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9篇)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9篇)

2024-03-24 07:06:25

【#实用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9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介绍“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你收集整理了多少有关范文的呢?文档处理能够提升我们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写作诀窍之一就是参阅范文。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范文的写作架构和要点,想要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请定期浏览我们的网站!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注:1、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结构上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容易通过。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

2、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贮存备用;

氨基酸: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到体内合成脂肪。

第四节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

1.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举例:腐烂的食品、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2.有毒化学药品及激素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举例:工业食盐当成食盐使用、蔬菜残余农药、瘦肉精、红心蛋、毒水产、激素猪肉等)

3.新型种品种的安全问题,包括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2、血型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判断依据:红细胞中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

3、输血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第三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1、血管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动脉血流速度快,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大中型静脉中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细(只能使红细胞单排通过)。

2、心脏生命之泵

⑴心脏的结构名称

(注:①心尖朝向左侧;②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③瓣膜结构的存在控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④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很多,可作实物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

⑵心脏的工作原理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C、心房舒张,心室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3、几个名词

每搏输出量:两个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搏动次数(脉搏或心率)。

每搏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有关,运动员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因此心肌收缩力强,平时心率慢,每搏输出量大。

第四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1、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一般来说动脉中都流的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但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血液循环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

肺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

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全身各级静脉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关系

血浆

↙↗↖

组织液淋巴

4、循环系统模式图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第三章:健肺强肾精力充沛

第一节:呼吸

(一):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一: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鼻毛,鼻黏膜,气管纤毛,气管腺细胞等结构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三:肺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变大变小的过程。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三,1: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变大吸气运动

2: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呼气运动

四:实际用,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增强;同时增多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2:肺活量测三次,并取最大值。

(三):人体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四:呼吸的实质(氧气的利用)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用于学习,运动,维持体温等)

(四)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主要有害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引起烟瘾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第二节:排泄

(一)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一:排泄: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和过剩物质(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排泄途径

1: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主要途径

2: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3: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尿液的形成

一:形成器官:肾脏(肾单位中)

二: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滤过,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过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道排出(受大脑控制)四:实际用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若出现,应即使去就疹。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构造: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巩膜前端是角膜(透明);

2、角膜: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能引起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产生影像。视网膜把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的反射光线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4、瞳孔能够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5、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沙眼衣原体形成的。

6、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凸度小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大。

二、近视与远视

假性近视的原因: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

三、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由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把此振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中耳内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维持正常听力。

第二节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的组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较多)、轴突(1条)。轴突和长的树突外包着髓鞘,即轴突和外的髓鞘或树突和外面的髓鞘组成一条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加上外面包着的一层结缔膜成为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功能:树突接收外界信息,轴突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

4、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5、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受神经末稍或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都需要反射弧才能完成,而且反射弧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与脑相连。灰质在中央,内有许多神经中枢;白质在外,白质发出神经连结各器官。

2、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沟(凹陷)和回(隆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皮层左侧管身体右侧,皮层右侧管身体左侧。

皮层内是白质,内有纤维把左右半球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小脑、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内白外灰,而脊髓是内灰外白。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脑干:具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6、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7、成聋哑人看懂手语靠视觉中枢,盲人读盲文靠感觉中枢。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3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

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生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5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细胞膜的功能

(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

(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四、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七年级生物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青少年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贫血—缺锌

B.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

C. 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1

D.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2.体育中考时,同学们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当天的早餐要适当增加含_____较多的食物( )

A. 糖类 B. 水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3.有些动物在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大致顺序是( )

A. 蛋白质→脂肪→糖类

B. 脂肪→糖类→蛋白质

C. 糖类→脂肪→蛋白质

D. 糖类→蛋白质→脂肪

4.食物有六大营养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维生素 ⑤水 ⑥无机盐

A. ④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⑥

5.某同学的奶奶经常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东西,你建议她可以多吃一些( )

A. 鸡肉和鱼肉 B. 米饭和馒头

C. 猪肝和胡萝卜 D. 苹果和雪梨

6.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小肠结构与消化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小肠长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消化

D. 小肠中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

7.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 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 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 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8.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 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己被分解为麦芽糖

D. 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9.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 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

C. 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D. 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10.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

A. 油脂类 B. 肉类

C. 蔬果类 D. 谷物类

11.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购买快餐时只需注意店面是否卫生即可

B. 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一定少

C. 对购买的蔬菜水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

D. 能用发霉的剩饭喂养家禽家畜

12.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踏出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第一步,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午餐包里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加合理( )

A. 黑米炒面 B. 嫩茎花椰菜

C. 酱牛肉 D. 可口可乐

13.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膳食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有关合理膳食与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渴时只喝可乐、雪碧、奶茶、果汁等饮料,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B.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C. 多吃富含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食食品,以满足紧张学习生活的需要

D.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荤素搭配、比例适宜方为合理

14.下面是刘昊同学为一四口之家设计的午餐食谱,你认为营养最合理全面的是( )

A. 红烧冬瓜、清炒土豆丝、清炒空心菜、紫菜汤

B. 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蛋、清炒菜心、冬瓜排骨汤

C. 啤酒鸭、爆炒鱿鱼、红烧猪蹄、鱼头汤

D. 炒大白菜、炒花菜、水煮白萝卜丝、海带汤

15.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②和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 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6.缺锌可以降低人的食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味觉障碍。( )

17.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

18.六大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吸收。( )

19.方便面,即泡即食,食用方便,可以代替正餐经常食用。( )

20.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但是可以喂家禽家畜。( )

三、综合题(共4题;共19分)

21.填空题: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

(1)其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在谷类和根茎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是________;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于皮下的是________.

(2)占人体体重60%~70%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当人体内该物质的缺失量达________%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每天摄入这类营养物质________升左右.

(3)既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

(4)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E.维生素 F.膳食纤维

22.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3________;6________。

(2)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5________分泌的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进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填名称)

(3)________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4)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5)既是消化道器官又是呼吸道器官的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24. x年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视,倡导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做到吃动平衡,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讲究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成分与图一“平衡 膳食宝塔”中的第________层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相同的,该物质在图二中的[④]________内最后被分解成________。

(2)图二中的[①]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流到[④]里能将“平衡膳食宝塔,,第五层食物中所含有的________成分变成微小的颗粒,起到促进分解的作用。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摄入足够的图一中的第一、 二层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处于第三、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4)“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的食物富含________,它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人体如果缺乏它,生长发育会受影响,甚至生病。这类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是________。

(5)图三所示,每天摄入的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当,会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其中肥胖人群摄入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图三中图例所示的食物种类名称)的量较正常人偏多。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贫血,因为铁是红细胞中__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物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学科呢?当堂消化是学好生物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首先要找到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

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如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

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习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

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听讲;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

三、课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四、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五、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的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六、课后复习要及时

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的过程,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复习,考前突击觉得自己都会了,但一考试就答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考不好。如何复习才能做到更好地减少遗忘?

复习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得最快,而后遗忘速度减慢,因此学完新课后,必须及时复习,以减少遗忘。

复习的步骤。先进行尝试性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记录要点。然后阅读材料,看一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回忆不出来,这些内容要重点看。边看、边想、边写,将概念、原理勾画出来。最后是独立完成作业。

七、课外提高自学能力

课外学习应灵活自由、方法多样,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尽可能的选择的书籍要适合自己,还要正确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安排好时间。另外,课外学习要记笔记或记卡片,记卡片要分门别类,便于浏览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7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2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怀孕: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发育过程: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青春期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7.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9.

肺泡中氧气O2浓度最大,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大。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 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开不相通。)

2.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另一侧心房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解释: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4

输血与血型

1.血量: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5.排尿的意义: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__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

虹膜: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

脉络膜: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晶状体: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

(2)形成视觉: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1)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老花镜)

(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4.耳的结构和功能:

(1)

(2)听觉的形成-沿着听小骨传导

5.遇到巨大声响时,或者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嘴、堵耳,两种方式都是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大气压的平衡,避免损伤鼓膜。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咽鼓管联通咽部与中耳)。

6.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3.膝跳反射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弹跳起来,不受大脑控制。

缩手反射时先缩手,后感觉疼痛或烫。缩手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疼、烫)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1)简单的反射: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复杂的反射:听到上课铃响走进课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

(3)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杯弓蛇影等。

(吃梅子时流口水是简单的反射;吃过梅子的人看到梅子时流口水是复杂的反射;吃过梅子的人谈论梅子时流口水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最复杂的反射,只有人类才有。)

4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可以由导管排出体外或储存在外分泌腺以外的某个结构中,如汗腺分泌汗液,乳腺分泌乳汁,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等。注意: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时症状: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实行计生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缓对生物圈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3.生物入侵: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如:侵入我国的薇甘菊、大米草、凤眼莲(水葫芦)、紫茎泽兰、福寿螺等。

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 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8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9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1、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大鲵、蟾蜍、蝾螈。

4、大鲵又叫娃娃鱼,终生有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

10、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

1、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展开呈扇形。

3、胸骨有龙骨突,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重量。

4、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气囊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重量。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8、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9、脊椎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种类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大多数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鱼、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被毛,有保温作用,它们和鸟类一样,同属于恒温动物。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体内发育,通过胚胎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兔的牙齿与狼的牙齿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门齿和臼,根本区别是兔没有犬齿而狼有犬齿,这是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5、哺乳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06

    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

  • w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巴西概况:  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

  • w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在寻找灵感时,许多人都会寻找一些值得借鉴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能够为我们处理文档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是我们持续学习和工作动力的关键途径。如今,范文被广泛认可为现代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议题成为本文的核心所在。...

  • w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5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就是说,文档写作技能对于人们更好地表达想法和观点非常有帮助,这也使得范文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那么,关于如何写范文,您有兴趣了解吗?如果是的话,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对这篇文章感到满意!...

  • w
    七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总结(4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推荐一篇有关“七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我们如何下笔写一篇好的范文呢?范文对于培养写作灵感和创造力非常有帮助。范文的写作框架能够让文章更有逻辑性,要深入了解相关话题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 w
    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分享

    发布时间:2024-03-07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我看完了七年级的阶段考试分数,心中十分的不爽,我所带班的生物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出乎我的意料。按照我的设想,我班的生物成绩应该是比较好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我这学期的生物教学。  一、生物是副科  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观念及教育现实等原因。学生把生物当成副科,同时...

  • w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分享九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撰写时不可匆忙。教案课件是教学的核心,必须写得准确详尽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此向您推荐“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方便查找,请将本页保存至收藏夹中!...

  • w
    七年级下册课件8篇

    发布时间:2024-03-02

      一、导入课文(1分钟)  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出示抢答题:⑴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看竹影"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