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汇集九篇)
一、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准备工作
1、企业工会一经确定与企业行政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后,应即时制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运行与操作。
2、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职工宣传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制度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规定,及劳动报酬、工资待遇、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等。
3、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愿望。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协商议题,明确协商的内容:
(1)本单位工资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2)工资支付办法及支付的周期和日期;
(3)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
(4)工资调整办法;
(5)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6)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
(7)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8)工资集体协议的变更、期满续签、提前终止等事项。
4、推选职工方协商代表,确定首席协商代表,推选会议记录员一人。制定担任职工方协商代表的条件,由企业工会选派或者职代会民主推选产生,代表应为奇数,一般为3—5人(或根据企业情况和实际需要,由协商双方商定代表人数,最多不可超过9人),职工方协商代表不可兼任行政方代表。首席协商代表应为工会主席,特殊情况下,由工会主席指定或者书面委托职工方其他代表担任首席协商代表。上级工会组织的代表、区域(行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可因企业需要受企业工会委托并经上级工会组织同意,担任职工方的首席代表。(企业行政方代表人数与职工方代表对等,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指派,不得兼任职工方代表)。
5、对职工方协商代表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其职责:
(1)收集职工和行政方的意见,提供与协商有关的情况、资料、依据等;
(2)代表职工和企业行政进行协商,履行各自的分工职责;
(3)接受本单位职工的质询,通报协商的情况;
(4)参加对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履行情况的调研、检查和督导。
6、进行准备工作的分工并细化协商过程中的角色分工,提出工作要求等。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
(1)政策准备。以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
(2)切实掌握职工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3)拟定协商欲达目标、回旋空间和底线。
(4)预测分析:充分预测对方在谈判中的反应,事先研究好应答对策,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5)掌握信息、资料,作为综合参考因素: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单位上年度生产总值,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人均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幅度;本年度预测生产经营,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人工成本总额,职工人数、分类及变化情况等;其它影响工资水平的数据(利率、税率、汇率、本地区和同行业工资水平)。
7、工会与企业行政就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等相关事宜,进行先期沟通、协商,在形成基本共识的前提下,草拟工资集体协议、工资分配制度、劳动定额管理等方案的文...
查看详情>>与“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汇集九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