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精华

直角三角形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06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精华

2023-12-06 08:25:09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之前要准备的内容,所以教师们需谨慎,不可随意草草了事。优秀的教案和课件能够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质的教案呢?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编辑整理了相关资讯并命名为“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同时,我们也邀请您的朋友加入我们的社交网络,分享的数量会更多哦!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1

一、 教材简析:

本章内容属于三角学,它的主要内容是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教材先从测量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最后是运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前两节内容是基础,后者是重点。这主要是因为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较多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中,主要是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教科书中的应用题,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综合技术教育价值,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运算,但三角中的运算和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运算,常需要先选择公式并进行变换,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课题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即要求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或根据文字语言中的某些条件画出适合它们的图形,总之,解三角形的应用题与课后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三大数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另外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可分解为一些直角三角形的组合,从而也能用本章的知识加以处理。以后学生学习斜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也要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二、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熟练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1、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有关问题。

2、正确选择边与角的关系以简便的解法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即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尽量把解直角三角形与实际问题联系,减少单纯解三角形的习题。而要在实际问题中,要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所要用的边角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知道30、

45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角。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的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操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直角三角形,先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所以这节课内容学生可以接受。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和器具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体验转化过程,真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主要应让学生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转化化归),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重点

本节先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再引导学生如何求另外的两个锐角,这样一是为了巩固前面的知识,二是如何让学生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经知道元素,正确利用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

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较多,学生一下难以熟练运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其依据是新课标关于学生的学习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以及对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在以最简洁的方式回顾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建立数学模型,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方法。接着通过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学生在过程中克服困难,发展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使他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其以一个研究者的方式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法设计思路: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法分析

通过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复习和例题的实践应用,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和两种解题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学法设计思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通过例题的实践应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演示。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将围绕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学生作业这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具体步骤是: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1、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0)

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回忆旧知,逐一回答。

目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

师:把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就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如下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例题引入新课,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例1(课件展示)、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折断倒下,树顶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师:a或c还可以用哪种方法求?

生:学生讨论得出方法,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使用题目中原有的条件,可使结果更精确。

师:通过对上面两个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

生: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目的:使学生体会到(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此步骤用时约10分钟。

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及类型。

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

生:学生交流讨论归纳(课件展示):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目的:培养学生善总结,会总结的习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此步骤用时约3分钟。

(三)课堂练习:

课本116页练习题的第1、2、3题。

1、在Rt△ABC中,∠C=90°,∠B=53046’,b=3cm,求∠A、a、c(精确到0.01cm)。

2、在Rt△ABC中,∠C=90°,a=5.82cm,c=9.60cm,求b、∠A、∠B(角度精确到1’,长度精确到0.01cm)。

3、在Rt△ABC中,∠C=90°,∠A=38012’,c=15.68cm,求∠B、a、b(精确到0.01cm)

目的:使学生巩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纠正。

1、“解直角三角形”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元素。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

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

(2)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

(3)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

目的: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体会如何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五)学生作业(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课本120页习题4、3A组第1、2、3题。

1、在Rt△ABC中,∠C=90°,∠A=28032’,c=7.92cm,求∠B(精确到1’),a、b(精确到0.01cm)。

2、在Rt△ABC中,∠C=90°,∠B=46054’,a=12.36cm,求∠A(精确到1’),b、c(精确到0.01cm)。

3、在Rt△ABC中,∠C=90°,a=3.68cm,b=5.24cm,求c(精确到0、01cm)以及∠A、∠B(精确到1’)。

四、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结果时,我对学生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地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287.4,∠B=42°6′,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例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4.巩固练习

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实际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教材配备了练习针对各种条件,使学生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并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abcAB

1√√

2√√

3√b=acotA√

4√b=atanB√

5√√

6a=btanA√√

7a=bcotB√√

8a=csinAb=ccosA√√

9a=ccosBb=csinB√√

10不可求不可求不可求√√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4

总计第 5节 课题 3爬天都峰 课型 阅读 第 1课时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目 标 1、认识“陡、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点 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旧引 新 扣题导 入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1,指名背诵   2,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 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 2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3全班开火车赛读, 4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 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1,读文   2,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3爬天都峰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第 5  页     总计第 6节 课题 3爬天都峰 课型 阅读 第 2课时 教具 图片   教学目 标 1、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学习新 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1讨论   2说一说 3读文 4说一说 指导写字, 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1,写一写 2,展示     板 书设 计    3 爬天都峰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     第 6页 总计第  7  节 课题 4  槐乡的孩子 课型 阅读 第 1课时 教具 槐树的图片   教学目 标 1.  学会四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初读细读,   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朗读一遍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4. 讨论: 5,交流朗读   1.轻声读课文 2.小组朗读 3.讨论:   4.汇报 总 结 提 高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感悟 板 书 设 计 4  槐乡的孩子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第  7页     总计第 8节 课题 4  槐乡的孩子 课型 阅读 第 2课时 教具 槐花图;   教学目 标 1.学会六个生字 2.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3.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检查复习  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指名背诵   品读 佳句   领悟用词 1.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2.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找一找   说一说 学习生 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3.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自读生字,   组词     板 书设 计 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满载而归     第  8页   总计第 9节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第 1课时 教具     教学目 标 1.  学习多音字; 2.  积累古诗词;学 3. 习新生字; 4.  展示作品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 的 发 现   1.  出示词 2.  指导观察 3.  分组讨论 4.  汇报     1,观察 2,分组讨论 3,汇报 日 积 月 累 1.  教师范读 2.  指导识字 3.  分组练习4.  自由背诵 5.  指名背诵 1,识字 2,分组练习3,自由背诵 4,指名背诵 读 读 认 认     1.  出示形近字 2.  指导观察 3.  组词     1,观察   2,组词     板 书设 计 语文园地一 假装  假日 问好 好奇 发现 白发 第 9  页 总计第 10节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第 2课时 教具   教学目 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想 一 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交流 说 一 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读一读习作要求 说一说   写 一 写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写一写     板 书设 计   语文园地一 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要把话写通顺。 第10 页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5

2 .5  风  炭宝宝竹炭――呵护您的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风的观测 难点: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教学过程 ◇视频片段《赤壁之战》引入课题《追寻风的足迹》。 演示并思考】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 一、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 表示方法:用一短线段表示。 用纸飞机测风向 【为什么做】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那么风向标是怎样指示风向的呢?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方向来指示呢?风向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就让我们用纸飞机测风向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解决吧! 【怎样做】 折一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要让纸飞机能在铅笔上轻松转动)。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观察纸飞机的机头和尾翼的指向。注意:此时人要站在纸飞机的后方。并借助指南针判断风向。 【学到了什么】 通过实验,使我们对风和风向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纸飞机的箭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同理,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实验可以使我们更简洁明了地了解事物,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 (1)用纸飞机测风向的实验使你明白了风向标指示风向的事实。你是否在想: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呢?为什么风向标会有一定的指向呢?下面的文字,会帮助你有一个了解。 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 米高的风。风的来向为风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2)你知道了风向的`测量方法,一定很想知道风速大小的测量方法。其实你也可以用简单的模拟实验来测量风速。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你就会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风车(参见三维风车式风速仪)或风压板来简单比较风速的大小了,动手试一试。 风向:指风吹来的  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图2―10)。 符号  代表东风。 (2)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 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计,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阅读】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目测结果 (3)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6

2.5  直角三角形(2)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2、领会直角三角形中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初中几何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之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一个新的起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这一性质无论在几何计算中还是在相关的推理论证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正确添加辅助线. 〖教学准备〗: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度备课:   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再让学生猜一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一半有何数量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学生实验: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斜边上的中线,然后利用圆规比较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的长短。 教师提问:让学生猜测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一半的大小关系。 教师板书性质后可以演示一下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证明过程给学生看,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课后反思: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练习。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llll。  (2)已知,在Rt△ABC中,BD为斜边AC上的中线,若∠A=35°,那么∠DBC=llll。 课后反思:   初步让学生巩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 2、  直角三角形性质应用举例 例 如图2-18,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边,中A滑行至B。 已知AB=200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m?   30° A B C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分析:书上分析。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解:如图作Rt△ABC的斜边上的中线CD,则CD=AD=1/2AB=1/2×200=100(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 ∵∠B=30°(已知)     D ∴∠A=90°-∠B=90°-30°     30° C B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DCA=∠A=60°(等边对等角) ∴∠ADC=180°-∠DCA-∠A=180°-60°-60°=6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BC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C=AD=100 答: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100m。 课堂练习: P37、课内练习3、  师生小结 今天学习的直角三角形性质也是以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4、  布置作业 书上作业题 1、2、3、4、5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7

一、麸曲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 当前麸曲白酒的生产,主要采用清蒸法和混烧法两种生产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1.混烧法工艺流程  2.清蒸法工艺流程 二、麸曲白酒生产工艺 (一)原料的粉碎 1. 原料粉碎的目的 原料粉碎可以促进淀粉的均匀吸水,加速膨胀,利于蒸煮糊化。通过粉碎又可增大原料颗粒的表面积,在糖化发酵过程中以便加强和曲、酵母的接触,使淀粉尽量得到转化,利于提高出酒率。原料粉碎后可使其中的有害成分易于挥发排除出去,有利于提高成品酒的质量。 2.粉碎要求 一般薯干原料经过粉碎应能通过直径为1.5―2.5毫米的筛孔,高梁、玉米等原料也不应低于这个标准。 3.粉碎设备及操作 薯干原料可用锤式粉碎机粉碎,高梁等粒状原料可用磙式粉碎机破碎。目前许多工厂的粉碎设备已和原料的气流输送设备配套,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气流输送详细内容请参阅酒精工艺第二节)。 (二)配料 1.配料的目的和要求 配料是白酒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通过主、辅原料的合理配比,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使原料中的淀粉在糖化酶和酒化酶的作用下,尽可能多地转化成酒精。同时使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香味物质得以保存下来,使成品白酒具备独特的风格。配料时要根据原料品种和性质、气温条件来进行安排,并考滤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糖化发酵剂的种类和质量等因素,合理配科。 2.配料的主要依据 麸曲白酒的生产一般都在水泥池、石窖或大缸内进行,发酵过程中无法调节温度,只有适当控制入池淀粉浓度和入池温度,才能保证整个发酵过程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但入池温度往往受到气温的限制,因此只有通过控制入池淀粉浓度来保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酒精浓度,使不超过微生物正常活动所能忍受的限度。 (1)热量问题 酒精发酵是个放热过程,热量的产生有两种途径,即呼吸热和发酵热。产生呼吸热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十6O2  ――→ 6CO2十6H2O十热量(2817千焦耳) 在麸曲白酒发酵时,因为氧气少,所以呼吸热在总热量中占的比例很小,而是以发酵热为主 的,其反应式如下: C6H12O6  ――→2C2H5OH十2 CO2十热量(83.6―96.1千焦耳)   根据测定,每100克葡萄糖在酒精发酵时生成下列主要产物: 发酵产物 数量(克) 热能(千焦耳) 酒精 51.1 1500 甘油 3.1 60.2 琥珀酸 0.56 8.35 酵母残渣 1.3 21.55 二氧化碳 49.2 0 合计 1590.1 每100克葡萄糖具有1660千焦耳热量,因而在发酵过程中每100克葡萄糖能释放出70千焦耳的热量,相当于每克葡萄糖放出700焦耳的热。根据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数量,即每克淀粉在酒精发酵时能放出770焦耳热量。若以酒醅中含60%的水分计算,当酒醅中淀粉浓度由于发酵而降低1%时,酒醅温度应升高约2.4℃。考虑到热量散失和发酵过程中产生其它成分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当淀粉浓度下降1%时,酒醅温度实际约升高2℃左右。 发酵温度的`高低与酵母的发酵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温度升高,又有酒精存在时,酵母的发酵力会受到很大抑制。较高温度(例如36℃左右)会使酵母发酵到一定程度就停止。较低温度下发酵(例如28℃左右),酵母的酶活力不易被破坏,发酵持续性强,对糖分的利用比较彻底,因而出酒率也较高。麸曲白酒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固体酒醅的传热系数较小,无法采取降温措施,只能靠控制入池温度和入池淀粉浓度来调节发酵温度,其中入池温度又往往受到气温的影响,所以主要是利用适当的入池淀粉浓度来控制池内发酵温度的变化,使发酵温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根据酵母的生理特性,要求发酵温度最高不超过36℃6,若入池温度控制在18―20℃左右,也就是在发酵过程中允许升温在16―18℃左右的范围,根据每消耗1%淀粉浓度醅温约升高2℃计算,那末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消耗淀粉浓度9%左右,而一般酒醅的残余淀粉浓度为5%左右,说明入池淀粉浓度应控制在14―15%左右。如果采用续渣法生产,因为酒醅反复发酵,入池淀粉浓度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可控制在15―16%左右。如果采用配糟一次发酵法生产,因为配糟量较大(一般在1∶5左右),大多数酒糟可参与反复发酵,因此入池淀粉浓度可控制在13―14%左右。当然还要考虑到气温条件,原料品种和质量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掌握。 (2)酒精浓度的问题 淀粉是产生酒精的源泉,在发酵过程中,当酒精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性,对酶起抑制作用,所以要在配料时注意适宜的淀粉浓度,使形成的酒精不超过微生物能忍受的限度。 根据淀粉经水解形成葡萄糖,又经酵母发酵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计算,淀粉的理论出酒率为56.78%,或者说,每消耗1.53克淀粉可产生1毫升纯酒精。 酵母的品种不同,耐酒精的能力也不一样,一般在8.5%(容量),就明显阻碍酵母繁殖,酒精浓度达到12―14%(容量)时,酵母逐步开始停止发酵。但对酵母发酵而言,还受到温度、糖度、酵母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固体发酵白酒,酒醅所含水分较少,相对酒精浓度就较大,成熟酒醅中若含70%的水分,酒精浓度达7%(容量)时,那么相对酒精浓度就是10%(容量),这样的酒精浓度对酵母发酵还不致造成很大影响。 霉菌的蛋白酶在酒精浓度达4―6%(容量)以上时,酶活力就会损失一半,而霉菌的淀粉酶在酒精浓度高达18―20%(容量)以上时,酶活力才开始受到抑制。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只要控制一定的酒精浓度(例如一般8%),对霉菌糖化和酵母发酵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3)pH值问题 入池淀粉浓度过高,发酵过猛,前期升温过快,则因产酸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了酒醅酸度升高,影响出酒率和酒的质量。但各种微生物和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所组成,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都有适宜的pH值范围,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就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酶活性钝化,影响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适当的pH值可以增强酶活性,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例如酵母菌繁殖的最适pH值为4.5―5.0,再低一些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影响也不大,但这样低的pH值对杂菌会产生很大的抑制力,若培养基的pH值为4.2或更低一点时,仅酵母可以发育,而细菌则不能繁殖,所以用调节培养基的pH值,来抑制杂菌的生长是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工厂里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常用滴定酸度的高低来表示培养基或发酵醪中含酸量的多少。pH值是表示溶液中的H+浓度高低,而滴定酸度表示溶液中的总酸量,包括离解的酸和未离解的酸,它在某些情况下和pH值有一定的关系。麸曲白酒生产中,酸度最主要的来自酒醅,其次来自曲和酒母。在发酵过程中引起酸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杂菌的污染。         3.填充材料 酿制麸曲白酒,在配料时往往需要加入填充料,目的是为了调整淀粉浓度,增加蔬松性,调节酸度,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并能吸收浆水和保持酒精,为发酵和蒸馏创造良好的条件。常用填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见表4―20。选用填充科要田地制宜,注意其特点和所含有害成分的影响。 常用作填充料的是稻壳、小米壳、花生壳等。以吸水性讲,玉米芯最大,这对出酒率有利。高梁壳含单宁较多,会影响糖化发酵。对酒的质量来讲,玉米芯含有较多的聚戊糖,生成的糠醛量较多。稻壳含有大量的硅酸盐,用量过多,会影响酒精的饲料价值。所以在选用各种填充料时要全面考滤,合理使用。 固态法麸曲白酒生产中,目前配料时均配人大量酒糟,主要是为了稀释淀粉浓度,调节酸度和疏松酒醅,并能供给微生物一些营养物质,同时酒糟通过多次反复发酵,能增加芳香物质,对提高成品白酒的质量有利。虽然酒糟经化验还含有5%左右的残余总糖,但主要是一些纤维素、淀粉l,6键结构的片段以及其它一些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较难形成酒精,而被残留在酒糟中。 4.配料的比例和方法 由于原料性质不同、气温高低不同、酒糟所含残余淀粉量不同及填充料特性的不同,配料比例应有所变化。如果原料淀粉含量高,酒糟和其它填充料配入的比例也要增加;如果酒糟所含残余淀粉量多,则要减少酒糟配比而增加稻壳或谷糠用量。填充料颗较粗,配入量可减少。根据经验计算,一般薯类原料和粮谷类原料,配料时淀粉浓度应在14―16%左右为适宜。填充料用量占原料量的20―30%,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粮醅比一般为1∶4―6。 例如以薯干粉为原料(以含淀粉为65%计算),采用清蒸一次发酵法生产,原料配比为: 冬天 薯干粉∶鲜酒糟∶稻壳=1∶5∶0.25―0.35 夏天 薯干粉∶鲜酒糟∶稻壳 =1∶6―7∶0.25―0.35 配料时要求混和均匀,保持疏松。拌料要细致,混蒸时拌醅要尽量注意减少酒精的挥发损失,原料和辅科配比要准。 (三)蒸煮 1.蒸煮的目的 蒸煮是利用水蒸汽的热能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破裂,以便淀粉酶作用,同时借蒸煮把原料和辅料中的杂菌杀死,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在蒸煮时,原料和辅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也可挥发排除出去。 2.蒸煮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淀粉 淀粉在蒸煮时先吸水膨胀,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和淀粉分子运动加剧,当温度上升到60℃以上,淀粉颗粒会吸收大量水分,三维网组织迅速扩大膨胀,体积扩大50―100倍,淀粉粘度大大增加,呈海绵状糊,这种现象称为糊化。这时淀粉分子间的氢键就被破坏,使淀粉分子变成疏松状态,最后和水分子组成氢键,而被溶于水,有效地被淀粉酶糖化。 原料不同淀粉颗粒的大小、形状、松紧程度也不同,因此蒸煮糊化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麸曲白酒是采用固体发酵,原料蒸煮时一般都采用常压蒸煮。由于要破坏植物细胞壁,又考虑到淀粉受到原料中蛋白质和盐类的保护,以及为了达到对原料的杀菌作用,所以实际蒸煮温度都在100℃以上。 (2)蛋白质及含氮有机物质 由于常压蒸煮,温度不太高,蛋白质在蒸煮过程中主要发生凝固变性,极少分解。而原料中氨态氮在蒸煮时便溶解于水,使可溶性氮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作用。 (3)糖分 蒸煮过程中使戊糖脱水成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8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作用

《解直角三角形》,是前面学过的相似及函数问题的`延续和综合应用,同时也是高中继续学习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数学建模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所以,本节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初中教材甚至中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和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参考课标提出的阶段性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会根据直角三角形已知元素,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我们能感知未知元素与已知元素的关系,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渗透转化思想和数学建模意识。

3、本节课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这是因为它和相似等知识一样,是以后会解题的重要工具,将被广泛的应用。

难点是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这是因为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经过分析,选择准确简单的关系式,而学生刚学三角函数,应用还不灵活,所以感到困难。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选用了引导发现法和归纳总结法,并应用了媒体教学。这是因为课标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两种方法可以让老师成为导演,学生扮演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课堂容量增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方面: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以案导学的作用,在学案中我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了“老师温馨提示”栏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降低学习难度,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规律方法,有目的学习的好习惯。

第四方面: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我按照学案导学的“学——研——展——教——达”的教学模式展开。

1、在学这个教学环节,我在课前下发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充分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记录预习疑惑,及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本节内容的不足之处,在上课时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展示。

2、在研这个环节,我精心设计问题,将本节的唯一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遵照“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转变为探索性问题的问题点、能力点,既学案中第二个大问题的里4个小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教师设疑、学生质疑、解释、归纳总结等一系列师生研讨活动,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挖掘出它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突出本节重点。

3、在展这个环节我以本节例题即学案中的例1为基础,采用变式训练,逐渐增加问题难度,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多角度领悟本节重点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实质,通过“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注意事项,及怎样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怎样引辅助线,怎样写解题过程等问题,达到突破本节难点的目的。

4、在教这个环节我在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学案上拓展提升问题,它实质也是本节例题的一个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螺旋上升美。并且我精选了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实际背景,寓德育与数学一体,生活与数学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让数学思维好的同学吃的饱,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5、通过达标检测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节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堂点评,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6、作业紧紧围绕巩固本节所学内容展开,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板书设计本着重点突出的原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第五方面: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还不行,如本节的复习提问部分,我虽然在导学案中给出了,但我在提问时却换了一个方式提问,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学案内容。而不是照着学案念,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尽量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让自己从讲台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我尽量创设适当和适合的教育情境,因为我知道,如果将15克盐放在我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是,把它放在鲜美的汤中,在享受佳肴时,15克盐早已被吸收。情境之余知识,犹如汤之余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9

教学内容:等腰直角三角形(活动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知道等腰直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各个角的度数和各条边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拓宽学生的解题渠道,诱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提问: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2、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说说这个三角形的特征。

(两条边相等,一个角是直角)

提问: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叫它什么三角形?

揭示课题,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10

2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 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轼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诵第4-6段 4、指导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埋怨 } 重亲情转念宽慰 } 通情达理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

3.疑点:对于坡度i表示成1∶m的形式学生易疏忽,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 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 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同学们因为你称他们为工程师而骄傲,满腔热情,但一见问题又手足失措,因为连题中的术语坡度、坡角等他们都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想学的心情,及时点拨。

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三角形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19

    教案课件的准备需要老师们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细致地准备教案课件。编写好的教案课件对于提高课程和教育学科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内容准确性:教案课件应该确保所列举的知识点和内容是准确无误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误导。2. 清晰度和简...

  • w
    三角形内角和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12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猜想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师生合作等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 w
    全等三角形教案热门4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作为服务提供者,我们已经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了“全等三角形教案”,为了避免遗忘,请您将本页添加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老师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教案课件,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 w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热门9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必须准备的东西,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撰写三角形内角和教案。三角形内角和教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一项有效标准。以下是编辑精选的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的内容,供您参考,仅作参考之用。...

  • w
    三爱三节教案精华

    发布时间:2023-10-22

    根据您所需,我搜集了以下内容:“三爱三节教案”。请注意,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作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您还没有开始编写,请注意了。教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w
    中班区角教案4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制作严谨的教案是教学质量好的重要保障,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烦恼呢?我希望我的“中班区角教案”能够成为您的最佳选择,请您务必将本文收藏以便参考!...

  • w
    六年扇形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22

    您可以在下列资料中寻找与您所需相关的资料“六年扇形教案”,透过阅读此页面,您将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通常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老师花一些时间来编写这些资料。学生对课堂的反应不同可以帮助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 w
    平行四边形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19

    《平行四边形认识》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2.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1)提供感性材料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