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钱塘湖春行课件通用#】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案和课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经过精心挑选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课件”的文章,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很多新东西!
导语:《钱塘湖春行》这样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要从字词、意蕴、情感教学,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钱塘湖春行》参考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 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 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 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附录:《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唐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此诗写杭州西湖,堪比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充分地表现了西湖的美景神韵。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唐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方东树《续昭昧詹言》);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教学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学习目标:
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2、写作背景
三、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
3、男女生共读
四、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小组合作,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五、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小组合作,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诗歌。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景物?)
抓修辞)
3、体会诗中表达出的诗人情感。
六、想一想 感受诗之美
请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七、背一背 积累经典诗作
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背诵诗歌。
九、结束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下面是yjbys文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从体裁看属于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二、说教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学习古代诗歌主要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 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诵读法(反复诵读)、讨论法(交流体验)、竞赛法(提高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钱塘湖又名西湖,说到西湖,我们自然想起苏轼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苏轼笔下的西湖怎样都是美的,那么,在白居易的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景呢?今天,我们来走进白居易,欣赏这首《钱塘湖春行》。
(二)初读—感知全诗
1、自主学习,指导学法
(1)反复诵读 (2)抓住诗眼 (3)弄懂诗意 (4)品味语言 (5)把握情感
2、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1)学生听读,要求正字正音,划出节奏,标出韵味。
(2)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3、个别抽查,其他学生划出诗中的景物。
(三)再读——理清游踪
1、分析标题:看看标题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理清诗人的游踪。(行)
(四)精读——寻觅春踪
1、学生自由阅读全诗,看看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2、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风光的??
(方法:学生精读诗歌,划出诗中的景物)
(五)品读——诗中妙笔
(方法:教师示例,抓关键词,进行品析鉴赏,采用剥而复加方式赏析颔联;学生合作,用这种方式赏析颈联。)
(六)悟读——景中情语
思考:诗中哪一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学法指导: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七)小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写到湖东、白堤为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于鸟语花香。最后,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八)作业:
1、背诵《钱塘湖春行》
2、摘抄、积累描写“春”的诗句(不得少于五句)
3、把这首七言律师改写成一篇游记,以《游西湖》为题,不少于400字。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即西湖。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十分自然。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着赏析诗歌。(难点) 3.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丰富文化积累,陶冶情操。
二、教学过程
(一)浏览图片,情景导入。
教师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我国旅游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今天,我们就跟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领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 作者、写着背景介绍。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因此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四)掌握七言律诗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再读诗歌,读出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
3、三读诗歌,读出韵味。(个人范读)
(五)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
1、考一考:看看谁最快,解释诗中红色词的词义。 (1)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最爱湖东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谁最棒
(1)通读全诗,从中归纳出诗人的游踪 。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时候的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六) 研读赏析,品析诗歌语言。
品一品:学诗中妙笔,请同学选取喜欢的诗句,描述它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温馨提示: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分析。)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归纳赏析技巧。
画面描写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加以描述;
4、语言流畅生动。
鉴赏技巧:词性或修辞+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 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谁最有才,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师归纳总结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宋】林升 《题临安邸》
(4)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刘禹锡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结合本诗,请用自己的生花妙语向游人介绍一下西湖的美景。 (八) 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请同学们课后以飞花令的形式搜集有关“春”的诗歌,进行才艺大比拼。
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
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明确: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④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学生多角度抒情。用一句话表述对钱塘湖的赞美之情,形式为“钱塘湖啊,你……”(幻灯片)
4、教师小结: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
春潮、浅草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
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
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
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5、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
导语:钱唐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写早春杭州西湖的景色。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希望对老师们有帮助。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是我国杭州西湖的别名,自古以来钱塘湖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兴笔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传颂千古的西湖名诗。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欣悦之情。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文。
2、理解诗文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读诗的内容。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
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
三、介绍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
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
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②把握诗歌感情
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五、整体感悟
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
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
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明确: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④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学生多角度抒情。用一句话表述对钱塘湖的赞美之情,形式为“钱塘湖啊,你……”(幻灯片)
4、教师小结: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
春潮、浅草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
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
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
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5、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七、尝试写作写景短文(完成开始提出的学习要求)
1、请大家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写景短文。
在写作时要体现四个“要”(幻灯片)
要有精美的景物描写;
要写出早春景物的特征;
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
要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关注两个“可以”(幻灯片)
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
可以添枝加叶地描述。
2、学生练笔。
3、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优秀短文全班共同欣赏。
4、全班交流评价。
八、布置作业:
优秀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五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 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 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 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钱唐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此诗写杭州西湖,堪比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充分地表现了西湖的美景神韵。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唐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方东树《续昭昧詹言》);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教学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4-30
《钱塘湖春行》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可见西湖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1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
发布时间:2024-01-14
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对于教学非常重要。每位老师都应该撰写教案和准备课件。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证明。这篇题为“江南春课件”的文章,是好工具范文网独家推荐的,相信您一定会从中获益。非常高兴能见到您,希望这里的内容能够吸引您的兴趣并受到您的收藏!...
发布时间:2023-11-02
让幼儿在玩乐中充分掌握6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达到熟练运用,从而使其提高对数学乃至学习的兴趣。材料准备:1、电脑动画,各种小礼品每人一件,铅笔每人一支,登山图一张。2、纸桶做的鱼篓5个;彩色纸板剪成的小鱼若干,鱼身上写有6以内的加减算式,并用曲别针别上,磁铁做的钓鱼竿5根。3、彩纸剪成的各种水果卡若干,...
发布时间:2023-11-02
为了让您体验别样的感觉,我给您推荐的是标题为“春望课件”的作品。这篇文字美妙动人,能够满足您的口味。每位教师为了上好课都需要精心编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的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满足要求。教案课件是教学的指南,只有写得详尽准确,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4-03-09
经过小编长期的筛选和精心编辑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春夜喜雨课件”。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应该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祝你能够通过学习和工作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02-26
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山行的课件”有很大的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感谢您的光临我们将用心呈现精美内容希望您能收藏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3-10-13
编者为您选择了一篇特别的“江南春课件”,相信一定会令您满意。请将本页加入收藏夹,以便下次访问。新来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3-10-24
指导老师们在开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完成教案课件的编写工作就可以了。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综合性评价和学生反馈的因素。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春优秀课件”的文章,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领域并取得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