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2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2024-03-22 09:30:09

【#实用文#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了让您满意不断调试这份“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希望您喜欢,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解决一些问题。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文档的拟定,通常情况下我们写作都会参考相关范文,范文为我们掌握法律和法规的知识体系提供零散而具体的内容。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1】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胡双钱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必须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也买不来的工匠满足感

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也是这支制作团队的一次发现工匠精神之旅。

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姜秋镝就笃信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也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此前,大国工匠在岳群心中,更多的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群体,但拍摄完成之后,她却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的心态,或者说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与诠释让我佩服。”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给她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岳群记得,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岳群说,“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当然,制作团队也没有忘记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们。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APEC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岳群告诉记者。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岳群说,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神所在。

“中国社会需要工匠精神”

当然,也会有人问,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来袭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这些工匠和所谓的工匠精神吗?

整个节目制作下来,姜秋镝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可否认,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制造业,但是在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比如LNG船上的“缝制”钢板任务,就不可能使用机械进行批量操作,只能依赖技术人员精细的焊接,并且不能出现一个漏点。

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比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缺失的还有工匠精神。

回忆起制作这个节目的最初灵感,姜秋镝说,是源自与中关村创业者们的一次对话——她告诉记者,在那场交谈中,创业者们感叹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太过浮躁”,“并希望找到更多静下心来踏实做事的人才,谈话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对晶体管收音机十分痴迷的老人,为了获得极致的音质,他潜心钻研,不断尝试手工制作晶体管收音机……”

这位老人身上体现的,不就是正在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所向往的“不浮躁”吗?于是,姜秋镝的团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工匠能够代表中国水准、能够完美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今天,这部带着他们思考的《大国工匠》面世,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那“8双劳动的手”。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中国制造业有很厉害的一批人,但他们不是多数人。我们期待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制造洗衣机或手机的领域,找到这样的大工匠。”岳群说。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2】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养出24名高级技师。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3】

1、司马光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2、匡衡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夏威夷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4、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5、安培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6、牛顿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7、杨时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8、邯郸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9、梁启超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0、越王勾践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4】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40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2014年APEC峰会21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贺礼、国庆70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

刘更生大力弘扬传承“京作”文化,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基地文化游等活动,年均组织活动30余场,参观人数达千余人次。2021年4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5】

他们虽然没有专家、工程师般的响亮头衔,但却有着非凡的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创新本领,凭借着十年磨一剑般的钻研精神和那股不达目的不服输的劲头,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时代需要。

近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三位产业技术一线老工匠,通过讲述自己真实的创新故事,完美演绎新时代技术工人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在这个温暖的春天,让我们追随这些劳动者的步伐,聆听他们平凡却又不凡的故事,向劳动者致敬。

李贵成:电工大拿“临危受命”确保设备安全“零”事故

一台手机从物料进厂到贴片焊接、部件检测,再到组装和整机检测,最终包装与交付出厂,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产线强电电路的精心设计和质量管控。

在武汉产业基地有这样一位被大伙熟知的设备安全守护者,他叫李贵成。一直保持着289台设备线路安全“零”事故的记录,在过去9年时间里,参与了15个厂级改善项目,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电工专业知识。

“因为我是搞设备服务的,搞设备这一行,我喜欢钻研。”采访伊始,李贵成就亮明了自己的制胜法宝。

据他回忆,建厂初期,整个厂区里没有桥架一片空白,没有桥架意味着生产过程中设备线路完全暴露在外,极易造成安全隐患。上级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两周内一次性架起24个桥架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当时条件极其有限,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合适的材料,技术方面很短缺。”临危受命之际,李贵成很快组建了一个6人小组“突击队”,夜以继日地作业,一项一项地去解决困难,没有材料他们就利用原来供应商不要、剩下来的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研究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新方法出来。

“整整两个星期我们把所有原供应商不要的材料进行手工打造,最终24个桥架按时按点完成交付作用”。

每当回想这段往事,李贵成心里仍自豪满满。多年来正是凭借着这股子拼劲和闯劲,他才成为大家公认的电工大拿。

刘元刚:主板维修“门外汉”变身质量控制“把关人”

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各种电子元器件电路信号交联数目庞大,系统复杂度呈指数式增加,主板维修集成度高,修理难度大,多件产品故障排除,一度成为业界拦路虎。

在联想工作16年的刘元刚主动挑起这份重担,他告诉记者如果把主板维修比作是给病人治病的医生,如何能快速的判断“患者”生了什么病,而且能马上把“病灶”切除是制胜的关键,而电流类缺陷板的诊断就好比“疑难杂症”中的杂症,通常维修好一台电流缺陷板,大家会先用手挨个触摸怀疑的芯片,观察其有没有发热迹象。

一旦没有发现,就只能“盲目”换料,维修成本高,且效率低。关键时刻,刘元刚迎难而上,通过对电路原理图的仔细研究摸索,自创了电流倒灌与压差性,并搭配红外热成像设备,极大程度提升了故障主板的诊断准确率,降低主板报废及物料成本,攻克了板件测试难题。

而这一切都是从“0”开始,刚入厂时刘元刚只是一名没有任何主板维修经验的“门外汉”,做学徒的前几年,由于没有什么基础,只能帮厂里的老师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活。

从主板维修“门外汉”变身质量控制“把关人”,除了刘元刚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外,与他参与武汉工厂的学历提升计划也有着紧密关系。早在2018年,他所在的单位就和武汉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官方学习中心,给工厂员工提供一个学历提升平台,刘元刚顺利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继续教育专科学历。

此后的岁月里,他潜心学习扎根生产一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认识各种类型的产品开始到精通主板上的元器件,熟悉工作原理,变身质量控制“把关人”,如今成为行业内标杆式维修技术人才。

甘友琴:上天钻地“女汉子”被称工厂“活地图”

车间、仓库、办公区......经常看到一位健步如飞的女工程师,时而跟电、气、网打交道,时而又跑工地指挥作业,工友们给她起了一个外号上天钻地的“女汉子”。她就是甘友琴,主要负责厂房设施规划和现场改善,在武汉工厂工作的8年,从一名基层班组长成长为专业的IE技能专精技师。

2019年,武汉工厂的车间、仓库、办公区等车间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规划,这项任务落在了甘友琴身上,除了要跟电、气、网打交道,还得天天跑工地做实地勘测,同组的6人中也仅有她一位女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拿着一大本建设图纸穿梭在各车间了解车间线体和机房的电、气、网、GPS、测试信号等配置要求,每天在车间至少走上2万步,对于隐蔽管线,我逐一核对和定位”,接受采访时甘友琴说,为了能够方便查找,根据工厂建筑特点,创造了“甘氏标记法”,结合网格法,将建筑中的1万多个水、电、气点和上千条电缆走向入心入脑。

“我相信在工作和技术上,没有男生女生之分,只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甘友琴介绍,如今厂区7栋建筑,20万平方米里每个车间多少面积,多少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多少网络和电气配置她均熟记于心,只要有新的规划和故障排查,她都能随时找到精准定位点。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六年下来,虽然记不清自己写坏了多少支笔,走坏了多少双防静电鞋,但却留着6大本自己手写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本在后来的工作中,都成了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渐渐地工友嘴里那个“女汉子”的称号也变成了工厂活的“GPS”......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开创未来。5月1日,劳动节,既是全国人民的小长假,也是各单位劳动者忙碌坚守的奋战日,无数产业一线的劳动者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深刻涵义。

此次采访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的三位一线老工匠,他们虽然没有专家、工程师般的响亮头衔,但却有着非凡的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创新本领,凭借着十年磨一剑的钻研精神和那股不达目的不服输的劲头,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在产业一线。

在这激情似火的五月,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成为劳动节所有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最美的缩影。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6】

张冬伟是个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7】

张路明1984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对抗专业,毕业后到国营750厂(广州无线电集团)工作。他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4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

他从1988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__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20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8】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XXX,从业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XXX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XXX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XXX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XXX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XXX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XXX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xx年,XXX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XXX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9】

贺耀宇,男,汉族,中建六局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工程部副部长。

贺耀宇坚守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施工一线,尽职尽责投身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胶州市上合示范区建设,做“尚德胶州”的践行者,争做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上合示范区注入发展动能。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共取得7项成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落实疫情防控、为老党员送慰问、关爱留守儿童、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践行企业责任担当。

他投身建筑行业已经4年,4年间他始终坚守项目施工现场,不畏艰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项目的建设中,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进行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力争将每项工作做到完美。上合国际交流中心是上合示范区首个地下二层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米,且工程地点距海直线距离仅2公里,因此基坑开挖面临多处涌水的难题,直接影响项目正常施工。他针对基坑多处涌水现象,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提出增加基坑内止水帷幕和基坑外降水井的施工方案,对基坑涌水进行“外降内排”,有效解决了项目基坑涌水难题,为项目正常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项目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为项目2021年产值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带领项目青年团队优化项目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经过努力,项目荣获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顺利通过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项目中期评价、公司2021年项目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青岛市工法一项、局级工法一项、山东省工法一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建六局2021年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天津市建协BIM大赛三类成果、中国信息协会优秀奖、“金标杯”BIM施工成果组二等成果、完成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参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编制1项——《建筑采暖用相变蓄热地板干铺技术规范》,以上创新创造共形成技术创效500余万元。

在项目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积极带领项目青年群体落实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每日检查出入口测温登记、进出场人员排查、生活区消杀、防疫资料更新、组织项目全体人员核算检测等,每项工作他都带头落实,躬身力行,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他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项目周边老党员送慰问,聆听老党员讲_,使青年团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他组建上合项目“混凝土”乐队,为留守儿童及工人兄弟表演,为他们送去关爱,让爱不再留守;成功开展“建证”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成功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团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团队的归属感、幸福感,成功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

  • 2024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篇10】

    1、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

    2、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

    3、蒙眼插线,穿插自如,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

    4、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

    5、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6、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2024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

      发布时间:2024-03-10

      新华社北京2021年6月18日电:6月17日,3名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多国航天机构对此表示祝贺。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

    • w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你不知道这些范文能否为你提供帮助?文档撰写是职场人员高效沟通的关键,使用范文模板可以培养写作的逻辑推理能力,您所需要的“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 w
      2024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8篇)

      发布时间:2024-03-11

      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为航天员,也叫宇航员。航天员的分类,按职业性,分为职业和非职业两类,按任务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航天员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作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

    • w
      人物事迹素材左右汇总

      发布时间:2024-03-15

      1、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

    • w
      人物事迹素材(合集8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工作上需要我们提交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档材料,一篇精彩的文章往往离不开范文的支撑。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了解了如何对文章进行整体规划,你知道一篇优秀的范文是怎样的吗?跟小编一起来了解关于“人物事迹素材”的内容吧。...

    • w
      医学人物事迹素材通用

      发布时间:2024-03-19

      写范文要注意哪些格式要求?学习和工作文档编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撰写途中遇到困难,不妨去参考优秀范文,接下来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介绍有关“医学人物事迹素材”的一些内容。...

    • w
      疫情素材人物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耗费大量时间为您整理出这篇“疫情素材人物事迹”,书写文档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质量和准确度,现代人已经达成一致看法即范文在职场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范文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有没有比较好的范文模板呢?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切勿抄袭行为!...

    • w
      搜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汇总

      发布时间:2024-03-10

      “搜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或许能够帮助您找到对这个问题更好的回答,想必你此时正需要有关范文的吧?一篇良好的文档对于工作和学习成果的提高有巨大的助益,学习一下范文是怎么写吧。...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