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细菌美术课件

细菌美术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16

细菌美术课件

2024-06-16 16:37:24

【#实用文# #细菌美术课件#】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细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细菌美术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设计对照试验,对试验结果做出合理预测和分析;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项统一的观点;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养成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与营养方式;细菌的繁殖;巴斯德“细菌实验”的再次探究。

三、教学难点

巴斯德“细菌实验”的再次探究。

四、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引导探究法、自学指导法

学法:资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侯老师的疑问:干涸的池塘中下雨之后就会有鱼,这鱼是如何来的?是自发产生的吗?

过渡:其实,人们对细菌的产生也有类似的疑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细菌有关的知识。

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2、学习细菌的发现

指导学生看书P58:思考

①、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了细菌?②、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对你有什么启发?

过渡:虽说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存在,但是细菌究竟从何而来,人们并不清楚。其实关于细菌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久,而且前几天还让我郁闷了一把。

3、实验探究:细菌究竟从何而来?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五我在家煮了一锅排骨汤,由于到朋友家去玩,到周日才回家。结果不幸发生了,我发现放在空气中的肉汤就这样自然变坏了。我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肉汤变坏的呢?你们说说是什么原因?(学生:是细菌)肉汤中的细菌从何而来呢?(空气)我把锅盖盖的很好呢,细菌怎么会进去?!我觉得肉汤中的细菌是肉汤中的物质变来的,细菌是自己产生的。您们觉得呢?(空气中的细菌跑到肉汤中的。)

过渡:现在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好通过实验证明究竟谁正确。你们准备怎么证明你的想法?现在讨论一下。(一会之后,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老师补充纠正。估计学生会照着书本上的来讲解。)

补充问题:①、你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的?自己想出来的还是看书本的?——看书本的同学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的更清楚;自己想出来的记忆更牢固。②、肉汤装好之后要不要对装置加热处理,为什么?——要加热处理,防止实验器具上面有细菌存在,排除干扰。③、两个装置,你预计有几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它们分别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肉汤都变坏,则说明细菌是自发产生的;若只有敞口瓶变坏则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空气中的。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吧。(演示PPT)确实如大家所说,肉汤中的细菌是空气中的细菌落入之后形成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细菌的产生,那么你知道哪些细菌呢?

学生表述。

4、学习细菌的形态、大小

教师:出示PPT,展示几种常见细菌,指导学生对细菌按照形态进行分类,细菌分几类?

学生回答。教师再展示几种细菌,及时练习。

教师过渡:我们现在通过画面看的细菌都很大,其实这都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的图片,比实际放大了好多倍。细菌个体本身很微小的。

学生依据PPT学习细菌的大小的知识。

教师:刚才了解了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你还想了解关于细菌的哪些知识?

5、学生自学书本,完成自学知识导图

6、将学生完成的知识框架图进行展示、交流,学生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讲解你所学到的关于细菌的知识。要求:①、每讲一个关于细菌的知识点讲完之后再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②、一个学生讲完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③、最后教师再辅助PPT展示,补充纠错,加深学生的理解。

7、最后,教师小结。学生完成黑板的板书补充。

8、布置作业。P61:1、3

细菌美术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舒肤佳的广告视频。生:观看、产生好奇为什么要洗手。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勤洗手?”;“手上的细菌肉眼能看到吗?”

引入课题:细菌(二)交流合作、探究讨论1.细菌的'发现师:提出问题

①谁最先发现了细菌?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②细菌的来源,谁给出了正确解释?③巴斯德怎样演示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④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为什么?

⑤通过巴斯德的这个科学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细菌的发现、细菌的来源、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师:巴斯德曲颈瓶试验FLASH演示

师:小结荷兰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细菌的来源给出了正确解释: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细菌的形态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个体特点?用什么观察?②细菌有哪些形态?

③细菌是独立生活还是共同生活?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师:出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师:小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4.细菌的营养方式师:提出问题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生:推测和交流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原因。师:播放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师:小结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5.细菌的生殖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靠什么进行生殖?②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个人卫生?

师:展示细菌的生殖视频,推测细菌的繁殖公式1个细菌繁殖的数目=2n(n为细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数)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师: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提出问题

①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不会死亡?②由芽孢萌发成细菌是一种生殖吗?③细菌有哪些结构使它无处不在?

④细菌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的原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师:播放细菌形成芽孢视频

师:小结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上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细菌几乎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生课堂效果测试: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3)细菌的形态有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__状。(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

(5)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桃树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桃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是独立生活B、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能否进行呼吸作用D、生命活动是否消耗能量

(6)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A、冬眠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C、形成芽孢D、形成生殖细胞

(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讨论交流,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5、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选题上面向实际教学问题,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重视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细菌美术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导入】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导入:假如地球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今天让我们走进郑也夫先生的《细菌的启示》来寻求答案。

【作者介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革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11自然段):认识细菌。

第二部分(第12~19自然段):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内容分析】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5、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6、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7、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特色探究】

8、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小结主题】

1、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2、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寄生的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这种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第二课时

【认知阅读】

一、复习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严密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递进式

二、检查字词

反刍( )   繁衍( )

喷嚏( )   砥砺( )

不卑不亢( )  不瘟不火( )

【理解阅读】

三、继续研读课文。

1、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

2、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3、大量引用数字,使本文演讲极具雄辩。作者运用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四、分析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

举例子:第4段,举例说明细菌的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

列数字:第3段,用数字说明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分类别:第1段,分类说明五大类生物在地球上的作用。

作比较:第8段,用数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

打比方:第15段,用打比方说明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

五、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请发挥想象,写出一段话。

细菌美术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美术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

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细菌美术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细胞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4、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难点分析:

细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以上内容,其中包括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技能训练’。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细菌菌落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从结构特点上推测出其营养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以后的《真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舒肤佳的广告导入新课,学生可以看到广告上小朋友手上的细菌,让学生对细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电视上常常播放的广告让学生感到熟悉,把抽象的细菌现实化。

(二)、讲授新课。

1、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学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知道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本节内容

出示问题:

(1)细菌是如何发现的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3)微生物学之父是谁?

(4)细菌有哪些形态?细菌细胞由哪些结构构成?

(5)细菌是怎样繁殖的?怎样抵抗不良环境 ?

3、教师: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是谁

学生:列文虎克

教师:他是怎么发现的?利用什么?

学生:显微镜

教师:白板展示列文虎克当时发明的显微镜并和现在的显微镜对比,说明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并再次提问,细菌是原来就存在在生物圈的,还是自己又产生的?

学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说明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说明“鹅颈瓶实验”

教师:讲述巴斯德的实际,并提问,通过对巴斯德的这个实验的学习,大家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教师:适当总结,并说学习也是一样,应该脚踏实地。教师:白板展示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让学生直接观察细菌。提问,细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它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类,是哪三类?

学生: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师:白板展示三张形状的细菌,并分别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一道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细菌的不同形态

教师:通过大肠杆菌这个原来学过的单细胞细菌,引出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研究细菌的结构

教师:展示、汇报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生物)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教师:重点讲解荚膜和鞭毛,并强点,他们不是所有细菌共有的.。

教师:白板展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让学生们归纳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不同

学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教师:重点强调不是没有细胞核,而是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并出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知道学生通过对植物细胞营养方式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细菌是“异养”,异养有两种方式:腐生和寄生

教师:重点讲解腐生和寄生。

教师:细菌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学生:分裂

教师:播放细菌分裂的视频,让学生只管感受细菌分裂的可怕。并出示一道数学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看视频。之后算题,得出一个比较大的数目之后,认识到勤洗手的必要性。

教师:细菌分布的广泛除了和分裂速度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还会形成什么?

学生:芽孢

教师:大家听一下,老师说的这句话对不对啊?芽孢是细菌的生殖体。

学生:不对,说明,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体,而是细胞的休眠体,它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还会再繁殖出新的细菌

教师:学生归纳,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学生: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而 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三)课外拓展: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外科医生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防止医生呼气时将细菌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都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医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结构 形态 营养方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小学美术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10

    教案课件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资料,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编写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教案也是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的重要基础。对于想要了解“小学美术课件”的同学们,赶快来阅读这篇文章吧,但请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使用!...

  • w
    创意美术课件经典

    发布时间:2024-06-08

    创意美术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滴彩吹画的方式自由创作,乐于欣赏油彩自然融合,晕染后的肌理效果。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透明尖嘴瓶,油画颜料,水,湿毛巾,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油水分离作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 w
    中班美术课件锦集

    发布时间:2023-11-13

    为了为您提供这份“中班美术课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案课件在老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所以需要老师认真设计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供您参考!...

  • w
    民间美术课件6篇

    发布时间:2024-01-14

    请阅读由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你编辑的“民间美术课件”,相信你有能力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教案和课件的编写你并不陌生。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w
    花美术课件汇集11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您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吗读一遍“花美术课件”吧,如果您需要再次阅读此页请第一时间收藏!...

  • w
    花美术课件(汇编6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为了便于您阅读,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编辑了这份精简易懂的“花美术课件”,建议您保存以备不时之需。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工具,但老师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意写写就可以的。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的基础。...

  • w
    幼儿美术课件系列六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不能草率地书写教案课件。只有精心撰写教案课件,才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各个知识点。要想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为您推荐的“幼儿美术课件”将让您相信您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您在阅读中获得新的发现!...

  • w
    美术课课件(集合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2

      教学重点:  1、积累成语和对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中”的“成语运用、积少成多”。  一、成语运用  1、师讲笑话导入课题:同学们,这是亮亮给爸爸的信(投影出示)。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