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系列四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常常会受益良多,或许可以把内心深处的思绪转化为书写在纸上的文字。通过多写下心得和体会,有助于培养自律,并使人变得更加坚定。书写下来的心得体会无疑就是真实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吧。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
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
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
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
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
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
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
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
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
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
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
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
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
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4)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5)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6)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8)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9)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10)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11)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2)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1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4) 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1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6)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8) 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19)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内容提要:
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心得评论:
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结语:
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写读书报告中读后感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
要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把感受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是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可以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要对作者个人、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此外可以看些,作者的传记;作者其它作品;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有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
各位专家:
您们好!很高兴能在学校为老师们的构建的读书交流平台上向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这个暑假我们收获颇丰,学校出资为老师购买教育名著,所以也就倍加珍惜这种学习机会,读得更专注、更投入。
其实工作的十一年来,一直在收罗和研读着各位专家的教育名著名篇,《叶圣陶文选》、《
魏书生文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和教师的谈话》等等。要读书就要有思考。在这几年的读书中,每个专家在他的书中都有一根线,这根线就是——教育理念。只有领悟透这些教育理念,我们才会把握准教学的方向。通过对比、反思各位专家的著作发现,虽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一些语言的表达上有所差异,但是在教育思想上却是相通的,那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多读书,读好书,走进经典,是每个专家都倡导的,读书应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比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在2000年所购,在读的过程中,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我传达着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唯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是让所有孩子优秀起来、丰富起来、生动起来的有效方式,否则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是空中楼阁。《陶行知教育名篇》中“以教人者教己”用很多实例告诉我们要想教别人,必须自己先学习,先读书,以教人促教己。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由肖川博士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的读书心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浮躁虚华的年代刮来的一股清新的风!抛弃了虚伪的夸夸其谈的面具,肖川教授用他诗意的、率真、正直的语言,传达着他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注重静下心来读书,正如他所说:“在沉沉的夜色下,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细细阅读,这种阅读不是肤浅的,是完全的投入,有所思考,有所顿悟。他还倡导教育的自由与解放,放开框架与束缚,让学生在自由呼吸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肖川教授用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诠释着他的教育理想,让我感到他不仅是教育专家,更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引领着教师、学生过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所以他的文章读来耐人寻味,令人荡气回肠。通过读书,对本书有四点感受:
一、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二、自由,个性发展的有效过程。
三、完美,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古典,读书境界的超越。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给大家详细的汇报第一点: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教授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滋养人生的价值。
结合这篇文章,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与经典为友的一些做法,写了一篇随笔题为《也谈与经典为友》和大家共勉。
附:也谈与经典为友
——由《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想到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
经典诵读不仅成为一种享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涵养孩子的诗心诗性,让年轻的生命能够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这点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组组长,小语教师的总编——李振村,在他的访谈录中就提到:没有诵读,使我们远离大师,诵读应当成为学生的童子功,诵读是让我们的孩子过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典诗文中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不断挖掘这些人性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他们,让孩子的心在这些美好的情愫的浸润下变的柔软,让感觉变得敏锐,从而让人生变得幸福。这学期我承担了由李校长主持的《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从而更加多的关注经典,引领学生更快的走进经典。于是每天7点30到7点40之间,师生共同阅读古诗词,下午上课前我们以练字的形式,手写古诗词,当然也可以自创。并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引入经典。比如通过对联、古文接龙、成语荟萃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入经典。当然可以通过班队会用歌唱、舞蹈、朗诵的形式再现经典的魅力。作为孔孟之乡,利用“本土化”策略,了解孔子及孔子文化,读身边的经典,了解身边的大师,学生会倍感亲切。当然借鉴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有的学校把各个教室办成了经典诵读“主题馆”,有“李白馆”、“杜甫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1-11
在我们通过日常积累获得了很多见解和经验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收获,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用心得体会的方式记录下每一天的点滴。写心得体会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地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至于心得体会是否需要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这并非强制要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论是自由书写...
发布时间:2023-08-15
当我们受到启发时,可以选择记录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着新的看法。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那么,从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搜集写心得体会的素材呢?...
发布时间:2024-05-02
简爱读书心得 篇1 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
发布时间:2023-07-09
每一个心得体会都需要仔细记录下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篇完整的心得体会应该包含以下要点:首先是对于自己参与的经历或活动的回顾和总结;其次是对于这个经历或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和收获的分析和评价;接着是对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和反思;最后是对于未来的展望和对于自己的提升和成长的规划和目标。...
发布时间:2023-12-18
看这个案例,这并不惊险,哪个事件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对员工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作为煤矿行业的一份子,看过这本书以后我深有感触。有一句名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本书对我今后工作将起到一个鞭挞作用,一定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员...
发布时间:2024-03-23
忠诚与背叛,是两个对立的词,忠诚(正确的事)会被人歌颂,背叛(正确的事)会被人唾骂。不只现在是这样,在革命期间也是这样。在重庆革命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江雪琴、余新江……,也出现了很多阴险狡诈的反动派的人:徐鹏飞、甫志高、陆清……,《红岩》这本书是写这些共产党人被捕,然后到反击、越...
发布时间:2023-11-13
心得体会反映着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心得体会呢?在大量资料中好工具范文网挑选了一篇非常实用的“读书活动学生心得”,欢迎浏览我们的网页了解更多信息!...
发布时间:2023-12-28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对于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把这些经验启迪记录下来后就能成为一篇非常不错的心得体会。写好心得体会,一定要有干货,要写出与众不同、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观点,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探究“君主论读书心得”,建议把这个链接收藏起来今后有用的时候可...
读书心得系列四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