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精选8篇

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03-07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03-07 17:56:21

【#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精选8篇#】中国经济发展需从历史、地理、增长、未来、联动、新科技、国际和空间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在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后大家各自都会有不同的表达与感受,并会有感而发地去发表一些感言,写心得体会是大家表达内心想法的唯一体现,那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新中国成立xx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xx年里,我国经济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阶段(19xx年至19xx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国民经济濒临奔溃的边缘。19xx年至19xx年,我国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并采取一系列支援农业的政策等措施使得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二是通过“一化三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19xx年党中央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xx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的过渡。

第二阶段:探索和曲折阶段(19xx年到19xx年)。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把握建设经验不足,在这一阶段经济出现了一些失误,其中两次运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中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诸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等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从19xx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加上三年来连续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经济经历了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在十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长期失调,原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错过了一个一次发展的机遇,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

第三阶段:突围和高速发展阶段(19xx年到20xx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大讨论的开展,19xx年国家开始由乱到治,经济逐渐复苏,大批在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干部得到平反并重新安排工作,特别是19xx年底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而伟大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9xx年底,我国首先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也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开启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9xx,国家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并相继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此有点带线、逐步向世界开启了中国的大门。19xx年x月x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等重要观点,并提出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合法席位,为加强和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进一步参与世界分工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和机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世界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经济增长乏力,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长期陷入“低速增长”或“负增长”泥潭;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给我国经济同样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等,我国政府为了应对这种危局,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确保了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在这一阶段不仅实现了我国经济的突围,更是使我国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这一阶段,GDP增长速度超过10%的有15个年份,年平均增速高达x%,我国经济不断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与高质量发展阶段(20xx年至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GDP增速从20xx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xx年、20xx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面对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并指出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不断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党中央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以及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断把握,20xx年11月,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体系。20xx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如何看”和“如何干”的问题。

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中国是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一)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过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完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出接近20%,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正在引领工业领域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在服务业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服务行业产业层次和品质不断提升,进而带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已建立健全世界上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从交通运输看,建国初期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内河航道7.4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仅2.4万公里。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现如今,我国,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据统计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0倍,年均增长2.6%;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0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航空方面,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1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838万公里。

(三)不断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据央行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29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68.24万亿元,同比增长6.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截至2019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历经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不仅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更是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七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228元,是1978年的211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摆脱了温饱、实现小康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在扶贫事业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我国贫困地区、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6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减贫、脱贫,给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人类减贫的奇迹。此外,近年来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更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

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努力奋斗而得来,成就来之不易,其背后积累了经验对于我们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而言弥足珍贵。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在我国这么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水平差异化程度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既涉及到各种资源的调配、权力的调整,又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的分配问题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断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始终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将更为波澜壮阔,我们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二)经济建设是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所经受挫折和曲折深刻教训的深刻反思总结得出来的真理,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对不适应甚至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必须对落后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改革开放是动力。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因此,***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将成为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我们也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贯穿于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四)社会稳定是保障。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社会动乱、民心不稳的环境中谈搞经济建设,那是不现实的,也将是徒劳的。建国以来,正是牢牢把握住了世界时代形势缓和、国内相对稳定的契机,不断对我国社会主义以经济进行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主题,千方百计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代,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大势,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人民群众是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依靠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由一个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注重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必须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广泛的凝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抗“疫”期间,党中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20xx年4月20日,***总书记来到秦岭深处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柞水木耳产业扶贫状况,指出电商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大有作为。4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间上线8万多包、12.2吨柞水木耳,瞬间售罄。疫情发生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受到影响,却始终朝前迈进。

危机中育生机

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抗疫期间,西贝餐饮业两万员工待业;海底捞停业20多天,损失近x个亿。餐饮、旅游、酒店、交通、民航、物流、教育培训、制造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尤甚。

服务业遭遇重创后成功转型,线上经济、线上办公、线上教育兴起。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截至5月8日,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x万人、x亿人次。线上餐饮外卖、线上云会展纷纷推出。5月7日,上海贸促会与阿里巴巴共同建设“云展平台”,各汽车厂商纷纷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新款汽车。

线上经济的火爆,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助力。20xx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作正式阐释:一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引擎点和增长点。相关人士预计,今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将达到x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1%。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进5G网络建设,预计今年将新建5G基站超过x万个。上海出台方案提出,到20xx年上海建设x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建设x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带动x万家企业落户云上平台。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新基建”顺势而为助力制造业全方位智能升级。20xx年x月x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提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创造”“质量”和“品牌”。20xx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给传统制造业装上智慧大脑和智能中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程度。

挑战中有底蕴

第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强大。在政策层面,疫情下能够迅速动员组织,制度优势突出。从武汉的暂时“封城”,到调动各方人员与物资驰援湖北;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到全国x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市,以及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这种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对于疫情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国家治理能力背后是国家发展理念和国家制度体系。针对中美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他不认为政体的类型与应对疫情的治理效果之间有任何联系。国家能力是关键。这无疑暗指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中国制度没有关系,就像是否定一个学霸的养成与他的学习方式没有关系。

第二,中国底蕴深厚。首先,体现在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分布广度方面,中国拥有x个工业大类、x个中类和x个小类,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能够自主生产从衣食住行到航空航天、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可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2015—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始终保持在x%以上,20xx年达到28.25%,接近美、日、德三国总和。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显成效。中国品牌腾飞:神舟飞船飞出“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中国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导航展现“中国精度”。这些国家名片在推动中国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世界。创新能力方面,华为在世界5G领域一骑绝尘,领先世界,引发世界科技霸主美国的觊觎排挤。

再次,人口庞大,市场潜力大。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购买力,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也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增长动力和活力之源。市场和顾客是企业的生命线,稳定的收入才有稳定的市场。据美联储的统计,美国40%家庭存款不足400美元。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储蓄率在37%-42%之间。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14亿人不仅是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人口,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

最后,城镇化的发展效应。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农民工转变为市民,消费的升级是内需拉动的潜在力量。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据交通运输部估算,2020年需要返城的农民工数量在3亿人。

曲折中向光明

展望未来,对中国光明前途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顺民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天助,共同打造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双循环。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疫情防控期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人民主体性和主人翁精神,保生命、保民生,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全国14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功阻截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保护了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保护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中国经济虽然在疫情期间短暂停滞,但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中国的劳动大军、人才大军、工程师大军可以迅速投入工作岗位,恢复生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体现在“六稳”“六保”。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聚焦“六稳”“六保”工作,“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经济双向发力,一方面维护底线,进行兜底操作;另一方面高处引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新的就业领域,支持“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加大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力。同时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六稳”“六保”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

第二,“一带一路”等多种组织搭建团结合作共赢发展的新平台。中华民族向来憧憬“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抱守“和谐万邦,合和世界”的文化精神,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处事原则。***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疫情发生后,中国更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集中阐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等观点,向世界各国无偿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和做法,并向有需求的国家派驻防控疫情专家小组,为疫情困扰中的各国输送源源不断的医疗防护物资。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xx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认为讲话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定调。***将改革开放定在一个非常高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40年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之一,处于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同的历史地位。事实上,这与***在讲话中提到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脉相承、前后呼应。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站起来,因为在此之后,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的40年则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8843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10000美元人均收入的水准。所以说,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是可以跟建党建国相提并论的重大的历史性的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是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变得更好、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更成功、人民的获得感更高更强。

同时,***也全面地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正是正确地把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在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跟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实现的路径上坚持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呼应。对外开放4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全面开放。在这三个阶段的每一步开放措施中,我们都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试点先行,然后全面推进的做法。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先摸着石头过河,等到一定程度之后,加以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迈上新的伟大征程。***在讲话中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这个指示既高屋建瓴、又高度自信有底气。这对中国如何改革做出了方向性的战略指导,也可以说是这次报告的点睛之笔、精髓所在。

***讲到,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根本上来讲,未来中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人口老龄化、国际外需疲软、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因此,在新时代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充分挖掘制度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扩大开放市场规模降低贸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今后的对外开放该怎么改?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方向性的规划。今后中国的开放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今后的开放中,应该改革丰富我们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在我看来,不应该把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过于集中在美国和欧盟,而宜扩大到其他包括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同时也应该扩大对金砖五国中的出口。同时,积极推进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地区全面经济合作伙伴的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宜有所侧重,由于中国跟东盟十国经贸联系比较紧密,应该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做好与陆上丝绸之路在产能方面的合作。

再次,在对内改革方面,应着力于区域经济建设,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带动辐射全国经济的发展。当前最重要的两个区域性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金融、产业、科技为一体的新型湾区。而雄安新区应该把它打造成为一个高端服务业为主的新型智慧城市群。

中国改革开放:惠及本国及世界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及:“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事实的确如此。中国40年的发展成就是靠自己砥砺奋进的努力中获得的。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加入WTO后在贸易全球化中占了很大的便宜。对此,我认为这是十分片面的观点,因为中国加入WTO不只给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好处,更多的是给全世界的人民,特别给是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带来了更低的物价,明显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所以,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加入WTO对世界做出了贡献,其实比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第二,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经过这40年的改革开放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成为一个工业体系高度完善、经济快速发展的中等收入国家做出一个模仿的、典范的例子。中国的许多经验,甚至是以前走过的弯路都值得其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当然,更多的中国成功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用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一条光辉的道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第三,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情况下,中国积极主动正面地推进贸易全球化,倡导减少贸易顺差扩大进口,推进深度的全面开放。这些都有大量铁的事实来推进贸易全球化。所以,***所强调的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口头上,而是真正大力地付诸了行动。中国以自己对贸易全球化的贡献对构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同世界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第四,中国在贸易全球化的过程中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表彰大会上,有外国人士出现在100位改革先锋当中。这说明中国努力推进贸易全球化,中国的发展不是闭关锁国的发展,而是一个高度开放、海纳百川的发展。中国不仅本国国民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也是许多外国投资者的乐园。这些从中国的投资数据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东道国。外商对华的投资占到了全球对外投资的8.5%以上,这说明,中国的开放不仅惠及本国人民,同时也惠及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人民。

我们相信,在***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在新时代里进一步地推动改革开放,创造更伟大的中国奇迹,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验、世界动荡变革的巨大挑战、全球经济下滑的巨大冲击以来,我们成功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推动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增长。

20xx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验、全球经济下滑的巨大冲击、世界动荡变革的巨大挑战,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推动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增长。

五千年大地沉浮,五千年岁月变迁,历史的长河沉淀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涵养了中国人厚积薄发的精神品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疫情和洪水的侵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地方党政部门主动作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战疫情,斗洪魔。用强大的动员能力、战斗能力、保障能力,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成果,创造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进入第三季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4。9%”背后是中华文化“厚积薄发”的深厚底蕴,必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

危难时刻见真章,越是艰难越向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和国家果断决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8%,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同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从第一季度的低迷到第三季度增速加大4。9%,实现了“逆袭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自信。“4。9%”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磅礴动力。

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成就当代,人民面向未来。近年以来,歼-20、辽宁号航母、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北斗卫星组网……无数的中国智慧在科学的星河里闪耀,为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提供了的强大科技力量。万众瞩目,面对疫情的影响,中国之“智”再提速,十天拔地而起的“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用集成化、数字化创造了“不可能”的中国奇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种“智慧”恰恰来自于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疫情大考下实现正增长,这样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也实属不易。面对国际社会的复杂形势,党和政府高点谋划围绕“双循环”持续发力,企业实体齐心发展狠抓生产,不断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让中国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

中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的背后,蕴藏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所致,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不息、奋勇拼搏的结果。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讨论日益增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位置,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中国迅速遏制疫情的传播蔓延,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重要支持,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拥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疫情突袭,防疫物资紧缺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己所能不断对外输送防疫物资,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中国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物资保障,这正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重要作用的体现。

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效。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95%;对全国8200家重点外资企业调查显示,复产率超过70%的企业占76。6%。中国迅速有效遏制疫情,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强大韧性和稳定性,充分说明产业链在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安全性。日本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表示,作为全球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中国同时具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优秀的人才资源,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替代。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疫情的短暂冲击而改变,这是得到各方认可的基本事实。全球企业踊跃签约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90%。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多数美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战略性投入,并表示会考虑增加在华投资。

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大势。人类命运与共,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既不可取,也不现实。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指出,“没有一个国家能自给自足,不管它有多强大或者多先进”,“应对产业链冲击的正确方式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确保产品供应稳定,国际贸易正常运转”。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说明,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多作贡献,能够让共同发展之力帮助各国共渡难关。

随着复工复产的足音在世界各地日益响亮起来,世人更加意识到,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势才能踏上正途。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无阻,跨越阻碍世界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沟壑,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福祉。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在开放条件下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升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能力。

——统筹好开放与安全。既要打开窗户,也要装好纱窗,更好维护经济安全。在新发展阶段,国内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来谋划,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市场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更强的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强的综合国力来保障经济安全,以更加安全的经济体制参与更高水平的经济全球化。顺应大国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好开放与改革发展,找到开放与安全的黄金结合点。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在商签自贸协定等对外谈判中,坚决守住底线和红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防范“一带一路”相关风险,把风险防范落到实处。把握好扩大开放的力度、进度和深度,积极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提升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能力。提升规则制定能力,多边、区域与双边并举,积极参与新一轮规则制定,有效反对保护主义,有效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提升安全维护能力,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健全产业安全机制,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健全外资安全审查、产业损害预警、贸易救济等机制,维护我国发展利益。提升人才保障能力,积极培育经济、法律、管理、谈判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增加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性,改善引进国际化人才的环境,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战略机遇期。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支持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讨论日益增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位置,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中国迅速遏制疫情的传播蔓延,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重要支持,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拥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疫情突袭,防疫物资紧缺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己所能不断对外输送防疫物资,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x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中国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物资保障,这正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重要作用的体现。

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效。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x%;对全国8200家重点外资企业调查显示,复产率超过70%的企业占76。6%。中国迅速有效遏制疫情,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强大韧性和稳定性,充分说明产业链在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安全性。日本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表示,作为全球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中国同时具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优秀的人才资源,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替代。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疫情的短暂冲击而改变,这是得到各方认可的基本事实。全球企业踊跃签约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90%。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多数美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战略性投入,并表示会考虑增加在华投资。

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大势。人类命运与共,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既不可取,也不现实。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指出,“没有一个国家能自给自足,不管它有多强大或者多先进”,“应对产业链冲击的正确方式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确保产品供应稳定,国际贸易正常运转”。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说明,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多作贡献,能够让共同发展之力帮助各国共渡难关。

随着复工复产的足音在世界各地日益响亮起来,世人更加意识到,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势才能踏上正途。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无阻,跨越阻碍世界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沟壑,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福祉。

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一、过去的模式(19xx—19xx年),是原始资本积累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配置,一部分人员从事家庭工业,一部分人员走出xx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大军。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从耕地上转移出来,xx人坚持“自我改革、自求发展、自我投资、自我建设”的方针,采用简单的、分散的、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数量增长式的粗放型经济与xx市手工业小城市的传统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还有近10万农民跨出家门从事个体供销服务,他们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搜集市场信息,签订供货合同,采购xx市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资,推销xx市产品,开拓新市场。

2、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精细的社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xx市的企业在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方面,体现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链的垂直协作形式。由于xx市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自有资金、人员、技术都较低,只能从事经过充分细分的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制造,促使产业价值链的分工非常细,形成“块状经济”。

3、xx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xx市的文化是xx文化,提倡经世致用,讲求事功,反对离开“功利”而言“道义”,主张“功利与仁义并存”,强调个性、个体和能力,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为拥有财富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企业家精神表现为艰苦创业精神,很少有企业进行分红,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4、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对民营经济予以保护和扶持,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

二、现在的模式(19xx—20xx年),是正在形成的模式,即产业提升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是资金和技术的驱动,对厂房和设备的大量投资,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水平随之提高,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经过十几年的积累,xx市企业具有了资金优势。xx市的企业将资金投资于建造现代化的厂房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设备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促进了企业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进步,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标准化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2、产业集群与民间商会的作用: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以低压电器、服装、鞋革、打火机和眼镜五大优势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的雏形,相关的配套产业尚未具备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的外在规模经济性开始体现。民间行业商会作用体现在行业自律、拓展市场、协调关系等方面,促进了五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行业自律工作:质量认证,质量检测,制订实施地方性行业技术标准,新产品维权,同行议价。拓展市场工作:举办展览会,组团参加国际展销会等。协调关系工作: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以及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

3、xx市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xx市文化表现为富而思进,不小富即安。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强烈的学习精神及灵敏的市场反应速度,不断模仿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方式,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对优势产业进行引导,建立相关的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将来的模式是全球竞争与合作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创立国际品牌和区域品牌,此阶段的竞争已经不是生产能力的竞争,而是产品附加价值的品牌竞争,只有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结合xx市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状况,应该塑造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和民间商会的作用:产业加工区的国际竞争力已经确立,五大优势产业成为世界加工中心,并建立了全球经营网络,相关配套产业也具备了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现实显现,区域经济持续繁荣;民间商会在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同业商会将企业组织起来,统一参加相关的活动,向国际推出“xx市制造”概念,创立区域品牌。

3、xx市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xx市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变封闭为开放,开始与世界不同文化融合,表现为xx市人不再仅仅是依靠xx市人自己形成的网络,而是融入国际经营网络。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创新精神及成就欲,对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的不断创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4、政府的作用:发挥市场规制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xx市模式是资源约束性模式,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方式,与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不同,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从没有资源、交通不便、没有国家资金扶持、没有外资的投入,能够成功地从农业经济转型到工业经济的典型。四个关键驱动因素——生产要素的作用、产业集群及民间商会的作用、xx市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形成的xx市经济发展的钻石模型具有普遍意义,对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2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是用具体的事实和确凿的数据行文,禁言过其实,弄虚作假,混淆上级机关视听。小编为您整理的这篇“经济发展报告”的内容,烦请您仔细品味下列内容!...

  • w
    中国经济的读书心得合集

    发布时间:2023-12-11

    心得体会要有一定的共鸣,心得体会有优劣之分吗?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国经济的读书心得”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 w
    中国经济学读书心得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04-04

    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经济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 w
    中国现代化发展心得体会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3-03-12

    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心得体会》,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 w
    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汇报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时间如白驹过隙,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作为经济发展工作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经济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完成这项工作后还需要进行自我总结,通过总结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那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呢?以下由小编整理的“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汇报精选7篇”,为方便大家阅读!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 w
    经济发展报告(集合十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出色的一篇报告要有哪些技巧呢?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撰写报告。写报告时,必须遵循指定的格式,希望这篇“经济发展报告”能符合您的期望,令您满意。对于感兴趣的观众,赶紧来欣赏一下吧!...

  • w
    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发布时间:2023-07-16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典出《尚书·周书·周官》,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其中他在教导他的“官君子”(各级官长)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道:你们要...

  • w
    2023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古语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我们结束一阶段的任务,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的“2023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