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法不可违课件

法不可违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9-20

法不可违课件

2024-09-20 15:53:28

法不可违课件 篇1

一、教学理念

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 为此,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诚如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要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框题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是对上一框题“走进法律”更进一步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2)能力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4、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5、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三、教学方法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1、理论联系实际。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案例的分析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主导与主体相结合。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四、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初一年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不注重效率、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本节课教学进一步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进一步作好笔记,学会圈点勾画,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由幽默的歌曲导入,直观了解违法行为必然导致法律责任,引出课题讲授新课出示投影:第二框 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出示投影:活动一:想一想阅读p91的教材中相关的事例。思考: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出示投影:1:小勤之所以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道德的扭曲和对法律认识的误区造成的。虽然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建筑工地拿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那种认为小偷不抢便不违法的观点是非常狭隘、非常错误的,这也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因此,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解疑:有同学问法律规定的那么多、那么细,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我怎么知道它是怎么规定的呢?其实这也不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学习、了解法律,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另外,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分为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且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应该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法律是一个人行为的底线,如若突破便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道德的违反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处罚,但也要受到人们舆论的谴责,生活中绝大部分行为都是靠道德来作出评价的。一个行为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便是不应该做的,更不要说它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了。反过来说,你的行为只要是符合道德的要求,你就不需要考虑法律的规定。出示投影: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但掌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懂法。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出示投影: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板书)出示投影: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的类别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探究活动)出示投影:1、李某等3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3人“警告”处罚。他们3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情景二中的朱某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这种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3、情景三中的赵某,违反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小结: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

出示投影:

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出示投影:

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注意:这里所讲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出示投影:想一想:对于情景二的朱某的行为也有人这么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归还是理所当然的,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不对,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不同,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及违反国家宪法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出示投影: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受行政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违反国家宪法行为出示投影:活动三:理一理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二三

备选答案: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重  l、严重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较轻行政法行政制裁行政违法二较轻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三严重刑法刑事处罚刑事违法通过填写表格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出示投影: 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那么,什么是犯罪呢?犯罪的特征有哪些呢? 出示投影: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1、犯罪的定义(板书)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

出示投影: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XX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出示投影:思考:(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3)陈正平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2、他违反了刑法,其行为属于刑事违法。3、判处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那么,什么是犯罪?出示投影: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出示投影:2、犯罪的特征(板书)出示投影:严重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刑事当罚性  必然后果小结: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三个特性。出示投影: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最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和刑事当罚性的基础。什么是刑法呢?刑罚就是刑法吗?刑罚是不是刑法?请同学们继续看书,谈谈对刑罚的理解。出示投影:想一想:刑罚就是刑法吗?提示: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3、刑罚的种类有:主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型,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在刚才陈正平的案例中,请说出陈正平的刑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出示投影:人民法院对陈正平的刑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型。答:主刑──陈正平死刑,附加型-──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出示投影:

阅读教材第96页的故事,回答:①开玩笑也犯法吗?②如果人们在无意中犯法,就可以原谅吗?③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小结:都是玩笑惹的祸。看来我们开玩笑也要分清场合,要把握分寸,玩笑开的不当会害人害己的。这个材料也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包括无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帮助学生理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认识提高守法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简要阅读教材,思考两个问题,并简要分析即可。使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律的不同。通过表格的填写,学生可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违法行为的区别。通过此案例引出关于犯罪的含义、特征及类别。学生对此知识点能有较为直观的认识。通过此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课堂小结

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出示知识网络图,见板书设计。)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巩固新课出示投影: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出示投影: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通过活动来巩固知识点。六、板书设计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本框题板书将传统板书与电脑投影结合起来。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谁都不能违法             含义 法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不                             类别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违反国家宪法行为可                    含义              犯罪         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相互联系,不可      犯罪必          特征 刑事违法性—罚罪的法律标志  分割,共同构成违    受惩罚               刑罚当罚性—犯罪的必然后果  罪与非罪的标准                     含义                     刑罚   与刑法的区别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种类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七、教学反思1、教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联系生活,以案说法”、“课外拓展,学法践行”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3、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忽视了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足,因此在对知识点的概括中出现了冷场,在提示或问题的引导上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造成对知识点的误解。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不足,提高教学和教育水平。八、教学点评由于本课知识点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设计此教案时,注重了知识体系的把握与落实,在活动上的设计相对少一些。

法不可违课件 篇2

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

纸笔测试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4.1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理解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懂得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4.2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3.4.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4.4刑罚与刑罚的种类了解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第一目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二目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第一目: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第二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2、依据新课改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分享中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教学方法】

1.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二框第一目:

复习。提问“我们可以违法吗?”

引出课题:第二框 法不可违

一、           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书本p91小勤的故事 提问

视学生实际帮助分析p92三个情景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

小组活动:阅读p91-92情景,填写p93表格

2、违法行为的含义(板书)

提问:怎样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提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

违法行为的分类(板书)

提问:是否只有三个分类?

(提示:违宪行为)

强调并解释“相应的”

提问:要不要承担责任?如何确认?

3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板书)

比较表格第二列

1、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板书)

练习(学评p77 第8题)、小结第二框第二目:

复习第一目的内容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结合p93表格第一列阅读p94,概括刑事违法行为特征

1、  什么是刑法?制定刑法目的。(板书)

结合p94的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2、  犯罪的含义(板书)

设问:如何界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轻或重”?

结合p92例二例三

3、  犯罪的基本特征(板书)

结合案例

填写:p94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比较

回应课题“法不可违”

阅读p95虚线框,回答问题

4、刑罚的含义(板书)

刑罚的种类

回应“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回应“法不可违”

阅读p96“开玩笑”

回应题目

学生活动  

小结                      

师生互动

当堂练习(学评p73校园论坛)       对第四单元的教学反思:1、一些法律知识较抽象,虽然是要求“了解”,但其实很多内容是学生有兴趣想知道的、有疑问的,如“主刑”和“附加刑”。2、多使用书本的内容,书本的活动环节是相互紧扣的,使用起来很实际,但可能例子的时间有点远,可以考虑使用近期的、相对应的时政热点。3、部分知识与初一上册内容相结合。4、要结合知识点,相应做一些知识的建构。如:违法行为的分类。5、综观四节课,在课后的了解和复习中,我们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如理想的,需要多种方式进行复习。

法不可违课件 篇3

1、导学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因初一学生对法律知识只有一节课的储备,因此对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教师讲解在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联系案例,学法践行”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3、教学中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课前材料搜集环节仍存在学生没时间和对政治课兴趣不浓的矛盾,还需要在以后教学中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真正把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有效地融为一体,真正起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法律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的作用。

法不可违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预习导航

一、 知识脉络

二、新知初探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

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

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3、总结: 违法行为的定义;违法行为的种类

4.我们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提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请同学们看材料来分析犯罪的特征。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XX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思考(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陈正平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5.总结:犯罪的特征

6. 刑罚是不是刑法?请同学们继续看书,谈谈对刑罚的理解。

三、我有疑问(把自学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一同探讨)

预习交流展示

一、组内交流展示: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分析探讨不懂的问题。

2、收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探讨。

二、班级交流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以“新知初探”的内容为线索,选派代表向全班做汇报发言。

师生共同研讨

一、解疑释惑

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共同探究:

疑问:

解答:

巩固提升

一、我来选择(温馨提示,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b)

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a)

a.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罚金

4.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一案例说明(a)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总结归纳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法不可违课件 篇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师生对于违法及犯罪的含义及相关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以及法律护我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学资源挖掘得不够,知识性的讲解偏多,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总之,每上一节课,我都能得到一些收获,我们一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成长,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在成长中进步。

法不可违课件 篇6

教学依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思想品德》教材

3、搜集部分教学案例及社区课程资源

4、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二.教学方式:

1.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欣赏歌曲、模拟情境、知识竞答、以案说法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构思: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水平及能力以及本框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歌曲欣赏、引起思考;情境模拟、分组探究;风采展示、一比高下;知识竟答、抢前争先;感知教材、质疑求索;案例传真、探究解惑;联系生活、以案说法;课外拓展、学法践行等八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实现本框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曲《心声》,学生欣赏。

师:一曲《心声》,唱出了一批失足少年对往事的追悔,对新生的期待,这些正值花季的少年,为什么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法为何物,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的经历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并思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然后完成93面的表格。(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模拟和探究活动)

师:在学生模拟和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广泛的参与学生的活动。

师: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我们模拟和探究的结果。

(学生分组表演情境模拟小品,并展示小组探究的结果)

师:对每组的表演及其探究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刚才各组分别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完成的都很出色,相比之下,哪一个组的最精彩呢?请每个同学充当评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意识。)

师:通过我们共同探究,我们弄清楚了违法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为了检测同学们是否能判别这三类违法行为,下面进行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

出示题目:(投影)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3. 赵某与李某有矛盾,一天赵某家被盗了,赵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逢人便说李某是强盗,后经公安机关调查,李某并没有实施偷盗行为,李某以赵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赵某向李某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

师: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目教材,(学生通过读教材,然后交流阅读收获与困惑。)

师: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

案例展示:(投影)

王某在读高中时,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在这些所谓的哥们儿的带动下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打架斗殴的事是三天两头的发生,虽然受到了学校多次纪律处分,王某却不思悔改,为了筹钱打电脑游戏,王某多次在校门口找小同学勒索钱财,并因此被公安机关处于警告处罚。一天,王某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银行时,正好遇到一客户取钱出来,王某顿生邪念,尾随那人至一僻静处,用匕首残忍的杀死了那人,并抢走了现金2万元。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判处王某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面对法院的判决,王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却悔之晚矣。

思考:

1.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

2.王某“找小同学勒索钱财”与“杀人抢劫”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4.王某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探究以上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师:我们身边也有违法犯罪活动,请你讲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案例,并请同学们判别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案例,进行判别)

要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社区违法犯罪现象进行调查,然后形成调查报告。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课堂反馈: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从课外探究和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情况来看,基本上实现了三维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联系生活,以案说法”、“课外拓展,学法践行”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科学记数法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22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以出示幻灯片的图画—电闪雷鸣图片引出光的传播速度300 000 000米/秒  2 、“天文数字”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数据  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米。  赤道长约为40000000米。  地球表面积约为: 510000000000000平方米。  太阳的半径约...

  • w
    最新劳动法课件

    发布时间:2024-08-15

    劳动法课件 篇1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衣食无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检查预习解题...

  • w
    统计法课件6篇

    发布时间:2024-06-24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统计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

  • w
    24时计时法课件集合

    发布时间:2023-11-03

    关于您所需的“24时计时法课件”,我们的编辑团队已经准备好可以提供给您了。一般来说,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就需要老师自己花费一些时间来编写。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希望我们所提供的内容能够激发出更深远的思考!...

  • w
    食品安全法课件热门

    发布时间:2023-11-03

    所需的“食品安全法课件”已成功备好,如需随时查看,请将此页加入浏览器书签。教案和课件是老师需要用心准备的,因此需要老师自行安排时间来完成。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衔接。...

  • w
    控违拆违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9-09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管拆违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控违拆违工作总结 篇1  根据县教工委下发的《武平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

  • w
    新环保法课件七篇

    发布时间:2024-07-16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绿色环保生态文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新环保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的地形单元。  2、亚洲的河流走向。  教学重难点  亚洲地势特...

  • w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发布时间:2024-04-25

    传染病通常具有致命性,因此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了解和防控,进行良好的卫生检查,确保食品安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并借鉴!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咳嗽、打喷嚏会传播病毒和细菌。  2.学会在咳嗽、打喷嚏时的文明的做法。  3.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