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最新长方形课件(汇集十三篇)
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以下是《认识长方形》课件,仅供参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
查看详情>>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
查看详情>>长方形周长课件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并能熟练应用公式计算不同尺寸长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周长概念,灵活应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模型、尺子、绳子。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如:围绕操场跑步的路径长度、制作相框需要的边框总长度),引出“周长”的概念。
展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片,提问:如何测量并计算出这些长方形边缘的总长度?
新知探究
分发长方形模型和尺子,让学生测量长和宽,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
多媒体展示,直观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定义周长: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是图形边缘所有边的总长度。
探索公式:
例题讲解
选取几个具体尺寸的长方形,示范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周长。
强调解题步骤:读题→确定长和宽→代入公式计算→检查结果。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测量并计算自己桌面上不同尺寸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记录结果并分享计算过程。
小组竞赛:设计几个长方形周长计算题目,进行小组抢答,增加课堂互动性。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
设计情境题,如:“小明要为自己的画作装一个木质相框,画的长和宽已知,请帮助他计算所需木条的总长度。”
总结反馈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长方形周长计算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基础计算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自行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情境题的设计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待改进之处:部分学生在推导公式时仍存在困惑,说明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需更加细致和深入。未来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
后续教学策略:加强对个别理解困难学生的辅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讲解。同时,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即时反馈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你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大家注意查阅!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
1.讨论交流。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如何验证呢?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5.“拉一拉”游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通过做小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记忆。】。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选一选(课件展示)。
(2)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分层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画,也可以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
(3)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
查看详情>>长方形课件(集合十篇)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教师们并不陌生。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教师需要注意什么呢?在今天的推荐文章中,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长方形课件”的优秀文章,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力目标: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目标: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线段a,线段b,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对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8×2+5×2=26(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师:因为有几组长和宽?(一组)
(1)复述计算公式。
(2)谁来介绍一下字母公式?
4.算式与各部分对应的名称和字母公式。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生:长和宽。
5.那么给了我们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求周长了。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能这样算?(长方形对边相等)
6.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b=1cm,摆一摆周长。
7.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8.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b=4cm,求周长;
(2)a=5cm,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1.请学生打开书本,完成第111页想一想.
2.自学正方形周长公式: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3.出示公式。
4.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我评价:
c=a×4,谁会用语言来表达公式的意思呢?
三、巩固新知,不断实践。
综合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a)例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a+b)×2=(25+1...
查看详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10篇
今天栏目小编要向大家介绍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老师需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来授课,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在上课时,老师需要以教案课件为基础进行教学。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更好的自己!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
查看详情>>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10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