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语文站课件(系列十三篇)

语文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05

语文站课件(系列十三篇)

2024-03-05 13:39:08

语文站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跳水》的第一课时,《跳水》这篇小说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的一个故事。

二、学习4-6自然段

(一)处境的危险

师:思路真清晰。那孩子当时的处境危险吗?

生:危险。

师:文章的哪些描写表现了孩子危险的处境?我请一个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的孩子给大家读一下学习导航。(出示学习导航)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能表现当时的孩子处境的危险呢?

生:

1、桅杆的顶端(批注:高、危险)

2、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批注:远危险)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没有别的办法。(批注:危险)

3、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批注:危险)

师:孩子这时候失足没有?

生:没有。

师:对了没有,还没有发生的情况,只是大家的猜想,叫假设。师:那想来读一读这两个假设的句子呢?

生: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师:声音很洪亮,如果能读出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

生: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已经感觉到了危险。全班像他一样用危险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只要就??

(二)甲板上的人的表现

师:在孩子追猴子的这个过程中,甲板上的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

1、甲板上的人笑得声音更大了。(批注:看热闹)师:孩子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生:脸红了。(批注:生气)

师:生气的孩子爬上桅杆,可猴子还在戏弄孩子,这时候孩子心里?

生:气急了。

师:可是猴子还是做怪样,孩子心里已经?

生:气极了。

师:气极了的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木。这时甲板上的人们有什么反应?

生:

1、吓呆了。(批注:危险)

2、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批注:危险)

3、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批注:危险)师:这一声大叫让当时的孩子?

生:醒悟过来了。

师:孩子当时的处境到底有多危险呢,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去看看。(出示图片)你在甲板上看到了孩子站在什么地方呢?甲板上的人他们又都是怎样的?

生:孩子站在桅杆的顶端,甲板上的人惊呆了的表情。师:可见当时孩子的处境真是十分危险、万分危急!

三、高潮部分

师: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船长走了出来。当看见自己的儿子站在横木上,他的表现是怎样的?(出示学习导航)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学习导航?

生:读学习导航,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准备好了?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生:

1、四个感叹号。(批注:危险、担心)

2、立刻。(批注:果断)师:只要孩子一失足??

生:他就会跌倒甲板上,摔个粉碎。

师:即使他不失足??

生: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师:当时的情况真是万分危急啊,在父亲刚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跳到了水里,这时大家还在看热闹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已经。说明孩子还没跳水的时候,水手已经在海里了。

师: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你觉得这句话矛盾吗?

生:不矛盾,因为大家当时心情都十分紧张。(批注:紧张)

师:又过了几分钟,孩子又开始呼吸了。当船长看到这儿时,他的表现是怎样的?

生:呜咽起来。

师:看来船长不仅机智果断,还有着作为父亲对儿子的?

生:爱。

四、内容小结

师:托尔斯泰通过对孩子当时所在的位置和甲板上其他人的变现,刻画出了当时孩子的处境万分危急。作为孩子父亲的船长用他的机智果断,化解了这场危机。我们也一直在这甲板上感受着当时的危险,现在孩子已经获救了,你有什么话,要对轮船上的人说吗?

生:对船长说?对甲板上的人说??

语文站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查阅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分组活动,人人参与,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讨名字中的语文现象,领略祖国语言的文字魅力。

教学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广泛收集我国古今名人的轶事。

2、向父母等长辈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意义等,看谁获得的相关信息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个名字都蕴藏着语文,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中的语文”。

二、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目标

1、自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学生自读提示。

(2)讨论交流口语交际的要求及内容。

2、师生共同却东各项交际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交流

(1)就小组成员名字中不懂字向本人提问。

(2)把长辈给自己起名字时发生的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3)说说当你知道父母为自己起名字的用意后有什么感受。

四、猜想性评价

1、教师列出若干本班学生的名字,请学生进行猜想性评价,本人验证。

2、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五、创意性表达

1、了解你最感兴趣的同学的名字的来历。

2、根据其特点写赠言。

3、全班交流评价。

六、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手机的我国古今名人名字资料。

2、吧大家收集的资料装订成册,课后传阅。

七、小结归纳

通过口语交际,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感受了名字所散发吃饭胡来的文化气息,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你还有那些收获呢?自己归纳一下吧!

语文站课件 篇3

课前准备 几种收集图书资料的样本。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导入训练

⒈出示教师自备资料摘录本

2、讲述一些有意识的历史小掌故。

3、揭示有意识地收藏和搜集图书资料是一种良好的并且获益终身的习惯。

1、学生传阅资料本,谈感受。

2、学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

3、学生谈想法----如何搜集或收藏图书资料。

明确要求尝试练习 1、 师教给方法:

明确归类类目、采集所需的资料。

2、师教给摘录的形式 剪贴、摘录、网上保存

3、师总结搜集的途径。

4、尝试练习:收藏并搜集有关学习方法的资料

1、学生明确收藏搜集的基本要点、基本形式及基本途径|网络、书报杂志等

2、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讨论分工安排 实践体验训练交流

⒈师组织生将初步搜集资料成果展示

⒉组织交流搜集资料的体会 ⒈各组成果当堂展示交流评议。

⒉小组讨论搜集资料的体会,

⒊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请学生回家进一步将“学习方法”资料完善。

实践采集、当堂交流心得体会 -1- 课题 2、学习朗读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朗读的要求和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朗读带来的 愉悦身心的好处,培养朗读能力,激发朗读乐趣。

课前准备 朗读录音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导入训练 1、出示文字《荷塘月色》片段,请一生试读。

2、录音朗读播放。

3、揭示课题——朗读技巧 1、学生指名试读,评议。

2、学生比较听、评议。

3、请学生初步指出朗读有哪些要求: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明确要求尝试练习

1、根据学生发言,师总结出朗读的基本要求:要带着情感去体会文句的意思,读出文句 的轻重、缓急和高低。

2、进行尝试练习,出示 不同语气——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叙述)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惊喜)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疑问 不同意义侧重——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我)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语文)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第二)

3、组织体会实践。

4、小结方法

1、学生尝试练习,组织交流。

2、全班交流。

语文站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

2、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学习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导入一:)

1、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以说,乐于说。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导入二:)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几句三字经?师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学生会背的跟着背)。

2、同学们,刚才咱们背了《三字经》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设计意图】:利用三字经的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识字二的兴趣,又让学生受到祖国语言文的熏陶、感染,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初步感悟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体学习生字

a、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b、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c、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的提示下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如:

(1)每──母──减—减快──筷──加—加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设计多种学习方法来读。认、识记生字。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授之以渔。

3、师:解决了生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三、激发兴趣、多种形式朗读

1、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2、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3、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4、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朗读表演.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采取对读、儿歌、快板的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即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又起到了检查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感悟课文、拓展延伸、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背课文

二、感悟课文、拓展延伸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说教师鼓励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预设: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长辈”“态度好”等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把字装好在田字格里了。四、布置作业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语文站课件 篇5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2、3、4 。)

3、课堂小结:

⑴ 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

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⑵ 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语文站课件 篇6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其中五个板块旨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积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二)教材解读

本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一”“二”“三”“四”“五”在第一单元识字课中已学过,“六”“七”“八”“九”“十”是借助谜语诗需要识记的五个汉字,其中“八、十”是需要书写的汉字。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笔画,建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概念,多一笔、少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去分中巩固。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做整合处理。如,读数字诗学写数字“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也可通过“一”和“十”的比较,“二”和“三”的书写,联结与“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不要求完全理解古诗,会背诵即可。

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小兔子乖乖》音乐。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预设:喜欢。)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举手。谜语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花)

(2)你们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谁能说说你这么猜的理由?

(3)那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谜语呀?学会了你们不仅能考考家长,还能认识新的生字宝宝呢。

2.多种形式读谜语

(1)教师带读谜语

(2)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3)教师示范边做手势边读

3.闪卡巩固

认读字一闪而过,学生大声读出这个字,并用铅笔把这个字圈画在书上。

4.连连看,巩固识字

板书1—10的阿拉伯数字,请同学们在数字下面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提示:“两”就是“二”的意思。

5.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

七上八下十全十美九死一生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书写提示

过渡:刚才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谜语中的认读字,相信你们回到家可以用这个谜语考住爸爸妈妈,特别了不起。那你们想不想继续学学里面的生字宝宝呀?

1.我说你做

模仿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游戏形式,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巩固书写习惯。同学们请注意倾听,老师现在发出指令,看谁听的清、做的准。

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执笔。(同桌间互相检查)

2.学写“八”

(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撇起笔左上半格,收笔出尖;捺在撇上起笔,收笔出脚。撇捺写舒展。

(2)学生描红,师根据正确、端正、整洁进行评价。

3.学习笔顺规则

(1)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二”和“三”的写法,现在老师写这两个字,同学们举起手和我书空,谁发现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这两个字笔顺规则都是从上到下的)

(2)“十”、“禾”的教学方法如上,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观察笔顺规则,强调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现在大家记住这两种笔顺规则了吗?我们学过的哪个字也是这样的笔顺规则呢?(预设:“云”是从上到下,“田”里的十是先横后竖)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间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评并互评。

评价标准:

字词句运用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不仅学会了笔顺规则,书写得也非常整洁、美观。老师想奖励你们几粒带有魔力的种子。种下这些种子,就会长出我们学过的字宝宝,神奇不神奇?猜猜看,上面会长出哪个我们学过的字?

1.好多同学都猜对了,现在咱们一起揭秘,看看到底长出了哪些字?出声读一读。

2.你们读得真准确,一朵花上长出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长得——(预设:很像)那它们有 什么不同呢?(预设:后面的字比前边的字多几笔)。

是呀,我们看,人加上两笔就变成了天,口加上两笔就变成了田,日加上一笔就变成了目。可见,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会构成不同的汉字了。

3.现在两人一组给这些字宝宝找找朋友吧,看谁能组更多的词。

日积月累

过渡:神奇的魔法让种子开了花,还吸引来了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鹅。你知道吗,唐代的诗人骆宾王还为它写过一首诗呢。想不想一起学一学?

1.教师带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检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可爱的大白鹅,它是有一定描写顺序的,你们看,曲项就是它弯弯的脖子,然后描写了它雪白的毛,最后写了拨水的红色脚掌(手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直观领会)

现在我们一起根据图片,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4.以前有很多同学学过这首诗,没学过这首诗的同学也没关系,给你们一点时间,两人一组背诵这首诗吧。

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我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中大有收获,学了不少知识,现在请你们放松一下,听老师讲个故事。

1.学生观察插图,听教师讲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课件出现课文插图)。

2.交流故事,分享感受

(1)故事讲完了,谁记得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谁?

生: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

(2)老山羊送给小灰兔的是?(一车白菜),小白兔要的却是?(一些菜籽)。

(3)你喜欢小灰兔还是小白兔,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小白兔,它很聪明,也很勤劳。

3.布置家庭任务

(1)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2)和大人分角色演一演。

语文站课件 篇7

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意境。

2课时。

综合新授课。

讲读──讨论。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二、三分钟演讲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五、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题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5、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6、当堂背诵。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3、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6、写分析短文,就两首诗你所体会的意境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抽查几个交流。

一、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图画。

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业:

改写本曲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

二、课堂练习: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的关系是。

4、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三、老师点拨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的关系是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无直接关系。

4、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东汉四言乐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五言律诗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诗赏花观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宋词夏夜出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悲秋思乡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

语文站课件 篇8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一、导语:

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前面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时轻松愉悦的情趣。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是那么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一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

三、有哪位同学来复述这首叙述诗的故事情节?这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讲女子为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日夜朝老,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抛弃的故事。 那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恋爱-- - -- 婚变—— - 决绝 板书

四、让我们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播放录音|| 这是首四言古诗,朗读是要注意二二节拍。 全体朗读

氓是如何来提亲的?“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婚事是否谈成? 秋以为期” (问 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 板书

② 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问 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 板书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③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1.提问: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投放幻灯片)

明确:男青年:忠厚老实、急躁、任性、表里不一------ 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

姑娘 :温柔、情深意重、传统、 善解人意、 、痴情 、天真、活泼------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女主人公最终被氓抛弃,那她认为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呢? 氓变心 观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2、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投放幻灯片)

明确: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扁~~~~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

提问教读:

① 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② 3.(投放幻灯片)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 (对比)

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叶黄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比喻)

七、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里,剩下时间整理课堂笔记。尝试背诵3.4两个自然段。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看过“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教案教学设计”的还看了:

语文站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

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补写句子,运用所积累的名言警句。

3、积累《朱子家训》中的部分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学习“我会填”。

A、默读成语,了解每组成员的特点,自主填写。

B、交流。

C、同桌对读,熟读积累。

D、拓展:其他带然的成语(潸然泪下、黯然失色、庞然大物、嫣然一笑、泰然处之、欣然接受、孑然一身、截然不同、寂然无声、断然拒绝、戛然而止。不甘示弱、不足为怪、不分轻重、不可一世、不成体统、不打自招、不攻自破、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法之徒。心甘情愿、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照不宣、心直口快、心灰意冷、心悦诚服、心照不宣、心急如焚)

2、学习“我会读”

A、学生阅读短文,感知大意。

B、默读课文、自主填写

C、交流

D、拓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百宝箱

1、自读《朱子家训》

2、想想句子的意思。

3、同桌互说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

6、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上完这节课后,才幡然醒悟平时还是小看了学生。其实说起各种词语要突然想出来还真有点难度,但是今天同学们七嘴八舌,个个施展身手,没想到还说出了蛮多词语。《朱子家训》节选的那段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但同学们读了两遍后基本上就没有困难了。不过在积累方面,学生还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语文站课件 篇10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讲给别人听。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4、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致力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品质;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内化语言,在读中感悟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板书课题)滨是什么意思?(水边)那么,海滨就是海边。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的就是海边的一座小城。

1、生自由质疑并引导学生从读懂写景文体应掌握的方法上质疑:景物有何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

2、生独立读书思考.

1、交流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讲给同学(家长)听。

语文站课件 篇11

1、积累词语。

2、练习写字,区别形近字,并在田字格中写得工整美观。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学会用上恰当的状语修饰句子。

4、学会欣赏,在欢歌笑语中体会节日的快乐。

5、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1、积累词语。

2、用上合适的形容词、副词把句子写完整、生动。

搜集资料,做环保调查。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哪些这样的词呢?

喜欢——————欢喜笔画————————画笔

开水——————水开

4、齐读这些词语。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区别形近字,找出异同。

3、教师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三、照样子写话

1、出示词组学生认读。

2、学生口头填空,鼓励学生回答的多样性。

3、出示例子,学生说题目意思。

4、学生口头补充句子,教师指导。

5、学生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作业: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句子:

沙柳将根扎进地里。

沙柳将根深深地扎进地里。

2、比较着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用上“深深地”好在哪里呢?

4、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句子。

5、你能用“深深地”“小心地”说话吗?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二、阅读欣赏。

1、导入:播放歌曲。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由读文,独立识字。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6、学生反馈,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指导。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学唱歌曲。

第三课时

语文生活。

1、揭示语文生活的内容。

2、分组交流。

3、学生反馈,指名到讲台前来展示。

4、听了同学的调查报告,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5、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样才能做个保护环境的小主人呢?请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把你说的写下来。

语文站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

绮户(q)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语文站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重要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朋友要枣核种枣核寄托依恋故土,思念故乡之情的情景,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简洁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朋友要枣核种枣核寄托依恋故土,思念故乡之情的情景,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以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这首歌表达的是游子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唱出了千万游子的心声。同学们,这种思乡之情在萧乾的《枣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来感受感受。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朋友要枣核种枣核寄托依恋故土,思念故乡之情的情景,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问题,进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1)朋友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在他的哪些言行中?

2)枣核的用途是什么?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蹊跷qīqiāo掐指一算qiā殷切yīn调皮tiáo

嫣红yān山坳ào拐guǎi掀启xiān

匀称yún劈头pī感慨良深kǎi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1)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2)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3)依恋故土:留恋故土。

(4)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5)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朋友要枣核种枣核寄托思乡之情的情景,反映朋友物质生活优裕却急切思乡的生活情景,反映朋友深厚的民族感情。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我朋友的思乡之情,民族感情特别深厚,体现在哪里?大家发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

1)朋友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在他的哪些言行中?2)枣核的用途是什么?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同样,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

1)寄来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她托在手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修建有家乡味道的后花园、栽垂杨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等言行就集中表达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2)枣核虽小,用途却不小,是为了解除我的思乡之苦,因为“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颗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紧紧连在一起。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思乡情。在文中枣核还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

1、感悟生活,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简洁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学起来任务明确。(2分钟)

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语言,学习运用课文简洁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4)、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30分钟)

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本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方法反映生活。作者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把朋友要求带枣核试种,解除思乡之苦的事和民族感情联系起来,从中发掘出了一个重大主题。小小的枣核在作者笔下,却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小小的枣核寄托着一位远离祖国近50年的美籍华人的民族深情。“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象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本文以枣核为线索巧妙设置悬念反映生活。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作者又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首先朋友索要枣核,用途蹊跷,设下悬念;接着写朋友得到枣核,还“故弄玄虚”不说枣核的用途,加深悬念;踏访后花园,谈话中说明索要枣核的用途,解开悬念。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以枣核为线索设置悬念,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另外,层层设置悬念,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3)课文还巧妙运用陪衬法和比较法反映生活。课文叙述了朋友所在山城的的环境和家境。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友人感到满足,她“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这样写,为显示枣核的分量作了陪衬。另外,枣核之所以能成为故土的化身,是因为作者把枣核和栽垂杨柳、栽睡莲、造“北海”、嵌白塔等归为一类,营造一个家乡味道很浓的环境。枣核的分量就这样在比较中被“掂量”出来了。

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蕴含丰富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重点品味下面四句话的含义: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追问:小小的枣核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要“再三托付”呢?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样再三托付,形成悬念,表明枣核的用途蹊跷,表明作者急于索要枣核,思乡心切。)

2、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追问:对于几个小小的枣核,这样“殷切”这样珍惜说明了什么呢?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表面看是急切地索要枣核,珍惜枣核,其实是思乡之至,苦不可待,民族感情深厚。)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追问:朋友为什么能这样不辞辛苦?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都是思乡惹的祸。越辛苦越说明思乡越浓,越辛苦越能减轻思乡之苦,越辛苦越说明民族感情浓厚。)

4、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追问:朋友为什么“劈头”就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劈头”说明朋友已经情不自禁,说明她对故土的真诚热恋。)

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设置悬念反映生活的方法十分巧妙,十分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可以选一个平凡的实物,以它为题,以它为线索设置悬念,把与之相关的你熟悉而又感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来,表明一个主旨,像《枣核》表现思乡这个主旨一样,真挚感人,就是一篇好文章。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课文。

2、完成点对点迁移运用作文,题目自拟。

3、课后自由阅读萧乾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写作背景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美国点滴》。《枣核》便是其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小学语文站课件分享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重点推荐“小学语文站课件”相关的顶尖文章不容错过,阅读本文后您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 w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系列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3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事项,每天都需要对教案课件负责写好。教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落实。我非常用心地为您准备了“小学英语优秀课件”,希望您喜欢,欢迎来查看愿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w
    汉语文课件(系列9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涵盖了许多主题,包括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动物世界、科技发展等。以下是几篇涵盖不同主题的范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一、传统文化题目:《牡丹亭》忆梦中的爱情《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李时中所写的最著名的一篇戏剧。它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这个...

  • w
    站教案课件(集锦7篇)

    发布时间:2024-02-09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够想象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

  • w
    2024站小学课件(模板12篇)

    发布时间:2024-02-17

    必看的"站小学课件"相关文章让您更深入了解,我们将持续更新该领域的最新资讯,帮助您了解行业动态。教学计划和课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此老师需要认真设计好教案课件。教案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 w
    中小学站课件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中小学站课件”这篇文章好工具范文网编辑认为值得一读现向您推荐,希望您能喜欢本文也请将其珍藏。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 w
    变换课件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好工具范文网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介绍“变换课件”的精选文章。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帮助教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请分享您的旅行经历这会激励您的朋友们去探险!...

  • w
    语文获奖课件

    发布时间:2024-04-29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获奖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获奖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