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2-07 浏览:54502

蜀道难教案(分享3篇)

2025-02-07 11:53:04

【#实用文# #蜀道难教案(分享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思想情感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认识、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

(1)领悟诗中想想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深入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用具:

幻灯机、黑板、板擦、粉笔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解题;

3、疏通文句

(1)学生阅读注解,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教师订正并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试译难句、难段或全文

(1)、口译

(2)、笔译

(二)预习要求:

1、作者和作品的简述,整体把握文章。

2、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具体步骤: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它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

2、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写作背景简介: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3)基础积累: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赛(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萦(yíng)扪(mén)参(shēn)抚膺(yīng)峥嵘(zhēng róng)崔嵬(wéi)喧豗huī)砯(pīng)崖

转(zhuàn)石万壑(hè)巉(chán)岩吮血(shǔn xuè)咨嗟(zī jiē)

蜀道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2、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三、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四、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1、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

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⑴ 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⑶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3、提问: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4、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三。

2、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有何联系?

蜀道难教案 篇3

教学的问题:

1.李白和李白的诗歌。

2.在诵读中感悟体验李白的情思。

3.品味语言,感受李白雄奇的诗风。

4.在比较中鉴赏《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学习时间:两课时(90分钟)

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大白纸、彩笔、胶带。

课前准备: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并能熟练背诵,收集与李白有关的故事并能生动的讲述。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诗坛争霸

目标:创设情境,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

时间:15分钟

活动过程:

1.多媒体投影

2.(画面:(李白和蜀道的合成图片,文字:走近李白走进《蜀道难》走向唐诗的`颠峰)

3.将学生每6人一组分开,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背诵的诗歌和讲述李白的故事,做好“争霸”准备。每组选出三名同学,其中两名分别参加“背诵接龙”和“故事大赛”,另一名作评委。

4.背诵接龙

投影比赛的要求:参赛的同学以接龙的形式背诵李白的诗歌,背不上来的同学可以说“过”,背诵错误较明显的不计数,接龙数最多的组为擂主。

5.讲故事比赛:

投影比赛规则:每组讲述一则李白的故事,每人不可超过2分钟,得分标准如下表:

分类内容准确充实语言流畅简洁表演性强有文采

分值3分3分2分2分

各组代表演完毕,由评委打分,评出做擂主的小组。然后教师出示投影,介绍《蜀道难》写作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投影内容: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背景。

问题:《蜀道难》究竟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呢?

活动二:朗朗上口

目标:诵读课文,初步感悟作者的情思

时间:30分钟

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

2.每四人一组讨论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读两句,检验初读效果。

4.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把握节奏,体验作品的感情基调。

5.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诗歌朗读技巧的处理。

出示投影:课文朗读技巧的处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2)韵脚的变化;

(3)句式长短的变化;

(4)回环复沓的诗句。

6.以组为单位汇报朗诵。

7.师生点评。

第二课时

活动三:诗海淘宝

目标:品味诗句,理解诗歌语言的深刻含义

材料:大白纸、彩笔、胶带

时间:20分钟

活动过程:

1.出示投影,介绍李白诗歌的特色: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诗风豪放、雄奇、飘逸,浓厚的自我表现的色彩,抒情直率奔放,想象奇特大胆。——《中国文学史》(马秋高主编,中卷)

2.撒网采珠,以6人组为单位“诗海淘宝”,先在大白纸上画上五个大珍珠:

(1)红珍珠:一唱三叹的诗句;

(2)绿珍珠:想象奇特的诗句;

(3)黄珍珠:夸张渲染的诗句;

(4)蓝珍珠:气势充沛的诗句;

(5)黑珍珠:感情奔放的诗句。要求各小组分别用红、绿、黄、蓝、黑彩笔书写上述诗句,允许有交叉。

3.各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互相比较,教师点拨评价。

4.要求学生将采集的“珍珠”收藏在摘录本上。

活动四:慧眼识珠:比较鉴赏

目标:在比较中鉴赏诗歌的语言、主题、结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的特色

活动材料:大白纸、彩笔、胶带

时间:25分钟

活动过程:

1.学生以六人组为单位讨论《蜀道难》与《将进酒》在语言、主题、结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的异同。(以上五方面任选其一)

2.出示投影:《将进酒》

3.教师巡回指导选题,以免上述四方面讨论的问题出现空缺,并在学生有困难时及时提供指导。

4.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评价。

5.学生自由背诵《蜀道难》和《将进酒》。

  • w
    蜀道难教案锦集

    发布时间:2024-03-24

    本文聚焦于“蜀道难教案”的应用和实践希望对您有所启示,希望以下整理可以为您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作为参考和借鉴之用。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终身教育提供的必要手段。...

  • w
    队列训练教案(分享3篇)

    发布时间:2025-02-07

    队列训练教案 篇1  军事礼仪队列训练是我们的专业课,这样的课程无论是哪个专业都非常之有用,它的应用范围和场合也非常广泛。学习此次课程不但能让我们懂得队列中的基本要素,更能让我感受到军人的力量。  队列训练课程是在第十四周开始的,当我捧着满腔热血的准备好再次的感受军训,可后来我才知道这课程的授教意义...

  • 人教版九年级日语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教材为载体,密切结合教材,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各种情景夯实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

  • w
    励志教育教案3篇

    发布时间:2023-11-08

    這是小編為你收集的“励志教育教案”相關資訊,為了不遺漏重要資訊建議您把本網頁連結收藏起來。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師還沒有寫的話現在也來得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表現可以透過反應得到體現。...

  • w
    项链优秀教案3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关于“项链优秀教案”,以下是一些资料供您参考,希望您能关注并认真阅读该文。对于想要了解教案课件的人来说,教案课件是教师的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正是写课件的时候。编写教案课件能够展现出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让学生受益匪浅。...

  • w
    苏教版识字3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03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点内容不被遗漏。这是一篇好工具范文网的精品“苏教版识字3教案”恳请您品味,在进行任何决策之前请参考各方意见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 w
    数学必修3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 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

  • w
    色彩的渐变教案3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色彩的纯度渐变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  2.操作领域:掌握色彩的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调色练习,感受色彩调配后的排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教学难点: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准备:师:课件,...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