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循环小数教案(必备十一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困惑一:学生会预习吗?
前一天,老师总会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明天所要学的知识但学生会预习吗?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往往片面的把预习理解为看数学书,走马观花,把习题囫囵吞枣地先做一遍便认为预习完成。
困惑二:学生已经会了,还需要再教吗?
学生提前知道了结果,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新课开始就直接说出答案,导致教师遭遇尴尬,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麻烦”。
面对这样的现象,如何处理好预习的环节呢?一直觉得很难处理好,十分困惑。
我校在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推行了“讲学稿”的样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感触颇深。
案例小数乘小数。
一、自我发现
下面是小明家新房子房间的平面图。 (略)
仔细观察,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略)
二、自我巩固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略)
2.过关练习。
(1) 已知:38×16=608根据算式写结果。
3.8×1.6= ( ) 3.8×0.16= ( )
0.38×1.6= ( ) 380×0.16= ( )
(2) 列竖式计算 (略)
3.综合练习。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略)。
三、自我提高
填数,使等式成立。 (看看自己能写出几种算式)
( ) × ( ) =0.64
讲稿
教师启发问:课前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业,比较哪种方法正确呢?能不能不计算,一眼就看出来?
(一) 研讨一:小明的房间有多大,你是怎么估计的?
预设方法一:4×3=12 (平方米) ,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方法二:3×3=9 (平方米),积在9平方米左右。
结论通过刚才的估计,“3.6×2.8”的积在12平方米到9平方米之间,那精确值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估算迅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 研讨二:怎样计算3.6×2.8呢?
预设板书以下两种方法:
结论两种算法,你觉得哪种方法一定是错的?
提问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
(三) 研讨三: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后,乘得的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方法一:用分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
结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将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两位小数。通过推理,证明了3.6×2.8=10.08,和估计的结果一致。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凭借直觉将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适时呈现推理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初步感知方法。
提问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书上的图)
(四) 研讨四:...
查看详情>>与“循环小数教案(必备十一篇)”相关的文章
最新循环小数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课本p22的第11题
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第二组
49.3÷1712.6-3.79
5.6+13.870.138×0.12
91.2÷0.0246.298÷0.47
二、新课练习
1、课本p22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栏右面各栏中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与第一栏中对应的数有什么变化?再考虑空缺的栏内应填什么数?
2、求末知数x
0.4×x=1x÷0.35=4.8
0.36÷x=0.225x+0.842=1.5
根据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求末知数x(四人板演)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5分=()小时4小时42分=()小时
()小时=18分()分=2.15小时
(注:提醒学生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
三、综合练习:课本第23页第18~20题
(根据课堂的时间而定)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23页第14题部分,第15题、第16题、第17题(填入书上)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
(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查看详情>>与“最新循环小数教案”相关的文章
循环小数幼儿园教案热门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九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学生教难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在表述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认识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做好铺垫
1、拍节奏游戏
师:(板书:︱×××︱这个节拍你们能拍出来吗?
(学生一起齐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呢?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无数次。
师:象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
【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另外,已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现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⑴ 当逐个出现至第七个图形,即第三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师: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吗?
生:下面一个图形是“○”。
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的呢?
生:因为这幅图形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每组都有三个图形,前面两个是圆,后面一个是三角,而且是按照这样的规律重复地出项的,所以这个图形应该是第三组的第二个图形,当然是“圆形”。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接着演示,让学生猜出图形)
⑵ 出示完第12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圆”时,出现了“……”。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后面有很多组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这样的图形。
师:对的。也就是说,这幅图形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象呢?
生:很多组,无数组。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
【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二、进行新课
㈠ 循环小数
1、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32÷6),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商有什么
特点?
生:我发现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为什么会重复出现“3”呢?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2”了,所以……。
师:这么说,32÷6的商里有多少个“3”呢?
生:有无数个“3”。
师:既然是有无数个,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我认为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无数个“3”。
(板书:32÷3=5.33 ……)
2、出示...
查看详情>>与“循环小数幼儿园教案热门14篇”相关的文章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