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米厘米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化聚。
4、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5、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课件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桌上这块白色积木的每条棱长是多少?是正方体吗?
师:这块白色积木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说明:让学生测量小正方体的棱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
1、这块小正方体的体积有多大呢?(课件演示)
2、师:刚才同学们量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可以记作1cm3.
板书:1立方厘米1cm33、请学生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说明:通过实物感受1立方厘米,并掌握1立方厘米的记作方法。】
(二)搭一搭
1、2个1立方厘米
(1)请同学们用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一搭。
(2)师:它的体积有多大呢?还可以怎样搭一搭?
(3)师小结:用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就是2立方厘米,也可以记住2cm3.
2、3个1立方厘米
(1)师:请同学们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一搭。
(2)师:它的体积有多大呢?可以怎样搭一搭?
生: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就是(3)立方厘米,也可以记作(3cm3)。
(3)请同学们展示搭出的各种形状。
(4)小结。
【说明:通过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来进一步积累体积的经验。】
三、试一试
(一)搭一搭
1、小胖用5~6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如下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哪些是6立方厘米?
⑴学生可以利用学具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⑵让学生把5~6块的小正方体排列成其他形状,请互相讲出体积有多少?
⑶小结。
(二)比一比
1、下列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⑴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借助旁边的学具帮助理解。
⑵讨论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请比一比图中每个积木块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甲乙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不是一样大?
2、小丁丁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排出下面的图形,你知道他是怎样排的,你是怎么知道它的体积?小丁丁是这样排列的:用16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积木块排出最下一层,再用12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积木块排出第二层,再用8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积木块排出第三层,再用4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积木块排出第四层,它一共由40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积木块组成,体积是40立方厘米。
3、小结。
四、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
查看详情>>认识厘米课件实用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程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这样做可以避免遗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认识厘米课件”。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信息,请务必访问我们的网站!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
查看详情>>与“认识厘米课件实用”相关的文章
厘米和米课件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
查看详情>>认识厘米课件汇集
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了“认识厘米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实现优质课程的必要条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对教案课件进行充分准备和前期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相信这些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教学内容:
第69页例6,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米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出得数
200厘米=()米3米=()厘米
100厘米=()米6米=()厘米
二、新授
例6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师出示卷尺,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卷尺。
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和宽。
让学生用卷尺量一量。师注意学生测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这一测量过程。
(一定要告诉学一要从物体的端点开始量,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师可先示范再让学生量。
三、巩固练习
第69页做一做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多长。
可指名学生量一量,看看这个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7、8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
“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
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
查看详情>>与“认识厘米课件汇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