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地理教学心得锦集

地理教学心得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09-23

地理教学心得锦集

2023-09-23 13:17:50

【#心得体会范文# #地理教学心得锦集#】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浏览了很多文章发现“地理教学心得”最为惊艳。生活中与人交往常常会有许多感想,有这样的好时机,就应该好好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路!

地理教学心得 篇1

在《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

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要有“情境”引入。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

质进步的一面。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

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地理教学心得 篇2

作者:陈娟

**:《新课程·中学》2009年第12期

教学,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由教育者告之学习者结论,而应该教与学相长,教育者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习者摸索出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并最终掌握、运用知识。

引导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引经论典,比如,我们的老师们几乎都会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让我们明白,持之以恒是成事的必须;用《掩耳盗铃》的寓言来告诫我们自欺欺人的可悲。这些方法和手段也可以是**的展示,比如书中的插图,比如学习语言的实物卡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辅助手段更加丰富和生动。cai课件、网络课件、专题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cai课件,由于其制作操作简单,效果好,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

在实际应用中,我有如下感受:

1、 中学地理教学中使用cai课件的必要性

cai课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它只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却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来说说学生的特点。初中生年少活泼,活泼好动,缺乏自控力,比较善于形象思维,很难掌握抽象知识。很多时候,“兴趣”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怎样让学生对地理有兴趣,从而想学地理、想学好地理呢?当然得针对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他们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cai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形象化知识。

地理教学心得 篇3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内容多、综合性强但由于地理这门学科的课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十分重要的理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保证学生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根据考纲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味的为教而教、为成绩而死背,势必造成学生死板教条地机械记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脱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更新地理教学观念,教学中优化思维更贴近现实,把地理课真正上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通过捕捉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点,以“鲜活”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和感触特别深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达到活化地理课堂的目的,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密切师生间的联系,改变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让地理教学活起来。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单一,基本采用讲授式并穿插教师提问,教师处理教材知识点时的方式也很局限。夏谷鸣教授曾指出:“真实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有效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避免课堂“一个声调”,在课堂实现多维互动。

地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地理生活化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求地理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供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地理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趋势。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教学心得 篇4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读思达”教学方法,从阅读、思考、表达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素养。通过一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读思达”教学法适合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读思达”的课堂轻松活泼,在玩中学,在思考中学。“读思达”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其内涵,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的关系:三者不仅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切合中国传统“和”的理念和现代全息理论。读思达三者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许多困惑,通过教授的解读,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要想让“读思达”课堂有个良好氛围,除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握各个环节,还得有适合的奖励机制,如:计分制,多鼓励,不批评。发现闪光点就加分,错了不扣分。但回答别人重复的答案要扣分。通过这次学习,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让自己和学生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余文森教授所说的“读思达”明确的表明了一个理念,相互相成、相互促进(转化)的关系:读是思与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读,所有的思都是胡思乱想,所有的达都是胡言乱语。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他提出的“学习暗线”尤其体现了现如今我们年轻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里学生受到的周围影响很大,其在学习上可能面临困境,当其在其他方面收获成功时,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下降。这就是非智力因素,不管是何种的教育主张都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授的教学主张中感受到正是用大爱与大智筑高立场,渴望的未来,续写这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我们将创造最圣洁的中学教育,创造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总之,通过对余教授的核心素养下读思达的教学主张的实践,我感受颇深、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就是教学要从心出发、会讲道理、会讲故事、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好教师。希望我们能把这种教学法进一步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地理教学心得 篇5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功夫,考出来成绩不够理想。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学起来得心应手,我在工作中努力探索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如在讲解“地图”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所接触到的地图。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解地图的三要素。用这些图来辨方向、量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地理既有趣又有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画一下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既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难以下咽。在地理教学中导入一定要新颖,可以用谜语导入、歌曲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等。如在讲解“经纬网”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题:我国的一位小朋友在放暑假以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为什么?如果将经纬度改为:①纬度40、经度0 ②纬度0、经度180,他们能否聚会在一起?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三、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能刺激学生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些景观图片中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获取图中的地理信息。如在讲解“地理景观的差异”时,让学生比较云南楼竹楼和陕北窑洞景观图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这些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还可使教学达到新的高度。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对于地理课来说,也便于教师利用图表进行教学,并随时检测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和探索,把地理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地理教学心得 篇6

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介绍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许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期间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到了高三想学可又大都有胃难情绪,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相当大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从高三第一堂课开始,我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并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树立信心,我认为这是高三复习成功的重要一步。

二、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在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三、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主干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一轮复习时力争面面俱到(不漏知识点,此作法与高考不强调知识覆盖面并不冲突),控制题目的难度,控制难题的数量,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基础知识的熟练和巩固。二轮复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安排在学科内专题的复习上,不过早进行学科间综合的专题训练。按照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到边到棱,不留死角。

2、重视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在文综考试中,对于区域地理的考试中,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分值上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区域地理,首先对我们地理学科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识。在文综考试中,往往以某一个地区做切入点,展开,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另外,好多高中的原理和概念规律,是提炼出来的东西,需要落在区域上,需要落在中国地图,需要落在世界地图上,就看你掌握的程度、分析、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所以要加强中国和世界区域部分的复习。我们印制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空白图,指导学生填图画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切实重视图像信息系统的分类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象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象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做到左书右图,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图象资料和地图册,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我们在高三复习课中开设了“地图专题”,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就图论图,而是教育学生认真分析地图的三要素,提炼出有效信息,并且将该图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分析。将形形色色的地图归类、归纳,然后模式化,形成完整的地理图像系统。

四、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地理计算能力。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地理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如07高考中的“地方时、纬度”的计算、综合题中降水量数据统计图的判断和简单的推算等。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07年文综全国卷中地理学科的就有8幅,包括“曲线图、坐标图、经纬网示意图、区域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十分注重在复习中的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

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

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

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

④会判断地理区位;

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4、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适移应用,如07高考卷中综合题考查的自然地理主要是气候(降水差异的判断)及其成因分析(从气候的影响因子着手分析),人文地理主要考查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区位评价及分析);40题的第(4)小题“从区域联系说明燕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得分率可能会较低,学生其实可以从“海南的区位优势”的描述中得到联系和启发。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

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

②时间计算;

③天气与气候;

④等值线图;

⑤区域地理;

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必要的强化训练

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学习是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快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每年高考前,我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选择题、综合题、模拟题等强化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

七、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经验涉及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教学工作感悟,高三地理教学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是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如有雷同,希望能与大家同商共进,如有不妥,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地理教学心得 篇7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谈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3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4重视多**的教学

多**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5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总之,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老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地理教学心得 篇8

摘要当前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有着诸多弊端,比如强调死记硬背和照本宣科,不利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问题课程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实现有效问题设计进行**,讨论有效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中学地理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实施;感知

一、有效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路1.所设问题应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使教学变得有效。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将决定有效教学的效果和目的能否实现。

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课堂教学就是好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以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心态和情绪接受知识、参与课堂。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注意意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制造问题的情况。

即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构建有趣的问题场景。

比如在讲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时,笔者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坐在地上就能日行八千里,其中蕴含着什么自然现象。

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思考和兴趣。

其次,问题应当贴近日常生活。

只有接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寻找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交汇点,可以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让学生观察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形状,让学生发现它们形状的互补性,并进一步**其中的原因,引出板块运动的知识。

最后,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你问我答的课堂发问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发威,因此教师应当对问题的设计有所创新,将发问融入游戏当中,使学生变成游戏当中的一名角色,从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所设问题应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交流技巧和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激发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学习等多种科学学习方式,并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学习能力,是当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的课题,教师对于课题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当前教授内容的范围内,而应当将问题的答案设置得更为开放性,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当前全球海平面每10年上升约3厘米左右,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呢?一个好的课堂问题,对于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好处。

学生可以由此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渐地培养出对地理学习的新出。

此外,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相关的地理知识结构图。

然而,如何在课堂上提出技术性内容的好问题呢?笔者将在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二、有效课堂问题的提出方法1.善于利用认知冲突例如,在讲述相对高度这一课程时,可以展示青藏高原上眺望珠穆朗玛峰的**,并向学生发问,为什么该峰海拔达八千多米,但看上去却不是太高呢?利用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动脑筋思考,并主动学习相对高度这一概念。

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2。善用比较问所谓的比较,即找出两件事的异同,并加以分析。

在地理课堂上利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地理事物,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述气候类型的时候,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进行比较,包括降水量、维度、植被、地形等各方面,使学生在比较中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

3.通过激活生活体验来发问将课堂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增加课堂内容的实用性,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述地壳运动时,笔者先展示喜马拉雅山上所出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在讲述大气运动时,笔者先朗诵李白诗人的相关诗句,让学生思考黄河之水为什么是从天上来……学生看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便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4.注意结合时事热点来发问时事热点所结合的地理问题往往具有较高的思维发散性,较难有比较完整和准确的答案。

但这类问题具有极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点,对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由于问题答案比较发散,在课堂上未尽理解的部分,可以留待学生课后继续**,也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理现象多加留意和思考,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摈弃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对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设计,尤其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课堂问题。

这不仅能使教学更加有效,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心得 篇9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习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提高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容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精选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办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意能力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

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六、建立“改错本”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因此建立“改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发生,建立“改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完一份试卷,让考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做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以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与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策略,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地理教学心得 篇10

体验胜过最优秀的想象

我有幸听了主席和主任的报告,我感触良多。我的感觉之一是:

校长谈到了她在北极的旅行,这比直接穿越太平洋要近的多!我想起了在教室我也曾讲过这样的题目某人站在赤道的甲点上分别向东、向南、向西、向北行1000米落在乙点上,那么乙点在甲点的什么位置?学生们刚接触到这些内容,很难理解。

于是我充分发挥我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我找来地球仪用彩笔画、又来切大泥球来做演示,可谓是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当我听到聂校长的真实体验之后,我忽然觉得我得到讲解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真的就像聂校长说的那样“在教室里多少次的环游世界,行动的脚步却不曾迈开”。我的感觉是:

真实体验胜过了最优秀的想象。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如同卞老师说的那样把教材当做学习的载体,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下面是我对地理教学生活的初步认识。请给我你的指导。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在解决日益突出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上有巨大优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球概况、各大洲及主要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等基本知识,阅读和使用地图,运用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观察观测等能力方法,初步形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正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被视为“小科”、“副科”, 地位相对较低。

而许多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也使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无法顺利的完成初中学段地理教学的任务。

由于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有人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适应社会和生活。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如: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差异、土地整理、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学习内容不仅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用。

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显示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④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重复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优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构建一种开放的、**的学习环境,真正赋予地理学习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三维目标,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改变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尴尬地位,生活化的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地理课堂生活化。

首先是教学情景生活化。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与北大山相比,依汶中学附近城镇和经济发展较快。为什么?学生马上就来了兴趣,不但能做出比较,而且能结合实际说出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沟通生活与地理学习的关系,在实践中学习地理,让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

其次是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化和整合初中教材与校外课程资源中的“生活地理”,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

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可引入我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品,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了解到这些物品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资源,在人类面对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珍惜和节约利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也树立了学生良好的资源观。

再次是自制教具,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 地理教学中自制教具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直观的体现教学内容,为学生的理解搭建桥梁,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生活化”的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在师生共同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为教学带来了便利,而且很多东西还可以变废为宝,如我们把用于包装的塑料制作中国地形图。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境意识。

二、学生生活“地理化”。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粮食危机,使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只要处处留心,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处处皆有,大的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及高山冰川融化、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等,小的如家乡河流的污染、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对于地理学来说,观察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地理就在身边,因此,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

让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多看勤看,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并且认真思考,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

三是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生活化学习。案例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话题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提供生活案例。

如《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观察体验分小组交谈,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广泛影响。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介绍一名发言人解释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2。近年来我区降水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和收集相关地理信息。比如今年的油价**、煤电荒等。

三、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就无法有计划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蚀,其成长过程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他认为,孩子越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越多,就越有利于形成永恒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使教育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的真正成长。对一些实践性强和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如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地方水土资源状况调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用做中学的形式。

如果纯粹进行理论讲授,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则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和本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体验胜过最优秀的想象

市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有感

我有幸听了主席和主任的报告,我感触良多。我的感觉之一是:

校长谈到了她在北极的旅行,这比直接穿越太平洋要近的多!

地理教学心得 篇11

学会记忆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在大力提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今天,在强调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形势下,不善于指导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俄国的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通过记忆才有可能保持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通过记忆,人才有可能在已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同化与异化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自己的能力,才能形成知识的积累,认识新事物,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的关键就是要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寻求不同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实践,找到最佳有效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水平。

记忆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地理学科中有大量需要记忆支持才能牢固掌握的知识内容。因此,要学习好地理,关键就是要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寻求不同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实践,找到最佳有效的记忆方法。任何时候任何人离开了记忆就不存在学习,当然,离开记忆,也就谈不上学好地理了。学会记忆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地理的记忆方法很多。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以充分强化学生的“记”,有效利用学生的“忆”。但是应该知道任何记忆方法虽然都是有效的,却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关键之一就是要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找到最有效的记忆方法,用较短的时间记忆较多的学习内容,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遗忘,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摸索中走弯路。

本人从事地理教学多年,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

一、联想记忆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对于那些含有多层意义的地理事物,我就指导并教会学生去用联想记忆法。比如,在“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自然界线的教学中,我就指导学生联想:“秦岭——淮河线”是零度等温线和800m等降水量线。是暖温带和中温带,湿润气候带与半湿润气候带的分界线。这样不但联系了旧知识,还扩大了记忆内容,增强了记忆效果。

二、兴趣记忆

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记忆效果远远胜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老师的指导作用是如何把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感兴趣的事物,把不容易记忆的枯燥的记忆变成趣味记忆,将学生置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基础差,不愿学习的学生尤为重要。对于那些枯燥的、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我就运用趣味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习。比如,我在讲到我国省区轮廓时,就采用一种趣味记忆法,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我是指着地图,这样引导学生的:黑龙江省像展开翅膀的天鹅,辽宁省像个没有点的大问号,请问同学们:“青海省和广东省像什么呢?”同学们通过观察,都争先恐后的抢答:“青海像一头可爱的小猪,像一只欲奔的兔子;广东像一个大鸡腿……”其他省区的区域轮廓,我也是如法炮制。于是,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连平时不愿学习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课后的记忆也就非常深刻了。

三、思维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我也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一些提问,以激发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南极洲》这章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为什么应选择在冬季,冬季去南极洲考察不是雪上加霜吗?”对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都乐于思考,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我国与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即我国是冬季,南极洲便是夏季,同时南极洲在夏季有极昼(24小时是白天)现象,便于考察。这样经过学生饶有猎奇兴趣的思考,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万事万物各有特征,人们抓住它们的特征就易于识别,也记得牢固。教学中,为使学生对一些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了解得更清楚,记得更牢固,我还运用“特征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比如,我在讲《从世界看中国》这章中的中国地理位置这项内容时,我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让那些基础好,喜欢学习的学生在图上找出我国的纬度的范围,从图上看出我国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属于北温带。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海陆位置,学生很快便发现,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于是我国地理位置的“背陆向海”,“海陆兼备”的特点,学生便一目了然地从图上识记下来了。这样,学生不用伤脑筋地去死记硬背,老师也教得轻松,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记忆便大大加强了。

四、特征记忆

对某些地区的地形地貌的教学,我也是灵活运用板画,以“特征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习的。例如,在讲新疆的地形特点时,我在黑板上先画出新疆的轮廓图,再用粗线条表示东北部的阿尔泰山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和南部的昆仑山山脉,用色笔画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并用斜线表示这两个盆地的范围。这样边讲边画,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活地图(如图),学生从板画上便很直观地体会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了记忆,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这里实际上也运用了直观记忆法,利用地图或板画的直观性。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直观形象的兴趣性,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事物特征,也就便于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教学艺术,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这才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

地理教学心得 篇12

最近在人教社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实验区教师培训活动中,听到很多地方教师这样的困惑:新教材让教师“讲”得少了,让学生“动”得多了,确实体现了素质教育;可是我一个班有60~70多个学生,怎样让他们“活动”起来呢?怎么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活动”呢?“活动”之后,我怎样才能检测出他们有没有通过“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呢?新教材确实越来越吸引学生了,可是老师却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教了!

我想以上“困惑”的出现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地理教材只是作为教学改革的载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和观念。然而教无定法,且现行大部分教材都没有将具体的教法、学法、评价方法统一其中,可以让教师们拿来就用。这其实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改有充分的理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深刻体会,自己去寻找启迪学生的“钥匙”,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过程的“脚本”,然后才能使学生接受、体验素质教育的精神,逐渐形成其思想意识与行为。

我在近年的初、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探寻:如果说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钥匙”,那什么才是与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性内容最相匹配的“金钥匙”呢?

“合作学习”就是我找到的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匙”。本文想就这把“金钥匙”的内涵、功用、设计及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并提供一些“脚本”以为读者借鉴。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合作学习是能力培养的需要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合作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群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等。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具体形式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相互议论、评论的方式;或以“问题解决”为动机,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探讨的方式;还可以在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的参观、调查和访问等活动。以上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是强调主体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我国的国情是班级学生众多,大班教学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灌输为主,教学活动也多为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听讲。教师无力顾及其他学生,他们的个体差异经常被忽略,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限制,使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

合作性学习则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知识的施与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导演者、学生行为的辅导者。

合作学习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思想要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因为只有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探究性,学生们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只有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职责和重要性,也就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

(三)合作学习是促进全体的需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不再是教学追求的惟一目标,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游戏或是其他形式,都追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追求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追求使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彼此的差异性有更充分的体现;追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都更加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或是展开竞争,可以拓展学习的领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彼此的思维、行为碰撞中收集“火花”;他们不仅可以向教材学习、向老师请教,还有更多机会向同学学习或向社会学习。

总之,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所以说,合作学习最终是促进全体学生的需要。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合作学习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才能高效而有序地进行呢?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了小组,安排了学习内容,就是合作学习了。这种理解上的简单化往往导致活动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具体组织的细化分工,以及教师指导思想的明确程度和工作方法的艺术性。

(一)多样化的小组合作

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大班教学而言,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的最佳形式,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既活跃又有序的最佳形式。

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搜集资料,以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或小组内合作动手进行地理小制作及模拟实验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搜索或网上交流,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的人员组成应视本班人数及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求而定。通常以3~4人为宜,人太多则不容易进行明确的分工,也不利于对个体学习情况的检测。但如进行具有竞争性或对抗性的全班活动时,如游戏课和辩论课,则可灵活调整小组人数,还可以在组内分组,以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及学生的个体参与。如将辩论赛中的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两大组,而围绕若干中心发言人,又可在每个大组内分出若干小组,作为“主要辩手”们的小小“智囊团”,为其搜集辩论资料,献计献策。这样,虽然辩论赛中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发言,但仍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之中。

(二)细化组内分工

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所以小组内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也是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根据学习内容,可由教师引导完成组内的分工,也可由小组内同学自行分工。如教师可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指定组长、副组长;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或特长,启发他们承担不同的职责,以形成最优组合。比如在一场小组讨论中,组内应有人充当主持人,有人充当书记员,最后选出代表成为小组发言人;而在“问题解决”式的地理问题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则应分头搜集资料,集中进行讨论。同时,一些同学的领导才能将得以发挥,他们会成为小组核心人物,而另外一些同学将自发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配合。

(三)加强教师主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

“组织”,即指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活动中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

“激励”,是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在小组和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如运用“比一比”“赛一赛”“计时抢答”“成果汇报”“正方反方”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合作氛围和凝聚力。教师还应是“救援队”,当学生活动进行不顺利时,如对知识和学习方法发生理解障碍,或人际关系发生相处障碍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指导和调节,并随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但只要他们的想法有创新,或是他们的参与精神及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可嘉,就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教育意义,因此不能简单以对错评价学生,而应不断挖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充分予以鼓励。

“关注”,是指在学生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会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如果只是对那些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和主动的发言者加以鼓励,表示关注,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感到被忽视。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常表现为胆怯、被动,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活动中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就会对活动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最终不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当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进行观察和辅导,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来自教师鼓励的目光。教师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参与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要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展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要启发组内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

对于中学地理教育而言,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及形式则会因学生认知特点不同而各具特色。

(一)七年级上──“玩中学”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重在识别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的地理感觉。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重在“感知”,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比如,在学生学习“地图”一章时,就可组织学生就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按照地理课上所学的方法,分小组对学校进行测量勘察,确立比例尺和方向,合作绘图。在讲等高线时,让学生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学生称之为“手工课”),这类活动一个人很难完成,小组合作自然成为最佳选择。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进行定向越野,或在课堂上开展填图、读图游戏等小组活动。

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拓展完善。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都非常高。

(二)七年级下──“体验中学”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懂得一些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掌握一些地理原理并解释成因,重在培养学生会从地理角度去发现问题的地理意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锻炼学生自己去观察、理解、描述和初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比如在讲授世界区域地理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各国信息,制作成地理小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是在地图上进行虚拟旅游,由同学分组进行描述;或是让学生合作制作电脑课件,编辑相关信息;或是成立课题组,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和区域,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然后向全体同学展示小组的研究报告。我校初中地理课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拓展课时间,就是按以上形式,让学生自己担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示他们的地理合作学习成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应重于结果性评价

应当怎样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呢?

传统教学使教师习惯了结果性评价,习惯了以测验和考试为惟一方式的定量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合地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强调“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应予以较高评价。评价的目的在这里不应作为终结性的水平认定,而应发挥激励、诊断、反馈、调控和改进等多种功能,起到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愿,最终进一步学好地理,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所以,合作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应更重于结果性评价。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根据活动分工和行为成果进行评价。每次合作学习的活动都应制订明确的目的,严密组织与明确分工,活动中应注意搜集活动成果,(如活动记录、搜集资料、小制作等),经过认真整理,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活动能力和态度、完成任务情况和成果质量等评定其成绩,通常应以等级分表示。

2.根据文字性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各自撰写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或地理小报,经过对活动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等。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完成报告或论文的质量,如从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实践性、条理性及独创性等几个方面评价其质量。其成绩评定通常也以等级分表示。

比如上学期,我校初一学生以“是否应鼓励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为题进行了辩论会。在辩论前,全班学生分正方、反方,分小组合作准备辩论材料;辩论会后评出了最佳辩手若干名。这些直接参与辩论发言的同学可视其表现进行评价,而对其他没有得到机会发言的同学的评价就可能比较模糊。所以我要求这部分同学为自己这方写一份“最后陈述”,让他们也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视其质量进行评价。

(二)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我认为重视过程性评价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发展本身是不均衡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了,能力得到锻炼了,那么他们答对答错问题,就都有其积极意义。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知识上的错误,有错必纠,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进步必鼓励,有创造必奖赏。对学生而言,成绩单上固然是一种评价,但课堂上教师的眼神、笑容和语言不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么!

五、实践效果及结束语

我校初一年级在第一学期新教材实验中,开展了五项较大的活动:1.手工制作地球仪;2.用橡皮泥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图;3.做天气预报模拟游戏;4.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赛;5.赴鹰山公园进行定向越野。其中后四项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的。

我搜集了同学们对以上活动的反馈意见,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出对以上活动的支持和不同程度的喜爱;97%的同学表示对地理课有了新的认识,兴趣大大提高;有5%的同学对活动的组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希望增加活动的时间,增加合作游戏的复杂性等。有一个同学动情地写出了她对定向越野活动的感想。“……我喜欢这项活动的原因不光是它在野外活动,而且在于它不仅考验了我们在地理知识方面的掌握,更锻炼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我们全组同学都非常团结,可以说这次是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取得的成绩,是团结的结晶。我不怕走弯路,因为伙伴们会陪伴我,我不怕路远坡陡,因为伙伴们会陪伴我。在越野过程中,我们各显神通:探路、分析地图、确定方向、寻找小旗……每个人都为这个组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虽然定向越野活动有它区别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但这位学生的真实感受却是我们希望通过所有的地理合作学习活动都能产生的效果,一种不仅针对知识,还针对能力、意志和品质的教育效果。

总之,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教育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和实践,我认为只要把握住“强调主体”“促进全体”“关注个体”这三个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高效而有序,成为吸引学生迈入地理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附:

游戏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新课标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

游戏──“看符号,识天气”

[规则]

五对同学成为一个大组,参加游戏的组每对发给一个文件夹,要求每对同学共同商量,按文件夹中的指示完成一项任务,而且必须以接力的方式递进:1号夹子装有天气名称的纸条(如中到大雪、多云转晴、暴雨夹冰雹等);2号夹子装有风向标符号,其上注明有风向;3号夹子装有对生产生活现象描述的纸条(如风和日丽、洪涝灾害、飞机延误、庄稼受灾等);4号夹子装有行为决定的纸条(如“去郊游”“室内活动”“更换航班出差”“提前收回晾在室外的衣被”等)。在教室一角放有一个箱子,装有若干生活用品(草帽、雨伞、头盔、风衣、羽绒服)。

[步骤]

学生小组1:在1号夹子里抽取1天气名称,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2:在2号夹子里抽取1天气名称,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3:在3号夹子里选一句相关的现象描述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4:在4号夹子里选一种相关的行为决定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5:在箱子里选一或两件生活物品,穿上或戴上,结束。

四大组同时进行比赛。

注意:每小组只有一个同学可以上前操作,第二个同学必须在前一个同学返回座位后,方可开始;如果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则取消比赛资格。

比赛结束,各小组陈述选择的理由。

大家共同评价:看看那组同学配合最默契,完成速度最快,选择内容最准确,陈述的理由最有道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8篇

    发布时间:2023-12-03

    对于某件事我们产生了新的看法时,这时的想法总结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需要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时,不要矫揉造作地拼凑感受,要写出真情实感,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挑选出这篇优质的“初中地理教学心得”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满,请往下看以继续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 w
    教学心得英语锦集12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为了方便您整理以下信息:“教学心得英语”,希望您觉得这些资料很有帮助,并愿意将它与有需要的人分享。通过反思和启发,我们可以尝试记录下人生的感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 w
    德育教学心得(锦集11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在我们突然有所思有所想的时候,不妨亲自动笔将内心感悟总结并写出来。写下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自我价值,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德育教学心得”,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 w
    地理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13

    办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文档的撰写、阅读,并借鉴范文,来提高我们写作的速度。阅读范文是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好方法。现在的你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写范文吗?按照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题为“地理教学总结”的文章。请您仔细阅读本文!...

  • w
    2024地理教学心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4-03-11

    每当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新的启发时,我们需要把这些看法和见解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次写心得体会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反省,想必大家都有曾为心得体会而苦恼过吧?...

  • w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精选12篇)

    发布时间:2024-03-09

    我希望我的“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能够成为您的最佳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受到不同的启发,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心得体会往往代表着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请您将此页收藏以备后续查看!...

  • w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锦集

    发布时间:2023-11-11

    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

  • w
    地理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07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理教学计划”,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现在又到了新学期的开始,教师们需要规划自己的教学计划。只有写好教学计划,才能充分准备好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