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10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6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10篇

2024-03-16 09:18:05

【#实用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10篇#】书籍是人类的敲门砖。书读得越多,站得越高,阅读作品,我们可以考验我们是否对作品有足够的兴趣。此时正是时候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悟记录成读后感,怎么联系实际谈感受写好作品读后感?想要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相关知识不妨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相信这个网站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1

看完《狼牙山五壮士》后,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因为这里面讲了五名爱国壮士为国牺牲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1941年的秋天,在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五位抗日英雄,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抗击、顽强抵抗,在子弹打完后,还以石块还击。在最后一刻,他们为了不给敌人留下枪支,毅然将枪支毁坏,勇敢地跳下了万米悬崖。

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毁坏枪支后,大声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这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了让中国再次强大起来,英勇的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作为学生的我们,接任着建设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争光,不能忘记那些给予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付出自己年轻生命的抗战英雄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练就一身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更加强大,让以后的中国同胞生活的更加幸福!

让我们永远记住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壮士的名字以及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无名战斗英雄!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2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耳边仿佛又响起狼牙山五壮士豪迈、响彻山谷的口号声。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是在小学的语文课上,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敬仰这五位壮士,如今再次细读书中的内容,内心又涌起一股澎湃之情。

故事讲的是: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我军决定向龙王庙转移。六班战士的任务就是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一边痛击追赶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胜利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的动人故事。

看完故事,我的内心依然像初次阅读那样,久久不能平静,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很快追上连队,但敌人紧跟在身后,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毅然带领战士们走向模盘陀。作出这样的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无畏的精神啊!是强烈的爱国心让他们视死如归!中国抗日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正因为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有许许多多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当今的幸福生活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彷徨不前。因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从为祖国而捐躯的革命先辈手中接过历史的重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动人的真实故事,记住这悲壮的美丽画面——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鄙视着还向上爬的敌人,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山谷中还回响着中国人民坚强不屈、震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3

我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我深有感受,被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壮烈故事。

啊!五位壮士多么勇敢,他们不但掩护了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还把敌人引上绝路,与之同归于尽。他们实在是太伟大了!五壮士的英勇事迹代代传颂,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许许多名人事迹。如: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王二小和刘胡兰,为了让战友前进而用身体去堵敌人机关枪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祖国临危不惧、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祖国繁荣富强,经济稳定,日夜昌盛。那是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多做一份贡献!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4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1920年生,河北蔚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5

或许是生在红色太行,耳濡目染革命文化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就对红色电影情有独钟。一部部堪称经典的影片,打动人心的不仅有剧中人物的真挚情感,还有源自真实历史的故事情节。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影片以1941年秋天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残酷扫荡的镜头拉开帷幕。日军由于在西线作战遭受沉重打击,便集中力量分四路对东线狼牙山地区的一分区主力部队进行凶猛攻击。影片在讲明大背景后,很快切换到小场景,以村里老百姓的紧张转移引出团长与葛振林、胡德林、宋学义、胡福才、马宝玉5名战士的风趣对话。“葛振林,我知道就是你,你这个‘炮’比日本鬼子的炮怎么样啊?”“小日本的炮算什么,我这两门‘炮’一摆,他来多少我就将死他多少。”寥寥几句话,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临危不惧的战斗品格。当从团长口中得知这次扫荡的日军有3万多人,又是“铁壁合围”,还有所谓的“三光”政策,战士们十分自信地讲出了克敌制胜的法宝——游击战,并信心满满地接受了掩护任务。

影片中,日军进攻张家庄的画面让人揪心。七连向六班班长马宝玉下达任务:六班留下来牵制住敌人,等连队救出老乡再行转移。面对敌人的包围,六班战士始终想着老百姓的安危。葛振林冒险引开鬼子骑兵队。班长马宝玉为掩护老乡不幸头部负伤。大家分散撤退至北齐村。此时,影片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场景。村民们为了掩护5名战士,面对日伪军的威逼,宁死不屈,村子被洗劫一空。看到这里,不少观众和影片中战士们的心情一样,悲愤不已。

随着影片中日军攻击更加凶猛,观众能够感受到六班担负任务的艰巨性。敌人在向狼牙山进攻的时候,七连随即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指导员走之前对马宝玉说的一句话让人不由感到六班的责任重大:“你们能不能把敌人‘粘’在狼牙山上,决定了几万乡亲能否平安地转移出去,决定了团主力能否‘跳’到平汉线上打击敌人!”

这是整部影片战斗最为激烈的画面:六班居高临下占据有利位置,打退了一拨又一拨敌人的进攻。当胡德林说出敌人被打下去17次的时候,能够看到宋学义、胡福才脸上的从容之情。接下来,镜头从激烈的战斗场面转到了安静的休憩场面。马宝玉和葛振林郑重写下入党介绍人的名字,一致认为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此次战斗中表现十分英勇,决定向连队党支部推荐他们入党。当马宝玉说起万一坚守不到天黑的担忧,葛振林的一句“班长,放心,我知道共产党员应该怎么做”,让人真切感受到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舍生忘死。

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进攻的画面和炮弹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将影片推向了高潮。5名战士的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能用的石头也搬光了,最后只剩下了马宝玉手中唯一的一颗手榴弹。看着5名战士眼神交流的画面,观众也都明白了,这颗手榴弹是他们想留给自己的!战士们靠近马宝玉,说:“班长,拉吧!”但是,看着还在疯狂进攻的敌人,马宝玉果断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甩向了敌群。葛振林抡起枪使劲往石头上一摔,没摔烂,随手扔进山谷,向崖边跑去。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手提着枪,随后向崖边跑去。影片此时对每名战士的壮举给出了特写镜头:他们高呼着口号,跳进大山深谷。透过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和坚定的目光,我们仿佛从他们眼中看到内心深处的火焰。

巍巍太行,潇潇易水。狼牙山五壮士喊出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响彻银幕内外。看到影片中那连绵起伏、巍峨险峻的狼牙山,我不由想到自己曾站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峰顶上的五勇士纪念塔边,耳畔仿佛传来那首赞歌:“棋盘陀,山顶峰,狼牙山上血花红,英雄的神八路,吓破敌胆鬼神惊……”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精神生生不息、亘古悠长!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6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国”这一词的含义。

文章写了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想我国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下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他们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这是五壮士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呀!他们用生命完成了任务。我在同学那听到过一句话:“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是啊,五壮士虽然不在了,可他们的精神将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都来之不易,这是无数的先烈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换来的。他们用鲜血,染成了一面永不褪色的五星红旗。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有一个名字,深深的、牢牢的,刻在上面,那名字就是—中国!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7

作为团员教师,我参与学校开展的红色经典观影活动,看了《狼牙山五壮士》。电影讲述的是共产党的七连六班的五位年轻的战士,为了掩护群众主力转移,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激烈战斗,最后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五位壮士不畏惧凶暴的敌人和敌群的数量、武器的多少,始终坚持战斗的英雄精神震撼人心,使我感慨万分。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为了让中国人不被外国侵略者欺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解放中国,我们的前辈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使入侵者们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一次又一次的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使中国迅速的发展、富强起来,使我们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

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史,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五位壮士这样的英雄,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段段救国历史让我们国人永记于心,励志报国。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8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为五位壮士那种坚强不屈的品质感到自豪。

抗日战争时期,五杰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即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为了完成任务,五位壮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上狼牙山。五位英雄成功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行动。前面有两条路:

一条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另一条是通往顶峰的路。班长马宝玉决定带领敌人登上山顶,然后在山顶上杀死敌人,最后跳下悬崖。

其中,不少片段让我刻骨铭心:“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开枪时大声喊道,像个小口罩,喷不完气。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兵绷得紧紧的,专注于向敌人射击。”这段话中,体现出了五位壮士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中华人民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五位壮士的引用善战和舍生取义,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大家还记得南京大**吗?1937年x月x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法西狗肿拥闹富酉拢?晕沂治薮缣?

耐???辛顺ご?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害别人的生命。国与国之间要以和平为重,实现互利共赢。

壮士们为国捐躯也毫无怨言,那我们同学之间的相处就更应该大度、友好。希望大家在班级里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吵闹,甚至打骂,这些行为是会影响班集体的荣誉的,所以,希望同学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读完之后,我颇受教育。课文记叙了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最后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课文虽然是读完了,可是我那一颗跳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课文中一幕幕牵动人心的场景在我脑海里面回放。班长马宝玉沉着的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痛恨鬼子的表情;战士宋学义虽然是身负重伤,却顽强战斗的情景;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瞄准敌人的模样……一幅幅动人的场面紧紧地揪着我的心。但他们最后还是牺牲了,还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但是,他们是为了伟大的祖国才贡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的,他们也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才牺牲的。

可以说,没有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无数的为了祖国人民而奋斗牺牲的战士,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狼牙山五壮士真是太伟大了!”

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为祖国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为祖国改变面貌,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10

我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深有感受,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人民英勇牺牲的无畏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课文说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后跳崖殉职的壮烈故事。

五位壮士多么勇敢,不但掩护群众,转移群众,还把敌人引上绝路,与敌人展开战斗同归于尽。他们实在太伟大了!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英雄壮士保卫祖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五壮士的事迹代代传颂,他们永远深深印在所有人的心中!

读到这儿,我便想起了许许多多像五壮士一样的英雄。把敌人引进埋伏圈的王小二和刘胡兰,为了让战友前进,用身体挡住机枪孔的黄继光,手托炸药掉敌人的碉堡的董存瑞。

而现在,祖国繁荣富强,经济稳定,一天比一天昌盛。那是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多付出一份努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2024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16

    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关键之处吗?当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对于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今天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好的“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 w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12

    一本书就好像是一座阶梯,当你仔细阅读完一本作品后,必然会对它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呢?如果您对《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感兴趣,好工具范文网非常乐意为您整理相关信息。...

  • w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范本

    发布时间:2023-11-18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将所得感受和启发写成的文章。每个人在读完作品后,都能从中获得许多收获。现在正是写读后感的好时机,我打算认真记录自己的想法。好工具范文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关于“《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文章,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它能满足您的需求!...

  • w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合集

    发布时间:2024-02-16

    舍身取义气壮山河——《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800字: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激励着我、感染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就更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读后令思绪万千的我激动得久久不能平复,手捧着书,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掩上书,五位英雄刚强坚毅的身影就印在...

  • w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汇总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籍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作者流畅的语言带领着读者深入其中,不断地回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编辑整理的供你参考的内容:1. 总结主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取并总结出作品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在写读后感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 w
    最新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九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概括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性。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意义,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思考和感悟。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的总结和感受,它可以表达读者对故事情节和意义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还可以包括读者对作者的赞赏和思考。本文通过对"狼牙山五壮士读...

  • w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实用

    发布时间:2024-02-25

    我为了营造这份“狼牙山五壮士课件”付出了全部心血。每位老师在备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如何准备教案和课件这件事老师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计划的清晰展现。以下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定制!...

  • w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英雄的壮举 不朽的史话《狼牙山五壮士》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7连6班的5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五壮士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奋不顾身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真令人敬佩!俗话说得好:“风萧萧兮易寒水,壮士一去兮...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