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六年级比课件推荐十三篇

六年级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1-03

六年级比课件推荐十三篇

2024-01-03 14:51:12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我们力求为您提供最好的“六年级比课件”并且让您感到满意,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

六年级比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声音】模块库中 命令模块的功能和用法

2.学会搭建 脚本弹奏乐曲

3.学会利用变量实现自主变换角色运行速度的功能

4.学会利用变量实现自主变换乐器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搭建“音乐线”的脚本

难点:搭建“音乐线”的脚本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你也会唱吧。可你能用SCRATCH软件来设计制作一个小动画来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乐器演奏它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可以做到!让我们一起进入音乐的殿堂吧!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1. 设置舞台背景并创建角色

1)设置舞台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学生练习

2)创建角色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学生练习

3)绘制“音乐线”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学生练习

2.搭建脚本

1)搭建小动物的脚本

(1)小动物左右转动

教师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自己练习

小动物左右转动的脚本

(2)音符与数值

音符用什么数字表示?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练习:将《我是一个粉刷匠》曲谱编写完整

(3)设定乐器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4)搭建小动物碰到“音乐线”的脚本

教师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自己练习

小动物碰到“音乐线”的脚本

(5)新建变量

学生自己新建一个变量

教师讲解演示小动物脚本,学生练习

小动物脚本

2)搭建“音乐线”的脚本

(1)“音乐线”碰到小动物

教师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自己练习

“音乐线”初步的脚本

(2)新建变量

学生新建变量,完成“音乐线”的脚本

舞台上的变量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3. 演示成果

(三)学习检测

完成“我的收获”中是说一说

(四)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六课 音乐变奏曲

1. 绘制舞台背景并创建角色

2. 搭建脚本

七、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六年级比课件【篇2】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还有其他方法吗 ?

4、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5、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难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六课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难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d)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六年级比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质疑问难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22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上课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22.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六年级比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词,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

一(第1自然段);二(第26自然段);三(第79自然段)。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词语意思及引号用法。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指导。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好奇:。

(2)交流。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6)指导朗读。

(7)小结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复述全文。

板书:

看到好奇夜晚的实验

凭什么蒙眼

堵鼻听觉

涂身

堵耳

六年级比课件【篇5】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六年级比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

1.指名四人分部分读课文,全班思考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完成思考练习1的填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借以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

(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四、讲读贴对联的部分。

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2.讨论交流文中的几幅对联。

五、朗读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三部分。

六、作业。

1.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讲读表演节目的部分。

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思考练习3的两个句子。

3.朗读,读出上述思想感情。

二、识记生字、生词,练习书写。

三、练习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全班评议。

3.各自练读。

4.再指名读。

三、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四、从自读课本或其他书报刊物上选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做练习,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读后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要统计阅读时间,并用填空题、选择题检查阅读效果。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比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示范指导魅的写法,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魅力的意思。

(结合孩子的回答情况指导:要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在字典中查到还是不够的,还要在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孩子把字典上的解释简化成自己的理解)

二、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 学生接读课文,提出读听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简单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根据举手的情况指导学生概括写事文章的思考方法。)

三:感知老人可怜,对比路人的冷漠

(一)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1:交流画出的语句,板书褴褛正音,根据偏旁猜测意思。说说通过褴褛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读书方法:透过词语,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才是会读书,那你透过头发斑白,双目失明又读出什么呢?)

2:交流读书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衔接:这么可怜的老人,繁华的巴黎大街上的行人是怎么对他的呢?

(三)默读课文,画出路人的表现的语句,简单写写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教学生字词语

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教学多音字“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绅士,姗姗而去”。

并指导学生用读表达自己对姗姗而去的理解。积累词语姗姗来迟。

2:交流体会,相机摘出无动于衷

师生一起板书会写衷字,出示字典衷的解释,选择理解成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找出文章中看出无动于衷的词语,加深理解词句。

3:结合教师的节奏手势读出对无动于衷的理解。

四、以读代讲,感受老人的悲与喜

1:交流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2:能力迁移,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文章中老人的两句话语。

预设:假如第一句老人的话读不出其中的悲伤的感情。可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老人的可怜进一步体会假如今天讨不到钱,老人的日子会怎么过,再读。第二句可结合文章的句末感叹号进一步指导读。

3:师生配合读文章的2----5自然段

五:读后质疑

读后让学生质疑,顺疑导课,想一想春天到了让我们想到什么?

六、美景和黑暗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小声读课文画出春天来了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初读感受语句的美。

2:边读边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要求孩子把语言文字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会一起交流心中的图画)

3:交流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让体会深刻的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景,交流中尽量把话说美,打动别人。顺势让说的动情的同学动情的读书。

5:教师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配乐再美美的读文章中的句子,鼓励背诵积累语言。

教师渲染: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6:交流现在的感受,理解诗人所加语言让路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机再读课题。

七、拓展实践,深化理解

出示课后选作题目。在电灯旁,水池边,草地旁,水龙头边写一句警示语语。

八:板书设计:22语言的魅力

无动于衷------------纷纷相助源

九:教学反思

六年级比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87页至88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学生学习了太阳系的奥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下一步学习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打下基础。重点学习地球公转带来季节的变化,以及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对地球上动植物生活的影响。活动1“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变化”,是本节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也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以及公转形成的一年四季变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从四季的变化引入,首先通过教师帮助下的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学生或多或少的从课外了解了一些,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有关知识,而太阳及宇宙世界离我们比较远,且不易研究,一两节课时间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有非常全面的了解,教师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做到非常清楚非常直观,为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使他们能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更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调查研究。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2.能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3.能举实例说明四季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影响。

环境目标

1.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2.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准备

绳子、手电筒、地球仪、橡皮泥、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趣引入

师(课件演示--遨游太空):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在太空旅行,欣赏宇宙的奇观,你们愿意去吗?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太空旅行,我们所乘坐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你们知道这艘“飞船”是这样运行的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认识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1、阅读、理解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师:(展示课件: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指导学生观看视频、阅读书上资料,并指导学生初步填写课本87页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资料整理、分析来加深对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有序、有效的“思”,为下面亲身模拟实验的“行”做好准备。

2、猜想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现象。

师:提出疑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什么现象的发生呢?

生:思考、猜想、交流、修正。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习惯。

3、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假设,请动手来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模拟实验中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2)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千万不能转错方向呦!

(3)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学生进行模拟试验。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和及时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假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拟实验中去。

4、交流与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了,看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及想法,尝试解释其中的原理。其他同学聆听,并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别人交流。通过质疑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汇报中要学会尊重别人,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5、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意义。

师:(展示课件:四季的产生。讲述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的产生;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的产生。指导学生继续填写表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并填写表格。

中心 方 向

(顺或逆时针) 周 期 特点

地球的自转 地轴 逆时针 23小时56分4秒 引起昼夜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太阳 逆时针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变化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零散的认知之间建立联系,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6、知识巩固与迁移。

请同学们再次模拟地球的公转,验证公转与四季产生的关系。

提问: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首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公转与四季产生的关系。

学生再模拟地轴不倾斜的公转情况,观察、思考、假设并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1.巩固、验证地球公转的意义。2.培养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讨论问题的逆向思维。3.在新问题情景中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中心 方 向

(顺或逆时针) 周 期 特点

地球的自转 地轴 逆时针 23小时56分4秒 引起昼夜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太阳 逆时针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变化

【总体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运用观察、演示、操作等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事物运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实例图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完成模拟实验的任务,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用来评价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练习,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

【评析】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课教学应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想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小学科学教育就是要利用“科学未知”的不竭魅力,吸引学生走入到科学的殿堂。基于此,新课伊始,就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遨游太空的情景,这势必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地球的自传与公转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教者运用课件模拟了地球自传与公转的情景,这比教师空洞的讲授不知要强多少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在教学地球自转与公转会导致什么现象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大胆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最后再抽象实验结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六年级比课件【篇9】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

提问:“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六年级比课件【篇10】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14、水能、风能、化学能等大多数能源最终都于太阳。

15、电磁铁与磁铁比较各有哪些特性: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具有磁性,都能吸引其铁质物体;但是电磁铁需要通电后才具有磁性;电磁铁和磁铁也都有南北极,但电磁铁的南北极会改变,而普通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的。

16、实验设计: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有关。(举例)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绕向有关吗?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干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先用导线绕在铁芯上,按顺时针绕,然后通电,将顶尖靠近指南针检验顶尖是南极还是北极。然后将导线拆下,手拿铁芯的方法和方向不变,再将导线按逆时针方向绕在铁芯上,圈数与前面相同。接通电源,注意电池接入的方法和方向也不变,将顶尖靠近指南针检验是南极还是北极。重复实验。(简单点也可以这样做:准备两个大小粗细形状都相同的铁芯,分别用相同的导线绕在铁芯上,一根铁芯上按顺时针方向绕,一根铁芯上按逆时针方向绕,用相同的方向和方法接通电源,都将顶尖或者都将钉帽靠近指南针,辨别南北极。

17、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研究计划。(举例)

研究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改变的条件:线圈的圈数

不变的条件:铁芯的大小形状粗细、电池的数量、导线的粗细、线圈的绕向、大头针等。

实验方法:在一个铁芯上绕上20圈线圈,做成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取几个,重复几次。再在铁芯上增加20圈,继续实验,观察能吸起多少个大头针,重复试验。以此类推,增加线圈圈数检验电磁铁的磁力是否增强。

实验结论:增加线圈圈数,电磁铁磁力增强,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六年级比课件【篇11】

课 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 时 2 课 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六年级比课件【篇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A案

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六年级比课件【篇13】

写冬雨的作文1冬天是秋天的延续,是春的前奏。一场冬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新。当我正伏案就做时,冬雨悄悄地来了。

作业,一提到这个词,我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只要是学生,就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作业或多、或少,或难、或简单,我们都得完成它,这是每个学生的职责。现在这篇作文,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写的作业不计其数,一定和作业这个老朋友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吧!

五年级读后感题目:读《控卫传奇》有感。五年级关于控卫传奇的读后感怎么写?一一小学作文网指导老师借这篇五年级读后感650字的读《控卫传奇》有感的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年级日记大全:学会买菜。一年级关于买菜的日记大全怎么写?这篇一年级日记大全200字的学会买菜的日记大全可以给大家指导一下。

六年级演讲稿题目:前进吧,中国!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哦,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让我们勇争第一,和中国一起做最后的冲刺!

我在五年级有蓝玫瑰老师,红玫瑰老师,和一群四叶草。那时我们一群四叶草和红玫瑰老师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里。红玫瑰老师陪伴下我们一个个快乐的成长。红玫瑰老师教会我们在生活点的经济,学会了经营节约因为老师给我们每个月底的班里大活动,用自己一个月的赚钱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月又一个月。直到了上六年级。我不甘心离开那个班。不甘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六年级比课件通用

    发布时间:2023-10-29

    不要错过这篇丰富的“六年级比课件”,它将给你带来非常大的收益。开学前,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撰写好教案是教育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展示。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新的收获!...

  • w
    六年级上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19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教师们对于编写教案课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综合性评价和学生反馈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质的教案课件。为了方便大家操作,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意准备了一篇讲述“六年级上课件”的文章,建议大家收藏本页的链接!...

  • w
    最新六年级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17

    小编在阅读中发现了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六年级课件”,对于每位老师来说,在上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非常重要,如果还没完成,老师们需要尽快抓紧完成。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如果您对这个主题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页!...

  • w
    童年六年级作文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大人都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却殊不知,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朋友之间交往的困惑,而我的烦恼就是我近视戴眼镜。刚开始带眼镜的时候,我还觉得满好玩的,像个有学问的人,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戴眼镜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每当喝牛奶的时候,我的眼镜都会变得模模糊糊,看东...

  • w
    六年级日记推荐5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昨天,我在桐乡外面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我很高兴想到我去桐乡过了元旦。昨天晚上,大约六点十五分,我们就来到了桐乡。桐乡的元旦,大街上面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们先去“东兴商厦”看一看。进了大厦,我们就走上二楼去看新衣服。因为人太多了,我们手拉着手,以免走失。我们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决定给爸爸买一...

  • w
    六年级周记推荐

    发布时间:2023-05-05

    今天,妈妈要剥毛豆,我看见妈妈正在剥毛豆,我想:妈妈都剥了这么多了,她肯定很累,我来帮帮妈妈剥毛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剥毛豆。”妈妈笑着说:“好孩子,谢谢你。”我坐下来,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毛豆的的中间扭断,再把皮扒开就能找到豆子了,我就用着这种方法,扒了许多豆子,我心里想:切!原来扒毛豆很...

  • w
    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合集

    发布时间:2023-10-25

    以下是一些与“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由老师自行完善的。教案是为了精确传授知识而准备的。我建议你将这个链接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w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13

    多次修改后,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精选的“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作为教师,编写课程教案和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就需要注意了。教案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