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合集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8-14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合集

2024-08-14 16:06:18

【#实用文#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合集#】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刑侦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1

格局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县司法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司法行政队伍离岗占编、“五个能力”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关于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离岗占编问题

(一)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干部提前离岗年龄情况:主要领导干部(正科级)52周岁,其他领导干部51周岁,一般干部不提前离岗。

(二)干部离岗占编情况:目前,县司法局共使用司法行政编制62个,事业编制9个。其中,县局机关司法行政编制18个(在职14人,离岗4人),基层司法所司法行政编制38个(在职29人,无人离岗),公证处司法行政编制6个(在职4人,离岗1人,空编1人),法律援助中心事业编制5个(在职4人,离岗1人),社区矫正办公室事业编制4个(在职2人,空编2人)。局机关、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离岗人员占实有人员比例分别为:22%、20%、20%。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和建议:一是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对我系统离岗人员做不占编制处理。二是上级部门根据司法行政实际,出台单列编制有关政策,通过允许提前退休、临时超编等办法腾出年级已大但尚未退休人员所占编制。三是完善轮岗交流机制,合理利用离岗人员,发挥其特长,解决离岗占编带来的一线工作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情况

(一)提升队伍建设“五个能力”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围绕推进跨越发展,优化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和“一村一顾问”工程,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法律服务。落实企业法律顾问政策,指导企业依法规避市场风险,助推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法律服务人员担当常年法律顾问500多家,参与办理重大涉法涉诉案件4起,接受群众法律咨询300多人次。

二是围绕平安建设,强化法律保障。以“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专家库和人才库,积极推进构建三级调解网络紧密衔接的“大调解”格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74件,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积极索刑释解教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水平,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截止目前,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30人,解除矫正607人,无一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三是围绕法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深入落实“xx”普法规划,积极推进依法治县。突出抓好与市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城镇等重点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县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充分运用法律服务热线、普法网站、电视报刊、短信平台等现代媒体资源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企业等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法治镇(街道)、法治村(社区)、法治学校、法治企业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举办法治宣传活动3次,出动宣传车20辆,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

四是围绕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法律援助。围绕移民安置、土地征用、城镇拆迁、环境治理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认真落实法律援助措施,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覆盖面,着力完善独生子女户、农村低保户、五保供养户及弱势群体的便民法律援助措施,推进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依法保障困难群众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全县法律服务人员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件,受援对象达90人,进一步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对市局在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是尽快统一工作制服。司法行政工作包括法律服务、法律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多个方面,涉及执法事项较多,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工作人员着便装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相关执法工作的开展。建议尽快争取相关政策,统一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着装,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干警政治待遇。由于县级司法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在职在编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同级工作部门(我局司法行政编制62个,在职47人;事业编制9个,在职6人。53名在职人员中副科级以上干部仅8人),干部职工得到提拔重用机会相对大大减少,干警政治待遇落实不够到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进一步提升干警经济待遇。整个政法系统除司法行政外,都有岗位(我县29名司法助理员补贴已于去年7月份发放到位,但是系统内其他人员享受不到任何岗位补贴。)、警衔等补贴,建议争取相关政策,落实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司法助理员、警衔等相关补贴,进一步调动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2

基层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平台,是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根据xx省老年学学会关于开展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调研的通知,我们确定在xx区开展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上百份、召开38场座谈会,进行调研分析,初步形成调研报告。

xx市xx区城乡绝大多数社区(村)都设有老年协会,据统计,现有基层老年协会56个,其中,在80年代成立10个,在90年代成立的xx个,在20xx年以后成立的33个。现有会员人数11293人,为老年人口数的49.45%。在市、区党委、政府和涉老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各基层老年协会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近年来,一些基层老年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治安、调解纠纷、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组织文体活动、为老服务等活动,达xx457人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社会反响很好。

调研座谈中,反映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合法身份待认证:由于对老年群众组织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民政局社团登记条款繁杂和老年协会自身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全区56个基层老年协会中,仅有12个老年协会向民政局登记或备案,大部分老年协会都没有进行注册登记,没有合法身份。

2、经费来源无保障:老年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费、自主创收和社会捐助,不确定因素多,资金十分有限,难以开展活动。据统计,56个老年协会近三年年均活动经费为65万元,平均每个老年协会仅1.16万元。大部分基层老年协会还没有得到政府承诺的活动经费,即xx府办86号文件中按各社区老人总数“每人每年不得少于30元的标准下拨活动经费”尚未兑现。

3、硬件设施太简陋:近年来,市老年基金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一些基层老年协会添置了一些器材,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大多数老年协会只能利用祠堂、宫庙、仓库为活动场所,仅配有电视机及简单的运动器材。狭小的场地、简陋的设施,已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4、活动效能不显著:由于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政策未落实、经费无保障,各基层老年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56个基层老年协会中,47个老年协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外,有9个协会处于一般状态。

20xx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六十五条、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人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新修订的《老年法》增加了老年人可以依法设立自己的组织并开展活动,这些规定处处彰显立法的民生情怀,为推进基层老年协会的法律化、规范化建设做出了法律规定。

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老年社会组织、推进老年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1、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是做好基层老龄工作的需要,要如同抓稳定发展、抓和谐建设那样来抓好老年工作。加强基层老年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团结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在建设美丽xx,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落实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等相关文件精神,建议市政府就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基层老年协会的主要职责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加强对老年协会的组织领导。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由市老龄办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基层老年协会章程》,各社区(村)老年协会根据《章程》制定协会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促进基层老年协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4、简化手续注册正名。由市老龄办与市民政局协调,制定方便基层老年协会注册登记的章程,如:取消注册资金限制、简化注册手续、免收注册费用、放宽年审要求等,使每个基层老年协会都具有合法的社团身份。

5、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xx府办86号文件《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按各社区老人总数“每人每年不得少于30元的标准下拨活动经费”,并将其纳入市、区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老年协会的经费来源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划拨幅度应逐步提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资助,促进基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6、整合资源为老服务。以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为契机,将其配置与老年协会原有的设施(如图书室、健身器材、电视机、活动室、运动场地等)有机整合,以解决场地不足、器材简陋等问题,同时也可避免重复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老年人服务。

7、强化功能发挥效能。整合社区(村)关工委、老年学校、老体协等基层老年组织,组织老年志愿者队伍,实行“一个班子、多个牌子”,合署办公,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效能。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开展老年工作,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专长,组织力所能及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美丽xx、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单位和家庭购置的车辆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自2004年至今全国新增驾驶人员近一半左右,这无疑给社会新增许多 “马路杀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也成为继债务、婚姻案件之后的第三大持续上升的民事案件,而且这类案件普遍存在执结率低的现象。

我院通过对本院20xx年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和调查,针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难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相关数据

××县人民法院20xx年执行立案共230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立案共计46件,占总立案数的2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共52件,88.5%的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强制执行;新收执行案件结案率约47%,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结案率约为21.7%;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总标的为389.068万元,而结案标的为104.72万元;此类执行案件牵涉到的当事人为200人次。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反映出此类执行案件的如下特点:

1、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件占法院执行案件的较大比例,且有上升趋势;

2、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低,赔偿基本需要依靠法院强制执行;

3、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执行难度大,执结率只为平均结案率的一半左右;

4、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赔偿标的较大,牵涉众多当事人,造成执行工作难以开展;

5、执行期限较长。本院有80%以上的案件执行期限超过三个月,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成为“骨头”案件,久执未结。

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其他法院和本院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情况的数据分析来看,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分析

(1)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大多是自然人,有经济能力的,在交警部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一般会调解解决。经交警部门调解未果,出具责任认定书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被执行人经济状况普遍较差,赔偿能力相对较低。且事故不仅造成申请执行人一方伤亡,被执行人一方也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因此,面对超出被执行人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履行能力的巨额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金,被执行人根本无力偿还。

(2)交强险强制实施后,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本应包括保险公司,但由于基层法院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车辆多为几次转手、车况不良、准报废车辆,甚至手续不全而无法办理保险;或者由于车主的侥幸心理,导致保险公司在案件中的缺位。即使保险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其往往也不认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而是按照行业标准或内部规定重新计算,计算后的数额一般会减少10%—40%。这部分权益的争取又需要车主通过诉讼与之解决,使交通事故执行案件案上加案,执行过程旷日持久。

(3)有些个人或者个人合伙出资购买车辆,为了服从管理部门对营运车辆管理的要求,将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营运,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车辆挂靠。因此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就经常出现一些专门从事经营挂靠业务的汽车运输公司,而这类公司往往从案件发生后就不见踪影,法人变更电话号码,企业变更工作地点,根本无从寻找,更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前的执法状况分析

(1)前期处理期限较长,客观上导致了法院执行的被动。由于受处理程序的制约,道路交通人身赔偿案件首先必须经过公安交管部门调解处理,且处理期限一般长达数月,公安交管部门在处理时往往只能依职权对车辆予以扣留,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无法进行控制,客观上为部分被执行人伺机转移其他财产提供了便利;在案件进入法院审理、执行环节后,出现了义务人除被扣车辆外无其他财产可供诉讼保全或执行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经过交管部门调解和诉讼程序,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的时间,车辆在交管部门的保管场所环境较差又多为露天停放,价值迅速贬损。所剩不多的价值还需交纳高昂的保管费用,以××为例停车费为20元/天,车辆保管费用一般需数千元。再扣除评估拍卖所需费用,基本就所剩无几。更不用说有些外壳受损较重的车辆根本无法变现。

(2)进入诉讼程序后部分法官缺乏执行意识,就案判案,造成执行难。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诉讼到法院后,有的当事人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及时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法院则依法采取了保全措施。而有的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认为案件诉讼到法院就是法院的事,法官又未尽到提醒义务,该保全的财产既没有通知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亦没有依职权进行保全,这就给肇事者创造了转移财产的机会。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外部执行环境

(1)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诚信意识,规避执行情况严重。义务人在法院判决偿付高额赔偿费用后,往往迅速将保险公司理赔的商业险转移,采取转移、隐匿财产或者躲避在外的方法来逃避执行,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客观上造成执行人员无法通过采取强制措施来敦促其履行义务,使执行通知书变成“逃跑通知书”,给执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申请人大多缺乏基本的诉讼常识,对诉讼风险的认识不足,对法院执行的期望值过高,普遍存在着“案件到了法院,法院肯定会帮我全部执行到位”的认识误区,对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过分依赖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能及时申请诉讼保全,在执行中也未积极配合查找侵害人的财产线索,只是一味地认为只要官司打赢了,立案申请执行了,法院就能够把钱送到他们手中,而忽略了实际执行中的困难和风险,而一旦希望落空极易造成与法院的对立。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委托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执行,效果也并不显著。××县地处温厚高速公路旁,为交通要道,每年有大量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温厚高速公路××段,因此很多申请人、被执行人均在外地,××县法院无法执行只能委托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执行。但因被执行人居住地也不稳定,跨区域性和流动性大,委托执行同样难以发挥作用。

四、解决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1、从立法方面,增加有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内容

(1)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责任主体的法律规定,决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时对赔偿主体的确定,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执行。特别是对于车辆在挂靠经营、承包经营、出租出借,擅自驾驶、受雇驾驶、职务行为驾驶、无偿搭乘等情形下责任主体分别应如何确定,应有明确的规定。避免不同法院之间,或同一法院不同案件中,发生确定主体的原则不一致,出现主体漏判、误判的情形,从而影响到判决的执行。

(2)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管辖,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是由事故所在地公安机关处理,当事人一般都向事故发生地的法院起诉。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此类案件也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实践中,受害人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的几乎没有。而此类案件执行本身就较难,加上委托执行也难,造成了一些案件原审人民法院无力执行,被申请执行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不愿执行。因此,可以考虑修订有关此类案件管辖的规定,直接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使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更便于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有利于案件的最终执行。

(3)执行交通事故车辆的保险理赔款项和执行中拍卖、变卖、抵债的车辆过户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人民法院在执行保险理赔款和肇事车辆时经常遇到阻碍,应从立法上对执行肇事车辆的保险理赔款和执行中拍卖、变卖、抵债的车辆的过户问题作出规定。此外,已经颁布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的交强险,投保数额有限,对一些较大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在实践中,完善和调整。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4)建议完善委托执行制度。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委托执行制度发挥作用不大,导致异地执行问题突出。

2、在执行前的执法活动中,充分考虑日后执行工作的延续性

(1)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因为当事人的文化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比较淡漠而引发的,要使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要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使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深入每个公民心中。

(2)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一是公安部门可责令肇事者交纳足额的事故保证金或提供有效担保,提示受害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二是公安部门可积极收集肇事者及车主单位联系方式、车辆保险情况等信息。三是公安部门应大幅降低扣押车辆的停车费用。四是加快公安部门的事故处理程序。五是加强车管部门对车辆的查控力度,法院采取的限制过户查封方法,难以实际控制车辆,车管部门应在验车和日常管理等环节配合法院对流动车辆及时控制。

(3)加大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力度。法院应在诉讼保全中切实加强财产查控,同时可在公安机关事故责任认定准确的情况下,根据受害人的申请及伤情治疗的需要,及时裁定先予执行治疗费,保证被害人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在长期的诉讼和执行中导致车辆价值贬损以及被执行人员无法寻找,缓解以后的执行压力。

3、加大执行力度,采取多种执行措施

(1)在执行中,执行法官要使用规范用语、文明礼貌,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换位思考,缓和矛盾。要细心留意每一个执行细节,巧挖每一条执行线索,强化执行中的人情味,从根本上防止和避免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2)对没有一次性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但履行义务的态度诚恳,而且有持续履行义务能力的被申请执行人,采取灵活的执行方法,促使执行和解。充分考虑让双方共同生存和发展,积极做好申请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切实可行的还款协议,并监督协议的履行。

(3)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曝光;大胆适用搜查令,给被执行人造成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压力;对有财产而拒不配合执行的被执行人,坚决采取拘留、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有履行能力而长期逃避或转移、隐藏财产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

(4)对于经查实确无偿还能力且又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要说服申请执行人,先中止本次执行程序,待被执行人有能力偿还时再恢复执行。同时,动员无偿还能力的被执行人近亲属代其履行部分义务,减轻被执行人的压力。在被执行人赔偿相当部分款额后,动员其执行权利人达成和解,达到使执行权利人减免原执行标的,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

(5)建立受害人救济制度

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对那些生活困难,而被执行人又确实无履行能力的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在经过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实施救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条款规定了救助基金,但对救助范围限制得比较狭小和严格。由于执行法院直接面对当事人,对其经济状况比较了解,故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法院提出的救助建议决定救助,加大对经济困难的受害者的救助力度,拓宽救助基金的来源渠道,防止因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济而引起社会上不稳定因素产生。

随着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从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除了更好的发挥交通、交警、司法等部门的协调职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完善法律规定,加强和发展保险事业,加大交通强制保险的额度,拓宽交通强制保险的范围,分散交通事故个案风险,是妥善解决这类案件的有效途径。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4

一、与侦查监督有关的上访案件的特点:

1、受到不法侵害后投诉无门情况下四处上访告状,“一稿多投”,期望值高,要求急切;

2、少数上访人情绪偏激,接待处理难度大;

3、反映问题相对集中,大多数与自身切身利益有关;

4、反映问题大多性质严重。

5、反映问题既有正当合理的一面,也有超出法律、法规不合理的一面。在与侦查监督有关的上访件中,反映问题均是事出有因,所以百分之八十提出的要求合理,但出于对法律法规的一知半解或曲解,处理要求上随意性大,不合理要求的占受理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二、产生此类上访案件的原因:

(一)凸现司法机关自身的问题:

1、群众观念淡薄。个别部门和执法者对工作不负责任,人浮于事,或处置渠道不畅通,使原本简单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有的问题涉及两家执法单位,但相关单位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见利而动,遇难题就“踢皮球”,使群众状告无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心理上便由不信任进而产生对抗情绪,由此引发上访告状;有的则是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而对自身问题不能正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而且容易引发群众上访。

2、自身素质不高。有个别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政治敏锐性,面对当事人或来访群众,竟忘了自己的职责,不是做正面的引导工作,却鼓动群众越级上访,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充当“专家”、“高参”;有的则对上访者态度恶劣、粗暴或者互相推委,将其拒之门外,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导致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降低;还有的形式上了结了案件,但对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解释工作不到位,心中的疙瘩未解开,没有做好善后工作;还有的一味拖、等、靠,直至上访人的合理要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解决,引发其上访不断。

3、办案力量薄弱。与侦查监督有关的上访案件,往往是案件本身办理难度大,有些案件的落实阻力大、困难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在思想上多少都有些畏难情绪,怕办不好,怕惹火烧身,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只管批阅,很少过问办理结果,很少督办,批过了也就算完了。因此,领导不问,办案人不办,人为的造成一些涉法上访人员重复上访。实际工作中,侦查监督部门承担了部分处理信访件的职能,但事实上侦查监督部门由于工作头绪多的客观原因,存在着警力捉襟见肘,干警素质有待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解决。

4、质量问题突出。凡是涉法上访案件,大都在质量上存在问题,或是证据不扎实,办案人员在侦查阶段把证据没有收集到位,工作不细、不实,取得的证据似是而非,经不起公诉检验,或是程序不合法、违法办案,或是法律条文发生变化,或是因其他因素干预,凡此种种,大都造成案件质量不高,诱发了涉法上访案件的产生。如:戢某的姐姐在一次与人争吵后是死于家中。侦查机关及时调查后基本排除了是被控告人殴打致死的事实,双方在村级组织及公安机关的调解下,达成了死亡经济补偿协议。事隔二十余天后,戢某称有证据证明其姐姐死前确实被人殴打过,要求公安机关验尸查明死因。因证据发生了变化,公安机关在对证人询问后,没有及时核实证据的真伪及证明效力,在随后的尸检中仅仅排除了非毒物致死,但属生理性病变死亡,还是外因所致的问题,不能确定。公安机关的侦查失误及草率,使戢某的控诉请求无法得到满意答复,导致其连续不断的持续上访。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肩负的职能越来越重要,任务更加艰巨,要求不断增高,尤其是基层工商工作,是工商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又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缩影,靠基层工作来体现,其工作的好坏不仅反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果,更体现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执法公正的工商执法队伍是当前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消费安全的重要保证。

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工商干部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基层工商干部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队伍年龄偏大。自从1996年底工商机构改革开始至今没有进人,只是暂时安置了3名退伍军人,属事业工人编制,不具备执法资格。现在基层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致使基层工作朝气不足,冲劲衰退,工作创新服务理念跟不上,凭经验、凭习惯办事的多,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二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时期市场监管执法的任务,现有的队伍素质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同志在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步履维艰,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承担责任和职能的差距仍然很大,执法水平和效能不高,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是队伍思想观念不新,工作作风不扎实。由于素质的影响,导致大家不愿意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大多是应付了事,以至对时代精神理解不够,思想观念转变缓慢,不能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束缚,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有的同志借口工学矛盾突出,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既是读了书、看了报,也只是一知半解、浅偿辄止,没有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或者不联系实情,不切合各自实际,照本宣科、断章取义,甚至片面理解和歪曲上级的精神,等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1、注重学习理念。我局注重更新干部的学习理念,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营造“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处处是学习的场所、时时是学习的机会”的浓厚氛围。在保持了十余年的“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法”学习的基础上,我局因时利导,坚持以专为主,一专多能,培养能够执行方针政策掌握执法办案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层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局还将紧贴实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在全局掀起学业务、比技能的热潮。在岗位练兵活动中,我局将既要求干部职工牢记其履行岗位职责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又要求干部职工不完全拘泥于书本之中,开展实际演练的竞赛,活学活用见实效。

2、整合执法资源。我们选择一批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操作能力的业务骨干充实一线监管执法力量,按照“小局大所、精局强所”的方针,做到执法重心下移,确保分局人员占局全体人员的比例为70%以上,机关内设机构实行一室多责、一人多职的运行模式,既统一高效又确保运转灵活。对分局管理区域基本上按照经济区域划分,避免分局之间存在管理区域犬牙交错、管理对象不明确的现象。

3、强化分局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下放给分局的职权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我局对具备条件的分局委托其行使有关职权。例如在登记注册方面,我局已将个体工商户的注册权和字号名称核准权下放到分局。

4、强化信息工商建设。关键在于以国家或省级工商系统开发符合法规要求,结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经济户口、市场巡查、商标广告等业务监管软件,在此基础上,发挥信息化监督的作用。从增强信息化应用入手进行“经济户口”管理。采用电脑输入、效能监管等有效方式,按照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统一操作规范,认真做好户口认领、核实建档、电脑信息库的建立和数据补充、“一户一档”等一系列工作,做到对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事项、生产经营状况、违法违章情况“了如指掌”,充分运用“网络联动、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户籍化管理。

5、实现动态跟踪监管。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对辖区个体户、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动态监管巡查。要建立巡查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定期巡查相结合,做深做细巡查工作,在巡查中发现案源、在巡查中处理投诉、在巡查中搞好服务、在巡查中追缴规费、在巡查中落实专项整治,切实摸清“底数”,消除监管盲区,消灭监管死角,确保执法到位。

6、按时按量完成规费收缴。我们采用“三步走”方法做好规费收缴:首先是组织人员开展实地调查,了解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再根据掌握的基础资料进行集体定费和电脑收缴;最后,综合运用巡查力量,结合定期不定期的日常巡查,对辖区个体户缴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追缴。通过“一摸、二定、三查”,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切实做到既不多收、不乱收,又不少收、不漏收。

三、基本对策和建议

(一)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变革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意识,严峻的现实需要我们有警醒的头脑和前瞻的眼光,需要我们有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改革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四区”战略目标,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好今后的工作思路,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发展,提高监管的权威性,促进依法行政,实现监管执法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大力气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真正沉下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努力使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工作有一个新的气象。一是崇尚求实作风。求实就是要求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少说多做,少疑多做,少评多做。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扑下身子到企业中去,迈开双脚到实际中去,摸清企业和个私业主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希望什么、反对什么、从而自觉地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办事情、看问题、做决策,切切实实地为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三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说到底,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工商管理也不例外。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监管就是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涵,更新服务手段。全面增强企业对工商的向心力。要在原有的为企业和个体户办理执照、冠省名、申报商标注册(创品牌)、合同解忧、办理抵押物登记、进行行业规范和为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在提供投资方向和投资信息,帮助建立信用资源、营造无形资产等方面提供服务。四是要弘扬敬业、勤业、精业即“三业”精神。在工商工作面监着历史转换的时期,有的同志感到今不如昔,充满了忧愁、畏难情绪,这说明了我们干部对工商职能变化不甚了然。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刷新职能、振奋精神,要以工商事业为荣,爱工商、讲工商、颂工商,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精益求精,扬起工商的强手、把握工商的利器、擦亮工商的窗口、高举工商的旗帜、再创工商的辉煌。

(三)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教育和培训。

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根本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如果政治不坚定、方向不明确就很容易犯错误,犯大错误。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不是高调,而是基调,如果没有这个基调就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行为准则和目标取向,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大家要经常扪心自问,入党为什么,掌权为什么,工作为什么等问题,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顾大局,识大体,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明辨是非,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是抓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切实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执法监管水平。坚持不懈地抓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干部学好法,用好法,做到执法到位不越位,依法作为不过为。把学历教育、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成人教育等形式,拓宽在职干部学习教育渠道。要组织每日一题,每月一法的启发式学习活动,结合当前形势,紧扣业务工作,督促干部职工学理论,学文化知识,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是坚持在职培训,重视学以致用,鼓励自学成才。以在职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以业余、函授、自学的方法,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广泛开展工商法律、法规和办案技能比赛,组织现场观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启发干部职工自觉学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采取能力,学历与晋升、晋级相挂钩等各种鼓励措施,褒奖各类专业尖子,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其次是提高学历层次,拓宽培训专业,培养业务骨干。有计划推荐一批年纪较经、思维敏捷、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提高学历培训。努力培训一批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又要有目标造就一批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一要抓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廉政意识,自觉廉洁自律。二要抓重点部位。继续抓住“案、费、证、照”等重点环节,突出治理“吃、拿、卡、要”和“三乱”等违纪问题。要强化窗口部位,重要岗位的权力制约,健全内外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三要抓正反典型。典型的教育作用很大,既要抓清正廉洁的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又要严厉查处执法腐败行为,起到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切实做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四要抓源头。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切实做到从制度上防范腐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当前,我们结合“机关效能提升年”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抓好队伍教育,整改队伍中的一些不良习气,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依法行政,认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红盾增添新的光彩。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6

社区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基层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市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连续多年通过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为全市社区建设充实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比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街道以《条例》未将社区工作者明确提出而拒绝社区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请。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煤火费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各地方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现实生活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些社区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与收入不能成正比,影响了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外地的大学生社工,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租房等实际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重,很多大学生社工虽然有奉献基层的热情,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近年来,市区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作任务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还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影响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仅看重当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缺少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同时,目前社区工作者没有非领导职务增长机制,而一个社区的领导职务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缺少晋升机会,一些大学生社工认为在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区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而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确定,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社工由此认为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热情与投入程度。

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在人们眼里都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学生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社区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脚侦缉队”的层面,认为社区工作不如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体面,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工作对比,难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后,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较大,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工没有经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历练,对于经常性的加班、值班偶尔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加之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往往会产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思想。

五、基层经验比较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

社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目前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经验很少,对社区及居民情况了解也不多,让他们直接到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区居民对新进的大学生感到很陌生,对他们处理纠纷及服务社区的能力也大多持质疑与观望态度,而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让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建立足够的信任,才可能继续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学生社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将来能够独挡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有序

目前,XX市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目前来看,这一文件规定比较宏观,没有细化的配套文件,各区和各街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自行规定,造成不同区、不同街道之间政策差别很大,有必要出台全市统一的.配套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在国家对社区工作者身份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将社区工作者划定为社区事业编,作为一种独特的事业编制存在。一来社区工作者的所有经费均由财政负担,此举不会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二来可以将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明确下来以安定人心,三来在管理上便于参照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执行。

2、提高薪酬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XX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今年2月份则达到了5.3%,8月涨到6.6%,创三年来。考虑到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因此对居民生活影响更大。去年全市社区工作者调资后,社区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只有职务年限补贴每年增长50元,相比物价涨幅来说,远不能保证社区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确保在不大规模统一调资的情况下其工资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长。

3、建立职级体系,提升发展空间

目前,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务一共只有3级,即一般工作人员、社区副职和社区正职,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员的职位上干一辈子。为了给社区工作者更大的晋升空间,可以考虑借鉴公务员制度和警衔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比如将职级划分为16级,一般工作人员对应1-8级,社区副职对应5-12级,社区正职对应9-16级,采取3年晋升一级职级的方式,保证在社区踏实工作的低职务人员也有晋升到更高职级的机会。另外,在明确社区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时,也可拿出部分职务定向招考社区工作者。

4、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优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博客等渠道,宣传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塑造他们的良好形象,展现他们的良好风貌,尤其是要让居民群众逐步了解、熟悉、信任大学生社工,树立大学生社工在居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社工中的一些优秀代表,为其他人员树立标杆和榜样,让大学生认识到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工学历水平高、知识储备多、操作技能熟、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扬长避短,让其在工作中与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优势互补、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增强他们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

5、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由于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社区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大学生社工的理论基础好、总体素质高,只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用,他们就可以很快成长起来。为此,一方面,要在社区搞好传帮带,提高大学生社工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社工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从全市层面每年规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在组织上可以市、区分级组织,从而分类、分层地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社区工作期间有所得、有所获。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7

调查目的:

分析大学生犯罪原因以及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8日—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

高校、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

老师、法律工作者、干警等。

调查方式:

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在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对大学生犯罪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之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薄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我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

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

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

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通过此次的调查访问,说明犯罪趋向年轻化,高智能化,高科技化,为此呼吁社会对于年轻孩子,在学校里的普法教育和回到家里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父母的言表、家庭的环境、孩子成长心理、社会的大环境。众多因素铸就将来孩子是否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要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8

利用今年暑假的时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已毕业的部分学生。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总结一下毕业生的经验、感受,并以次为借鉴。

被调查人数共计376人,成功调查并记录在案的的共188人。在18个区县中,重点以朝阳、海淀、东城、西城、怀柔几区。总体讲,我院代表的调查人员表现优秀,圆满完成任务。同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也反映几个方面的不足,找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入点,以便我们加强改善。

调查进行不顺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掌握的毕业生信息不够准确,使得我们在联络毕业生时遇到不少困难;

(2)时间安排不当,我们去采访的时间有时会与对方的工作时间或活动相冲突,使得调查不能顺利进行;

(3)毕业生所在地较为分散,调查时间紧迫;四是有些毕业生态度不佳,对我们这次活动不与以配合。虽然如此,这次活动收获仍是颇丰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积极配合我们,反映了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交际中需要重视和注意的。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本事欠佳,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2)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不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不得当。

虽然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可是我们仍无法忽视那些值得我们骄傲的闪光点。参加调查的学生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经过那些毕业生,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遭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我们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对自我的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学院对我们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学校供给毕业生的资料,没有学院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忙,我们就无法开展调查工作。在此,我们对给予我们莫大帮忙的学院领导和教师说一声:教师,多谢您。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们的调查人员多了一次与社会充分接触的机会,增强了在校生的社交本事及实践本事。活动的成功,为我们下一次调查做了较好的铺垫,为建设我院完美的明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9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个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三类对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南靠长江,有7只自然埭,37个村民组,总耕地5298亩,人口4273人,其中党员108名,6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87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99.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北部,紧临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个村民组,总耕地3845亩,有1400户,人口3218人,其中全员劳力1410人,党员116名,5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418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62.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南部,南靠长江,有4.5只自然埭,26个村民组,总耕地3286亩,有931户,人口2156人,其中全员劳力1068人,党员65人,4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615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79.6%,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经济侦查工作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内地富余人员向沿海地区急剧流动,这种转移和流动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工。近年来,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得其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这是社会转型期的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我校外来工子女就学现状,更好地营造外来工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就学环境,我校关工委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以及实地参观等形式,广泛听取学校领导、教师、外来工及其子女、退休干部、热心该问题的各阶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外来工子女就学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当前全校外来工子女就学的现状

随着外来务工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历来认为,外来工子女教育不仅仅是读书问题,而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问题,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生问题,应当责无旁贷地加以解决。目前的整体情况是,学校已经基本解决了外来工子女“有书读”的问题,为外来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为外来工子女就学提供有力保障区教育局,把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逢开学伊始,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实行“三到

位”。我校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报名时,在提供户口簿、暂住证、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实行无门槛入学,即使上述证件无法及时提供,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子女先入学后补办,乃至变通,做到一个不少。在教育部门直接指导下,我校围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注重贴近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就近入学、全员接收的原则,接收外来工子女入学。

(二)学校帮扶,全力以赴,为外来工子女就学营造关爱氛围相当一部分外来工子女由于迁徙到新谋生地,环境迥异,缺少父母引领关爱,学习相对后进、甚至有一小部分性情孤僻。我校关工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入手,大力营造关爱外来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1、帮思想。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校采取结对交友形式,营造一个宽松友善、充满亲情、弥漫关爱的氛围,帮扶他们过好思想关,树立信心。如:学校教导处采取“2+1”结对形式,由一名班主任或课任教师和一名品学兼优的本地学生与一名外来工子女结对,进行思想帮扶,做到多与外来工子女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进行家访。母失管造成的`空虚,小林同学逐渐融入到全班同学之中,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2、帮生活。由于外来工子女的父母收入普遍较低,他们的生活比较困苦。学校针对这一状况,多方筹划筹资,帮他们度好生活关。如学校利用“六一” 节组织外来工子女开展专题活动,为部分外来工子女赠送学习用品。

3、帮学习。针对外来工子女学习上的衔接不顺、知识漏缺等情况,学校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进行拉平补齐,千方百计地发掘特长、挖掘潜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如:教师充分理解外来工子女处境,结合他们自身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文体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第二课堂无偿为外来工子女补课,不断拉近与同班同学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上进心。在校就读的一批外来工子女都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成绩

二、外来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从这次调研情况看,学校非常关注外来工子女“有书读”的问题,为外来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做了大量起步性、开创性的工作。外来工对学校的帮扶基本上是满意的。

但在调查中,从我委调研课题组的角度看,我们发现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如:从接收外来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来讲,因为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信息不全、政府投入教育的财力人力不足以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机制未能有效建立等情况制约,许多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又如,外来人口不稳定,教育管理困惑。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极大地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是外来工子女教育面临一大难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经济调查报告集合

    发布时间:2024-06-12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经济调查报告 篇1  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掌握我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搞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镇产业组织、结构...

  • w
    经济调查报告(分享13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

  • w
    作业调查报告合集

    发布时间:2023-12-13

    经过深入的研究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编辑了“作业调查报告”,在平凡的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时常撰写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在写报告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的能力可能会得到提升。...

  • w
    食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13

    关于“食品调查报告”的知识,你是否已经掌握得很充分了呢?不管是在上学还是工作的时候,报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编写报告能够督促我们及时总结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报告呢?在这篇文章中,您将找到您所需的答案,快来浏览一下吧。...

  • w
    服装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28

    总的来说,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进行探索的过程,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下一项工作。我们都需要撰写报告,而报告的内容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每篇报告只能有一个主题。那么如何写报告呢?为了您的方便考虑,我们进行了“服装调查报告”的编辑。我要强调的是,这个编辑只是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所面临的困境,仅供参考!...

  • w
    质量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18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品质量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质量调查报告 篇1  中国xx研究所和xx公司色织厂共同研制的新产品——防静电仿毛华达呢,已试生产出。织物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纺织工...

  • w
    信息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23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需要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展调查,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教学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信息调查报告 篇1   第一部分  ①引言;  ②概述;  ③研究背景和意义;  ④研究方法和角度;  ⑤研...

  • w
    专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2

    工商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科。经过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应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有广泛的知识。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当前,随着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据相关部...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