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13
1

国殇教案9篇

国殇教案

经过精心的设计编辑为您呈现了“国殇教案”。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需要教师反复打磨和改进。请认真考虑本文中的实践意义!

国殇教案(篇1)

【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

查看详情>>
2

《国殇》教案内容

国殇教案

我们为了让您感到满足努力制作了这个“《国殇》教案”,阅读完之后请务必收藏下这篇文章,以便今后查看。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撰写教案和课件,但教案课件并非可以随随便便写出来的。制定一个良好的教案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国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2.能力目标: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3.德育目标: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_____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学习方法:

自学为主,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作者作品

屈原 ,名 ,字 , 时期, 国人,杰出的 和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是 诗人的杰出代表。后人将屈原的 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二者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有 、 、 、 、

。其中, 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解读题目

国殇:

国殇( )被犀甲( )车错毂( )旌( )旗蔽日

躐( )余行 左骖( ) 殪( ) 絷( )四马

援玉枹( )天时坠( )霾( )4、指出诗中的四个通假字: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2、熟读后,逐个从字面上解释句子。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自主学习过程:

a.自学诗歌。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b.试着概括这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对这首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4、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a.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把全诗分成几节?

b.请概括本诗主旨。

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

(楚国将士的雄姿;视死如归的无畏和牺牲精神;悲壮浓烈的战场气氛;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作者的崇敬之情;诗歌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刚健质朴的诗歌风格。)2、赏析展示: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请学生在诗中找出最欣赏的四句描写,并将它们改写成1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

2、 撰写歌颂与哀悼阵亡将士的对联,由大家讨论评出最好的。

上联:

下联:

五、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

六、学后验收,家庭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资源链接:

1.关于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