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左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7
1

左耳观后感必备

左耳观后感

那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观后感呢?读完古典文学后写下观后感,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常写观后感,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现在我为大家推荐一篇“左耳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左耳观后感 篇1

要不是这部电影,我根本不会认识陈都灵、欧豪这波“新生代”演员。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我静静坐在漆黑的角落,听着一段一段网上摘抄的“心灵鸡汤”式语录从左耳进,再从右耳出。苏有朋用这部片子却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众演员,一个表情,也可以完成一部电影。

陈都灵长相倒也甜美,神似奶茶妹妹,但是直接被推上银幕当女主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上帝证明,我是个好女孩”。第一句台词出来的时候,就暗示这个女生内心是不安的,是想当坏女孩的。这话的含义和网上流传的那些“虽然我抽烟喝酒打架,但是我是一个好姑娘”之类掩耳盗铃之说如出一辙。这第一句台词虽说直接给电影盖上了网上抄段子的嫌疑,但是之后的剧情倒也解释了这句话。好姑娘的确差点成了坏姑娘。通篇电影,只有这个思想符合青少年心理:你我是否都有某段时间,想要变坏。

变坏获不来想要的自由,只会像电影中马思纯饰演的“坏女孩”吧啦吧啦小魔仙一样,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男人都是坏东西”真理便能御敌于千里之外。其实最后落得个早早凋谢的结果。这一幕和《致青春》里极度相似,话说,有几个人的青春里老有死人呢。多看几部这种青春片,过马路都得有心理障碍了。

话说回来,马思纯倒是我认为这一波流里演技最好的一个了。最起码真诚,不做作。与此同时,我倒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和饰演“许弋”的杨洋一样,这俩人演起坏孩子来倒都是如鱼得水。杨洋的好孩子形象有点挣扎。

电影时长不短,能看出来苏有朋背后的努力和“野心”,在青春题材已然泛滥的时候,他还敢迎难而上,的确值得给五阿哥鼓掌。但是礼貌性的鼓掌应该有,批评更应该有。不要觉得票房不错,就觉得电影成功了。其实,仅仅是票房的成功,不代表电影的成功。

一众演员的演技不多说了,都属于面瘫派。和我题目说的一样,基本都不灵。台词大段大段的抄袭或者借鉴,想要使劲塑造涵养,却往往被某句出洋相的台词出卖。欧豪阻止富家千金跳楼的一幕,戏里戏外出尽了洋相。不知道苏导当时是个什么心理。几场水戏,明显模仿其他电影的痕迹。虽然“模仿是对原创者最好的致敬”,但是,强撑出来的场面撑不了多久。剧情显得拖沓而无节奏,想要表达的意思模模糊糊就一概带过了,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典型。

我们的青春并不是电影里演的那种,《致青春》之所以成功,甚至成了同类型电影的标杆,不是因为他的爱恨情仇。而是电影营造的氛围的平易近人,虽然不是戏里人,但却能感同身受。看这部片子却是站在门外看门里人打架,别人家的事,和我全无干系。

没有灵魂的电影是可悲的。可喜的是,这部电影,终于逃脱了睡觉打胎的樊笼。

左耳观后感 篇2

《左耳》这部电影是我今年看的,看完第一遍感觉很震撼,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的青春是像黎吧啦一样孤苦...

查看详情>>
2

左耳观后感

左耳观后感

如果您对"左耳观后感"有更多了解的需求,我极力推荐您阅读这篇文章。或许您正在寻找一份出色的观后感模板?但在撰写观后感时,应掌握一定的灵活性,不宜墨守成规。在此感谢各位的阅读,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左耳观后感 篇1

《左耳》读后感1000字!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是中二热血学习骚年,一切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但现在细细回想,当时到底在学些什么呢?与我完全不同的是我的初中同桌。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只是觉得很漂亮。五官美:像美少女一样的大眼睛,扑灵扑灵的闪着翘睫毛。小巧高挺的鼻子。樱桃小口又红润。皮肤白皙又散发淡淡的少女香气。个子小巧纤瘦。得知我将和她成为同桌,我也是挺高兴的,虽然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眼中,她不是个典范女学生。

她常常把书堆得很高,以便挡住老师的视线,好偷偷看她喜欢的安妮宝贝。我当时觉得她好傻,怎么能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放在这些阻碍学习且无病呻吟的小说上呢。但我俩心照不宣,她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伤痛文学中,我埋头苦干在枯燥的勾股定理马克思主义里。

在我看来,她的性格是极好的,虽然不知道其他同学为什么总认为她是非主流坏学生。在我的眼中:她恬静,热爱文学,看破不说破,有一种早熟的沉静的美。对于她,我总是更有耐心和温柔。她有时会给我讲一些安妮宝贝,伊藤润二。她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少女会有的概念和向往。而我每每听到她的分享,也会选择聆听,但更多只止步于聆听。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太可惜了。我的青春,我的注意力,我的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假模假式的知识课堂。

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过去总总,比如她会叫我“老大,扯妞”。前者可能觉得我挺照顾她,后者也许是我有股傲气,不胆怯。也有好几次,她蜷缩在学校教学楼梯口看着自己手腕上划出的一道道刀口。我当时很心疼她,浑身正气的我,不停关切地问她,到底是谁干的。就像小耳朵条件反射式本能地挡在吧啦身前,即使这么弱小的身躯完全无法震慑来自黑暗力量的压迫。有些人不能理解小耳朵和吧啦的友情,而我却对这样的感情理解深刻。

这样的感情来自于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震撼。

我的世界充斥着老师家长耳提面命的学业目标,枯燥乏味的生活安排。成人世界里的人情世故,情爱纠葛与单纯幼小心灵碰撞后的反思一概与我通通无关。我就像一个套子中的人,一台复读的机器,每天只需要重复老师和家长上好的发条。我也没有想过未来的生活,有的只是中考目标。我该考一个好分数,这样就可以让家长更放心。而她的世界充满凄美的惨淡浓烈,种种复杂性。我猜想当时她应该有一些网络好友的幻想,也有现实生活中情感的分裂还有来自父母关系的疼痛。她的世界充满了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却能被那些支离破碎的情感延升,淡淡地吸引着处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我。那个世界的我被归束,被别人的要求裹挟。过着别人设定的生活,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于是看到她被伤害了,我竟本能的挺身而出,莫名其妙想去捍卫她的情感。我想当时的我应该是想保护那份真实的生活,那些我不曾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