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系列#】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大爆发之后的产物。那么观后感就可以很好的记录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可以考虑哪些角度呢?下面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我相信这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帮助!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向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则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礼貌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向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礼貌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可是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礼貌的内涵高低,与物质礼貌成果的体量不必须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礼貌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构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礼貌,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礼貌的复活,还是新型礼貌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一样礼貌的相遇,并不必须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礼貌曾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礼貌却与古埃及礼貌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礼貌,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礼貌,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礼貌的源头。
《流浪地球》呈现了某种传统礼貌与现代工业的融合,焕发出古老而又崭新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激动的地方。
“没有利他主义就没有真正的礼貌”,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显然违反人性。尽管抒情诗朗诵式的台词对白比较影响观感,这部电影中多处“利他”行为,其实都没有脱离自利的基础。
救援队长王磊如此执着运送火石去杭州,是为了杭州的妻儿(电影因删减而未明确交代),刘培强若不是为了地球上的儿子,恐怕不必须会选择为了地球存亡的一线生机(尽管AI计算的成功率为0)而放弃空间站,而最终联合政府批准这一行为,也可是基于他们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绝对理性。
电影里最贴合原著精神的台词来自AI,“让人类坚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然而个人更喜欢另一句,“没有人的礼貌,不能算真正的礼貌”。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类似于奇迹。如果电影最终人类没有选择相信期望努力拯救地球,一个保存着受精卵和种子的小小空间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补给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谈不上让礼貌存续。倘若礼貌的内涵没有具体而微地体现为每个鲜活个体的精气神,就算保留历史遗迹,礼貌实际上已经断绝。
尽管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与好莱坞存在着客观上的水平差异,但《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尽最大努力用可能争取到的资本和人力物力进行了尊重行业规律与标准的合理投入,并为资料产品注入贴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所以电影在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侥幸。
原本,科幻小说在国内大众文学中算是相对冷僻的类型,而国内落后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更缺乏清晰区别的产销流程。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佳作的诞生或许更取决于天才型电影人。而商业电影的制作,如果总靠灵光一闪、情怀一现或流量明星,则注定不可能持续。作为商业电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精品,可是相比市场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滥造精神垃圾,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
期望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带动国内科幻小说题材从冷僻转为热门,也能推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整和成熟,能够稳定批量产出具有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义的合格品,这才有更大可能性创造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
《流浪地球》观后感5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改编成电影。我十分期待。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作品是《流浪地球》。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京剧发烧友,所欣赏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蒸发掉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际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应对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讲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都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行星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的地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有人称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
让我不满的是,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让地球遭遇与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风险呢?这么大的风险,人类居然没有应对预案,居然在灾难发生前几天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灭顶之灾后,人类联合政府,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库、权力机构、科学家基本是束手无策,在地木发生碰撞前一周就放弃了一切努力。这种人类,也未免太没毅力了!而中国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员父亲,却轻而易举地想出了对策,并不惜牺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实施,最终挽救了地球,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高达11km、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些卡壳。他们不是运用别的机械的力量,而是花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组织了百十人“撸起袖子”,靠人力将其推过去,这也未免太low了!
中国拍科幻片,以中国人为主角,让中国人去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我感觉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国人,脾气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认父亲,开口骂父亲,居然还叫养育自己的外公为“老东西”。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不冷静、不礼貌,为什么要这么暴躁呢?
虽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起步阶段的作品,《流浪地球》还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学上的硬伤,也不比《x战警》、《钢铁侠》之类美国电影多。我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在寒假的时候,从老家回来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如下。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就是倾全地球之力在地球表面上建造上万座推进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间,刘启就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跑到地表,把外公韩子昂的车卡偷了出来,开外公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机的大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如下感受: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完不成的。
剧情发展上,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看得我有些尴尬,零碎过多。在很多关键节点,比如援救杭州那里,情感也没有得到释放。人物性格与情感的发展也确实不够立体。人物的成长,这个在主角,也就是两个孩子的角色上,展现的太少太突兀,也太直白。只有在刘培强自杀式拯救世界的时候我才有了些情感带入。然后在韩朵朵全球广播那里,尴尬的感觉却达到了最高......
其实整体上感觉还是类似于《后天》式的灾难片,除了改变了它的蓝色调。而末世科幻的那种世界观设定,包括人文、科技、社会、政治等,也没有完全的'系统的展现出来,或者说展现的太少了,使得大刘世界观在电影中的展现变得不够完善,非常片面且零星,大大减弱了科幻感。而凸显我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带着家园流浪),也没有进行强调(也就是在前期没有凸显带着地球走和寻找新家园的理论PK)。
另一方面,在科幻背景下的人性以及人类理想与现实逻辑的冲突也没有展现。科幻电影所特有的感性理性冲突、天地不仁、科技孤冷、无奈与悲悯,在大刘的书中都有,可偏偏都被这部电影抛弃了.....不过,总的来说,作为我国的科幻片,个人认为已经是目前水准最高的一部了......
“活下去”这个沉重的词对于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我们来说也许是杞人忧天,但在《流浪地球》中“活下去”却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
许多年以后,太阳内部能量耗尽,体积将膨胀变大,并会吞噬邻近的几个星球,地球也难逃厄运。由于太阳的衰竭,地球陷入了冰川时期。亘古以来,缔造生命与希望的太阳,变成了死亡与毁灭的象征。在生命的绝处,人类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放手一搏,于是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了。人类在地球一侧装上一万座“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的地球化为移民方舟,逃离太阳系,前往四光年外的新家园。逃亡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在生死考验面前,人类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聪明的智慧战胜种种磨难,最终得以逃出生天……
这部科技感十足的影片在春节期间一上映就好评如潮,票房更是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去年的《红海行动》。
我想,这不光是宏大壮观的影片画面让挑剔的观众们大饱眼福,更是因为影片所反映的主题拨动了大家沉寂在内心深处的那根久违的弦,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对生命的敬畏。
《流浪地球》虽是一部科幻片,但它带给我们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当我们的生活走入绝境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
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即使在火海中这看似卑微的生命也能释放出强大的求生欲,它们抱成团,智慧地以球体的滚动方式最快地逃离火海,以生命的牺牲换取生命的重生;白居易不也写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可见,世间万物,无处不在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好的脚步往往是赶不上磨难的步伐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规律的演变时刻警示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必须负重前行。在生活走入绝境时,我们应该要有《流浪地球》影片中人类的智慧和决心,也要有蝼蚁火海逃生的勇气,更要有草木盼春的坚持。
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事却时有发生:因为生病看不到希望的病人跳楼轻生的;因为工作不顺而轻易放弃自我生命的;因为一时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负气离家出走的;也有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大打出手的……放弃生命,伤害别人,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放任,对生命的践踏!人生路远,哪有一路坦途?山河跌宕,哪能一帆风顺?四季更迭,怎能没有风雨?望而却步可能穷途末路,勇敢前行相信柳暗花明。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与人类逃离地球,与蝼蚁火海求生,与草木枯荣的磨难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轻易退缩?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流浪地球》看似告诉我们人类这个大群体在面临绝境时生命的大逃亡,实则也告诉我们要懂得对生命的敬畏,要学会在绝境中去创造,要习惯在磨难中去锻炼,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更要知道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后天,我又要出差了。
听身边的朋友说过电影《流浪地球》宏大又动人,为原著赋予了细腻的想象,整体气质比美式末日灾难片多了一份安静和真实,也有萦绕不去的悲伤,最关键是有一条父子感情线,最适合父子两人去看。
于是,我选择了和儿子一块去观影——
有评论说:125分钟的电影,重新定义了中国科幻,主创人员站在了好莱坞的肩膀上完成了一个中国电影人未完成的壮举。确实,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星际穿越》、《后天》、《世界末日》等一系列好莱坞顶级大片的影子,我们在观看时,依然会非常明确地认定这是一部国产科幻大片应该具有的样子,没有山寨感,没有违和感。
剧中儿子刘启离开地下避难所来到远离太阳而冰冻的地面冒险,父亲刘培强早在17年前离开熟悉的地球飞到未知的太空工作,而地球正在驶向茫茫的宇宙流浪,地球人正在救援传递火石——按我儿子的话说:故事的发展何其的真实,多像我们家:我在水深火热的校园中学习,虽然没胆量逃离;爸爸会出差到未知的远方寻找希望;而作为地球人的妈妈除了工作,还要照顾我起居生活,有时也会象剧中王磊队长那样不近人情……
而我看到的是那戳心的——选择带着地球寻找新的星系,而不是离开地球去找新的居住地:等冰有一天化为水,子孙依然能看到北京、上海、贝加尔湖,这点可真是有点“乡愁”的味道——
小时候,回家的路是一道大门,我在里头,家在外头;长大后,回家的路是厚厚的地幔,我在上头,家在下头;后来啊,回家的路是无垠的宇宙,我在这头,家,在那头。
电影中吴京演绎了平凡的父亲刘培强,与儿子相隔光年的距离,难以相见,他的使命感,他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是一名宇航员,最后才是一名普通的父亲。而剧中的儿子刘启并不是想要更多,其实就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
最后点燃木星环节,爸爸刘培强驾驶空间站驶向太空,通过空间站的30万吨燃料,连接起地球与木星,通过木星燃爆的冲击力推离地球,刘培强与儿子刘启最后的通话触动了我的泪点——“爸爸在天上,你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爸爸了,来儿子,3—2—1……”
离家,为了新的希望。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还是想去北上广?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北上广有眼泪,但是也有希望和机遇。
记得,看到过一篇报道:褚时健曾创造了“红塔帝国”神话,在71岁时,从巅峰重重的跌下,经历入狱,女儿自杀,年近75岁再次创业。王石去看望他,看到橙子树还很小,问:何时能结果?答:6年。
唯有希望让人勇敢。哪怕梦想远在81岁,也有胆量在75岁时拼上一把。
电影中也不乏刘慈欣的幽默,剧中台词点缀了整个电影: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与我们的现实何其吻合,一听这,就是国产的。而在课堂上讨论希望时,那女孩说的:希望是象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那会儿会觉得不以为然——剧中最后韩朵朵说的,就显得那样的有力量——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希望,就是我们活下去的意义,它让我们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能继续前行。
给自己一个希望,即使失去一切,还能拥有未来。
我们因此,生生不息。
说起刘慈欣,我们山西人可以骄傲一下了,老刘可是咱山西阳泉长大的。最初了解到这位作家的信息,我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中正保守的山西水土,走出来这样一位引领中国科幻文学的人物。我会不自觉地想起赵树理那弥漫着山药蛋味儿的文字,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三仙姑搽了粉的脸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习惯脚踏实地的中国人,能够去仰望星空,说实话,我很敬佩!郭帆导演将《流浪地球》搬上荧幕,跟当年出版问世的《三体》一样,受到了或褒或贬的声音。而在我看来,顺应时代的,必将获得成功。刘慈欣笔下的东西,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中国目前科幻领域最好的故事,而且是硬科幻(相较于之前的《长江七号》、《未来警察》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不支持,更何况《流浪地球》电影整个创作团队的努力配得上我们的普遍喜欢。
一、家国情怀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们语文老师讲文章的时候总会和学生敲黑板说:“你看看这句话,你看看这个事物,这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就不是一个细节,一个点了,这是一条线,文章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当电影中这条交通安全语音播报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大家都笑了,熟悉的播音腔,老套的标语文字……而当车辆投入到拯救地球的任务的时候,当车上的人与灾难对抗的时候,这句话响起,心底的酸楚和感动也在流淌……多像每次出门前妈妈的叮嘱,熟悉、老套,无事时觉得唠叨,遇挫时却最能触动内心的柔软和对家的依恋。
家,是中国人最看重的社会单位,也是电影自始至终的一条情感线,祖孙三代的亲情衍生出了对家国乃至世界的责任感,也给英雄主义的水顺利地挖了一道渠。所以跟刘启一起从地下城来到地面的pantner不是什么朋友,而是妹妹,中国的哥哥就是爱罩妹妹;CN171—11救援队的王队长还是牺牲了,中国的老大总是小辈的榜样;刘培强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长达十七年的任务,为家人换来两张“地下城”的居住证明(因为地球要在太空跑路,人类得到地下城才能生存,而地下城的空间只能容纳当时人类总量的一半),从地球逼近木星和儿子的一次次通话到最后冲向木星的牺牲,中国的父母永远那么捧出心来地为孩子。因为爱,所以奉献。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大无畏英雄,人之初最无私的爱发于血缘,想保护好身边爱的人,所以从小家走出,投身大家。
地下城的中国百姓依然打着麻将、舞着彩狮过春节,我们能看到写着“串”的店铺和亲切得像街道派出所的济宁补给站,还有教室里老师教的朱自清的《春》、学生身上朴素的校服、刘启众人来到地面穿的大红防护服……这样的细节设计,边畅想着未来,又坚守着传统,演绎着中国人感人肺腑的土地和家庭情结,串联着世界人与此共通的感情神经。
(题外话:我曾问过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同学,外国人吃不吃瓜子?他们都说没有,但加拿大的同学说超市里可以买到卫龙。中国人的消遣活动,太独特了,不是吗?)
二、历史格局
姥爷韩子昂开车带众人经过上海地段时,望着上海标志性的建筑冻砌在一片冰雪世界中,他说:“这是我们的家啊……”(韩子昂上海遇难,也算是落叶归根。)电影中将很多镜头给了被冻透了的北京和上海,昔日的繁华,不止凋落,而且被长久地冰封了,让人顿生出比读咏史诗还沉重的惆怅感。
面对太阳系前所未有的灾难,刘培强说我们的孩子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看到冰化成水,会看到春天。那一刻我想到了愚公移山和土尔扈特部举族东归,大概也只有中国人能想出历时2500年、历经100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大概也只有中国人讲的不只是在太空中利用各种高科技随意穿梭的神奇,更有集世界之力建设遍布全球的发动机护送我们的地球走向重生的众志成城。流淌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大海广袤要一枝枝地填,门口大山要一代代地挖,太阳要爆炸,就有种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中国人的历史格局,历经沧桑仍生生不息,有长城巍峨、黄河奔流的的壮阔气度。这样的思想维度,无疑是世界科幻故事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了。
(题外话:一些人总说刘慈欣架构的故事是伪科幻,“流浪地球”计划漏洞百出,作为文科生,里边的科学问题我不想探讨什么,只想说大家看什么《银河护卫队》《环太平洋》时,可没这么多矫情。)
三、青春群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太白这诗句是从个孩子说的话上化用来的(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虽是仕途坎坷,年岁渐老,太白终是燃起一番横渡沧海、直抵理想彼岸的少年英雄之志,这青春壮怀造就了这闪闪发光的千古名句。少年似朝阳,青春总迷人。当我看到刘启怀着“哥是天才”的强大自信开动从未上过手的车辆,当我听到刘启说着“姥爷的帐再和你算”的狠话依旧和王队长合作运送火石,我觉得这位倔强的小平头给这场带着灾难背景的科幻之旅带来了最浪漫的青春气息和血性脉动。
有人说他们兄妹一次不听话的出行就拯救地球啦,刘启个学机修的比科学家还聪明能想出办法拯救地球啦,这一群年轻人比那么多救援队都坚定地付诸行动拯救地球啦,吴京同志一出来就又要豁出自己拯救大家啦,牺牲着三十万吨的燃料和人类文明的记录去拯救儿子、拯救地球啦……若非得抠什么理性与逻辑,我倒是想说说青春的逻辑与选择。整天迷奥特曼和蜘蛛侠的孩子们,知不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位神通广大、悲悯众生的英雄,他叫孙悟空。在他年轻的时候,自认为自己本领通天、无所不能,划了生死簿,吃了永生丹,闹了灵霄宝殿,尿了如来一手。你见他怕过吗?你见他很理性地思考这样做会给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带来兵患吗?他没有!你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也比人生其他阶段更勇敢、更感情充沛、更相信理想?
作为开创并踏上“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代地球人,作为2500年宏大计划最初的实施者,满屏硬干到底的勇力和不顾一切的拼劲儿,我不觉得有多么刻意地强调英雄,也不觉得有多么牵强地进行煽情。刘培强说“没有人的文明不叫文明”,有些高大上的腔调,但我却十分赞同。伟大的计划需要伟大的人物去实现,一味地理性保守,这样的一群人能不能把“火种”计划进行下去还真不一定(加之太空环境还有很多人类预料不到的问题)。这样的情节设置,我觉得是初代流浪人应有的青春气概,而且是青春群像、集体英雄,最后点燃木星行动的完成可是世界人民大团结、天下大同齐努力的功劳!
最后,聊一下中国电影常被诟病的两点——大片制作不及好莱坞、人性刻画很粗疏。就像一位老师永远也无法讲一堂知识点全面和教学技巧完美的课一样,《流浪地球》作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片,它不完美,更达不到那么多人心里给中国科幻设定的所有目标。但它无疑是成功的,有意义的,技术不足我们再努力,人性刻画外国倒是有不少精彩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但说实话,我看什么名著《红与黑》和什么深度电影《无姓之人》,看得心中甚是麻烦。真的不是什么洋菜都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你可以借鉴,但不能偏颇。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大年初七,我终于迫不及待地拉着老婆进了电影院把《流浪地球》看了。从一月份听到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简介开始,到我写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为止,我几乎每天都会关注这部电影的各种评论,直到最终我也忍不住心痒痒,想说点自己的感受。
不喜欢科幻的人可能不会太多关注这部电影,即便它的票房现在已近40亿,即便它早已轻松干掉了春节档全部其他电影,稳坐华语电影史亚军位置,向冠军发起了挑战,上了新闻联播,并且被全球称赞,即便它已让你感动到泪流不止,在电影结束后你可能最多就给一个“还行”的评价。老婆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喜欢喜剧的她甚至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说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影片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笼罩在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里,不停地死人,所以尽管后面我们都看到泪奔,也改变不了她不喜欢这类电影的事实。事实上,我看喜剧、剧情、爱情或者军事片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比如像56亿票房冠军的《战狼2》,我不仅没进电影院,甚至只是在网下载后,半小时内拉着看完的。但《流浪地球》不同,它让我感觉兴奋,因为它是我喜欢的类型,科幻。有人说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也有人在吹毛求疵地理性分析它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事实上对于为何人工智能莫斯判断,以助推器引爆木星表面氢气来避免地球和木星碰撞的方案成功概率为0,而最终却成功了,我也有很大的疑问。如果硬要我解释,我认为是几十亿地球人求生的念力和甘愿为希望做出的自我牺牲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我来说,一它是科幻,二它是个好故事,三它让我感动,这就足够了。观影是一种体验,不是上课学习,能带给我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这才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当然,如果故事的科学依据能更充足,这种体验可能会更有魅力。但这并不妨碍毫无科学依据的故事一样能吸引人,比如动辄就干掉一个太阳系,甚至瞬间灭了一半宇宙生灵的《复仇者联盟3》,比如影屏无法展现的小说《神墓》,相对来说,一个挡道的木星就让地球人灰头土脸,总觉得有点小屋见大屋,但真实与虚幻一样都有魅力。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地球和太阳都是有寿命的,只不过相对于太阳剩余50多亿年的寿命而言,人类不到百年的寿命实在是短暂到只能用近乎静止来形容。因此我们总觉得太阳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其实从理论上来说,那也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生存危机也是由此将引发的一系列必然事件。科幻作品,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指引,或者只是我们排遣生活压力的精神大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流浪地球》都是一部好电影。
曾经,假期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前在网上下载一堆电影,然后一口气连着看完,不感兴趣的拉着看几分钟完事,感兴趣的就慢慢看完。一看一整天,就像大学时跟某位同学周末打台球一样。而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但四件事情的发生把我看电影的地点从卧室成功变成了电影院,一是真正好看的电影现在已经在网上下载不到了,版权都已被保护;二是儿子从不给我机会安静地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只能找一个他不在的地方才能看;三是与家庭工作隔绝的电影院,可以让我享受短暂的宁静;四是国产电影拍得越来越好了,而且我期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比如科幻魔幻。
因此,尽管电影票价在涨,我反而越来越多购票观影。从我期待的《寻龙诀》,到老婆期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给人惊喜的《白蛇缘起》和《来电狂想》,也有让人失望的《云南虫谷》,有过情人节用的爆米花剧《一吻定情》,更有严肃深沉感人的《流浪地球》。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娱乐方式,我不再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浪费钱,因为比起缺钱,现在更缺少可以安静享受一部电影的宁静时光。
多姿多彩的暑假,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所以我有空就在家看喜爱的书籍和电影,今天看的是国产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吴京主演,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颇深,人类在浩瀚的宇宙是多么渺小,当地球快要撞上木星的一瞬间,真是紧张万分。但刘启还有他的战队并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希望,坚持不懈,不断去奋斗,寻找最后的解决办法。他们用热情号召了世界各地的人类,共同努力,最后火力使地球弹开木星,人类得救了。
电影情节很感人,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二字!,在地球快要爆炸时,他们不害怕,不退缩,号召全人类最终重获新生。如果他们不坚持,最后会胜利吗?会重新获得生命吗?
不放弃,才会绝处逢生!
昨天把流浪地球看完了,也不知道为何票房如此高。这不就是个灾难片吗,也可以算科幻,大年初一上映,大过年的看灾难,个人觉得不好。
不过这个题材构思,我觉得挺好,地球资源肯定越来越少,流浪地球,这或许也是种可能。
在影片中,主要讲述把地球运转到很远相对较安全的地方,吴京饰演的人物,他的孩子想离开地下城,从而遇到各种事情,汽车被征用,他姥爷去世,任务失败,木星和地球要想撞,自己和朋友开启任务,保卫地球家园。
可能是我觉得这类电影不符合自己,所以才觉得一般。
还有就是有2点我看不懂:
1点燃木星,引爆木星,让爆炸的冲击力来推动地球改变方便,影片中明明说了,7小时前以色列专科提出了这个方法,只不过成功率非常之低,可实际呢,成功了。
2是明明在地表外面,就必须带氧气罩,但是后来氧气罩明明都没有了,却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或许是我看的不认真,不仔细,不喜欢,才会觉得一般,而且没看懂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4-27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16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为《流浪地球》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刘启的爸爸在他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家里...
发布时间:2024-03-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看电影,每次看完电影,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感悟和人生道理写下来,有没有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秘诀呢。栏目小编为您提供了关于“流浪地球观后感”的最全面信息,非常感谢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新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11-06
出色的电影或电视作品经常能够带给我们新的收获。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而且可以将观影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成文字。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电影或电视剧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介绍,同时注明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姓名。其次,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论观影的感受和体...
发布时间:2023-10-21
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作文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文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探索更为奇妙的想象世界。一篇优秀作文的完成一定少不了平常的练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写作文呢?...
发布时间:2024-03-18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一些有关“作文流浪地球观后感”的有用信息,请务必保存本文供日后参考。写作文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完成作文的写作,那是需要多花些时间的。...
发布时间:2024-02-18
在经过我不断调整和完善后,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这些提示可以在您遇到困难时给予您更多的信心。有时,一部看似平凡的影视作品可能蕴含了许多启发,而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后感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的深度,还加深了我对作品的印象。...
发布时间:2024-01-29
经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多次挑选为您整理出了这份最适合的“流浪地球观后感”,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一定有您想要的信息。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都会对其有自己的评价和感受。写好观后感的关键在于用真实的评价表达内心的观影体验,而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发布时间:2023-11-06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怀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去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感触很深,此刻我的心情就像剧中春节十二响一样,一层层的推进,掉落;一层层的开花,闪耀,照亮了整个地球和宇宙,我看到了拖着蓝色小尾巴的地球和渺小、坚持的人类,感受到了绝望,更看到了希望。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流浪地球观后感系列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