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8篇

梁家读后感心得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11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8篇

2023-12-11 12:40:15

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写心得体会的时候该注意点什么呢?根据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帮您找到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梁家河读后感心得”,感谢您来到这个网站我们将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1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以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模糊,没有确切的概念,即便是看了政治书也没有具体的形象。直到读了《梁家河》,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才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人民做实事。以前印象中,为人民服务是标语,是口号,是我从没见过的雷锋。现在不一样了,我看到了真实的人——习近平。

《梁家河》这本书是根据习近平与梁家河的故事汇编而来的,不仅记载了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也有梁家河以及梁家河人民的变化。《梁家河》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同,后者是描绘了总书记知青时代的成长历程,而前者则更像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为梁家河人民谋福祉,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为人民做实事的精神,我们先称之为梁家河精神。

我在想,梁家河精神与公司“家文化”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我们先把梁家河与公司对比,找出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党领导的单位,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努力工作,都在不断进步,梁家河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两者发展都能够越来越好,因为他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文化。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家庭视员工为家人”的“家文化”,一种既重视集体荣誉也重视个体生活的精神。读后感.梁家河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黄土地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这自然也是一种视人民为亲人。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个共同之处,视员工、人民为亲人。

第二个共同之处,就是公司“家文化”中的“传帮带”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父教的不仅是业务技能,也不仅是做事的方式方法,还有自己的信念。

《梁家河》一书中并未提及什么师傅徒弟的相关字眼,但总书记却是做了。他传给他的小伙伴们的是当村干部的信念,或言传或身教。

他教给随娃: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

他教给铁索: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他教给能人: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

他教给黑子: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

他教给我:多看书,多写文章。看书是在积累知识,也是在积累基模。你积累的基模越多,意味着你看过的、想过的场景就越多,能够发散出的场景也越多,以后遇到自然从容不迫。而你的基模越少,那自然慌张、瞎想,所谓“不知者多虑”。多写文章,不仅是输出,也是思考,是总结。

《梁家河》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书。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2

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勇于担当、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其利在民,则敢为天下先。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一直探寻如何解决村里缺柴少煤的问题,从《人民日报》了解了四川省一些地方实行了沼气化,由此得到启发,自费到四川学习,回来后立即付诸行动,带领干部群众反复试验,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当时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村民买油、盐、酱、醋、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要翻山越岭到十里外的文安驿公社,既误农时又误工分,习近平又想方设法顶着很大压力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代销店,极大方便了群众。还有他自己动手,改造赵家河第一座男女分开的厕所,开展厕所革命等,透过当年的梁家河,可以看出总书记身上那种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教育是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事业,既需要坚守常识,遵循规律,也需要破除禁锢,勇闯困局。校长的胆识,既体现为对学校优秀传统的坚守和承续,也体现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催生和助长。一个好校长应当是敢想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做的实干家,既要建设好校园硬件设施,又要打造好校园文化,外树形象谋发展, 内强素质提质量,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合上手中捧着的《梁家河》,反复回味,如余音绕梁。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让我的心灵接受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近年来,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在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下,果园小学荣获诸多荣誉称号,在汉滨教育中彰显着自身的魅力。越来越多的班子成员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大舞台,更多的优秀教师在这里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跻身于省级示范学校方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莘莘学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然而,教育之路漫漫,作为一校之长,我深知,我是一所学校的掌舵人,是带领全校学生、老师一起奔跑的领跑者,我要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的梁家河精神,追赶超越,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完成伟大的使命,静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治校,不事浮华,逐梦前行,带领学校踏上更璀璨的教育征程!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3

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次次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所触动。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7年间,从插队知青到农村党支部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情厚谊。为了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他带领梁家河村民打淤地坝,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一件一件为群众办实事。在离开梁家河40多年里,他时常关注、关心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

作为一名基层街道党员干部,我们要思考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街道办基层实际,深入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多为辖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提升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要扎根基层,乐于吃苦。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中磨炼和造就了不畏困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我们在街道、社区工作,处在和群众打交道的一线,是传递党和政府关爱、温暖的末梢神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珍惜当前大好形势和工作岗位,在基层工作中磨炼意志,在群众工作中增长本领,更好地服务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

二要心系群众,敢于担当。习近平在梁家河经历了物质上的艰难困苦和精神上的上下求索,他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基层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也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多年后他说:“陕北7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我们基层干部整日和广大群众打交道、在一起,始终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谋划工作、抓落实推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把辖区居民群众的困难、问题做好办好解决好。

三要苦拼实干,造福百姓。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始终脚踏实际,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动员、带领群众,实干巧干,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我们要学习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主动深入辖区单位、居民小区院落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以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服务辖区单位,造福居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区委区政府和辖区居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初衷,彼此不同。它不是从无到有的,而是经过一些经历后凝聚起来的信念。***记在年仅15岁的时候跟随时代的号召来到了贫苦不堪的梁家河插队,而且还经受着严重的牵连。和其他知青一样,***记经历了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各种艰难困苦的条件是他们这些城里娃不曾经历过的,甚至还当过“逃兵”。

当回归现实,***记选择主动地融入那样的环境,选择与受苦挨饿相伴,在干活时从不“撒奸儿”,并且在农民化实践中从书中不断汲取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书本成了最好的伙伴。

对于当年相近年龄的知青来说,很难有人能实现***记如此积极的转变,我想要为人民做实事的这份初心便是这般形成的,这份初心是崇高的,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于人民最庄重的承诺。***记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知青到现在引领中国改革发展的国家领导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映衬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这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信念,值得每一位普通大众尤其是广大共产党员深刻思考和领悟。

在读到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一章节时不禁让我想起了过去几年的求学生涯,还清楚地记得中学课本上有写到“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这句话,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加工方向)专业放在了最前面。为期七年的理论学***验研究过程中,有过对许多专业问题的不理解和突破,有过对研究思路的不明了和重新认识,记忆最深刻的是被派往新疆从事项目合作的经历,在边疆相对艰苦的环境下,我亲身经历了石油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和细节,并为某一产品的开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在工厂宿舍的宁静之夜,我曾多次思考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毕业后也犹豫要不要选择其他薪水更高的工作。

经过一年的求职过程,我清楚地认识自己。我不是一个漂泊者,我更喜欢在原来选择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些。恰逢近期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迎来65周年校庆,在送上真挚的祝福同时我将与您这么多年培养出的三十多万莘莘学子一道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份初心一路前行。

在书中后面的章节中***记扎根梁家河开始了接地气的工作和生活,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作、搞社教、拦水打坝、建沼气池……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往往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但因为要做好实事,***记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突破一道又一道难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即使顶着“黑五类”的背景***记先后递交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和十份入党申请书,并最终成为梁家河党支部书记,这份坚持绝非常人能做到的。但这只是另一个开始,成立钢铁行业协会、缝纫协会、磨坊、菜园和甜水井这些让人们看到实惠的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

即便是四十多年过去了,***记仍然在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为全国人民办理着数不清的实事。这是将要执行的光荣使命的最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最光荣的使命。据记载,他以极大的意志,带领大家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在书中还介绍了陪伴***记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小伙伴后来的生活,有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村干部随娃、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的铁锁、发挥能人本领的刘永耀、身上留住泥土味的干部黑子。这些人因为受到了***记高尚品质的熏陶,所以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并赢得了社会与他人的尊敬。由此可见,唱片的能量不仅限于自身得成长,还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使他们也能发光。

如今的梁家河早已摆脱了往日的贫困闭塞,走上了山清水秀的绿色发展道路,即使也曾有过遭遇自然灾害袭击的经历,但当地人民积极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搬迁了新的住址,发展了文化旅游事业……曾经梁家河是***记筑梦的地方,现在已然是广大人民梦想成真的地方。

主动性和使命就像汽车的前后轮。主动权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使命指引着我们奋斗的方向。不是每一个主动行动都能带来持续的动力,也不是每一个任务都能指向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具有石油化工专业背景、仍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知道,我要有向祖国献石油的初衷,践行国家能源化工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光荣使命。

最后,由衷地感谢在我职业生涯起步的阶段能够阅读到这本给我深刻启迪的《梁家河》。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5

读《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无意中的一次阅读,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翻开《梁家河》第一页,便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样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抱着对这本书所讲述内容的好奇,抱着“有什么大学问”的疑惑,我跟着梁家河走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生活。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在离开了梁家河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却依旧能叫出村民的名字,清楚的记得每个村民家里的情况,每位村民的小名。

习近平总书记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习近平亲切地和“小伙伴们”拉着家常:“靠什么收入,平时吃什么,日子过得怎样?”“小伙伴们”告诉习近平:“现在光景好了,平时吃的都是白面,大米和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习近平听后露出舒心的笑容,放下了心。

在梁家河的7年中,习近平带领着村民建铁业社,挖沼气,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而村民们也用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习近平,熏陶着他的心灵。在习近平的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把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是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使习近平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片真实的乡土。正如习近平所说的“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陕北的农民醒的早,清晨里6点就上山劳动,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初到梁家河的习近平感到震撼。习近平干活从不“撒奸儿”,社员梁新荣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他是真能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读后感·乡村社会是淳朴的,农民们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在这样的环境里习近平被熏陶了7年的时间,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实在的梁家河人。

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这阳光之路是梁家河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靠自己拼搏出的繁荣之路——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不再为吃穿而发愁,家家户户都能有余粮。山绿了,水也清了,天更蓝了。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梁家河正破浪扬帆,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6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有无数的感慨欲喷薄而出,俱化为扉页上的一句话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

青年 “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等准则影响培养出随娃、铁锁、黑子等一众能干的基层领导,为梁家河后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来了如今梁家河的富裕安康。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始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青年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求知若渴”,扎根人民、团结群众。既虚心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又担当起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事为群众所谋、心为群众所想、行为群众所达,在梁家河经历七年岁月的积淀,他从马列名著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智慧,从创新实干中锻炼出火候,从黄土高原的根脉里孕育出梁家河的“大”学问。

这个学问虽冠以梁家河之名,却不独为梁家河所用,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开花结果,乃至于向全人类提供智慧支持。

这个大学问上以承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下以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学问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绵延含藏于中华人民的血脉之中,由青年在梁家河以马列主义启出,于青萍之末,扶摇直上云海。

在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我要认真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和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梁家河》读书心得

近日,细读了《梁家河》一书,感受颇多。该书记录了七年知青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现了青年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造福的初心,也给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树立了榜样。

我们党通过97年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书中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做为一名乡镇干部,要在新时代伟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贡献,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干巧干,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党性信仰,夯实执政基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不断升华,坚定党性信仰对其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武装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荆斩棘,直抵彼岸。在梁家河自学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率领群众改变了面貌,完成自我升华,践行了党性信仰。我们也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一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让“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发挥实效,使镇村干部主动作为。二要借村“两委”换届机遇,选出一支“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带头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能人”提供一个平台,为乡村振兴夯实人力资源。

强化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在七年知青生活中,他把自己看成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群众融在一起,铡草、挑粪、放羊、修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改变贫困山区、传播知识文化的责任驱使着他,在离开梁家河时他说,我有一种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做实事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是当头大事。一要在产业培育上用足心思,紧紧抓住产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全县“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大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二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让群众不断加深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培育出一批新的农民队伍,示范带领脱贫致富,提升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开拓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群众”模式,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以集体经济成功效应,推动各村特色集体经济产业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中得到实惠。同时,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民风民情,为创建和谐社会打牢经济基础。

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农村生活是鲜活灵动的,是感人肺腑,更是引人深思的。七年的知青生活体现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实践。

《梁家河》读书心得感悟

4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和大家一起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如今已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然而在梁家河的老乡们眼里,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没有丝毫官架子,时时处处将自己与广大普通百姓融为一体,仍然还是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评价,反映了梁家河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对无限爱戴,也折射出从一名知识青年成长为国家最高领袖始终扎根于内心的为民情怀。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朴实中闪耀着光华,平常中透射着真理。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信条,把“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首先,要“能吃苦”。

能吃苦是一种精神状态,是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是不惧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情怀。

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固树立敢吃苦、能吃苦的思想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学习、锻炼自己。

其次是“干实事”。

干实事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为民奉献政绩观念。

年轻的在梁家河便是敢干事、会干事的典范,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甜水井……这一件件惠民工程,留给梁家河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引。正是这些经历,奠定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是对于干实事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体最基本的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为了全国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是“好读书”。

好读书是一种崇高境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是不断超越的人生追求。

在梁家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告诫自己先从修身开始。不管是上山放羊,还是锄地休息,他都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利用7年的时间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条件好了,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走进新时代,“好读书”的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紧紧把握其核心,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练就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群众干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挑战从未有过的事,即使有人对总书记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有的表示怀疑: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正是各种不赞同的声音下,总书记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带领群众在山沟里打河坝,做坝田。

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抱怨,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想得多,干得少,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常常会感到迷茫,产生困惑,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情绪,放下抱怨,怀着一颗攻坚克难的决心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经验是实干出来的,任何一件没有做过的事都存在着不同大小的困难,不干永远不知道怎么干。只有持之以恒,在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只有不断思考,踏实肯干,通过亲身经历不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才能干出成绩。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篇8

读《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500字:

当我读完《梁家河》这本书,觉得在书中所记录的像打水井、修道路、修沼气、修公厕等,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我却深深被书中的几位知青精神所打动。他们的经历教我们干工作必须扑下身子融入群众一起,从底层、基础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从书中我们学到了做人做事、对人对事要“实”。作为一名基层医保从业人员,我认为我们的团队要热爱人民,热爱事业,要把国家的医保惠民政策扎实落地,以便民惠民、关注民生为己任,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得实惠,减轻老百姓经济压力和负担。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实”的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早先,有一位产妇李文在我院住院生产,产后大出血及血管瘤破裂,进ICU治疗,住院费用10余万,其购买的是县城乡居民医保,按照医保政策,其生育保险报销标准为1300元,其余的都均由个人自付。产妇李文家庭属于低保户,经济条件困难,已经缴纳的住院费用已经是这个家庭的全部积蓄,再也拿不出钱来治疗了。

医保科的同志们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立即与医保局联系,将产妇在医院实际治疗和费用情况与医保局反复多次沟通,说明情况,递交特殊情况申请报告、传送病案信息,医保局考虑实际情况,最终同意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住院政策给予报销,大大提高了报销比例,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李文及家属非常感激,给我们送来了“真诚援助爱心永恒”的锦旗,感谢我们团队真诚帮助。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他们无论什么年龄、无论在什么岗位,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愿意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办事儿。作为基层医保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本着为老百姓办实事,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老百姓营造一个更加温馨、便捷、安全的就医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近日,全省上下掀起了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的热潮中。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手捧《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书,认真阅读,仔细标记和记录,细心品味,深刻领悟。读完后,让我感慨万千,梁家河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砺奋进。读后更加心绪难平,感慨万千。梁家河是陕北沟壑中的一个小...

  • w
    童年河读后感(汇集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快来跟随栏目小编发掘“童年河读后感”的独特之处。即便是阅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第一次读这个作品时,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读后感需要有丰富的体验。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内容!...

  • w
    2023童年河读后感实用

    发布时间:2023-11-09

    写起作品读后感来就毫无头绪?作品是作者亲自撰写的,作者对每个字句都非常珍惜,虽然篇幅不算长,但内容却异常精彩动人。读完作品后,读后感能够把您与书籍之间的联系延伸出去,作为一个媒介。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强烈向大家推荐的是“童年河读后感”,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有价值,不妨收藏本网页的网址,方便以后查阅...

  • w
    《呼兰河传》读后感(必备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前几天,我读了本《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讲述了在童年时代发生在呼兰河城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她讲述了那里的贫穷,人们生活的艰辛,精神的愚昧等等。我们学过的《火烧云》、《祖父的园子》都节选自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写的呼兰河城里的大泥坑,和房顶上的蘑菇。先说大泥坑吧,萧红小时候住的呼兰河城里的大泥坑和我们平...

  • w
    《呼兰河传》读后感经典14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呢?当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不能只是匆匆忙忙地读过去,而是需要仔细地理解和领会。读后感是加深对阅读材料印象和理解的重要方式,希望这篇"《呼兰河传》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实用的知识。...

  • w
    读书心得读后感通用8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启迪,我们可以用电脑或手机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实践的感受,反思的内容,总结的经验通过文字的方式写下来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 w
    论语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孙集一中张春利对于《论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言论辑录,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前几年,曾经从电视看过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的《论语心得》,看到了当代名人——于丹从中学到的是很多深奥的知识,我也深受启发。寒假期间自己也详细读了这本书,使我也颇有些心得。虽然没有于丹的感情丰富,但也...

  • w
    感恩教育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以下是笔者为您整理的一系列与“感恩教育读后感”相关的内容。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读过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描绘的世界。那么,如何写出引人注目的作品读后感呢?这只是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的建议,请自行做出决定。...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