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家访感受心得

发布时间:2023-09-04
1

家访感受心得简短范本11篇

家访心得
家访感受心得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与“家访感受心得简短”相关的文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值得分享,请收藏并与朋友们分享。当我们经历一些未曾体验过的事情后,总会有新的感受,因此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撰写一份详细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头脑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家访感受心得简短 篇1

一次平常的家访,一份不平常感动。从这次家访中,我们感到这一次家访来得太迟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地发现有些从特殊家庭出来的孩子,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地让有些人得到学校的温暖。是我们的家访有太多的蜻蜓点水,还是他们的遭遇从来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难道就因为他们是一个所谓的差生吗?

这次经历也让我对家访这个曾经走过堂式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今天的家访,我们应该访什么,怎么去访?以前的家访很多是秋后算账式的,是向家长告状,反映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的。或有就是向家长展示优秀学生的成绩,以博得家长的一番夸奖,美其名曰是工作访问,可实际是功利访问。

带着感情,改变心态,改变方式,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家访工作。

家访要多以私人身份进行。私人身份比较容易让家长亲近,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以前我们教师的家访都是以工作身份进行,这让学生害怕,也让家长敬畏,不容易实现零距离交谈,无障碍沟通。家访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以私人身份进行,能让我们和家长之间沟通的距离缩短,就像两个普通人拉家常似的,让想要了解的问题在自然中切入。切不可进门就提关于学生的事情,不管好还是不好的,都不能,因为这样会使谈话的氛围僵化,不利于我们实现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目的。私人身份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和学生及其家长保持一个通畅的联系机制。

不要有事才家访。传统的家访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来了,一定没有什么好事;也让学生知道,老师走了,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这就会使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不可能融合到一块,形成育人合力,没有沟通就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家访要注重家常式的联系,亲戚式的走动,防微杜渐,将教育的时间前移,这样一来,到真正有问题了,也能更好与家长达成一致,取得充分理解和信任。平常的家访可以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一些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改善亲子关系,以使家庭教育没有阻力,也能促进学校教育的'思想在家庭中得到延伸。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校和在家完全是两副面孔,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平时无事的家访。

常带一颗父母之心去家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老师的夸奖,这都是人之常情。夸人之子女其实就是在夸其父母,所以我们在家访中,对学生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会有他闪光的一面。特别是不要指责父母在教育方面的过失,而要以商榷的方式进行交流。为师者关键在于要能理解学生,所谓“理解学生,教在心灵”,一个成功的师者,就是要能在家访中体现出“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这样,就能让家长感受到你是真正地爱护关心他的孩子,...

查看详情>>
2

家访感受心得(集合8篇)

家访心得
家访感受心得

心得体会有什么规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每当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新的启发时,我们要为自己动笔一份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写作是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合成练习,为了解决您的问题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献上一篇可行的“家访感受心得”,不妨相信一下这篇文章会解决您的疑惑!

家访感受心得 篇1

迎着风,迈着轻快的步伐,和孩子们一起高歌,走在绿色的稻田里,待着不同的兴奋,期待着与每一个孩子零距离的交流,期待着**孩子们与父母的未来。

转眼之间,来河包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了一大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已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性,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家长们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家访。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对父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西方孩子的成长教育环境,了解家长眼中的交育。

同时,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让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自己的未来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的父母会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世世代代的艰辛让他们向往山外的世界,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每到一家,家长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

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便步入正题,开始**孩子的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了。经过我的观察,家长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投资的;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而且会让孩子做很多农活。对于前者,父母付出了很多,但他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的思想没有完全集中在孩子的教育上,相反,他们会比后者少。

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了,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知生活的艰辛,希望孩子们能够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他们只能盲目地担心,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

十月十日,我们去了一些更好的学生家。他们都是小学里最好的。听万永莲介绍周围的植物和美景,我很快就到了刘林家。我阿姨热情地欢迎我们。她的家庭属于后者。刘林的母亲读过中学,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她的家庭也不是很困难。他父亲在外面工作。

刘林的爷爷是位眼光高远的老人,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这样的见识着实让人钦佩。针对刘林胆小腼腆的性格,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也是我们多年阅读的一些经验。在我看来,老师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提问的学生,经常去老师办公室。

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刘林,并让刘林的妈妈帮忙监督。带着满意的微笑向刘媛媛家走去,她家的条件不错,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太过年轻吧,哥哥好像对妹妹并没有怎么照顾和关心,在学***更是任由其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