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1-06
1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经典

培根读书笔记

编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您展示这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是家常便饭,它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除了华丽的辞藻之外,明确的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作文时,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呢?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1】

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培根随笔》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哲学与文学相交织的魅力。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随笔中,我总会不断地审视自身——好像看着一面明镜,将自己纯粹地映现出来;我又总能寻找到共鸣之处,或是一词,亦或是一句。慢慢地,渐至佳境,便能感受到培根深刻的思维的力量,它能启迪后辈,映射历史,甚至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当我在阅读《论复仇》时,我深深地沉思于"当然,采取报复行为只能使你与对手平起平坐,而原谅敌人,将使你比敌人高出一筹"这句话中。这是何等广阔的胸襟啊!报复的最终目的,往往不是伤害他人,而是让敌人感到后悔莫及。既然如此,复仇有何必要?事情已经发生,时间无法返回,情势无法逆转,不如选择原谅,让这种无息的报复敲响敌人的警钟,效果或许倍加于蛮力报复。而在背后放冷箭的,定是一些恶毒狡诈的人。

有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这就是宽容的力量,胜于复仇,化解心结,对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启迪。

审视自己,在他人犯错时,是否会追根不放,过于苛刻?是否三思后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斟酌过后,告诉自己,原谅他吧,他一定会明白他的过失的,若此,足矣。

培根在《论作伪与掩饰》中明确地把自我掩饰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秘而不宣、缄默不语和保守秘密,也就是不让别人有机会看出或推测出他的为人。第二类,是消极地掩饰,故意露出某些端倪和迹象,掩盖自己真正为人。而第三类,便是作伪,主动骗人,故意装出与他为人相反的行为。然而在实际行动中,这三类之间好像没有明确的界线。这是因为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自我掩饰的方法,使得我们能在情况发生时运筹帷幄地处理。然而,这并非是好事。第一类人,永远无法敞开心扉,他人也就无法进入到他的内心中。这一类人往往沉默寡言,这使得他们在生活当中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相互信任的人,在工作上也没有合作的人。他们的人生也就不充实了。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其实是同一个目的,只是手段不同罢了。他们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怀疑,甚至不满、排挤。

在生活中,出于工作需要,出于隐私的保留,出于形象的塑造,我们往往都要掩饰。而掩饰总是暂时的,在时间的变革下,总会不攻自灭。而要在这方面做到万无一失,要养成保守秘密的习惯,在涉及名誉和观点方面开诚布公,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撒...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