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9篇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13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9篇

2024-06-13 14:41:08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具及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菜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泸定桥”风貌,播放歌曲,教师画外音: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谱写了中国历“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

二、问题生存预设:

1、师:课前,同学们都仔细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告诉老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自读诗歌、完成学习菜单

1、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把诗中描写看到的句子用“……”划下来;把诗中描写想到的句子用“~~~~~”划下来;把诗中描写心情的句子用“ ”划下来。然后完成学习菜单。

(二)学习第一节诗

1、师:刚才同学们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

2、师: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你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什么呢?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

3、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谁愿意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导读,师生齐读。)

(三)学习第二节诗

1、师: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看到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理解“强渡”。

2、师:那我们的红军在强渡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的第2小节,划出相关的语句。(遇到的困难:一根根铁索密密的弹雨敌人的火网)从这些词语中你又能体会到了什么呢?

3、师: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强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形吧!(课件播放示意图播放时代背景介绍。)

4、师:同学们,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我们的红军必须强行渡过泸定桥,才能顺利北上抗日。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强渡的呢?(攀着、冒着、冲破等)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具有英雄顽强,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师:多么危险的情形呀!英雄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奋勇强渡,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练习读这一句话。指名读。

5、师:英雄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奋勇强渡,你们想亲眼去目睹他们强渡泸定桥时的激战场面吗?(看视频),看完视频短片,相信大家对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更加敬佩,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呢?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第2小节。

(四)学习第三节诗

1、师:在这次强渡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这场战役真可谓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桥上显威风。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不仅想到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情景,他还想到了什么呢?

2、师: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的第3节。你们从这里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3、师:除了诗中写到的这些,诗人还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美好的景象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勇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祖国的安宁、祥和;勇士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勇士们用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是怎么做呢?(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着英雄的土地上。)指名读这句话。相机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全班带着敬意之情来读这一句。英雄的红军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祥和、繁荣昌盛,也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激、缅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节诗。小组读、齐读第3节。

(五)学习第四节诗

1、师:站在铁索桥上,诗人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遥想红军当年在这里英勇无畏的战斗情景,又想到现在人民在这里幸福生活,诗人的心情怎样呢?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回答?(汹涌激荡)“汹涌激荡”是什么意思?当年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曾浴血奋战过,追忆这些,诗人心情汹涌激荡;想到现在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想到祖国的和平盛世!诗人的心潮更加的汹涌激荡!让我怀着汹涌激荡的心情来读一读诗的二、三两节。指名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2、师:站在铁索桥上追忆过去,诗人心潮汹涌激荡,看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诗人心潮更加汹涌激荡!这时再放眼看看眼前的二郎山、脚下的大渡河,所看到的景色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对比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诗人汹涌激荡的心情。

3、师: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潮汹涌激荡!他情不自禁地要高声歌唱。齐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诗人要高声歌唱什么呢?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齐读第4节。

(六)背诵指导

1、师: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这里的人们格外珍惜。这些情景令诗人心情汹涌激荡,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怀念之情来背背这首诗吧。先在小组内试着相互背一背,然后指名背,最后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

四、拓展:

1、师:长征胜利以后,许多作家、诗人等写下了一篇篇壮丽的长征诗篇。你知道有哪些呢?毛泽东同志也写了一篇的诗词《长征》来歌颂长征中英勇奋战的勇士们,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赞美之情齐读这首诗。

2、师: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先烈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

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

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

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师提示词语,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请同学说一说相应的词。

(1)近义词

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别)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界线(分界)分辩(辩解)沉思(深思)

(2)反义词

清晰(模糊)软弱(坚强)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

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古仁人”思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

读一读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品味、欣赏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希文,宋朝家、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莫做迁客骚人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2、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猫入题,引出母鸡。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出示词语:反抗 欺侮 凄惨 慈爱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聋子  鸡雏儿 一撮儿毛

师: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就有着浓郁的“京味”,这也是他写作的风格。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1)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3)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初读感知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态度的句子,用“  ”划出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4、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四、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

(1)自由读第1-3段,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越多越好。

(2)交流讨论,教给方法: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叫声烦人,接着再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词感悟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放手让学生抓重点词感悟第2、3段。

抓“欺侮、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抓“发了狂、聋子也被吵得受不了”,体会用夸张的写法写出母鸡的居功炫耀。

(4)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讨厌的三个方面,这叫做“总分结构”。

师: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

(5)师:后来他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他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

2、品过渡段,体会感情的转变

(1)出示课件:“可是,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要求:加上关联词,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改变了心思。

我( )改变了心思,( )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2)总结阅读方法:这是一个过渡段,这之前老舍先生是讨厌母鸡的,这之后又转变成了什么?在感情发生转变的时候,用上过渡段,这也是写作的方法。

3、品母鸡之长,体会母爱

(1)这是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的母鸡,所以作者一向讨厌。可是,后来,作者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2)课件出示中心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学生读句,找出关键词:老舍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谁能抓住重点词来读?

(3)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再去用心地读读课文的5至8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

(4)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深深的母爱。

勇敢、负责:

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慈爱、负责、辛苦:

句3: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句4: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了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句5: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5)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当之无愧是一位( )的母亲,一位(   )。

(6)引导学生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中心句。

(7)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8)对这样一位母亲,一位英雄,我们还讨厌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五、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

老舍先生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六、体会写作方法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

七、作业拓展,课外延伸

1、积累好词佳句:把文中自己欣赏的词句摘抄下来。

2、推荐阅读:屠格涅夫的《麻雀》。

板书设计:

16、母鸡

无病呻吟 负责

讨厌 欺软怕硬 不敢再讨厌 慈爱 敬佩(母爱)

居功炫耀 勇敢

辛苦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会读查字表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从小萝卜头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学习的教育。

【教学难点】

从小萝卜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CAI小萝卜头的图片师:你们知道他吗?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生想象小萝卜头生活的环境CAI。

4、就是在这里,小萝卜头度过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的故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现在请大家翻开书77页,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关于小萝卜头的哪几个故事?

3、指名说,师指导归纳小结。

第一个故事1—13自然段:小萝卜头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第二个故事14—16自然段:罗伯伯和车伯伯被特务杀害,小萝卜头沉浸在悲痛中。

第三个故事17自然段:小萝卜头跟黄显声将军学习。

三、导读感悟,体验情感

1、生快速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想想:小萝卜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用﹏画出描写环境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小萝卜头学习的句子速度快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在旁边用1、2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b、小萝卜头认真念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直到把这14个字默写下来。

c、重庆是个大火炉,七八月份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趴在地上写呀,算哪;没有纸笔,妈妈在床头地上铺了一层土,小萝卜头就用一根长钉在上面写写画画。

四、小结:

故事读到这里,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革命的诗。

2、看影片。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习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从3、4、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习,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④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

⑤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那甜蜜的心情、那流露出的甜蜜的笑容等。)

⑥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家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2)第6自然段

①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感觉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让山川充满生机;它还滋润了什么?

②小结;

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了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2——6段)

7、当当小诗人。

太阳公公还知道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谁来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

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让()。

8、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师引读第7段)他最爱小朋友了。他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

2、师: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爱着太阳,你能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吗?引导读8—13自然段。

3、让我们读出来吧,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太阳倾诉吧!

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读好“太阳,你好!”

4、你还相对太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二、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2、太阳公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写下来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发布时间:2023-08-14

    一些想法总是在我们心中没有定数的时候出现,我们可以将其整理好并记录在我们的心得体会中。如果我们能向别人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彼此更加了解,增进感情,如何动笔开始写心得体会呢?“小学语文阅读心得”是好工具范文网花时间整理的内容,期待这些资料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工作或学习经验祝愿成功!...

  • w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11篇

    发布时间:2023-12-16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阅读培训活动的,通过听专家讲座,看优秀教师上的观摩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看了专家的讲座,才知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理论知识是多么的匮乏;看优秀教师上的观摩课,才明白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有多远。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体会:一、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即课堂上要注重阅读教学的实...

  • w
    阅读课教学反思合集(7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在大量资料中小编挑选了一篇非常实用的“阅读课教学反思”。经师难遇,人师难遇,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教案。教案可以确定教师教学实践。如果您能从本文中汲取一些精华那就是我所渴望的!...

  • w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锦集

    发布时间:2024-01-14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曙光乡中心小学 陈晓夏  课型:整本书阅读 课题:《城南旧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 1.掌握...

  • w
    日语阅读课教学计划集合六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是时候安排时间来准备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也在为编写教学计划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篇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日语阅读课教学计划 篇1  学情分析:  g k 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才。  教学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

  • w
    小学语文站课件分享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重点推荐“小学语文站课件”相关的顶尖文章不容错过,阅读本文后您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 w
    2024课外阅读课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8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课外阅读课设计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

  • w
    防溺水课件小学9篇

    发布时间:2023-05-13

    教学目标:在同学们遇到他人溺水等危机情况下如何进行快速反应。并且还要加强安全的游泳意识知识目标:对防止溺水注意安全的观念进行加强,从而更加注重同学们各自的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一、得以一场合适的开场白开始这一课同学们在假期尤其是暑假的时候,通常都会结伴到游泳池,小溪,海边去游泳。但是大部分同学对游泳的安...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