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8篇

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0-27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8篇

2023-10-27 14:39:28

【#心得体会范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8篇#】我们总会有受到启发的时候,我们不妨写一篇详细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主要就是发表自己对事物的感想和领悟,怎么样才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呢?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1】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2】

__年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__”的一个小小注脚。__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__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

这一年,中国航天“突破自我”!

新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便为中国航天献上“开门红”。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这一年,中国航天也“学会告别”!

在轨运行1036天的“天宫号”完成历史使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见证完成了多个“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特约报道”、第一堂“天地科普课”、中国首次“太空加油”、首次空间实验室与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

这一年,中国航天“朋友圈”持续扩大!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6颗卫星。“这一合作项目是“南南合作的成功样本”,具有未来眼光。”中国航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精诚合作、共享空间技术成果。

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九天,一项项纪录被成功打破,__年中国航天亮点颇多、精彩纷呈“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中国航天人正以勇于攻坚、守正创新的方式,在九天之上镌刻属于中国的独有印记。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同心追梦、努力奔跑,红领巾与未来相约,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必将在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奋斗中谱写新篇章,在星星火炬指导下,我们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我们将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勇向前,定能“乔风沐雨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让“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3】

20xx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无数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动荡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集结号”已经拉响,广大基层干部也要怀有“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豪情,以航天精神为指引,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开出最艳丽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要特别能吃苦,争做基层逐梦“挖土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要发挥基层“观察哨、侦察兵、瞭望台”的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细处着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精准把脉,提出建议,也要充分认识基层“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工作特点,仔细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始终坚守初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及时办好群众之事,在基层扎稳根、扎深根,在矛盾最突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地方淬炼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踏实当好新时代的“挖土人”。

须特别能战斗,争做无畏攻坚“铁军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广大基层干部,当坚定信仰,志存高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磨练,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挥战斗精神,沉下心、俯下身,坚持埋头苦干,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回炉”“充电”,充分发挥协作优势,向贤者看齐,不因循守旧、不虚度光阴,奋发图强、踏浪前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无畏攻坚、铮铮铁骨的“铁军人”。

当特别能攻关,争做勇于探索“开拓人”。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习近平总书记说,永远要有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靠的更是一代代航天人在成功路上的不断开垦与探索。在基层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需要眼界广脑子活,勇于自我革新,突破“路径依赖”思维,多进行一些“求解性思维”,不断拿出干劲,学践互促、学以致用,着眼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闯出新门道、干出新事业。并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任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宝藏、就地取材打造当地产业品牌,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开拓人”。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4】

北京时间20xx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最长时间,同时也预示着我国空间站任务开始进入轮值班制。

183天,除了刷新在轨时间外,神舟十三号返航也首次采用了快速回家模式,返回绕飞地球从18圈缩短至5圈,从脱离空间站到返回地面,总共使用了9个多小时,是神舟十二号的三分之一时间。“两个时长”、两个纪录,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航天人的创新智慧和飞天梦想,体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特别能吃苦精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航天事业是吃苦的事业,但航天人却甘愿吃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无论是夏日酷热难耐的茫茫荒漠还是冬日寒风凛冽的戈壁深处,无论是在“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在“魔鬼城”的罗布泊荒原,无论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还是神秘恐怖的“死亡山谷”,都印刻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足迹。深夜的研究室灯火通明,装配车间马达轰鸣……一代代航天人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技术限制,不分昼夜地超负荷工作,全天候不间断地反复实操训练,千锤百炼接受枯燥漫长的“天梯”训练,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怕吃苦、发愤图强,终于在河西走廊上建起能够担负载人航天任务的东风航天城,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一线工作,把吃苦看成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克服困难,在艰苦奋斗中淬炼过硬本领,做新时代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吃苦人”。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载人航天事业是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从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到党中央正式决定上马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神舟五号飞船实现浩瀚太空第一位中国访客,再到神舟十三号刷新在轨时间和快速“回家”……一次次堪称完美的表现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冲锋,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体现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特别能战斗,是我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主动到一线“吃劲”岗位上接受磨练,在饱经“风吹雨打”中壮筋骨、长才干,敢啃“坚硬骨头”、善接“烫手山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和战斗意志,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做新时代能打胜仗、善打胜仗、会打胜仗的“战斗者”。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敢上九天来揽月”的特别能攻关精神。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零起步,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从《考克斯报告》到“沃尔夫条款”……面对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对我国实行长期严密的技术封锁禁运,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接续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航天领域“卡脖子”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之路。此次神舟十三号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控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从18圈缩短至5圈,从原先耗时近1天的回家之旅如今缩短到9个小时……中国航天人一路接续攻关,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基层工作线多面广、纷繁复杂,乡村振兴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实事求是,勤于思索、勇于革新,面对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破除惯性思维、拓宽发展眼界,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本领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难题,保持“特别能攻关”的闯劲,攻克一个个“问题堡垒”,拿下一个个“前线阵地”,做新时代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攻关者”。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特别能奉献精神。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有数百名官兵、职工和家属长眠于此,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一辈子甘做幕后英雄,几十年默默奉献。有一位航天幕后英雄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我们有幸成了人们的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石子铺就的小道或大道,任由人们踩踏。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载人航天是航天人怀着“铺路石”的初心,用生命不断探索的神圣事业,一代代航天人不计得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无私坚守与飞天的辉煌一起,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壮丽的史诗。特别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人民可贵的品质。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甘作服务人民群众的“店小二”,甘当人民事业的“铺路石”,把个人成长融入奉献岗位、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做新时代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真情奉献的“奉献者”。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5】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就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刊发了时长两分钟的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笔者看过之后,不禁热泪盈眶,心中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在基层,向航天英雄们致敬。

“我”在基层,致敬“艰苦奋斗”的他们。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初是落后于当时其他航天大国的。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走跨越式发展路线,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多少中国航天人,以苦为荣,与苦为伴,常年忍受难以承受的压力超负荷工作,最终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航天胜利。我们身在基层,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样要“艰苦奋斗,就一样能够“逐梦飞天”。

“我”在基层,致敬“勇于攻坚”的他们。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载人航天工程是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和极具风险性的工程。中国航天人从大漠深处到浩瀚大洋,从发射场到测量船,处处彰显了他们知难而上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赢得胜利。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保持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勇气,秉承“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做一个笑对一切的“小学生”,写好基层“大文章”。

“我”在基层,致敬“开拓创新”的他们。

与时俱进是顺应发展的需要,开拓创新是积极作为的要求。科技是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要素,面对各种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不懈,钻研航天技术,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的工作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时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创新思维、积极作为,让人民群众信任,让人民群众安心。

“我”在基层,致敬“甘于坚守”的他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视频的1分16秒处,我看到了未曾飞天已经退役的首批航天员。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早见证者,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想的“实践之路”是从那一代人开始的。即便他们已经退役,仍在默默地关注与支持着中国航天事业。基层工作者,在岗时要坚守岗位、尽职履责,离开岗位后要时常惦念、发挥余热,这是航天精神的普遍“高度”,更是基层工作者的应有义务。

“我”在基层,致敬“无私奉献”的他们。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无数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毕生智慧,献出了热血泪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老一代人甘当人梯,新一代人茁壮成长。正是有了这么多宁可“隐姓埋名”,也要为祖国赢得胜利、赢得荣誉的“航天英雄”,才有了祖国“迈向太空”的脚步。我们身在基层,仍可大有作为。帮孤寡老人做做家务、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等,能做的有很多。我们也将在无私奉献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两分钟的视频,涵盖了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不易,展现了太空漫步、交会对接、太空授课等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记忆。“我”会牢记“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奋勇前进!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携手并肩,接续前行!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6】

通过张老爷爷的讲解,我们逐渐知道了当航天员必须通过的条件,比如身高、体重、身上有无伤疤……这些有一项过不了关,那就当不了,张爷爷说,他就当不了航天员,因为他第一项就没有通过。我们还知道在今天晚上将有飞船飞上天,去给天宫二号加油,送燃料,给航天员送食物,将要有三次对接,这就当做是练习。张爷爷还给我们讲了在xx年,我们中国就要在太工成立空间试验站,并且要探索火星。

张爷爷还给我们讲在地球与太空中的区别,还让我们看了视频。在地球中跳绳,我们都知道,跳得很费力气,但是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一跳,就会飘在半空中,绳子只管转着圈甩就可以了,在地球上,一次只能一个双飞燕,但是在太空,跳一次几十个都没问题。我们还看了在太空中吃饭的视频,在美国的华侨在太空中吃罐头时,只需把罐头里的食物拨出来,让它在空中飘着,并用筷子把它推过来,在一张嘴,食物就进去了,喝水也一样,在太空中,水是不会撒的,它会变成水珠然后张嘴吞了它。

今天张爷爷的讲解令我很感动,因为张爷爷始终是站着给我们讲解的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一直站着,我很佩服。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7】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8】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9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获得新的成长,通常可以将这段时间的感悟写成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篇心得体会所应具备的,这份“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是我用心准备的希望它能够让您满意,不要忘记在浏览器中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w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

    发布时间:2024-03-18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得也不例外,我们应当将感悟写进一份心得体会中去。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真实的生活。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的相关信息,以下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 w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8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倾尽全力打造的“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将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感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见证非常撼动人心灵的时刻时。心里都会有一些自己真诚的想法,感言能够帮助发表人表达内心也能激励他人。谢谢你的阅读和留言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创作!...

  • w
    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悟

    发布时间:2023-10-22

    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秀的感言呢?在毕业之际或者军训结束的这些重要时刻。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您是否想掌握有关“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悟”的最新情况小编为您整理了,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供读者参考!...

  • w
    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6篇)

    发布时间:2024-02-04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就应当养成写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心得体会就是发表自己内心的意见,想法或者看法,出于您的考虑我们进行了“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的编辑,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上的更新!...

  • w
    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悟4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每当我们经历一些比较撼动人心灵的事情。相信心中有不少的感触,此时就可以发表感言,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难忘时刻,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感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悟”,请详细阅读本文的内容!...

  • w
    思政大课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29

    尊敬的读者,你是否熟悉“思政大课观后感”这部作品呢?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你是否准备写一篇观后感了呢?我相信你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初观看这部电影时所感受到的强烈触动。即使多年过去,再次观看时依然能够让人激动不已。我建议你使用笔将这部作品给你带来的感受记录下来。非常欢迎你来读这篇文章,希...

  • w
    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系列

    发布时间:2024-01-21

    在我们对一些事情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可以在空闲时间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用原文做导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我给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文章,如果您认为本网页有用请将其加入收藏夹!...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