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通用八篇)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10-22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通用八篇)

2024-10-22 15:41:34

【#实用文#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通用八篇)#】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确保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会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t,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t,你能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吗?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 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习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

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归纳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四、变式练习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附: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 1+3x ; (3) x2=4+x ; (4) x+y=5 ; (5)3m+2=1-m ; (6)x+2>1

(7)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 =1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3=0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教师概括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本83页习题3.1 第1题。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板书方法:画线段图。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的(学生板演),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

生:9/10÷3=9÷3/10=3/10(米)

把9/10米平均分成3段,就是把9个1/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9÷3)个1/10米,即3/10米

师:谁能再重复一遍?生重复。

师:我们可以用平均分的思想直接进行计算。(板书:平均分的方法)

师:看这种方法9/10÷3=9/10×1/3=3/10(米),(学生板演内容)谁来介绍一下?

生: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生似懂非懂。

师:你们能明白吗?我们结合这条形图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师:把条形图平均分成3份,一份占多少?

生:1/3。

师:也就是求什么/

生:也就是求9/10米的1/3。

师: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生:9/10×1/3

师:看一下算式?有什么变化?

生1:前面是除法,后面是乘法。

生2:3和1/3互为倒数

师:也就是除法转化成了乘法。(板书:转化)

师:谁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师: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师:这就是第三种方法,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板书:乘法的意义)

师:除了这几种方法,你还有哪些办法?

生:转化成小数来计算。

师:说一下

生:9/10米化成小数0.9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0.9÷3=0.3(米)。

师板书:9/10÷3=0.9÷3=0.3(米)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它们的结果相同,说明大家的思路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

生1: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2: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第二种方法只适用于能出开的情况。

师:说得非常好,到底他说的对不对,等会我们来验证一下。

3、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已经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了,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情况,找一位同学进行板演)

9/10÷2=9/10×1/2=9/20(米)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你们都和这位同学一样吗?谁来说说这种方法?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份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2,用乘法来计算。

师:谁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看算式,我们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来计算。看来大家都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4、归纳概括,推广应用。

(1)师:仔细观察、分析刚才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看这两个算式,前面是除法,后面是?

生:乘法

师:看圈起来的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生1:倒数

生2:互为倒数

师:一定要说完整。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生: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师板书)

师:谁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全班同学一块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2

让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连一连。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算式与第二行算式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悟出此题的意图,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应该连的相应算式。

3、自主练习5

独立完成,投影展示交流。(两种方法,直接去除或者转化成乘法计算)

此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习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4、自主练习4

独立完成,板演交流

此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习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分数除以整数(板书)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

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

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

(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

(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

(3):分析研究此模型:

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

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6对)

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特点?——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

另一类是哪些角?———特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

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

(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讨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环节三:快乐房(大胆创设,感悟变换)

(设置见投影,让学生判断形成的两个角是否为邻补角,这一变换让学生充满兴趣,此时一定让学生用邻补角的特点去检验,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理解邻补角和补角的关系)

环节四:实例库(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例子1: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角,判断是否为对顶角,此题的目的是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这里设置了一组变式题,而且变式题目不是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编,让学生过了一把编导的瘾,学生一定非常的开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巩固了对顶角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几何里的计算题,需要用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要有根有据地计算.例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尽管学生书写格式不如课本上的规范,但通过集体讲评纠正后,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安排一个脑筋急转弯:见投影

(让学生始终对课堂充满热情,通过此练习,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五:点金帚(学后反思感悟收获)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我经历了......

我体会到......

我感受到......

(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同时把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环节六:沉思阁(课后延伸张扬个性)

此为课后作业:

(适当增加利用对顶角相等解决一些说理的题目,既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在解题中的独特魅力,又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程设计:学生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的图形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抽象其蕴涵的数学本质(相交直线),最后回归生活去运用所学知识的全过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带着高涨的热情离开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究。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4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考: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知识要点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悉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重点是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

重点是移项法则

教学流程

1.提出问题:解方程:5x-2=8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所以,x=2

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5x-2=8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

解:移项,得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

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例1]解下列方程:(1) 2x+6=1 (2) 3x+3=2x+7

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解方程:

教学建议:

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5.小结回顾: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强调:移项法则.

6.布置作业: (略)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

(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

问题:

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

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探讨归纳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练习巩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1、解方程3x—2=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

2、解方程8x+3=0

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

解:(略)

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

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9例1(略)

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

归纳提高

框图化小结: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

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45习题11.3第1、2题。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当字母取具体数字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及正确地书写格式.

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

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出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代数式的值是40;当n=20时,代数式的值是50.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师生共同研究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1.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结合上述例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求代数式2n+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

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

学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例1?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解:当x=7,y=4,z=0时,

x(2x-y+3z)=7×(2×7-4+3×0)

=7×(14-4)

=70.

注意:如果代数式中省略乘号,代入后需添上乘号.

解:(1)当a=4,b=12时,

a2-=42-=16-3=13;

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

(2)注意书写格式,“当……时”的字样不要丢;

(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是代数班的个数,n不能取分数.

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

①代入数值?②计算结果

三、课堂练习

1.(1)当x=2时,求代数式x2-1的值;

2.填表:(投影)

(1)(a+b)2;?(2)(a-b)2.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请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

3.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

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1)求代数式的值,就是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2)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所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五、作业

1.当a=2,b=1,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2.填表

3.填表

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一)。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

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1)按底面

2)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6、作业:

P4习题

  • w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4-09-13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

  •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分享。八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

  •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1  平方差公式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2、...

  •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

  • w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10-14

    作为教职工,编写教案是确保成功教学、提升教学品质的基本要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1  平方差公式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 w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4-09-23

    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连接了教材、大纲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 w
    五年级数学教案7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想要一篇好文章不妨去读读“五年级数学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我们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编写优质的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概念、按边分类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