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钱学森》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0
1

钱学森观后感锦集

钱学森观后感

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印象最深刻的综合体验,观后感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怎样将作品名和观后感联系到一起呢?今天我们推荐一篇关于“钱学森观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敬请关注本文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钱学森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观后感 篇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年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他在路上经历了多少挫折!钱学森在异国他乡。为了回到祖国,放弃一切名誉、一切金钱、一切地位,他在旅途中多次被美国人阻拦,甚至坐牢然而,无论美国人如何阻止他,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回归祖国做准备,为人民做更多的是情。”这是钱学森还没有回国时说的话。

是啊,他虽然还没有回到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可一心向着祖国,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钱学森不仅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还拥有一颗爱国,感恩的心!当时社会,许多人去外国留学,就不复返了,认为祖国太穷,太弱。就因为这样,祖国才真正开始变穷,变弱。

你想:顶梁柱没了,房屋不是要塌吗?在这样的时刻,钱学森回国,成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先行者,有什么不是爱国主义呢?

钱学森的回国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可美国人的阻挠行动着实令人愤怒。我以前看过《钱学森回国》的电影,从中看见美国人为了自己国家繁荣昌盛,不时地对钱学森进行监视和折腾,使钱学森面临生极度困难的状态。他们错了,钱学森坚持到了最后,终于回国了。

我读到这,内心思潮起伏,既愤怒又同时松了口气。愤怒是因为外国人如此欺骗性,欣慰是因为钱学森终于冲破了阻碍,回到了中国!

现在,钱学森爷爷去世了,但他的事迹一辈子都不能被中国人一忘!

钱学森观后感 篇3

钱学森读后感

钱学森读后感(一)

今天,我学***课文,《钱学森》。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钱学森的科学家,____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然后到了美国发展,之后成了冯卡门的得意门生。

但...

查看详情>>
2

最新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优选九篇

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

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篇1】


钱学森是中国最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之一,其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因此,对于他的电影作品来说,我们自然会怀着极大的期待和兴趣去观看。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钱学森:天才工程师》的电影,深深为钱学森的一生所感动和震撼。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详细描述这部电影,分享我对电影的感受和思考。


这部电影以钱学森的一生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他从小砺志成为天才科学家的历程。影片通过回顾他的童年经历,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追求。钱学森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追求。他在家庭的支持下,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并在科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展示了他年轻时代的努力奋斗和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这段履历让观众对他的事业起步充满期待,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后来的成就。


接着,这部电影详细描述了钱学森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影片展现了他勇敢的性格和智慧的应对方式。钱学森在困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这段描绘充满了紧张和战争氛围的情节,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了他在特殊环境下的顶尖科学家的风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被他的聪明才智和坚守理想的品质所打动,也为他所做的贡献所震撼。


这部电影还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虽然他在科学事业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他的家庭生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分离和牺牲,这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了许多辛酸和痛苦。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钱学森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承诺,他用科学事业的成就来攀登新的高峰。这种耐心和坚持的品质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电影以钱学森晚年回国服务祖国的故事结尾。他作为一名归国华侨科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一生所经历的曲折和成就,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钱学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面貌,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观看这一段历史,我为他所创造的伟业感到自豪和钦佩。


小编认为,钱学森电影《钱学森:天才工程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了解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也对他的科学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他的一生不仅是一部关于科学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理想和坚持的富有启示意义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被这位科学家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所感动,并对航天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钱学森的精神引领下,在航天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篇2】

影片以钱学森历经艰辛回国参加新中国航天建设为线索,通过记实的手法再现了新中国航天事业、导弹从无到有的经过。也映衬出钱学森伟大的人格和非凡的才智。

影片《钱学森》的观后感1  在没看这部电影以前,我对钱学森这个名字仅仅...





查看详情>>
3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系列十一篇)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1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美国邮政公司的船离开中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

你现在处于混乱状态。我要去美国学习技术。我会回来为你的康复工作的。”这一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钱学森的学习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

1936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所,在空气动力学硕师冯·卡门的指导下学习,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

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

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得知希特勒正在德国建设一个大型火箭发射基地,于是迅速出资建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蔓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

开放的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所以我认为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的申请。不料,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要离开。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间谍监视。在写给比利时亲戚的烟纸信中,他带了一封信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同,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要求美国不要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

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致力于新的工作,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领导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就提交了发展中国自己弹道导弹系统的提案草案。这项提议很快获得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执行官。

(***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2年,中国在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中国终于发**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12年9月9日,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钱学森》,虽然电影有点卡,但我印象很深刻。影片回顾了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建立和发展的非凡历程,全面展示了钱学森同志对中国航天事...

查看详情>>
4

[荐]《钱学森》个人观后感集锦

《钱学森》观后感

与“《钱学森》个人观后感”有关的主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要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写下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怎么判断自己写的作品名观后感是否符合要求呢,希望您能从本文中学到知识!

《钱学森》个人观后感【篇1】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今年是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逝世十周年。学校组织我们**了电影《钱学森》。

钱学森年青时读书,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要的学生。后来,他在美国留学,28岁时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然而,钱学森希望尽快回到祖国,为祖国效力。

美国人认为钱学森无论何时去**都等于五个师的兵力,所以拘留了他五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钱学森刚回国时,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造出导弹?”钱学森坚定地回答:“美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不比他们少个脑子,当然能造出来!”

看到这段片段,我深深佩服钱学森不屈的精神。有时候我们在学***如别人。往往会觉得我不行,别人天生就比我优秀。

可实际上谁也不比谁少个脑子。我们不应该以此为借口来放纵自己。勤能补拙,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钱学森》个人观后感【篇2】

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等等,无数个光环在他头上闪耀。每一个光环都不是一句赞美的话,而是历史和人民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公正评价。通过**红色影片《钱学森》,我慢慢走近历史认识那光环下真实的钱学森。

大洋彼岸远万里,不及拳拳赤子心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要用毕生的学识来报效我的祖国。”这是1945年远在美国的钱学森真挚的心声。钱学森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顾问,在美国生活优越,专注于科学研究。

但当他得知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人才建设的迫切需要时,他一向严肃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知道是时候回去报效祖国了。

万里重洋阻不断他的报国热忱,却阻断他归国的脚步。美国的一位将军曾这样评价钱学森:“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王牌师的兵力。

”正是看中钱学森巨大的价值,美国当局百般阻扰他回国。诽谤、调查、监视、监禁,美国**用各种高压手段迫使钱学森留下来,但什么也阻止不了一颗铁血之心。影片中当钱学森接到友人**,而**里传来的是斯梅塔纳的《我的祖国》第二乐章,虽然累于监禁之苦,但钱学森多日阴郁的脸上立即呈现出欣慰的笑容。

当时,不仅美国**不希望钱学森回国,而且敬佩钱学森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也在敦促钱学森留下来。“当你回到那个红色中国,在那个农耕社会,你一个科学家能做什么呢?种苹果吗?

”杜布里奇先生不解地问道。钱学森微笑而坚定地回答:“如果种苹果是报效祖国的唯一途径,那我就种苹果去。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普通人,爱国...

查看详情>>
5

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精选3篇)

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

以下为我们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人的思维想法因为一个故事情节而发生改变时。观后感可以是我们对于自己成长路上的启迪和指引,观后感就能够更好的整理我们的逻辑,我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

今天,老师组织全校师生共同**了《仰望星空——钱学森》。读完后,我不禁佩服钱学森的聪明才智,觉得他值得中国人民的保护。

影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第二部分讲述钱学森回国后对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钱学森把全部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航天事业。

为什麽他队航天事业那麽陌生,但他却为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呢?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对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的憧憬!他为了中国早一天造出导弹,废寝忘食,还写了《工程进化论》;在航天事业时,许多中国人因饥饿而死亡。

他们饿得连铅笔的颜色都分辨不出来,但他不顾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坚持要搞太空事业。他曾经说过:“要将所有的差错路在地面上,一丝都不能带上太空!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在一片陌生的环境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曾经说过:“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是的,他成功了,种出了一颗硕大的苹果——中国航天事业!

为祖国建设新成就的还有“神州七号”的飞天。xx年9月27日,翟志刚开始离开太空舱,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行走。16时,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08年9月28日,“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牌,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廖廓而深邃的星空,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没有许多伟人的努力,我们怎能拥有今天的辉煌?没有他们的毅力,我们怎能拥有今天的伟大?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怎能有今天的成就!

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2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火箭技术,更在于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和推动。

在观看《仰望星空》这部电影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钱学森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探索者。他不断地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

电影中,钱学森在研究火箭技术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他不断地探索、实验,直到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火箭技术。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事业中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的。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钱学森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他致力于将中国的火箭技术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家应该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研究,更在于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和推动。他的精神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科技事业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创新。

钱学森仰望星空观后感 ...

查看详情>>
6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如何提高作品名的逻辑性,使观后感更为连贯有序?写观后感能够深化我们对所阅读内容的印象。好工具范文网特为大家带来了与“钱学森观后感”相关的文章,相信阅读完之后您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钱学森观后感 篇1

时光荏苒,转眼已到了大二的暑假,假期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钱学森》,钱学森是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科学的实验中,一生创造了不朽的成果。这是一部纪录片。他记录了钱学森年轻时有意义的故事

钱学森在加州的一个研究所工作。她的妻子是一位西方歌手(中国人)。当时,他们在美国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本来可以在美国过上好日子,但中国国民党下了长江,情况危急。钱学森见之,非常为祖国着急,在此同时,他们又碰到了移民局的驱逐——这是一件非常侮辱人的一件事情。

钱学森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双方进行了持久战。一段时间后,校长协助解除了移民局的驱逐令,希望他留在美国继续为美国做出贡献。但是,我们的钱学森先生没有接受他的要求,只是想回到祖国。

所以在1950年,美国人把钱学森关进监狱,调查他的手稿和其他物品。最后,在1955年,他们回到了祖国中国,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部电影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渐渐进入了沉思: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美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一个科学成就的荣誉,金钱,就足够他一辈子了。他不会那么做的。他对名利漠不关心。不是每个人都有重要的品质。

他热爱科学,勇于奉献,为了国家,他总是废寝忘食,潜心贯注地研究;他热爱祖国,他常说:“我愿意回我的祖国,哪怕是种苹果也好。”这体现了他无论如何都要回祖国和拯救祖国的坚定决心,他与伙伴们一起团结一致。

终于,“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导弹……一个个陆续地出世,这也是花了不少心血凝结而成的。他对创作的热情,完全取决于他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他不为什么,他只是为了咱们中国!

我时不时地听见一些同学在笑,似乎是在笑钱学森爷爷快要临终的场面——他们根本就没有那种资格去笑!中国现在能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他不是站在这里带头的吗,我们能在中国有这么好的一天吗?不是他们,我们的未来都是未知数……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想为祖国奉献的一种愿望,那么你离成功已经进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就是你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努力去完成它们,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成为像钱学森那样伟大的人物!

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期待电影《钱学森》的上映,今天下午终于走向影院,开启钱老这段科技之旅,并为其大受感动。感动于钱老的爱国精神,这份爱国既是建国初期一名普通中国人的本能的爱国,很真挚,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理性的爱国,很强烈,影响很深远,而钱老在美国的特殊工作与身份,让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几经审问、监视与软禁,一度失去自由、尊重与信任,钱老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辈中国人对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爱,对这片远离故土的深情,深深感动了我。

感动于钱老的科学精神,...

查看详情>>
7

钱学森观后感作文通用10篇

观后感作文
钱学森观后感作文

钱学森观后感作文 篇1

一直以来,“钱学森”在我的心目中只是一个被贴上“科学家”标签的精神形象,我只是因为他是众所周知的“两弹元勋”而尊敬他。但是,看过电影《钱学森》之后,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我向往他与妻子的相濡以沫,更欣赏远在美国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的面前存在两条路,是选择继续呆在待遇优厚的美国,还是选择回到经济落后的中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环境,钱学森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为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做贡献。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在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这是钱学森作出的选择,他为此付出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但是同时,他也收获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所有国人的尊敬。

是的,人生选择权我们不能转让,你的每一项选择,都是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的,你的痛,你的苦,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乃至你的人生,任何人,都负不起责任。因此,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需要作出选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辨这些选择,然后择其善者。

人生路上,总免不了要做出选择。就像小时候,家长给你买衣服,要问你喜欢哪种颜色;上学了,老师给你出的选择题,你是选a还是b或者是c;高中,你要根据你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是要选文科还是理科;上大学,也一样,首先要选择你要去哪座城市,什么样的大学;毕业了,要面临着找工作的选择,去大公司呢,还是小公司,或是自己创业?一系列的选择,时时刻刻围绕着我们,也在逼着我们必须明辨这些选择。

当你站到人生路口时,你要做的是冷静、沉着,以及多方位的思考。考虑它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考虑它带给自己多少和影响别人多少;考虑这个决定的成功与失败。这些都是你所要明辨的,而且不能顾此失彼。你考虑的越全面,在日后你越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很多必须的东西,比如教会学生们选择能力,就是其中严重缺失的内容之一。但是即使选择很困难,我们也不应让别人来替自己选择。我们可以偏听,可以倾听,可以学习,可以请教,但决不出让自己的职业、人生选择权。

人生选择,大不易,明辨之,择其善者。这就是我从电影《钱学森》中了解到的。

钱学森观后感作文 篇2

上周和学生一起观看电影《钱学森》,电影一开始展现的是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宏大场面,令人振奋;然后是电视台报道钱学森逝世的消息,简单追溯钱学森的丰功伟绩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特别是如何冲破阻挠回到祖国的,接着镜头切换在钱学森(陈坤饰)和蒋英(张雨绮饰)远渡重洋,回归祖国的轮船甲板上,之后镜头变换在1947的上海,兰心大剧院:至此,电影主体部分才开始。

电...

查看详情>>
8

《钱学森》观后感集锦10篇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篇1】

编导1010班田甜啸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我对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影片告诉我们,建国初期,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待生活,冲破了美国当局的种种障碍,毅然走上了回归祖国的道路。钱学森这位科学巨匠在艰难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一生为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的历史。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开启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看完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后,钱学森崇高的爱国之心、坚定的信念以及淡泊名利的大家风范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的心弦。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始终高度重视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形势的变化,决心尽快学习和报效祖国。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当即决定回国。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回国之际,却受到了美国**的阻挠,美国**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他们长达五年之久。但尽管如此,他始终不忘为祖国服务,始终期待着回到祖国,参与祖国建设。

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尽管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生活,但他仍然不向**势力低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回国的毅力。美国人的**没有摧毁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他坚持斗争了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力,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了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在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短短的十年中,他成功地引爆了两颗核弹,并发**“东方红”,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授予“导弹之父”和“航天之父”的称号,使当时落后的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突飞猛进,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就像邓小平说过: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导弹、原子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整个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场景是:钱学森想回中国,杜比里奇教授和金博尔将军却想挽留钱学森,杜比里奇教授对钱学深说:“中国没有航空技术,一点都没有,一个杰出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的社会,能做什么呢?

”钱学森的回答是:“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看似一句气话,其实反应出钱学森的爱国情结,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

查看详情>>
9

2023钱学森观后感汇编十五篇

钱学森观后感

经过精心策划,小编今天带来了备受期待的“钱学森观后感”。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领悟,观影后,我们都会在内心产生许多感悟,难以抑制地倾诉出来。每次观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都会有许多心得体会,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绪。你是否明白了写好作品标题和观后感的关键所在呢?感谢你的阅读,我会不断学习,为你呈现更出色的作品!

钱学森观后感 篇1

在老师的推荐下,回到寝室,我就看了这部记录我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电影《钱学森》,看完之后,感触颇深,不禁对这位伟大的老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

不禁为钱学森老人的高尚人格所。他爱国,他敬业。美国为他这样的一流科技人才提供了那个年代最优越的生活和待遇,他可以在美利坚拥有一世繁华,他可以拥有白宫颁发的各种奖章和无尽荣誉,但是,他都放弃了,多么伟大的人格!

多么令人敬佩的精神!

看过《钱学森》后,感觉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我问自己,如果我是钱学森,能否像他那样为了祖国.为了肩负的强国责任而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的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我们找不到几个像钱学森那样有着伟大爱国情怀和强烈责任感的人。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正在逐渐减弱,也许只是在重大灾难面前。

在影片中,钱学森对祖国的强烈忠诚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众所周知,钱学森1911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自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来,他就树立了以科技知识报国的志向。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制造专业,后来,受到淞沪抗战中中**队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他决心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

影片中,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与勤劳的人民子弟兵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导弹,在世界上的形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当我看到第一颗原子弹时,他孩子气的纯真笑容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如此美丽。在场的人也都激动不已。

后来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他为祖国国防做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专业方向,努力掌握飞机制造的前沿技术。钱学森同志已经去世三年多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20年(1935-1955),回国后在国防科研一线干了26年(1955-1981),1980年5月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获得成功。此后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学术理论研究,抓紧人生的最后时光笔耕不辍,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和中国的力学体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值得深思,发人深省;“大成智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系统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