保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业需要。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优势,开展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服务。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和完善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技术模式、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六)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水稻玉米秸秆机械灭茬深翻打捆收储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以及农机服务组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实行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打赢农业面源污染及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保障。根据《江西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赣财农指【2020】72号)和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关于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安排建议的函》及《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第二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等两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20】1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乐安县农作物秸秆相关情况
乐安县属典型农业大县,是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属丘岗盆地区域,交通便利,为双季稻种植模式,集约化程度和粮食产量水平较高,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据调查统计,2020年秸秆产生量34.67万吨,秸秆可收集量23.08万吨,综合利用量21.9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截止2020年底,乐安县拥有谷物联合收割机1298台,机械装备总装机量较高,作业范围广。
二、项目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1、项目总体目标
以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循环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作物秸秆利用制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探索建立可长效运行的秸秆综合利用运行机制,培育秸秆利用产业和主体,构建收储运服务、技术推广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向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行整县推进。
项目实施后,全县秸秆还田质量大幅提升,秸秆还田示范区耕地土壤地力得到提升,秸秆离田利用产业基本建成,收储运体系基本建立;基本杜绝秸秆露天焚烧,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生态化、产业化秸秆综合利用的乐安模式。
2、项目实施原则
(1)多元利用,农用为主。因地制宜,多元利用,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基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以能源化、原料化为辅,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实现秸秆就近消纳和农民就地就业,形成具有乐安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全县农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产业经营、市场运作。指导和鼓励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产业经营,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促进收储加工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利用机制。
(4)科技推动、强化支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积极构建秸秆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发展。
三、项目实施内容及奖补方式
(一)做好秸秆资源台账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3号)文件要求,建立县级秸秆资源台账,通过科学规范的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及利用量监测,掌握全县秸秆产生及利用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和管理提供理论数据,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的实施主体为县农业农村局,具体由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管理站负责实施。秸秆台账建设安排资金3万元。
1、做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一是获取理论资源量数据。理论资源量为粮食产量与该农作物草谷比的乘积,草谷比通过现场取样、检测、计算获得当地草谷比。二是获取可收集资源量数据。可收集资源量为理论资源量与收集系数的乘积。收集系数为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的比值,可以采用推荐的作物秸秆收集系数,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作物割茬高度占作物株高的比例和秸秆枝叶损失率计算。
2、做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量台账。一是做好农户分散利用量调查。在全县抽选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0户农户进行农户分散利用量抽样调查,共计抽取120户农户。每年度对抽样农户上年度的“五料化”利用秸秆量进行调查,得出该区域农户分散“五料化”利用秸秆量;二是做好市场主体规模化利用调查。通过对区域内所有从事秸秆“五料化”利用的市场主体进行普查可获得市场主体规模化秸秆利用量;三是做好秸秆直接还田量调查。通过统计、计算或估算可收集资源量与还田比例的乘积,得出直接还田量。还田比例为秸秆还田量占可收集资源量的比重。
(二)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模式,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主体企业为中心,遵循就近就地的原则,建设全县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收储运体系。
1、项目实施主体:在我县增田镇江西国丽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砀镇乐安县辉胜种植专业合作社、乐安县华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强秸秆收储运中心收贮能力建设。
2、项目目标:充分利用秸秆收储运网点使我县秸秆资源化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了秸秆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为我县解决双孢菇产业原料供应问题,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
3、建设内容:购置3套消防设备、3台秸秆打捆机、3台秸秆粉碎机、3台大型抓草机、1台叉车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1-15
(一)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区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按照省、市部署,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成员单位要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深化改革的有效平台,协助抓好试点工作的部署和开展。 (二)创新管理,务求实...
发布时间:2023-10-18
当我们遇到上级分配任务,却不知道如何开始时,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实际可行的方案。关于如何撰写一份符合规范且合格的方案,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试点方案”的最新消息和动态供大家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我的建议仅来源于个人经验和知识,仅供参考之用!...
发布时间:2023-12-15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需要提前规划,并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制定方案。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事物的发展结果做出估计。一份优秀的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目标和目的:方案需要明确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目的。这样可以使方案的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
发布时间:2024-03-22
你是否明白该怎么去写方案呢?如果我们的任务十分庞大且重要。我们应该要努力做一份方案。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不妨阅读一下“试点方案格式范文”,在我们的网站上你可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
发布时间:2023-10-13
下一步是好工具范文网为您精心挑选的“试点通知”文章,希望您能从中获得更多信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公告通知这种文体。通过公告通知,员工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3-10-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告通知已成为一种常态。它们起到了推进社会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作用。下面是编辑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试点通知”的相关资讯,一定能找到满足您所需的内容!...
发布时间:2024-04-12
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普及,合同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签订合同可以有效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签署合同。那么,大家是否清楚如何书写合法的合同呢?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夜市摊位租赁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分享。夜市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全面打响产品在敦煌的知名度 ...
发布时间:2023-11-03
笔者选择这篇文章来解读关于“复工方案”的最新知识,与大家一同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刻。相信强烈的信念能够赋予人们坚定的意志,进而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尤其当我们面临领导给出的陌生任务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提前制定好工作方案。而现在,懂得制定方案的人正在悄悄崛起。...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