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茅尧舜读后感十三篇

茅尧舜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9-07

茅尧舜读后感十三篇

2024-09-07 16:40:55

【#实用文# #茅尧舜读后感十三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茅尧舜读后感 篇1

认清自己,从摆脱虚荣心开始

毁于虚荣心的男女,比毁于爱情的还要多更多。

有人认为,物质的社会,就要用物质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直观又准确。

一些女孩子为了虚荣,宁愿自己吃两三个月的泡面,也要买名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殊不知她认为的名牌,在真正有钱人面前只是正常消费。

也有些男孩子,通过请客吃饭,打肿充胖子,宁愿自己花的山穷水尽,在所谓的哥们面前也不能丢了面子,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人为什么会有虚荣心?

我听到过一个最真实的答案:虚荣心来源于贪心。人们总是喜欢站在最高处看身边,可有时候,自己没有能力站在最高处时,为了仅存的自尊心,用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尊心的心态,这就是虚荣心。

“虚荣如杀手,有朝一日会败露行迹”。

所以,别让虚荣蒙蔽了双眼;别把别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的标准;别把别人的寒暄赞美,当成对自己的最高奖赏;别让自己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无法走出。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可怜的面子,来做真实的人。因为虚荣心,我们总是被精神上的东西绑架的无法动弹,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当你觉得虚荣很累时,不妨让自己“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纯真,如此轻松。

茅尧舜读后感 篇2

孟子与尽心篇?以“尽心”为篇名,扼要点明重点之所在。孟子开头就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南师讲到,什么叫“尽心”?也就是用尽了所有的精神、心思去做,“尽”就是到底了,到尽头了。一件事情做完以后,成败是另一个问题,而去做的人,心总是尽到了。在儒家的“尽心知性”学说中,孟子的修养功夫是“动心忍性”,这就是做人做事的修养。“尽心知性”也可以说是静定的境界,使整个修行的原则与功夫。那什么是“动心”?遇到事故时,在动心起念之间所具有的定力、智慧,所达到的程度;“忍性”则是绝对的大定,借用佛学的一个名词来讲,就是“如来大定”。一个人想要修养到动心忍性,如果没有种种苦难的磨练,是做不到的。

本书有一个章节叫“路是走出来的”,是一个很有趣的对话。

孟子对高子说,那些山上只堪容脚的小路,最初是一个人,为了割草或者砍柴,在一个本来无路的荒山上,慢慢选择好下脚、更近便的地方走过去,慢慢人多了,就走出一条路来。而这条路只要间隔一些时间没人走,就又长出茅草把路埋住。孟子对高子说,现在你既未明心,又未见性,就因为你心里长了一堆茅草,思想被茅草塞住,没有出路。孟子在这里说,心是要用的,心不用就会被塞住,头脑越用越灵光,不用就塞住了。很多人学佛,学打坐,拼命“除妄念”,学到后来,不去用心,那心都不想动了。

刚才这段分享,总结归纳一下,可以用“尽心”,“用心”来做以小结。延展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能够尽心,并且用心,路总归是能走出来的。

上周我和施总去听了3天讲座,分享一个墨迹天气的案例,很是让我感触。

墨迹天气,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一款基于天气的APP。

墨迹天气在初期,只是提供天气和空气质量相关的咨询,在其天使和A轮融资的时候,连创始人都不知道未来如何去盈利,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大量的用户,基于此,他们还是成功的融到了资金。他们也在想无数条道路,来完成软件应用到实际的落地盈利,包括做社交,基于场景的分享,也在不停的尝试,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首先这个团队非常尽心,做一款粉丝数量第一的天气预报,不尽心达不到。第二,他们不停在试验哪条才是要走的路,他们甚至在当时不知道路在哪。但是,一个尽心、用心、有足够能力的团队,只要能够专注并且一直走下去,顺势而为,总能走出一条路来。墨迹天气2009年上线,2010年推出安卓版,2011年推出IOS版,2014年12月,墨迹天气用户数量超过3个亿。这里我们注意几个数字,首先他们每个版本都是用了超过1年才推出,虽然不像小米那样快,但是产品做的好,用户体验佳。第二,用户数量甚至接近微信。因此,他们没有盈利模式,也会有人给他们投资,愿意给他们投资。尽管这类APP,用户之间没有互动与连接,尽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甚至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盈利。

墨迹终于出手了,一次出手震惊所有投资人。他们做了一款硬件,叫空气果,可以实时让你知道你家中、办公室的空气质量,不仅仅是PM2.5。实时而且互动的。他们在粉丝中发起了一轮7天的众筹,999元一台,7天,100万用户支持。什么概念,他一直专注、用心的做好空气质量资讯,倾力打造空气质量专家的印象,得到众多粉丝认可。也就是说,更多的人认可他是空气质量发布的权威。在这个基础上,华丽转身,投身硬件市场,一个设备就实现的近10亿的规模。说到这,大家都觉得墨迹天气真的很不错,投资人赚大了,赚钱速度太吓人了。好,下面看更吓人的。墨迹天气计划投入资金组建线下推广团队,投资酒店、餐厅、咖啡厅等公共领域空气质量监测,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地方都会有这个设备,我们要找个酒店住宿的时候,你可能除了携程,还会看一下墨迹天气,因为它告诉你哪个酒店空气质量好,没有甲醛,二氧化碳低。如果一个星巴克和一个COSTA,星巴克PM2.5最低,另外一家高,你会去哪家?未来布局完成后,他将有可能掌控相当一部分入口,实现消费人流导向的引导,后面还不知道会衍生出多少个10亿的盘子,其市值不可估计。

这时候来看这个公司,短短7、8年的时间,发展迅速,给自己和投资人转的盆满钵满。但是我们要看到,首先是一群尽心的人,用心做事,做大势所趋的事情,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前5年,一分钱没赚到,靠借钱过日子,后来靠融资过日子,很不好受,很痛苦,还一直能做到专住一个领域不动摇,有几个人能坚持?有几个人能坚守下来?

在后面尝试不同的道路,其实没有路,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不尝试成千上万次,能走到今天么?很多人死在了路上。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和这本书结合起来看的时候,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课堂上分享的那些技巧,还有创始人和团队坚韧的、用心的精神和态度。不执着,不成功。

当然也分享一下他们的技巧:

首先聚人,通过免费产品实现人的聚集;这里的焦点是免费;

第二步,让人参与,一起把产品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专注,做到少即是多。这点很难,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

第三,产品做好以后,跨界盈利,软件企业做硬件,也就是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第四,通过预售和众筹模式销售,实现资金占压量为零、库存商品为零。

第五,回归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实现创新形式的入口,不是寻找别人的入口,而是我创造一个导流的入口。

实现这一切的基础,要做到尽心和用心,要能够最困难的时间断看到未来的希望,要能够熬得住,别死在路上。

套用马云的话作为结束语,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地球咦项目现在也在最艰难的时期,以此给自己鼓励吧!

茅尧舜读后感 篇3

拿破仑曾说:“掌控自己的内心,比占领一座城池还要难”。

生活中,看清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人,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智慧的人。

总有人会发出迷茫的疑问?为什么自己都三十好几岁的人了,依然没有自己的方向呢?

因为,我们总是可以认知一切外在的事物,而无法看清距离自己最近的内心。

当你无解时,不妨虚心听取别人的评价,理性地与他人优劣做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选择,认清自己,才能过好一生。

茅尧舜读后感 篇4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

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

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

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

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

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

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部分,

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时间,也不会产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时间的想法,也就不会觉得在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是一种负担。

茅尧舜读后感 篇5

为响应学校传承经典、朗读经典的号召,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起了《孟子》。在这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一、《孟子》成书的原因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孟子传承了孔子的衣钵,他是发展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孟子44岁的时候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历宋、滕、魏、齐、梁诸国。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任教期间,被尊为卿,得享相当于上大夫的俸禄,作为著名大师,孟子有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往来于诸侯之间,其车乘之多,随从之众,已大大超过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规模。虽然孟子得到各国君主礼遇,但其主张终不为当权者所用,始终未被重用。孟子将不能施展抱负的原因归于天命。他嘅叹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每五百年必定有圣明的君主兴起,这之间必定有称名于世的贤人出现。从周期以来,已经有七百多年了。按年头来说已经超过了;按当前形势来说,也该有圣贤出现了。老天大概还不想使天下太平。)在经过多年徒劳的周游之后,孟子62岁结束周游生活。孟子于是退而著述,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同撰述了《孟子》一书。《史记》中说”偶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古代士人必须学习的“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非常重要的文献经典,《孟子》共有34685个字。

二、孟子是一个善辩的人,是个语言大师

孟子能够顺利地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很充分地表达出来,很准确,不枯燥,甚至充满了幽默。为了增强说服力,他善于使用排比句,如:“为肥甘不足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彩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与前与?”又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文中这样的排比句还有很多,读起来洋洋洒洒,有酣畅淋漓的之感。这种读书的快感只有亲自读了才能体会的到,就像甘美的食物只有亲口尝一尝才知道,就像美丽的风景只有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受的到一样。

孟子还善于使用类比,如“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话语很有文采,显示了他渊博的学问,敏捷的思维。孟子的话语中充满了正义感,显示了他一颗爱民如子的心,实在是让我佩服不已。如果我们当老师讲课也能这么有思想、有文采,那课堂该有多么生动有趣啊!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讲仁,指的是人的道德良知,而孟子把仁拓展到了实际的政治中,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王道”。孟子“仁政”的立足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统治者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的主张在今天的中国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国家领导人采取多种政策给老百姓谋福祉。如工人有退休工资;给残疾、重病、贫困的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给补助;现在农民种粮食作物不仅不收税还给一些补贴;无子女的老人住进敬老院衣食无忧;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贫穷、低保家庭、孤儿学校给提供一定数额的营养午餐费用.......

四、孟子的性本善思想

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才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五、《孟子》中有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讽刺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人。《五十步笑百步》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同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墦间乞食》讽刺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攘鸡者》讽刺那些不愿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的人。《校人烹鱼》寓意: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上当。但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实际调查,那么骗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学奕》告诫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楚人学齐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六、诵读《孟子》积累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经沧海难为水、尽信书不如无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以为是、茅塞顿开、当务之急、与民同乐、心悦诚服、与人为善、好为人师、好勇斗狠、洁身自好、乱臣贼子、救民水火、箪食壶酒、金声玉振、杯水车薪、始作俑者、独善其身、天下无敌、为富不仁、出类拔萃、事半功倍、揠苗助长、此一时彼一时、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明察秋毫、出尔反尔、赤子之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七、《孟子》中的激励性语言

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以孟子为榜样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

茅尧舜读后感 篇6

记起清江南织造曹氏四代宦海浮沉,没于曹雪芹。他过着从“粪土金银,弃掷珍馐”到“举家吃粥酒常赊”的生活,于是十年功成《红楼梦》。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中唐乱世,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曹雪芹和杜甫,二者同样以文学作品填充了命运的落差,创作出至今仍领风骚的文学作品。

杜甫的一生,有两个主要的矛盾推动着他文学与生活的进程,一是他早年入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二是他中年应顺应本性爱民还是帮助统治者削民之间的矛盾。

在作者冯至笔下的唐长安城是整饬、庄严的,然而家家户户红墙映着的已是夕阳。被国家富强之景翳眼的玄宗不知桑门害政,将社稷国运交托于佞臣,便与贵妃纵情声色,讽谏受阻,忠者见谪,信者被害,而当时蒙在“盛唐”政治上的便是阴霾。在后来驱使着杜甫诗载民间疾苦的一腔爱国热情、忧国思情在这时只被买买官职前为官之一次又一次的名不副实的选官考试和越来越窘迫的生活打击着,这说明唐朝在没有破落得要买卖官职前谋官之路就如老鼠洞――见则堵之,也使得他与李白相处时亲睹的其豪放生活与现时入仕无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他一边想念着李白,又一边不断予权贵以求官之诗,贫困与事业心注定杜甫无法潇洒。而此时杜甫的诗正如原文所说,“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与雄壮”。

杜甫诗风的变化与他人生矛盾乃至唐朝国运的转折在时间上是有重叠的,但是最前者首先起了变化。孔语“四十而不惑”,从杜甫的'诗歌之路的选择上看来的确如此。40岁写下的兵车行一诗开始,他诗的国土扩大了,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由受苦受难的百姓填充而越来越入木三分,导致这个变化的是“他由于进仕要求的失败认识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饿接触到人民的痛苦”。因为“君子不仕无义”而在入世与出世间拣出前者,又因为这个选择而悟得上述道理进而发生后来文学创作上的改变,看来杜甫本人虽然佛缘不深但他一生的经历总是规规矩矩的循了因果论。

“拜应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这是杜甫朋友高适临官场有感,但对于杜甫以往历历在目的何止是这冰山一角,对百姓的怜悯之词又岂止这三言两语?那时他44岁,身无一职,在县尉的乌纱帽前,却又不愿步高适后尘,然而当时唐朝的山河也即将要破碎在安史之乱中。后来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亡时期他又获得左拾遗一职,这个职位低得可怜得官职是皇帝身边负责上柬与荐良的。这样他人生的第二个矛盾(中年应顺应本性爱民还是帮助统治者削民之间的矛盾)出现了,像撞石钻土、喧豗不止的滂沱雨,虽然来势汹汹,但却为杜甫诗风改变这早已播下的种子得茁壮生长提供了机会。

对水深火热人民的无法割舍将杜甫从皇帝身边拉向群众,即使这并不是杜甫乐意的。一组诗篇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出现已可说明矛盾哪方占优势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终于,杜甫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的磅礴之气没有化成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浪漫与不羁,他点石成金的文采也不会化成近代作家们的刀枪笔杆,他的那条诗路就像农人咬牙忍着烈日,渔夫挺腰顶着风浪后最真实却有力的诉说。杜甫的诗撼人心扉,是因用笔的力度重似写史。

世界上许多文学家认为沙翁不是属于某个年代的而是像他自己的作品一样的永恒,但是即使这个信念再坚固,人们在研究和欣赏的时候也无法轻易的跨过时代与文字运用不一的坎儿,我们在研究杜甫的时候也是遭遇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篇传记终于让我停在以往一贯奔走着的驿道旁,稍将重点从分析《蜀相》中“自”和“空”是否可以换掉、《登高》的首联到底可以数出多少个对仗结构,移向真实具体的蓬乱的长安之春是如何让杜甫惊心、溅泪,移向拥洞庭胜状的岳阳楼上杜甫是如何因目睹战火而愁思不断,而这些都是走马无暇目及的花。

茅尧舜读后感 篇7

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

“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

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茅尧舜读后感 篇8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旧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这是冯志眼中的杜甫。人们都说杜甫的坚守,少年时不爱,爱时已非年少。而我刚过碧玉年华,仅仅初尝到杜甫的光芒。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他的光芒。他的诗篇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斩不断的联系。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过程与矛盾,超越了他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从而使唐朝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对杜甫的印象仅限于课本上的《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悲情呐喊让我觉得杜甫一直都是一个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一生穷困潦倒的愁苦“诗圣”。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没有如此刻板。

他也曾是“庭前八月梨枣树,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天真孩童;他也有“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豪壮;他经历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丰实”的盛世确幸;他暮年在草堂定居时,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闲情雅致。

读这本书时,“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随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以及他对人生信念的坚守,鲜活的映入我的眼帘。

杜甫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虽然他的家庭正在逐渐没落,但杜甫的童年不可谓是不幸运的。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人。杜预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子孙后代都以他为荣,杜甫也不例外。他曾多次在诗中对自己的这位祖先推崇备至。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创作的诗歌和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同为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这样的家学渊源也让杜甫十分热爱诗歌。

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像许多的文人志士一样,少年时期的杜甫也踏上了远游的行列。他经历了两次的漫游旅程,相比于为自己找活路的功利心,他更多的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望。这两次的经历让他初次接触到了生活。

在杜甫到长安的十年里,便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原本心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满腔热血,却遭到意外的双重打击。当时的玄宗已经成了一个糊涂天子,朝政大群全落在佞臣李林甫手中,他害怕新上任的文人不受自己控制,他控制了科举竟一个人未录取。视这场考试为唯一出路的杜甫因此备受打击,同时他任职奉天县令的父亲也去世,这给他的经济带来了重创,杜甫在长安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穷困。

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时常的暴力征兵让百姓的生活因为这暴虐的统治而苦不堪言。杜甫也在看到凄苦的百姓后写出了第一首为人民发声的诗歌《兵车行》。从此,他便成为了百姓的喉舌,讲述百姓被奴役的`故事。

苦难才刚刚开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着他的家人开始了流亡生活。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一路无数的艰辛。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杜甫得到了左拾遗这个职位,然而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得罪了皇上,又被贬官为华州司功参军。一路上杜甫又一次接触到了流亡的百姓,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映像,写下了留名万世的“三吏”“三别”。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亡成都,他借助朋友的帮助,开辟了一片草地,盖了一间草屋,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时常流离失所的杜甫心中净土,正是这里让他过上了一段安宁清净的日子。自己的日子固然清贫,可他也没有忘记关心百姓,他和他当官的朋友说要恪尽职守,爱护人民。

公元770年冬天,在湘江飘荡的一叶小舟上,杜甫发出他的叹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位一生凄苦飘零的诗人永久的闭上了他疲惫的双眼,生命终结在59岁。

一位伟大的诗人就此陨落了。

他的贫困是终日以藜羹度日,他身上的衣服寸寸都是补绽,他的疾病终日缠身,他看他的死期将近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忘记国家的灾难,他写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是怎样坚定又执着的信念,让他一直将自己目光聚向人民,为人明诉苦,为国家担忧。他时刻带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对国家安泰的希冀,对人民富足的憧憬,支撑着他劳苦艰难的一生。

“这个时代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着,我不在乎结局。”我生活在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我可能不会经历杜甫经历过的,但我也会面临困难和迷途,我希望当我走投无路时,可以也有杜甫一样的雄心,也可以像他那么坚定,什么跳涧猛虎金睛猛兽都可以在我坐怀不乱的威风中迎刃而解。

愿我们裘马轻狂,笑对人间百态。

茅尧舜读后感 篇9

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无论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因为陆地上再没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时候,他整整五天没有吃到一点点东西。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

读完了杜甫悲剧的一生,心情无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现了诗人病卧孤舟的凄凉景象。

然而就是这个凄惨可怜的人,却留下了珍贵的史诗“三吏三别”,留下来《春望》《赴奉先县咏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名篇。就是这样一个凄惨可怜的人,临死之前仍不忘忧心百姓的疾苦,担心国家的命运。

杜甫,始终是值得我们景仰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伟大的灵魂!

茅尧舜读后感 篇10

冯至的《杜甫传》一书,是在准备开课时偶然寻得。开课的课题是杜甫的《石壕吏》,诗中的杜甫犹豫、徘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石壕村中发生的抓壮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读懂“三吏”中的这一首,又何以走进杜甫的情感深处呢?于是,这本《杜甫传》便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讲到杜甫,总要同时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诗人之间的区别,《沧浪诗话》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从我的主观角度看来:于人,更认同青莲的飘逸豪放,于诗,则更欣赏少陵的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这四字评语,正是杜甫一生的艰难苦恨在诗句上的投影。从外部环境来看,杜甫生不逢时,中国正从历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国家不幸诗人幸,乱世中的颠沛流离,让杜甫吃尽了苦头,却给中国文学史献出一位诗圣。

然而从更深层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剧和艺术成就来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与诗人思想的独立性之间的互相挤压。这不仅是杜甫,也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苦苦挣扎的根源。

长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羡慕自由,又渴望官职。在唐代政治日渐走下坡路,人民不断被剥削的时候,杜甫开始关注民生。安史之乱让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让他拥有了接触民众的机会。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边时,他的诗变得“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但事实上,杜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后来杜甫被派到华州,他才“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从此,他开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过,杜甫终究是“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人民因为国家连绵不断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为了保卫国家却不得不这样,杜甫此时的矛盾已经不是关于个人,而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无限忧虑。《石壕吏》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杜甫传》的作者冯至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德语文学的学者。因此,从《杜甫传》中,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深情和严谨。全书篇幅不长,就十几万字,却是高度浓缩,决不掺水。据说《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毛泽东是每期必看,连载完毕后,毛泽东说:“《新观察》现在将《杜甫传》登完了,我《新观察》也不要看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甫幸好没有做上大官,没有做久官,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雄壮的诗篇。这从他秉持的理想来说也算是得其所哉吧?

茅尧舜读后感 篇11

杜甫是大家都知道的大诗人,都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同样杜甫也是一个特别传奇的人物。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帝王,都有正史记载,而文学家记载的相当少,但是他们留下的作品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在历史上的成就。我今天看了冯至的《杜甫传》通过部作品我重新认识了杜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诗人里面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写出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多么黑暗的通知下,那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

杜甫年轻时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自高自大,夸张甚于实质。当时就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傲慢的言行。他自己常说,他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他的书法胜过王羲之。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在文学上把屈原贾谊、曹植、刘祯都不看在眼里。从这里我能看出来一个放荡不羁,心高气傲的年轻人的张狂。这一点和李白也非常像,李白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而杜甫也有“会当云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杜甫早年成长在唐朝发达的“开元盛世”。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母亲在他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杜甫小时候经常生病,由于身体不好活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杜甫七岁开始学诗,九岁开始学书法,他不断地作诗、写字、学习。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洛阳附近,杜甫身受洛阳文化的熏陶,在他常常上树折取梨枣的年龄,已经由于他的诗文在洛阳显露头脚了。

年轻的杜甫喜欢出门远行,他喜欢结交好友,欣赏祖国的好山好水。杜甫漫游了十年,经历了不少秀丽和雄伟的山川,认识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后来“安史之乱”他看到民不聊生,官吏欺负百姓。这一段时间他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他开始关心平民百姓。于是他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杜甫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的诗句豪迈洒脱。尽管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他慢慢变得成熟。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不得不说杜甫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我们要做一个内心豁达的人。

茅尧舜读后感 篇12

在我的记忆里,您似乎每天都是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对年轻的我来说,这样的您太过沉重。在那些年轻气盛的日子里,我有意躲避着您。

在我的记忆里,您又是那么孤独、那么潦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怯懦的我来说,您的痛苦我无法承受。有些岁月只是太过浮躁,我的灵魂无处盛放。

在我读了马昭先生的《草堂春秋》、冯至先生的《杜甫传》后,我为我的无知而羞愧。我想对您说的太多太多。

我为您受过的贫挨过的苦而落泪。自经丧乱,奉先丧子,弃官华州;秦州卖药,身患疟疾;同谷境内,衣食无着;艰难蜀道,风雨草堂。流亡梓州,奔走阆州;成都幕府,受尽苦楚;流落夔州,老病一身;流浪荆州,苦苦挣扎;暂居公安,乘船岳州;潭州衡州,漂泊不定;病死湘江,巨星陨落。

您说:'我生若飘荡,何时有终极“。是啊,此后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过着穷苦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故乡的月呀,辗转在重重险阻的巴江蜀道上,静挂于浣花溪畔的茅屋上,等候在默默无语的湘江湖畔······

梭罗说,一个人放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房琯罢相,您上书营救,言辞激烈,触怒素宗,被放还。您放弃了安危,放弃了官职,却写成了著名的《北征》;弃官华州之后,“不爨井晨冻,无衣窗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虽然生活窘迫,但您的诗歌却获得了大量的艺术源泉,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可以说,一颗纯洁的心灵赋予杜诗不朽的灵魂;一个悲剧的时代造就了一代“诗圣”杜子美。

但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国家、人民、故乡,您始终惦念着、牵挂着。

公元760年,您离开了兵戈扰攘的北方,在成都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那浣花溪畔淙淙的流水,孩子们悦耳的笑声,老妻杨氏幸福的眼泪,水木清华,天上人间。正是: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您的心仍然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分明听见您对人民的怜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分明是您对故乡的思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分明是一颗泣血的老臣心。

其实,这么多年来,很多读者对您的了解也就止于此而已。实际上,对于国事,您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安禄山叛变,朝廷向回纥求救,您认为借用外族兵力评定叛变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在凤翔任左拾遗时,您认识到陇右防地空虚,情势严重。您说:西极柱亦倾,如何正穹昊?后来,吐蕃果然占领了一些要塞。另外,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能认识到“盗贼本王臣”、“丧乱死多门”、“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的社会现实,这样的认识足够深刻!

“心以当竹实,血以当醴泉”。面对权贵,您直言不惧;面对战争,您理性对待;面对邪恶,您痛心疾首;面对饥饿,您活下来;面对失去,您乐观豁达。这一切都源于一颗伟大的心灵,那里有坚定的虔诚的信念!

茅尧舜读后感 篇13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跟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是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红与黑读后感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欲了解更多关于“红与黑读后感”的资讯,请参考以下文献。透过作者的著作,我获益良多。读后感常带有个人色彩和偏好,或许本文也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启发,希望你会喜欢!...

  • w
    格列佛读后感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12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感悟和思考,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写13篇读后感。也许你现在感到无从下笔,不妨看看小编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读书心得吧。格列佛读后感 篇1  此书发表于1726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为主要故事,揭露了资...

  • w
    菊花读后感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11

    谈到“菊花读后感”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比较需要一读,你能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东西。读后感,有时候叫做读书笔记,通常是我们边阅读边记录的感悟,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应该把想法写进读后感里。 写读后感需实事求是,具体论述文章的观点和内容。...

  • w
    海子读后感范文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8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依据您的意愿,为您整理了一篇关于“海子读后感”的文章。阅读作者的作品时,常常会引发我们的各种思考。建议在阅读完后,我们可以撰写一篇有条理的读后感。那么,在写作品读后感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希望这些应用程序可以为您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

  • w
    见证读后感实用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9

    阅读完这篇作品后,你不仅会被作者的思绪所感动,还能通过读后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我们精选的“见证读后感”绝对让您不容错过,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 w
    蝶恋花读后感(范本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蝶恋花读后感”。要让生活更加丰富多样,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阅读。当我们读完一本作品后,内心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如果我们只是匆匆忙忙地读书,就无法写出一个合格的读后感。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的研究和学习有所帮助!...

  • w
    行人读后感(热门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5-07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13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行人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尊严》这篇课文,文中的哈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讲了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

  • w
    白衣渡江读后感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8-28

    读完一本书后,一定会有许多心得体会,现在是时候写下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永远的白衣战士》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衣渡江读后感 篇1  略读《孙子兵法》,似懂非懂,只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作者孙武,字长卿,他对...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