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乡愁观后感集合12篇

乡愁观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8-29

乡愁观后感集合12篇

2024-08-29 16:24:19

【#实用文# #乡愁观后感集合12篇#】阅读名著后的总结,尤其是读后感,是整个阅读体验的精华所在。我们应该细细品味,感悟其中的哲理和情感,让自己受益匪浅。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观后感 篇1

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人感觉到故乡是如此地让人牵肠挂肚。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的邮票让人感叹流逝的时光偷走了美好的童年。把母亲和邮票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老先生的童年一直有慈母相伴,而收集或者把玩邮票则是老先生童年的最爱。童年总是因为单纯,无忧无虑而让人难以忘怀。大多数人读到这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有美好童年的开始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童年不快乐的就开始羡慕老先生。

长大后那窄窄的船票和新娘联系起来,让人遐想那张船票引发了一段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许这个爱情故事伴随了老先生大半身。爱情一般发生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恋爱中的人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相信世界充满爱,往往把以前认为是恶的事物看成是善,同时变得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也变得特别感恩,甚至感谢上天赐给了自己生命。经历过爱情的人回首往事,细嚼当年的痴情、浪漫和甜蜜,感觉十分美妙。

后来写到老先生在母亲的坟头前祭拜,在与母亲两世相隔的事实面前,老先生十分无奈和悲伤。人生六苦里面就有伤离别,与亲人的分离造成的痛苦可见一斑。

最后老先生为大陆与台湾因一湾浅浅的海峡不能统一而忧伤,展现出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和解的渴望。浅浅的海峡与两岸六十年的分离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团结才能强大,让人感叹智慧的中国人不应该被这浅浅的海峡阻隔这么些年。期望两岸统一也表达出老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短的几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前后四句每句都把乡愁比作一个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并用我在这头和思念的人或事物在那头做进一步的描述(或者说是应答),这头和那头的呼应突出了老先生和思念的人或物之间的.距离,正是这时空阻隔的距离产生了无尽的乡愁。四句话的对仗也十分工整,让人想起唐诗宋词和对联的严谨。

最初读这首诗,是在电视上听温总理读最后两句,当时觉得这两句道出了爱国志士对祖国统一的祈盼。很快我找到全文细读一遍,发现这首诗浓缩了老先生一身的情感,童年、爱情、亲情、爱国情,婉婉道来,让人禁不住遐想诗句背后的故事,并对老先生人生经历中这些最难忘的情结产生共鸣。接着就迫不及待的再读一遍,才发现他表达出的这几种情结,原本就是当代普通中国人一生的经历。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文化,老先生描写的四个场景都让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童年的邮票让人想起当时邮票作为新事物被大众关注(连小孩也参与其中)的邮票文化。船头的新娘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用同舟共济来形容恩爱夫妻的爱情文化。在坟头怀念母亲展现出中国人追思亲人的祭拜文化。浅浅的海峡阻隔两岸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的统一文化。离乡的人乡愁,经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亲人的印象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故乡的文化被代代相传下来,这种文化常常让散落海外的华人子弟不辞万里奔波,到炎黄故里探寻祖辈的足迹,最终形成一种华人特有的寻根文化。

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诗,普通大众的诗,也是寓意深刻的诗,所以注定要广为流传。有人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要说人生如梦,岁月如诗。

乡愁观后感 篇2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简洁而有韵致的美让人感动,读完后对于诗歌所传递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体会,诗不长,却很意味深长,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乡愁观后感 篇3

“看了第一集《芙蓉镇》,第一感受好美啊~”“很难相信,倘若没有《记住乡愁》摄制组的艰辛打捞,任凭他们淹没、流失,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何等的损失”……点滴评价或许只是《记住乡愁》第四季的缩影,但“《记住乡愁》品牌”的确立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让观众感受更为浓厚的乡愁文化,《记住乡愁》第四季继续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展开。豆瓣用户“KaYA”评价道,“在《记住乡愁》第四季节目中,我看到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故事,远比在任何一部小说中读到的精彩。”

如《芙蓉镇》中,从一根“铜柱”说起,讲述了这一湘西名镇最易被人忽略的精神——吃得苦,霸得蛮;如《伯延镇》中,这一有着崇实传统的古镇,虽然平凡却不平庸,岁月无声洗涤,它脱去厚重的盔甲与壁垒,留下的是求真务实的品格;又如《万安镇》中,这个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古镇,精益求精的精神世代流传,成为万安人不变的生存智慧……各个古镇遗留的精神宝物,被当地人代代传承,而朴实的记录,画面的唯美,纯朴的文化,一同探索着民族文化精髓,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第四季《记住乡愁》中,每一处古镇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主持人的出镜讲解和采访总能唤起当年的种种,所言的乡愁,更多实则是前人留下的精神。一席方圆之间,古镇人们的纯朴与友善、诚信与团结、爱国与担当一一显现。

每一期节目都有着海内外华人记忆中共同的乡愁,每一座小镇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内核,每一帧画面都能勾起人们的思考。第四季《记住乡愁》中的每一个片段,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人口众多的国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把朴素道理运用于生活之中、坚守底线的普通人,才可得以平稳发展。

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30日至2018年1月30日,《记住乡愁》全球网络总点击量已达到23.55亿人次,其中,网络舆情数量达3.4亿次,官方微博传播4432万次,官方微信传播3170万次……也正是随着该节目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以及传统文化内核与生活的紧密衔接,《记住乡愁》节目被编入2017中考基础题,同时,还进入一些中小学校,被老师当作补充教材。可以说,当一档节目化成一堂堂“微型历史文化课”时,它也通过电视媒介改变着课堂教育和生活现实脱节的现象,给了孩子们一个鲜活的世界,唤起了学生们自主学习中华文化、关注社会与生活的激情,润物无声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植入人心。

乡愁观后感 篇4

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乖巧可爱的。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如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雀栗”与你一同分享。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花、鸟、鱼、虫。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成语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如: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容,教诲委曲,至夫斯极。”又如:他的气量大,几乎是无所不容。

乡愁观后感 篇5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总能悄悄勾起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妻子的不舍和国家的热爱。

整个小诗充满着音乐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还有四个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韵律之美。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少时,在外求学,和母亲用书信传递彼此间的挂念,用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到了中年,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还有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着两岸人民的交往。

作者没有用十分华丽的辞藻,气势磅礴的句式,却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将这种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印在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乡愁观后感 篇6

幽幽,何时归。

悠悠,心影碎。

一地幽兰,数不尽的惋惜。极目远眺,数不尽的哀伤。

安能故地重游呢?离你太远了,故乡!又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感叹呢?

小时候,我们依偎在母亲怀里,倾听着母亲清脆的歌声,甜甜的入睡,时时刻刻感受着母爱,在这种伟大的情感面前,我们悄悄地成长。

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缤纷的童年,独自在外闯荡。也许就是这种经历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余光中,还有他那流传最广、最为宛然动人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年少离家的他,时刻怀念着故乡,想念着母亲,那种积累在心底的思念,都倾注在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上。小小方寸,连着两颗彼此牵挂的心,这种思念,只有等到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才会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乡愁》可以窥见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对母亲,他心中好像总是觉得亏欠什么,是亏欠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乡愁,思念母亲。

成年了,结了婚,多了一份缠绵,多了一份期盼,与妻子的聚少离多,乡愁变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而这窄窄的船票,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怅然,又有痴痴等待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绵绵思恋,也是这种淡淡的哀愁,体现出了他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乡愁,思念妻子。

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退出了他的世界——慈母故去。坟莹上衰草累累,满野空旷。那一份怀念,那一份伤感,那一份无法倾诉的无奈,都撒作这一抔黄土,都化作这一方坟墓,生死两茫茫。如今,剩下的是他斑斓若星河的泪水。或许,他面对他母亲的那方矮矮的坟墓时,只有低头,因为,他亏欠了她太多。乡愁,思念离去的母亲。

而今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虽然这一切都是历史所造成的,但他仍在盼望,盼望着台湾能与大陆统一。因为,他觉得,台湾就像大陆的孩子,分离了太久,想要回归母亲的怀抱了,不要像他一样,知道珍惜的时候,母亲已经驾鹤西去了,等到母亲主动拒绝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却已无处寻觅。乡愁,思念祖国。

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横笛之声,可为什么他的人生充满了遗憾?他已经错过了太多,与太多想珍惜的人相隔一湾浅浅的海峡,可就是偏偏不能再有一步的接近。那湾“浅浅的海峡”,却隔开故土四十载,隔开亲人四十载!此时,这浓浓的乡愁,恰似一江春水,滚滚东流!所以他会不停地回顾从前,自己对自己不停地诉说着浓浓的乡愁。

戚戚,白首离。

凄凄,愁几许?

成语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如: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又如:她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

成语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如:《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又如:痛伤情,一抔黄土,高冢卧麒麟。——明·吾邱瑞《运甓记·蒋山致奠》

乡愁观后感 篇7

星期天,我读了粽子里的乡愁这篇文章。虽短,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从标题上就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看的过程中,用让读者有重重味蕾。使人想起家乡粽子的味道……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母亲给乞丐们发富贵棕的故事。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不由的有些忧伤,有些同情那些乞丐,他们真可怜啊!在看这个故事时,我都恨不得立马钻入故事中去,收留那些所有的乞丐。但在看完的过程中,我又在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穷呢?他们都做错了什么?而且,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来取。做乞丐的,或许有的并不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有的只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他们到底有什么罪过的呢?想着想着我就有些瞌睡了……

总之,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教会了我,做人一定要善良,不能有恶意,长大后好人就一定会有好报!

乡愁观后感 篇8

在南国暖暖的春阳中捧读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真正体会到了“读好诗文如饮醇酒,让人齿颊留芳”这句话的含意。席慕蓉将萦绕于心头的情愫,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让人沉醉,引人共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筑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起句比喻精巧,乡音如歌,如清远悠扬的笛声,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吹响,飘荡在游子的耳边,缠绕在游子的心房!试想一年四季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人紧接着用了第二个比喻:“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筑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时光流逝,故乡的轮廓在游子的脑海中是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心头便会因此油然而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仿佛与亲人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朦胧的泪光中看不清对方的容颜。此句竟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贴切。“离别后筑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写出乡愁的永恒,无论离开故土多远、多久,游子心中的那份思念将永远不老,永远鲜活如昨。品读全诗,我不由得为诗人精妙的连环的比喻喝彩!

余光中先生也曾作脍炙人口的《乡愁》诗,诗中用“邮票”、“船票”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恋。相比之下,我认为席慕蓉的《乡愁》更含蓄隽永,更意味深长。诗人用巧妙贴切的比喻、清新飘逸的文笔,抒发内心深处那至真至纯的乡恋。那字里行间洋溢的诗情画意,如迎面吹来的缕缕杨柳风,如浅香飘飞的幽幽香茗,让人心醉神迷!

乡愁观后感 篇9

终于又到了静下心来观看《记住乡愁》的时间了,伴着悠美动听的歌声,听着娓娓道来的解说,仿佛身临其境,这绝对称得上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嚼之有味,回味无穷,本集观看的是《记住乡愁》第四季第三集——《嵩口镇—急公好义》。

说实话对急公好义这个词还是感觉有点陌生,只知道它是一个褒义词,但又找不到太精准的解释,于是查了一下它的近义词,原来它的近义词很多:大公无私、济困扶危、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它的解释是:热心给大家办好事,肯帮助人,热心公益事业,这让我顿时豁然开朗,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嵩口镇和以前观看的芙蓉镇有相似之处,都是因水而兴的小镇,而且也是由商贸小镇蜕变成了旅游小镇,然而也有不同之处,本集优显伟大、高尚、更具影响力,具有无可代替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座被“义”字之风包围和浸润的小镇,而且世代相传已有上千年历史,正如片尾所说“义”是渡人的小船,“义”是一担救急的粮食,“义”是慷慨激昂的劝敌书,“义”是邻里间的诚信、互助,它的解释朴素无华,但是却是几代人用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换来的一方平安,一方幸福,“义”字之风吹遍嵩口镇的每个角落,人们以帮助他人为荣,给他人带去幸福为己任,成就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唤起人们的良知,它就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洗涤、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可以说我对“义”字不算陌生,也经常在手机上和电视上看到关于“义”字的话题,如义工、义诊、义演、义气,记得最早接触的关于“义”的词是“义务教育”,上学时书上赫然写着义务教育这几个字,记得小时候还问妈妈,什么是义务教育,妈妈说就是国家免费教学生知识,不收学费的,那是就对“义”字有了好感,再后来能看懂书时,还知道三国时曾有个“桃园三结义”还亲眼看到大街上的义务献血车,接头有大爱的人的义演,都让我有所触动。

在此,并不是显示自己多有文化,是因它确实勾起了我的回忆,如果没有这次观看机会,恐怕这些词在无机会拿到桌面上,很有可能随着年轮的增长消逝的无影无踪了,这让我有想起来一个词“后熟”,虽然字面上是指种子脱离母体,还需一段时间生理变化才能成熟,但延伸的意思是指有的人虽然离世了,但是他的事迹,他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好事,多年后仍被人重视,成为美谈,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就像藏克家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本片中的毛羽丰、张元翰,陈长仁几位主人公,虽然长眠地下数千年,但他们的事迹仍感动着他们的后人,让后世子孙以他们为荣,永远记录在家族史册中,关于义举、义田、义渡、义行、义务打猎、义务消防等等动人故事更是教育着后人。也成为古镇人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

如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似乎越来越冷漠、淡薄无情。每天百度上负面新闻也是很多,但是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现在也经常看到、听到关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的报道,比如为贫困山区孩子捐款、捐物,助资上学;在飞机上有人突发疾病,总会有人主动站出来去救治,现在的水滴筹,人们自发捐款帮病人渡过难关;在火场为救人献出宝贵生命的消防员;有的餐馆为马路上的清洁工免费提供热水、午餐;加油站工人用轮胎为流浪小狗做临时庇护所,还给配的毛毯子,帮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在马路上交警指挥交通的同时,还搀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

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都需要有最起码的良知,要心地善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会让我们知道世间有这么多至善至美的人物存在,正因为他们的义举,给人们浮躁的生活带来一点感动,给正在建立三观的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

我们从中虽然看到了自己渺小但绝不卑微,虽然坐不了伟大人,但可以做个阳光向上的人,做个内心干净、品行端正的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别人的难处,宁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如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能出去走一走,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山河,亲自去福州的嵩口镇看一看,和古迹来个近距离接触,闭上眼睛我仿佛置身于片头的优美画面中,清澈的溪水上一人、一篙、一舟在吱呀的摇撸声中多么悠闲、惬意!

乡愁观后感 篇10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观后感 篇11

读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绿涛,是那片群山。余光中先生用精短的文字写出了对祖国无限的怀念,而我只是对故乡太多的思念,却也是这支拙笔所能承受的。

家乡的山,不知从何时起牵动着我的心……

小时候,山是普通的,永远披着那件墨绿的纱衣。

我的家乡在高原,到处是山的海洋,像一座天然的屏障,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山,可能就是因为太常见,就觉得普通、太熟悉,便不懂得珍惜。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却没有答应她的挽留,匆忙离去,只留下她那黯淡的墨色背影,像一件纱衣……

长大后,山是神秘的,绵延而来却不知要走往何处。

我已不再是那个无知的女孩,各方面的压力重重压上来。终有一天我疲惫的坐在长椅上,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眼前的墨绿已不再普通,像那一位身着青衫的小姐,让人不由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来,怪不得许多画家喜欢画山。作家喜欢写山,因为她散发着国最古老的气息,庇护了我们一代又一代。

爸爸曾说过,祖先们是被人陷害贬到这大山里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座吧!山抚固化了他们的愤恨,平静了那颗争斗的心,吸引着祖先们而忘记世俗的隐忧。他们也为我们留下生存的印记,可能是眼前的这棵大树,也可能是脚下的青石板,透明的明月记下了这一切,饱满深邃。山给了流浪之人一个安宁的处所,给了后人一个神秘的身影。

而现在,山是神圣的,却不知从何时渐渐模糊了。

即将离开家乡,站在人来人往的月台上。这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人们不停地走着,来的脚步声掩盖了去的脚步,而去的脚步也掩盖了来的脚步,今夜的我已是它送走的第几批游子呢?月台是流动的浮土,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显示出了什么,或许是浮土焉能扎根……

踏上远行的火车,夜里隐约看见山在向我挥手,是挽留还是告别。再醒来已是午后,窗外是一末末绿影闪过,是山,正如我当初不肯为她停留一样,只是匆匆而过,而我,只是呆呆地望着。时间渐渐从山肩爬过,染红了那件绿衣,却又多了几分妖娆,最终仍被黑夜吞噬了。

再次醒来时,习惯向窗外看,山呢?我呼,竟像走丢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就这样,连最后的告别也没有对我说。就匆匆离开了。有时望着天出神时,仿佛会看到那模糊的身影,仍是绵延伸长,是伸向故乡的吧!

归巢的鸟儿到底是倦了,清叫了几声,便消失在山中,因为山,是故乡!

乡愁观后感 篇12

本文的主题是“乡愁”,但是文章并没有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或者煽情的句子来渲染思乡的情谊,本文所描述的乡愁是非常具体的一盘菜——“猪头肉”。

通篇写了作者对猪头肉的'喜爱,本文中“猪头肉”就像是一条线索贯穿了文章的始末:开心要去吃,不开心也要吃,无聊还是要吃,即便内心觉得猪头肉可能不是什么高雅的食物,即便对吃它略带害羞,还是依然喜欢。猪头肉不知不觉中伴随了作者多年,而这盘菜就像一个人,见证作者的青葱岁月,见证了作者的变化与成长,而作者对这盘菜也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后来,作者出国了,出门在外难免想家,想家的时候就会想到“猪头肉”这盘菜,然而国外很难再找到这盘菜,于是“猪头肉”也成了作者的乡愁。一想到猪头肉,就会想到家乡,想到曾经的点点滴滴,想的时候很暖同时想而不得却又使内心忧愁。

有时候,对于在异国他乡漂泊的人来说,最亲切美好动人的也就是一盘冒着油花的猪头肉,不高雅不精致不上档次,但是就像胡同里认识多年的老邻居一样,能让你放下所有的伪装和客套,安心的顶着油头在街边撸串,安心的在那一瞬间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乡愁观后感范本

    发布时间:2023-11-27

    这个独特的“乡愁观后感”一定能够给您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您是否正在为了撰写观后感而苦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优秀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我们的思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获取了一些想法和感受后,为了不让它们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观后感。在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所讨论的文章,才能真实地表达...

  • w
    最新不哭妈妈观后感集合12篇

    发布时间:2024-06-03

    不哭妈妈观后感 篇1  从让孩树独的格,其次就是关注孩的理健康发展,孩虽然很,但却有着强烈的尊,的他都看在眼,记在上,特别是当着外的不留情地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带来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点体会与家分享:  能有个好的学习、活习惯的养成是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先要让...

  • w
    观后感集合

    发布时间:2024-05-23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后感作文(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观后感 篇1  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官,走上工作岗位难免要遇到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这里的农村不是电视里五...

  • w
    女排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不仅如此,观看时我们内心也会有许多领悟。我们可以将观影后的感受表达出来,写成一篇观后感。这样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作品。如果您对写作某个作品的观后感感到迷茫,那么编辑为您搜罗了《女排观后感》这篇观后感,希望能够为您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 w
    圣经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24-03-26

    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关于“圣经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希望我们的阅读之旅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 w
    对话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24-06-18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12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话》防近视节目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对话观后感 篇1  近几年我们青少年近视的人变得很多,每天学习要用眼,看书要用眼,不是点夜灯就是做课件。  记得我家刚有电脑时,我已经...

  • w
    驾驶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24-04-10

    观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我们都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为了更深入地表达我们的想法,让我们好好写12篇观后感。但是许多人可能会苦恼于如何写12篇好的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安全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需要的人。驾驶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安全出行》...

  • w
    周瑜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23-12-16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喜欢那个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足智多谋而又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我也不例外。但是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同样让我记忆深刻,他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他和诸葛亮一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不是死在战场,而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那样一位英气勃发的英雄人物,留给后人...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