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分享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12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分享

2023-12-12 16:43:15

【#心得体会范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分享#】经历千变万化后,我们的思想也会有所变迁,我们应该总结自己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但必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呢?我们为了带给大家这篇经过精心编辑的“生态文明心得体会”而付出了大量努力,希望你们能阅读并分享我的作品,以传递一种美的力量!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1

青海是一个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但是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青海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下是我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1. 政府的重视是关键。政府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监管,促进企业和居民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2. 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关键。居民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例如,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水,减少废物排放等。同时,居民也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3. 科技的进步是支撑。科技的进步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利用环保科技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时,科技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国际合作是必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际合作,青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省份,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同时,青海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居民和科技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青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2

在仔细聆听和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报告后,我的感受可以聚焦到一个字,那就是“新”。第一个“新”首先体现在新时代,要开辟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二个“新”,是新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三个“新”,就是新理论。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第四个“新”,是新方略。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从十四个方面谋划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旗帜鲜明、目标明确、道路坚定、引领到位、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非同寻常,起到的历史作用决不可低估。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大历史贡献”,这就是进行了“革命”,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即: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把这两个“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联系在一起,并都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极为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并最终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所以,全国各族群众都应增强向党之心、爱党之情、为党之义,理直气壮地讲党的历史功绩、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共筑中国梦。

总体来说,报告和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变国家的面貌,改变我们党的面貌,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社会主义的面貌,改变民族的面貌,甚至影响着世界的面貌。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3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

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

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

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

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4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空前高度,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彰显了党中央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并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二是在工作要求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为此,我认为环保队伍要当仁不让,做好攻坚战的主力军,既要当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军师,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又要做好冲锋陷阵、敢打敢拼的主将,确保各项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总的来说,就是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三是在具体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排查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指导督办,建立长效机制,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5

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空间载体,其建设管理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文明城市实施路径这一理念,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金磊在《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并要按照城市各个不同区域功能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烟台市位于渤海湾的南大门,随着烟大铁路轮渡的通航和烟台港不断发展壮大,作为环渤海“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日渐显露,与东北亚及长三角经济圈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而高新区则位于烟台中心城区东部,距市中心约15公里,距离莱山机场约10公里,距烟台港约15公里,烟威高速、青烟威荣城际轻轨从区内穿过,对外交通体系便捷,是进入烟台中心城区的东大门。

长期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思想,秉承着建设"生态城市、美丽烟台“的战略目标。2013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开启烟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围绕打造烟台“东部滨海生态城”这一建设目标,烟台高新区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到2014年初,烟台高新区已经初步建成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成为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区。

二、基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城市是生态文明战略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之一,我国自从提出生态文明战略以来,就有很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试验生态文明城市的实现方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烟台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主要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一:政策引导

烟台市高新区实行低碳经济的阶段还处于初期,政府抓紧出台相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充分利用扶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激励政策,同时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应用等问题提出具体支持的建议,特别是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二是利用政策、经济等组合手段来控制当地碳排放量的大小与速度,同时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制度与大型企业碳排放额度的目标考核制度。三是搞好市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全面协调低碳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与机制,使企业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矛盾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

(二)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二:技术保障

(1)创新生态城市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烟台高新区把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发展目标。在空间布局上,高新区总体按照“一心”、“四带”展开。“一心”即以科技CBD为中心,将科技CBD打造成为低碳绿色核心区、低碳起步示范区;“四带”即将滨河科技文化观光带打造成为低碳智能示范区,将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打造成为低碳工业示范区,将高端服务业聚集带打造成为低碳建筑示范区,将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打造成为低碳交通示范区。

(2)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烟台高新区牢固树立“产城融合”理念,突出主题、彰显特色、追求卓越、打造精品,全面打造特色鲜明、创新活跃、发展高效、生态优美、宜居宜业、低碳智能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根据《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高新区将建成一座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在全球具有影响的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高新区作为烟台“第六城区”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总体规划中,高新区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

(3)全面实施生态建设。烟台高新区作为“中德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区”,开展了全面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与旧城更新改造;建筑节能、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与社区节能;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城市智能化管理;城市交通解决方案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物和废水处理与利用等。

(三)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三:公众参与

烟台高新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一直围绕群众、依靠群众。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提高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政治层面。要求高新区的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发动群众,齐心共促,通过公告、宣传标语、限期整改通知书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调动全区人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促进全区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在区内主要垃圾点增设乱倒垃圾警示牌,制作以“文明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等为内容的横幅,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是每一个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烟台市高新区已经在发展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了新的起点。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的内涵和规律,紧紧围绕“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6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7

“澶漫江淮万里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慰问受灾群众,温暖民心,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在察看庄台后,总书记感慨道“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总书记的感慨点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两个经典故事,饱含了对劳动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斗争精神的深情致敬,和对当下党带领人民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工作的殷殷嘱托,也让党员干部从总书记的“感慨”中做到三个“坚定”。

坚定人民至上、相信人民、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为了解决水患,大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当工程开始的时候,他与百姓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开山劈石,夙兴夜寐,团结带领部落人民共斗洪魔,最终取得治水成功。大禹治水为了人民,大禹治水的成功更离不开人民。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今年以来,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到防洪救灾,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疫情、斗洪魔,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前疫情尚未根除,防汛救灾任务还在继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人民,时刻与人民“战”在一起,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

坚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禹治水时,曾手持规矩,实地查探水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治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河流。大文豪苏轼也是治水专家。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初到任上,正值颍河八丈沟工程开工。颍河与淮河毗连,水系复杂、河患无穷。到底该不该建设八丈沟,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苏轼“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对颍州一带的河道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他寻官问民,查证资料,差人测量,两个月后,取得了准确的情况和数据,并及时叫停这个“拍脑门”工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向朝廷阐述了反对建八丈沟工程的意见。后根据颍州实地情况,疏浚清河、治理颍州西湖,兴航运、灌农田,造福百姓、泽被后世。大禹治水、苏轼治颍的故事均彰显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力戒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办实事,求实效,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今天,我们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抗疫防洪双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获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坚定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古蜀有“泽国”“赤盆”之称,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李冰任蜀守后,实地查探,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发现水流湍急的岷江到下游后,水势浩大,一马平川,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大量泥沙淤积,附近山峦阻流,水患加剧。在尊重当地水文实际规律的前提下,李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修建了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的都江堰。不仅解决了洪灾问题,而且得以灌溉良田万亩,使蜀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作为全球年代最久、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得益于它对自然规律的充分尊重和科学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保护自然生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一副美丽中国新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8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的深入学习领会,对当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我认为,对我县而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们应该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双碳”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三对关系,以坚定的信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全局”与“县区一域”的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工程,国家从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系列举措,推动“双碳”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就我县而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环保任务艰巨、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双碳”工作正是我们优环境、促转型、谋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全局意识、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处理好“国家全局”和“县区一域”的关系,既要自觉服务大局,又要立足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双碳”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分领域、分层次抓好实施,特别是要抓好重点用能单位和工矿、住建、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到既为“县区一域”争光,更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添彩。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先立”与“后破”的关系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战力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必须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把控节奏,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必须要先立后破,切不可未立先破,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

“先立”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真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一是在发展模式上围绕“转”做文章。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壮大互联网、大数据、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二是在能源供应模式上围绕“换”做文章。要充分发挥我县能源和资源优势,抢抓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深入实施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气水风光电综合利用,加快推进xxxx等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末,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xxx万千瓦。三是在生活方式上围绕“变”做文章。要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双碳”工作的支持认同。

“后破”就是坚持系统观念,稳中求进、逐步求变,在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一是坚定不移减存量。对不符合生态环保和行业政策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和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出清。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项目节能审查、环评审批,倒逼全县能效水平整体提升。二是综合施策抓技改。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围绕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实施绿色化、信息化改造,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降低产业能耗。三是精准招商延链条。碳消耗的大头多在工业的初端,产业链条越长,产业越精细,碳消耗就越少,必须毫不动摇地聚焦我县矿山技改、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以链条的有效延伸推动碳消耗持续降低。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长远”与“当下”的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结构实现由“量”向“质”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科学推进“双碳”工作,需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定不移推进,又要做到稳中求进,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要统筹做好三件事。一要统筹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紧跟国家、省市政策导向,立足县情实际,科学制定远景目标,合理设置阶段任务,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又要在关键处落好子,确保二者之间有效衔接,特别是要算好大账、算好长远账、算好整体账、算好综合账,以长远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二要统筹处理近期和远景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目标要坚持立足当下、实事求是、长远结合。既要充分结合县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从解决当下能耗高、产业层次低等突出问题入手,聚力打好减排降碳“攻坚战”,完成阶段性任务,积小胜为大胜;又要着眼“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把握好减排降碳的节奏和力度,驰而不息打好生态环保“持久战”,实现高质量发展长远目标。三要统筹处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间的关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hx)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进“双碳”工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进“双碳”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和动员。要加强对“双碳”工作的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我县碳减排的成果和经验,展示我县绿色低碳的形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低碳意识,积极参与到减排降碳的行动中来。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要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进“双碳”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政策衔接和信息共享,促进政策的顺畅实施。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协助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力度,推动产业链条的升级和优化。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各级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减排降碳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工作的扎实推进。要加强对工作成效的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双碳”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

总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双碳”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9

一、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深化生态环境意识

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措施。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中央在全国各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在《关于在全国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和环保工作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下,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作为生态环境教育主体,深刻领会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是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中心,不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全国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生活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完善,大量的废水都是由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在经济结构中,生态缺陷最严重的是水污染、废气排放、废气的排放等。生态缺陷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是水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我们作为生态环境教育主体,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教育,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为此,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物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生物教育和生物教育是生态环境教育和生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教育和生物保护是生物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知识教育是生物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物教育和生物保护的基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育和生物教育是生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生物的和生长的能力,提高其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的教学。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科学是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

2.生物教学基本知识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现象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常识;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发育和变化的情况;了解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实习课中我还通过实物讲解、实验示范、实验操作和实习报告撰写等方式来完成生物教学任务。

3.生物技术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技术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技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及动手能力。生物技术教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既要学会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要学会生物实验的技能及生物科学的实践能力。

4.生物教学还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生物技术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生物教学要求开展课题研究

5.研究课题:生物学基础知识

6.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小组合作、问卷设计和研究方法。

7.研究内容:

⑴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

⑵小组合作:问卷小组成员分组,每组1~2组,每组3~4组,分组讨论研究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8.研究步骤:

⑴问卷调查:在问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10

森林相当于地球的上“肺”,没有森林城市,没有生态文明,我们也不行能存在这世界。首先,“森林城市”也就是绿色环境,这让人的印象是树本茂密的一个城市,那么我心中的志向城市:蔚蓝的天空,有朵朵白云的点缀,宽广的道路有一辆辆低碳环保公交车的点缀,清撤的溪水,有一片片森林的点缀啊!草地是绿茵茵的蝴蝶在森林中翩翩起舞,这多么像一幅美伦美奂的画啊!这才是我志向森林城市!可是,眼前的是……其次,现在的生态文明改变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平安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爱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重点爱护河流,水资源这些对象,还要爱护大自然森林,还尽力要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工业企业的能源,水源等,都会污染排放,影响着人们的`平安生活,所以工业企业要留意排成有安排的排放污染,这就是目前的大自然。再次,我们没有森林,会产生气候异样,没有森林,会产生风沙的巨增,没有森林,会产生洪涝灾难,没有森林,会使大量的物种大量的灭亡,生物多样性的削减。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就会不断的削减,这些莫非不是威逼到了人们的自然生活吗?所以我们要多参与植树造林,文明对待城市!植树中,自身体会植树的艰辛与欢乐,有更多的是感动,正因为这是我们一辈子生活的城市与大自然。最终,我们虽然无法阻挡人们乱砍伐森林,但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了;我们虽然无法阻挡人们大量用水,但我们可以节约用水,将水循环利用;我们虽然无法阳止人们开一辆辆高端汽车,但我们可以低碳环保行走出行!绿色的家园,森林的城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就如夜晚的夜里,没有弯弯的月亮,闪耀的星星一起点缀的话,就是一片漆黑的,不能有那样漂亮的星空夜晚,繁星点点!所以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多让工业企业的资源更好的去排放,人人少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所以我们的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呢?人人都付出一点点。正所谓“城市是我家,护靠大家啊!”创建一个森林的城市,弘扬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市啊!这样一来,这城市,何常不是森林城市,又何常不是生态文明的城市呢?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乃至整个人类摆脱环境危机、破解发展的不可持续困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并列,以“五位一体”总布局凸显五个领域的建设不可人为分割、需要协同推进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还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建设“美丽中国”,不是消极地回归鸡犬相闻的浪漫田园,而是要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从环保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向环保与发展经济并行;从主要通过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向综合性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办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环境。如果这些转变不能够到位,如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落实不到位,那么,“五位一体”的布局就会落空,“美丽中国”的愿景也会落空。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为重要的制度体系位置,必须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当前尤其需要重视和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各级政府部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要加快建立可操作性的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重点突出对政府执政行为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要求进行责任审计。再次,要积极推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重点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环境补偿机制。

第二,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再好的法律、再严的政策都会落空。首先,要理顺环保管理体制。针对环保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将管事与管人统一起来,推动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监管统一的环保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使环保部门的监管“一竿子插到底”,增强环保监管的权威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区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无地界,这就决定环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单打独斗”,必须联手行动。应该尽快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既强化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又必须区域联动、整体配合,共同提升环境质量。再次,要加强环保监管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第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整体合力的结果。首先,要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治理教育,把生态环境治理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忧患意识。其次,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生态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环境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寻求司法救济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再次,要倡导绿色消费,构筑低碳生活。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只有当每位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07

    当我们从一件事情上面受到启发,可以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准确地记录自己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逻辑能力的一种训练。编辑特意整理了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 w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汇总

    发布时间:2024-04-23

    当我们从某些经历中获得启示时,总结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持续地更新和完善我们的思想。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着手,或者感到无从下笔,下面是一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参考。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篇1  其实,很多污染问题都是我们人们自身造成的。有的是企业不遵守国家的法律,乱建设、不治理...

  • w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3-29

    在众多阅读资料中小编挑选出了一篇极有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生活是充满着希望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获得新的成长,我们就应该动笔去写一份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写作的速度和准确度。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与我们一同探索这个话题!...

  • w
    扫墓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3-09-17

    想要更详细地了解“扫墓心得体会”吗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资料。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看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撰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可以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些资料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

  • w
    中考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3-05-22

    本届初三年级现在有1287名学生,从开学的几次考试来看,年级数学平均分能稳定在90分以上,整体水平比较高,这是优势,但临界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够突出,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初三中考备考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

  • w
    幼师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4-04-28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14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师心得体会 篇1  星期六,本是休息日,但我们全体老师参加了xx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的培训。这到了新的沟通方式,...

  • w
    书法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3-05-31

      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点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早期的中国文字并没有点,象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里,都找不到点,只有等隶书的出现,点才问世。点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汉字的结构变化,也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书法中的点的形态各异,变化多端。有园点、三角点、多角点、水点、垂点、侧点、撇点、挑点、藏锋点...

  • w
    人生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3-05-28

      电影里没有坏人,所有的7个配角全都对主角释放了善意  第一个汽联主席,当年主角嘲讽过他,但是他不仅没记仇,指出法无禁止即可为,还提醒主角重返赛场的注意事项  第二个是主角原来的观察员搭档(包括他的妻子),主角给他打电话,当时电影放到这里以为会有什么波折,结果是一句很直接的“兄弟,这个电话我等了5...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