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04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2024-06-04 08:30:19

【#实用文#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导语:《望岳》,作者杜甫,共有10首,《望岳》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如何能在教学上引导学生?下面是小编提供《望岳》的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1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

(二)朗读诗歌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古筝曲)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配乐)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岁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七)背诵古诗。(齐背)

三、拓展 补充《春望》,试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望》--形象高大,已经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

《春》--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四、布置作业。

写出《春望》的赏析感言。(100-200字)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

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

望岳

三、教学过程:

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作者简介:(屏幕)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

3、指导朗读:

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

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

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

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

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圣”乃极至也。无人能敌。中国文化史上的孔子孟子都是圣。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句超乎寻常?让你感受与众不同?再读:

读出赞美之情——前三联

读出期盼之意——最后一联诗人都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望的呢?

诗言志,诗中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境深远。表达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诗句中我们并未看出他科举落地的失落,正是眼前的泰山给了他神奇的力量,而他给了泰山以精神的光芒。使这句成为千古名句。

“诗出于人,有子美之人,而后有子美之诗”。人们常说心中有笔下才有。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杜甫?

斗志,渴望,志向远大。(登了山顶不仅仅是他的志向,对人生充满远大志向)可见写此诗时的杜甫正是充满人生豪情的年轻时期。也正是想要实现远大抱负踌躇满志的时期。

他的远大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也有济世苍生的情怀。杜甫一生各种求官之道都试图找过。他曾给当时的尚书左丞前后的韦济写过两首诗以求他的援引,韦济虽然赏识杜甫的诗才,但没能给他以实际的帮助。此时他已在长安求功名三年,结果处处砸壁,素志难伸。他一生最大的官就是左拾遗。才一年左右。(武则天时设的,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并荐举人才的。白居易也做过左拾遗) (屏幕)杜甫人生四个时期

总结全诗。

总结:今天我们再读望岳,不仅感受的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的崇敬。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它被誉为写泰山诗的绝唱,以后很多人写泰山诗却无人能敌。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大有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杜诗在上头之感。

全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然美与人格美合二而一的优美境界。让我们再读全诗。体会作者是斗志豪情!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背景简介

2、朗读诗歌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

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七)背诵古诗。

(八)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

请大家看到课本的注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

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五、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地理位置

颔:登楼怀古伤时

颈: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暗写时局,悲从心来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5

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不单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式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在前面学过《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的基础上,再加上初中的《望岳》《春望》《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杜甫的人生经历与诗歌风格已有大致了解,那么杜甫流浪夔州重阳登高而写的《登高》一诗,就要继续在单元教学目标“理解诗意,进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在朗读吟诵中提高对不同时期杜甫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从而进一步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对“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意象的理解,疏通诗意,把握诗歌悲壮的情感基调。

2.通过深入吟诵和小组合作交流,体味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揣摩诗歌意象,疏通诗意,把握情感基调,体味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难点是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分析法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杜甫晚年几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不毛”之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本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诗歌《登高》。明代学者胡应麟说,《登高》当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清代学者和杨伦也曾评价说《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登高》。

二、初读文本,共同感知

1.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本诗。

2.悟读:学生带着情感体悟个读。

3.尝试为本诗划分节奏,再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

4.鉴赏诗歌,整体读完后都会对诗歌的情感氛围有一个把握,我们通常称之为情感基调,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悲壮。

5.律诗的常见结构为“起承转合”,“转”往往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行语意宕转,为尾联蓄势。那么,在本诗的“转”上,诗歌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前两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后两联写诗人登高所感。

三、细读文本,品读语言

1.下面我们细细读一读本诗的首联和颔联,也就是诗人登高所见,来品味其中的意象,并请大家谈谈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以及喜欢的理由。

明确:“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意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2.请大家先看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3题,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过,《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层意思,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颈联十四字呈现给读者的并非是孤立的八层意思,而是一股感情的洪流,是悲叹暮年老病漂泊而兼具追忆平生的意味,不宜拆开来孤立理解,从而消解诗意。

3.结合最后两联,请大家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消愁,却怎奈潦倒,以致需要停杯。

诗歌的后两联一下转到诗人的个体命运上来,呈现出一个“潦倒”的、年老多病穷困忧愁的诗人形象。

4.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全诗谈谈。

(1)“落木”能否换成“落叶”?

明确:“落木”从屈原《湘夫人》的“木叶”转变而来,更古雅,更有体积感,更能显出悲秋的沉重心情。 (黄庭坚“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萧萧”“滚滚”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不只写出叶与水之“声”,也写出叶与水之“形”———“萧萧”显出落叶众多,“滚滚”显出江水浩大;不仅写出秋之“形”,也写出秋之“神”———既萧飒苍凉又寥廓壮大。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且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功业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

(3)有人说“无边”“不尽”“万里”“百年”等字是无用的“冗字”,你怎么看?

明确:这些字并不是冗字,去掉这些字就丧失了阔大的时空感,并且丧失了悲凉感慨一唱三叹的意味。

四、体味“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吟诵和细读,疏通了诗意,把握了感情基调,也对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有了深入的体味,也许对胡应麟和杨伦对《登高》的高度肯定有了些许了解。接下来,我们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尝试背诵,我们再进一步来体味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PPT呈现:“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杜诗提要》)一般认为,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对杜甫诗歌《登高》“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

首联颔联写景

颈联尾联抒情

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拓展阅读杜甫的其它诗歌作品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色彩组合绘画登高的意境。

2、继续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颜料(咖啡色、黄色两种,红色、黑色、蓝色等)、粗细不同的笔

2、知识准备:登高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每年的重阳节,爷爷奶奶们都要登高,你知道什么是登高吗?

2、小结:重阳登高既是健身,更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高雅的社交活动。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登高”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引导幼儿欣赏图中人们登高的`情景。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先用蓝色颜料画山,留出石阶的地方。

2、用深浅不同的咖啡色画石阶。

3、在纸的角上画红色的、扇形的太阳。

4、用深浅不同的黄色画太阳的光芒。

5、添画树和人。

(三)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的时候注意画面的安排和整洁,并且不要留有空白。

2、幼儿大胆、有序地绘画

(四)、展示评价

展示登高图,请幼儿说说喜欢哪幅作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7

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电子白板软件录屏,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辅助教学的短视频、音频,通过网址链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学会正确朗读诗歌。

2、在微课程的独立学习中,完成进阶测试题,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3、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目标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微课课堂,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什么是“知人论世”,并且通过“知人论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PPT1-2)

二、听读,初感知

(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初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PPT3-4)

(二)听完了范读,大家是不是发现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分别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欣赏诗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它的意思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关于杜甫,同学们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创作历程,可分几个时期吗?对,共分四个时期(PPT6)下面就请大家点击这个链接:xxxx,去具体了解一下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历程。(如不能连接网络,预设超链接PPT15-17)

(二)同学们,此时你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们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课本下的注释了吗?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接着我们来关注《春望》的写作背景,也请看到书下注释,其写作背景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再听,悟情感

(一)带着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再次观看并聆听这两首诗的朗读视频。请大家细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感受它们不同的感情基调。PPT9-10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你体会到了吗?

五、自读,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理解,随着音乐,感情朗读《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最好读两遍呢。PPT12

六、小结,明学法PPT1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杜甫的两首古诗,了解到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请大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品读杜甫的第三首诗《石壕吏》。

诗歌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隧道,通过它我们与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们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今后请多一些诗歌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Ppt14配乐结束微课的学习。)

今天的微课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打开本课的“进阶测试”,自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祝学习愉快,再见!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8

一、导语设计

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问:古今评家认为陈与义“喜仿杜甫宏阔之体”,诗风如老杜“宏伟苍楚”……除了颈联外,请再结合诗中意境作简析。

五、课堂小结:陈与义与杜甫相同的人生现遭际,同时都有机会登临名胜-----岳阳楼,都为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是历史的巧合。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二、 指导学生自读诗文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1. 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四、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问:古今评家认为陈与义“喜仿杜甫宏阔之体”,诗风如老杜“宏伟苍楚”……除了颈联外,请再结合诗中意境作简析。

五、 课堂小结

陈与义与杜甫相同的人生现遭际,同时都有机会登临名胜-----岳阳楼,都为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是历史的巧合。

六、 布置作业

杜甫进课堂活动总结 篇10

一、导入

介绍泰山:

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1、读书和壮游时期《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哀王孙》、《春望》。

3、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微课堂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16

    这里有一些关于“微课堂活动总结”的实用信息,对范文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众人普遍观点认为,范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范文如何巧妙地组织论点和例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提升逻辑写作技巧,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 w
    知识进基层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26

    航天知识宣传总结活动近年来,航天事业在我国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为了深入推动和普及航天知识,提高公众对航天事业的认知和了解,我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知识宣传总结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详细的宴会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以及未来的前景,以此提高大众对航天事业的认同感...

  • w
    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3-09-15

    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强烈推荐“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希望您能从中获益,为了不遗漏信息建议您将本页地址添加到收藏夹。我们在很早甚至是学生的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文档,范文作为一种学习和参考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其作用和价值, 熟悉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文书,让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轻松。...

  • w
    微课堂分享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25

    我在教育网上发现一篇标题为“微课堂分享活动总结”的文章,内容非常详尽。每天我们都需要提交和传阅许多文档,通过查找和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写作中的文学结构和技巧。希望您能在未来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 w
    2024进博会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08

    进博会活动总结 篇1  今天,风和日丽。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车去参观永安博物馆,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大红色的门,门上有很多的铆钉,在往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文庙”二字。左边贴着历届高考金榜题名名单,光荣榜单上的名字分别来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学子...

  • w
    三进活动总结9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本文整理了多种与“三进活动总结”相关的信息,你对出色的范文了解有多少呢?当需要应用范文模板时,范文就成为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老师和指南。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将它收藏起来!...

  • w
    实践课堂活动总结14篇

    发布时间:2024-04-10

    总结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评价和描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写总结可以帮助将零星、肤浅、表面的感性认知提升到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因此,写总结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实践课堂活动总...

  • w
    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十七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搜集了“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移动互联网使文档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范文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 一篇出色的文章可以改变我们处理文档任务的方式。如有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